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阙-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还说,故意装醉,然后……”

“然后怎样?”

猛灌了几口茶以压住燥热的情绪,但效果甚微,难道兰妃和小莲飞蛾扑火似的激情也感染到了曾经心如死灰的我?

皇上拈起一块冰糖桂花糕送到我嘴边,“朕亲手摘的桂花。尝尝看。”

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张开了嘴。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指,脸轰地一下烧了起来,接下来看到的一幕更叫我心慌意乱:他居然把那只被我碰过地手指送到自己嘴里。

这姿势,比直接亲吻更要命,因为亲吻的时候是看不见对方的,现在,却面对面坐着,你看我,我看你。

“好吃吗?再来一块。”

我不张口,他就一直伸到我嘴边不动,我只好小心翼翼地接受,尽量不碰到他的手指。但这回他有了新花样:喂我吃半块,自己吃半块。

我怀疑自己的脸上都可以煎蛋了,小小声地抗议:“别这样,叫人看见了多不好。”

“就是要叫人看见,让那些写折子的家伙明白朕的心意,联名上奏,请立姐姐为后。”

“那是不可能地。”

皇上握住我地手说:“会有那一天的!而且那一天不会太远,最迟到明年这个时候,朕一定会立姐姐为后。”

我冲口冒出了一句很蠢地话:“祁云海的一年之约还悬在那里,皇上又要来一年之约了。”

“你说什么?”皇上的脸色迅速由晴转阴。

“没,没说什么。”我端起茶杯,却发现里面已经空了。

这次皇上不给我续水了,而是逼视着我说:“祁云海的一年之约,看来姐姐还真把它当回事呢,都跟朕的一年之约相提并论了。”

“不是的,我只是随口说说。”

“随口都能说出来,说明一直放在你心里的。”

“真的不是这样,皇上别乱怀疑好吗?”

“要朕不乱怀疑也行,你必须有所表示。”

“怎么表示?”

“很简单,你坐到我这边来。”

“只是跟你坐一边?”

“嗯啦。”

我笑眯眯地站起来,站在桌边看了他几眼,然后提起裙子朝门口走去。

他不甘心地追了出来:“你这个样子,朕就会忍不住乱怀疑。”

“皇上只管怀疑好了,姐姐我身正不怕影子歪。”

“姐姐!”这一刻,他的表情和动作就像个没吃到糖的孩子。

“皇上该回去歇息了,明早还要上早朝呢。”

提到早朝,他满脸不情愿地跟在我后面走去了留春园。

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雨欲来时

如果不是因为赈灾,皇上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后,朝廷就该张罗皇上的大婚了。一来皇上也确实到了年龄;二来,趁着天朝声威大振之际办喜事,也有喜上加喜的味道。

但当灾情折子比其他任何折子都多的时候,实在没有办喜事的心情。所以,虽有几个大臣在酒宴上提了提,事后皇上毫不在意,太后也因为身体原因百事不问,这事也就搁了下来。

看着太后日益憔悴的容颜,我忧心忡忡地坐在她的床头问:“母后,您到底得了什么病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如果宫里的太医不能治,就张榜征集名医,天朝之大,总有能治好母后的能人。”

太后永远只会轻描淡写地敷衍我:“没什么,就是前阵子太累了,你不在宫里的那段日子,你不知道母后忙乱到了什么程度。皇上不在,琰亲王不在,前方战报不断,你被人劫持,各地灾情频传,把你母后折腾的,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都觉得不够,恨不得有二十四个时辰才好。有时候一连几天不挨床,累了就在躺椅上靠一会儿,手里还拿着折子,一睁开眼睛又继续看。”

我伏在她的枕上羞愧地说:“母后,儿臣不孝,要是儿臣在的话,也可以分担一点。”

她摸了摸我的头发:“傻瓜,又不是你自己要去的。再说了,就算你在,也顶多陪一陪,很多事,非得母后出面不可。”

我仔细打量着太后,对她地话越来越怀疑,如果只是劳累过度的话,从我回宫到现在将近一个月了,照说应该恢复元气了。怎么她还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想了想,既然她死活不肯说,还是只有从梁太医那里入手,太后的病体如何,没有比她的御医更清楚的了。

又说了一会儿话后,我轻叹道:“好久没去公主府了。那儿都长草了吧。”

太后会意地问:“你想去看看?”

