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第4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闻学概论(第4版)-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这是新闻界对新闻本源的普遍表述。它对于我们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反对凭空捏造新闻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样的表述对于新闻工作是不够的。

  世上万事万物,日出日落,面对大千世界,记者从哪里去找新闻?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面对熙熙攘攘的场面,记者从哪里着手采访?

  我们说,记者不仅仅要从事实出发找新闻,而且必须从事实的变动中着手找新闻。

  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

  日出日落,谁也不会把它当作新闻来传播。但当太阳黑子活动加剧,引起气候异常,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时,这就成为新闻媒介经常报道的题材。

  火车站每天进进出出的火车几百车次,如果天天基本上准时发车或抵达,那构不成新闻。只有当火车时刻表发生变动,那就成为新闻媒介的重要新闻。

  城市的公交车每天按时行驶在固定的路线上,谁会把它当新闻来传播呢?比如,上海26路无轨电车天天在繁华的淮海路上正常行驶,记者不会去采访。但忽然有一天,电车冲上了人行道。这件事就登上《解放日报》,并且作为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第一条社会新闻而评上1980年全国好新闻【9】。

  商业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比如,上海的四川北路是上海三大商业街之一,每天何止成千上万的顾客徜徉在街上和各商店。如果一位来自边寨小山村的人回去告诉他的乡亲们,兴许人们还有兴趣。如果登在上海新闻媒体上,人们准会当作一件“新闻”传——不是传这条新闻本身,而是传上海新闻媒体闹了大笑话。但是,1997年3月间,有那么一两天,四川北路的晚上竟冷冷清清,这就成了大新闻。不明真相的人肯定要弄明白,为什么人们晚上不再去四川北路商业街?原来是附近街区出现一名罪犯,专门在晚间从背后敲砸妇女脑袋,吓得人们晚上不敢上街。最后该罪犯被公安部门抓获,四川北路才重现昔日繁华【10】。

  有些人可能就此认为,记者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乱没有新闻,乱了才有新闻。其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形势由顺变逆,还是由逆变顺;事情由好变坏,还是由坏变好;一个事件由吉变凶,还是由凶变吉;一个国家由强变弱,还是由弱变强,等等,凡是引起人们关心的变动都可能成为新闻。这就是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新闻报道不是太阳,把一切都照亮,让人们把一切都看清;它只能是探照灯,照亮世界的最新变化和人们最关心的事情。正因为变动产生新闻,变动越是剧烈,越是反常,也就越乱,新闻自然也越多,人们也越关心,众多记者就会蜂拥而至。

  变动产生新闻,那么就应该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去寻找新闻。这就是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新闻敏感。无论是从宏观层面上报道大的局势,还是从微观层面上报道一个具体事件,都是如此。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事物的变动可能波及其他事物;一个细微变动的背后可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发生;一个具体的事件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决策的产生,等等。能否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探究它的影响、意义,探究出更大的事件,这可以衡量出记者的水平。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最典型的。“水门事件”的初始只不过是登在《纽约时报》内页上一块“豆腐干”式的小新闻,说民主党竞选总部发现一根窃听他们谈话的电话线。除了两个人,谁也没有去注意这条新闻。这两个人就是《华盛顿邮报》初出茅庐的年轻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他们抓住这条新闻,穷追不舍地采访了几百个人,最后迫使尼克松辞职下台。

  与新闻本源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能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能交代新闻来源。交代新闻来源的最大目的是让受众了解该新闻的权威性、可靠程度。同时,要揭示提供或散布新闻的意图。在特定的情况下,新闻来源比新闻本身重要得多。2007年4月中旬,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访问伊朗。伊朗当时正因浓缩铀活动和西方主要国家闹得不可开交,美国甚至多次暗示要对伊朗动武,普京在此当头访伊,自然引起世界极大关注。正在这当口,一条惊天消息“恐怖分子将暗杀普京总统”不胫而走,成为全球头版头条新闻。正如《环球时报》所言,“外界真正担心普京会出事的人不多,因为暗杀者接近普京这样的领导人毕竟太难了。倒是谁透露了普京成暗杀目标的消息,成了媒体追逐的更大谜团。”【11】“谁”透露消息为什么重要?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一是恐怖组织自身散布,这样可以扩大影响;二是西方某些情报部门散布,以此阻止普京访问;三是普京身边人炮制,以进一步塑造普京无所畏惧的领导人形象;四是俄内部强力部门散布,借此强化自身的影响力。

  新闻来源一般有三条路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第四节 新闻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好比人有五官才能构成一张完整的脸,新闻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五W”。也有些教材把事情经过(how)作为要素,但一般通用五要素。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

