《新闻学概论(第4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闻学概论(第4版)-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后,人们才知道,西瓜里根本不可能注入红药水;海南香蕉也没有毒。但严重损失已经造成,只有让瓜农、果农来咽媒体酿成的苦水。

  新闻的真实性直接关系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工作和人们的思想、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来维护新闻真实性,细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事实。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列宁说过:如果认为人民跟着布尔什维克走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较为巧妙,那就可笑了。不是的,问题在于布尔什维克的鼓动内容是真实的【11】。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全部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尽管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的物质条件极差,规模也很小,但它却能赢得人心,并击破国民党的谣言攻击,一是靠我们的新闻事业为人民说话,二是靠真实取信于民。人民决不会担心上当受骗,他们义无反顾地按照报纸上指点的去行动。报纸能够得到人民如此的信任,该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那的确是“一枝笔抵上十万枝枪”。而报纸上只要有一个事实失实,人们就会怀疑九十九个事实的准确性。一旦人们对报纸心存戒意,将信将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报纸的宣传作用就将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党的方针、政策,总是根据现实的变动,考虑到全面的情况来制定的。要使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就不但要讲清道理,还需要把现实情况真实地全面地告诉人民,让人民和党一起来思考,人民才能正确理解它,自觉地去执行。同时,党的领导机关也需要通过新闻机构来了解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了解人民的反映,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订、补充,不断趋于完善。保证新闻真实和情况反映真实,是党和人民相互联系的这座桥梁上的钢铁支柱。一旦真实性原则受到动摇,这座联系的桥梁也将动摇。关于这一点,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有中肯的论述:

  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群众对我们,是反对就是反对,是欢迎就是欢迎,是误解就是误解,不要害怕真实地反映这些东西。唯物论者是有勇气的,绝不要添加什么,绝不要带着成见下乡。党的政策到底对不对,允许你们去考察。如果发现政策错了,允许你们提出,你们有这个权利。如果你们看到党的政策大体上是对的,但是还有缺点,也要提出来。这是不是不相信党的政策呢?不是的。党的政策是否正确要在群众实践中考验。你们要把党的政策执行结果如实告诉我们,中央时刻在准备考验自己的政策。中央是这个样子,各级党委也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政策有错误,就改正它,如果它是不完全的,就把它补充得完全起来。马列主义的领导,应该如此……你们不要怕反映黑暗的东西,当然,有的是不宜发表的【12】。

  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是从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方面来论述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告诫记者:“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因此,你们做得好,对党对人民的帮助就大;做不好,帮助就不大;如做错,来个‘客里空’,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实,就害死人了”【13】。这个论述是很深刻的。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宣传要使人民信服,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宣传者(宣传机构)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信任度越高,宣传就越能取得效益。最好的宣传者是受众把他们当作“自己人”,这就是“自己人的效应”。很明显,信任的,人们就不会怀疑;怀疑的,人们就不会信任。一旦受众怀疑宣传者的诚实,那么宣传者即使讲真话也一时难以使受众信服。

  在当前开放的环境中,新闻媒介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外国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通过各种手段瞄准中国,和我们的新闻媒介激烈地争夺受众。在此格局下,谁在受众的心目中信任度高,谁就能争取到受众;同一事件,不同的说法,哪家新闻媒介的信任度高,受众就相信哪一家的说法。

  要取得受众的信任,最主要的就是必须坚持真实,向人们说真话,向人民宣传真理。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当前,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尤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加速和国际接轨,中国公众通过媒介来了解世界,世界各国公众同样通过媒体了解中国。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变动日趋关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判断,世界各国对中国事务的判断。2001年5月,中国各大报刊、网站纷纷发布一条题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了8个》的消息,包括北京、广州、济南、太原、兰州等中国首都和几个省会城市都名列其中。消息一公布,广州、济南等城市立即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批评该消息实乃造谣。仔细一查,确实失实。据报道称,该消息是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局魏江说的。而魏江的报告里说的是:1995年某世界组织对世界十大污染城市排名;自此之后,中国加大了环保力度,环保成果显著。魏江先生在赞赏中国的环保工作,而我们的媒体却在自我毁容。上海出版的《新闻记者》称之为“最伤中国自尊的假新闻”【14】。其实,这岂止伤了中国人自尊心,而且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交往。因为城市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安全。有多少人愿意到一个全球都闻名的污染城市去旅游、去投资?这些城市的出口产品也受到种种怀疑而蒙受不白之冤。怪不得广州、济南都立即出来辟谣。否则,坏了名声,出多少钱都挽回不了。

  三、新闻失实主要表现

  我国的新闻工作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作指导,有党和人民的全力支持,又有坚持新闻真实的良好传统,我国新闻媒介发布的新闻理应可以做到基本准确可靠。但实际情况表明,我国新闻的真实性状况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多次受众调查都表明:新闻失实是受众对新闻媒介最不能令人满意的问题。