“嗯,要是母后身体状况好点,一起去该多好。还可以去街上逛逛,顺便尝尝京城地小吃,再去寺院烧几注香为母后祈福。”

太后脸色一变:“不要去寺院,那不是什么好地方。你要出去逛街母后陪你去,我们就当微服私访好了,看这灾荒之年,京城地景观如何。放心,母后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羸弱,早告诉过你了,只是不想见某些人而已。”

我知道“寺院“二字让她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故而转移话题道:“琰亲王有求见过吗?”

“一开始有。被拒了几次后,这些天没动静了。”

“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脸见母后。”意图谋反不说,还劫持我。

太后道:“他可能就想给我解释,希望得到谅解吧。作为皇嫂,我问心无愧,对他一直很照顾的。”

我不觉冷笑:“想得到母后的支持才是目的吧。”

“不先得到谅解,怎么会支持?”说到这里,她猛然想到了什么,叮嘱我说,“你最好不要出宫,他对你肯定还没死心,他现在地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可能会铤而走险。”

我有点不相信:“他会怎么做,再次劫持我吗?这里可不是西京,天子脚下,他还敢公然掳掠不成。”

太后可没我那么乐观:“狗急跳墙,有什么不敢的。现在是刚打完仗,又忙于赈灾,皇上暂时无暇顾及,等度过了这段难关,你再看是个什么情形吧。可笑那些看不清形势地蠢才,还在起哄要皇上完婚,琰亲王不除,皇位都不稳,成什么婚啊。”

我想到了一种可能:“母后称病,完全不理政事,让皇上接掌一切,是不是就怕琰亲王狗急跳墙,拿我当人质?”

太后点了点头:“最开始是有这种想法,但现在看来,即使我称病,真到帝位废立的关键时刻,他们还是可以逼我拟诏,我病不病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那您还是真病了?并不是装的。”太后这回没有否认,但无论我怎么问,她都只肯承认自己是劳累伤身,只需调养即可。

回到自己的寝殿,我立刻派小太监出去打听梁太医的住处,同时吩咐备车,说我要去已闲置了几个月的公主府。太后这种身体,还是不要出宫比较好。

谁知有些不受欢迎地人,连上门求见都选在不受欢迎的时间,而且不早不晚,刚好把我堵在殿门口,让我想车遁都不能。

这种情况,自然只能下车,他站在车帘旁伸出手,俨然以我的未婚夫自居。

自从搞清了祁云海求婚地真正用意后,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就由欣赏变成了厌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很排斥,根本不可能给他碰。

看我情愿扶着太监下车也不把手给他,祁云海有些尴尬。行伍之人,到底没有文官地隐忍,喜怒易形于色。

正是这一点让我警醒:现在不是跟他耍脾气的时候,不管怎样都要先稳住他。

如果祁云海真是抱着“牺牲自己迎娶公主,使主上免于悲剧”的伟大情操来接近我的,我怎么对他都无所谓,但假如我判断错误呢?

这个时候是不能有任何冒险行为的,因为我们根本承担不起另一种结果。

我努力让自己笑得自然一点:“好久不见将军了,最近很忙吧?”

祁云海有些僵硬的面容也变得柔和起来:“多谢公主记挂,微臣今早才回京城,然后就赶着上朝,中午皇上在勤政殿赐宴,散席后就过来拜见公主了。”

我迅速在脑海里算了一下时间,上次有他的消息是雍和宫的晚宴,他当众宣布要在一年之内跟我完婚,然后就没听人提起过他了。我也不敢打听,怕皇上心里不舒服,以为我惦念着他。

也就是说,祁云海从京城消失了快一个月。

一面寒暄一面领着他进了沉香阁,打发走从人后,我直接问:“将军是回山海关调兵遣将去了?”

祁云海点头笑道:“公主真是个灵透人,一下子就猜到了。”

“这不是猜,是合理推断。皇位的争夺,说穿了就是势力大比拼,没有军队支持,拿什么跟人争?琰亲王一直按兵不动,也就是在这上面还没把握而已。九门提督和御林军都不听他的,严横的军队虽然兵强马壮,但远在西疆,能带到京城的到底有限。就像当初将军赶赴京郊护驾,也就带了几千人。”

祁云海依然满口赞美之词:“公主真不简单,一个住在深宫的女子,能把朝廷大势分析得这么头头是道。”

我不觉失笑,这些都是明摆着的好吧,哪里需要分析?又扯了几句闲话,他才问:“公主刚才是要出宫吗?”