  第一,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五要素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阶梯。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对象不可能有条不紊地把“五W”都讲清或者在叙事过程中可能讲错,记者有必要从五个方面一一核对清楚,以此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当然,弄清每一个事实的“五W”,对于采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还需要抓住重点,弄清细节;需要理解重要事实的内涵;需要明白背景,等等,这是新闻采访写作课的任务。但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五W”,是弄清每一个事实的基本前提。

  第二,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最早的新闻导语就是把“五W”都浓缩在一个段落里,称为“小结论式的导语”。这种导语的好处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事件的全貌。但其短处也显而易见:主次不分,把读者最感兴趣或最有意义的部分淹没在冗长的陈述中。现代新闻写作,除了继续保留“小结论式的导语”外,总是千方百计地突出“五W”中一两个最重要、最有意义、最让读者感兴趣的要素。

  有些导语突出事情(What),例如:

  本报22日讯 本世纪最好的100部英文小说评选出炉,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位居榜首。

  这100部当代小说,由兰登书屋现代图书馆的编委组织评审,评审员均为当代小说理论家。评审是昨天结束的【12】。

  在上述这条新闻的导语里连时间都未写明。因为在本世纪最好的100部英文小说中,哪一部小说应列榜首是读者最关心的,记者就把读者最关心的事写在导语里,非常醒目。读者就有兴趣读下去。

  有些导语突出了人(Who)——新闻主角:

  据新华社桂林6月×日电 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上午乘坐总统专机从上海抵达桂林,进行他中国之行的第4站访问。

  ……

  克林顿一行随后从机场前往桂林七星公园。他在那里就环保问题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并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克林顿一行乘船游览漓江,途中还参观了漓江下游的兴坪渔村。

  7月份的桂林是旅游旺季,游人如织,但极少有人能作为新闻主角被登在报上,但克林顿不同。美国总统1998年6月份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引起世界瞩目,克林顿到哪里访问都是令人感兴趣的新闻。所以,导语里突出“美国总统克林顿”。

  有些新闻突出的是地方(Where),比如:

  本报讯 吐鲁番消息:一向以“火洲”著称的新疆吐鲁番将通过“西水东调”水利枢纽工程解决用水紧张难题。通过该工程,吐鲁番流域内5条河流的水资源将得以平衡,东部经济发达区将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

  新闻一开头就把吐鲁番写上来,就因为吐鲁番在读者心目中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第三,是有助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虽然所有新闻都必须明确地交代五要素,但不同体裁对五要素有不同侧重点。消息,尤其动态消息侧重发生了什么(What),通讯的侧重点是经过或过程(How),深度报道的侧重点在揭示原因(Why)。

  第五节 新闻类别

  研究新闻分类,是为了了解不同类型新闻的特点。新闻有各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性日报往往以此把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教卫部、体育部等等。报纸内版面有些也以此划分。

  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有些新闻院、系开设“专题报道”来研究它们。

  二、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的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把新闻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报纸往往按版面来划分。比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每天出16个版,新闻有6个版,除去第1版为要闻版外,其余5个版中,国际新闻2版,全国新闻1版,本地新闻2版。

  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三、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这种分类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例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等),突然爆发的战争,突然生变的政局,不期而至的天灾(地震、海啸、暴风),等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等。

  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而延缓性新闻却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四、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这是本节重点讲述的问题。

  什么是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以说失之分秒、差之千里,比如在期货市场、股票证券所里,在伊拉克战地,在奥运会现场等等,各家通讯社、新闻媒介为争先发表重大新闻,不惜工本,采用一切先进技术。新闻事件现场,真正称得上是争分夺秒的战场。

  硬新闻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请看下面一则新闻:

  国际油价盘中首次突破每桶147美元

  新华网纽约7月11日电 (记者 杨蕾)由于市场担心中东地区局势紧张有可能影响全球原油供应,国际油价11日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双双突破每桶147美元。

  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盘中新高后,收于145。0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43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46美元,收于每桶144。49美元,盘中最高见每桶147。50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油价11日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中乐局势持续紧张导致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不足。伊朗本周在军事演习中成功试射多枚导弹,其中部分导弹射程可覆盖以色列全境及美国设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美国国务卿赖斯10日警告伊朗,美国将坚决捍卫海湾地区安全及盟国的利益。

  尼日利亚南部产油区局势不稳以及巴西石油工人可能在下周举行罢工等消息也加剧了投资者对全球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心。

  此外,11日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推助以美元计价的原油期货价格走高。

  当天,纽商所8月份交货的汽油期货价格每加仑上涨5。23美分,收于3。5632美元。8月份交货的取暖油期货价格每加仑上涨3。92美分,收于4。0766美元。8月份交货的天然气期货价格每千立方英尺下跌39。6美分,收于11。904美元【13】。

  这则新闻几乎全是由数字构成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甚至更多,而这正是了解当时世界油价变化情况所必需的。

  而软新闻正相反。什么是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