  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如果说,过去新闻失实主要表现在枝枝节节上,那么,当前新闻失实最突出的表现是凭空捏造。《新闻记者》杂志曾连续评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六大伪新闻》【15】中的“新闻”几乎都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其中有“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一男子游悉尼因好色两肾被偷”等匪夷所思的假新闻。在对体育、娱乐圈的球星、歌星、影星的报道中,往往是第一天报道,第二次辟谣或更正,第三天吵吵嚷嚷要诉诸法律,实在是真假难辨。2003年5月下旬,在巴黎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被奥地利队的施拉格夺走,令国人遗憾不已。但5月26日、27日,中国各大体育报纷纷刊登一条新闻《施拉格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姑爷,沈阳媳妇助其夺冠》,新闻中写道:“记者竟然发现,施拉格身边一位亚裔血统的女人似曾相识,上前仔细一问,方知这位女孩是中国人,还是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留学奥地利时与施拉格相识,现两人已经登记结婚。记者再一次向施拉格表示祝贺,他拉过这位女孩对记者说:‘我取得金牌其中有她一半功劳,没有她就没有我的现在。’事后记者向中国乒乓球业内人士询问,方知这位女孩姓田,家住辽宁省沈阳市。”如此现场见闻,让人不能不信。但5月28日《华裔星报》就揭穿了这条假新闻,那位姓田的女孩在克罗地亚,根本没去巴黎,她公开辟谣:“怎么成了施拉格的夫人?简直是天大笑话。”而且要上诉法院。这样的案例到各地体育报、娱乐性报纸上去查查,不胜枚举。

  2.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这类失实,大量表现在追忆杰出人物、先进典型的报道里,作者以为“油多不坏菜,好话说多人不怪”,说了许多过头的好话。比如,有些描写邓小平在1969年11月到1972年11月下放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期间的新闻报道说:邓小平有八级钳工水平。而曾与邓小平一起干活的该厂工人余克钧回忆道:“刚开始,邓小平用的锯条断得很厉害。到后来,他的锯条磨光也不断了,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但是这也没有四五级钳工的水平。”“不能因为他是伟人就故意拔高,把他说成八级钳工。至于一些文章说他有四五级钳工的水平,那也是不确切的。”还有些文章说邓小平常和工人们促膝谈心,还有《邓小平和工人促膝谈心》的油画(邓小平手夹香烟坐着,工人们围着他作说话状)。该厂工人反映,这违背历史真实,在当时,邓小平不能和工人自由交谈,“而且,他在车间劳动时,我们从来没有看见他抽一支烟”【16】。这些想当然的细节,用心并不坏,但效果并不好,反而有损领袖的形象。其实,好话说多了反而招致人家不满。1999年3月12日,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公司的一个郑重声明:市场上正销售的《制造100个百万富翁——北大方正启示录》一书的任何言论,“不代表北大方正的观点”【17】。这本书以及摘引这本书的许多新闻都是为北大方正唱赞歌,但歌颂得太不真实,而且不惜贬低其他企业来抬高北大方正。这样的赞歌到头来可能使北大方正十分不利。

  3.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上述两种失实,作者是采取凭空添加办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此相反,有些作者采取“减”法,在一个完整的事件中抽去部分事实,给读者造成假象。比如,评判一家企业的优劣标准大致有8项,包括产品的质量、产销比例、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等等,但无论定多少评判标准,企业的获利情况是考察任何企业的主要标准之一。盈利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但不盈利的企业肯定不是好企业。上海一家报纸在1999年3月份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家化妆品公司开拓市场的先进事迹,文中什么都讲了,市场占有率、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生产值等等,就是避而不谈企业的盈利情况。这可能有难言之隐吧。但抽掉这个关键数字,企业的先进体现在哪里?现在再来看收入成倍增长的事例。有家省报在头版头条刊登《安康地区在“八分山”上建银行》的长篇报道,说安康地区在5年之内,多种经济收入几乎增长一倍。这个数字是真的,但收入增长怎么来的?报道隐瞒了一个关键性真实,为了眼前利益,进行大面积毁林开垦,一年曾毁林32000亩。如果如实报道,那么所谓在“八分山”上建“银行”,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作者通过巧妙地“取”“舍”,坏事变成了大受表扬的“好事”——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毫无疑问,作者在写新闻时,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取舍,但取舍的标准是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按作者的想象去塑造事物的面目。

  4.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在新闻中,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出现的;把众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说成是某个人做的。例如,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剧团其他6位演员一起,20多年来义务集体赡养一位孤独老人(该剧团一名因公死亡的演员的母亲),这本来是很高尚的情操。但在报道这位著名京剧演员先进事迹的通讯里,却把这个行为说成是他一个人干的,引起剧团同志的强烈不满,甚至迁怒到这位演员身上。在电视、广播中,这方面的失实比较突出,有些电视台在拍摄专题经济新闻时,让一些长得漂亮的文工团团员代替工人装模作样操作机器,代替农民来拍“喜摘丰收棉”,用合并畜群的办法来表示“牛羊成群”,用其他场合掌声的录音来表示“热烈欢迎”的气氛。

  5.因果不符

  新闻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把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说成只有一个原因,或者风马牛不相及。比如,九江化工厂曾是全国氯碱骨干厂,企业利税从1984年133万元到1987年增长为1045万元,可以说一年一大步,4年增长8倍,经济效益好得出奇。多家媒体曾报道这家企业领导“治厂有方”、“不断开拓市场”等等。但实际上,这家企业管理一片混乱,煤、电、盐等原材料消耗直线上升,“1987年,消耗之高,消费之大,是建厂30年从来没有的”。那么,该厂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利税?《人民日报》的报道一针见血:“九江化工厂靠涨价发财。”【18】报道说:“1987年实现税利为1045。5万元(其中利润为573万元),这一年原材料提价因素是407万元,而该厂产品提价增收884万元,1987年实现千万税利,其中将近一半是由于产品提价而获得的。”这就把九江化工厂利税大幅增长的真正原因揭示出来,这才真正有利于九江化工厂的整顿治理。否则,九江化工厂还会继续烂下去。所以,只有揭示真实的原因,才有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

  新闻失实,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第一,非故意性失实。

  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

  2005年5月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