我巴不得有此一问,忙道:“是啊,太后凤体有恙,我想去道院为太后祈福。”不让我去寺院,道院总可以吧。

祁云海有点纳闷:“为什么不去寺院呢?这里的寺院香火旺盛一些,如仙游寺,香积寺,每天游人如织,公主如果要去的话,微臣可以作陪。这两家寺院的主持都见过的,可以让他们为太后做一场法事,念些经文消灾,这比简单地烧几注香,效果肯定好得多。”

太后忌讳寺院,包含了对先帝强掳民女进宫的不满,我不便明说,只能信口胡绉:“之所以去道院,是因为太后昨夜梦到了东岳帝君。”一时之间想不起别的道家天尊,只有这个名号还有点印象。

祁云海做了然状:“太后福厚绵长,梦感帝君,那就是还愿性质了。微臣这就陪公主去吧,东岳庙在京郊,离皇宫还有点远,太晚了,怕赶不及回城。”

我惊问:“京城还在宵禁?”仗打完几个月了,赈灾也从最初的混乱到现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想不到京城还在宵禁。

祁云海道:“不到妖孽除,寰宇清,京城一时半会儿恐怕还消停不了。”

既然这样,“那走吧。”有他陪同也好,太后正担心我出去不安全呢。

眼看祁云海朝门口走去,我这才想起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你这次带来了多少军队?”

他若无其事地答:“二十万。”

我惊呼:“二十万?这么多人,怎么藏得住?”

他不解地反问:“为什么要藏?”

“呃,不是说兵不厌诈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致胜的法宝。”上好像是这么说的,两军交战,一开始不能露家底。

他笑了:“公主竟是个才女,连兵法都知道。”

又来了,我看起来像很喜欢别人吹捧的人吗?想不到祁云海一介武夫,也会阿谀奉承这一套,难怪能从故孤儿混到戍守使的。

夸奖完了,看我并没有如他所期待地那样露出得意的笑,而且微微皱了皱眉头,立刻很正经地回答:“皇上和微臣都不希望出现大规模的流血事件,最好是不动用军队。”

“那你带二十万大军入京,主要是起威慑作用的?”

“公主冰雪聪明,正是此意。有二十万大军在京郊驻守,严横不敢轻易举兵,皇上的意思,还是希望最后能说服严横倒戈,擒贼擒王,其他的,牵涉进来的越少越好。皇上自亲政以来,尽是天灾人祸,再也经不起大折腾了。至少最近几年不要,让皇上喘口气再说听到他这话,我心恻然,这几个月,皇上真是太难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忧心似火焚

太后早年在寺院失踪的事,不仅给她,也给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所以对于烧香祷告,向来不是很重视,心里明白不过就是求个心安而已。

我难得出宫一趟,若不是在祁云海面前已经说出了那番话,根本就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跑到远郊的庙里拜神之类不靠谱的事情上。

但祁云海非要护送,人家又是“未婚夫”,没办法拒绝,只好由着他骑马随行。

眼看着就要出城了,我正在绞尽脑汁找借口,却听见外面有人喊:“祁将军,您这是上哪儿去啊?”

因为太后的告诫,我没摆出公主仪仗,只坐了一辆普通的车子,带着赵嬷嬷和弄珠和弄琴,就连押车的太监也让他们穿上了便装。总之,外面的人是看不出坐车人身份的。

祁云海迎了上去,我偷偷拉开车帘一角瞅了一眼,就这一眼,让我瞳孔收缩。

站在街心向祁云海打躬问候的,竟然是回京后一直未再露面的宋方!

他们寒暄几句后,一起走到一辆马车旁,随从拉开车门,祁云海抱拳鞠躬如仪。我不看也知道里面是谁了,这世上能让祁云海躬身拜见的没几个。

看马车的行进方向,也知道琰亲王一行是刚从城外回来的,他们出城干什么去了?是不是听说祁云海带兵进京,特地打探虚实去了?还是,他们也在郊外某处秘密屯兵,所以前去视察?

真不知道祁云海是怎么想的,我明明说好了不想暴露公主身份,他还引着宋方前来见礼。如果他是想借这种方式让别人知道他跟我一起出行,以达到强调他“准驸马”身份的目的,那就太无聊了。

绷着脸接受宋方的问候,本来不想搭理的,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你知道小莲现在人在哪里吗?”

他还是那句欠揍地老话:“小莲姑娘是公主地侍婢。公主怎么问起微臣来了。”

我冷冷地说:“她被赐死了。这下你满意啦?她不会再缠着要你娶她。恭喜你甩掉了一个包袱。可以毫无顾忌地和你地王爷双宿双飞了。”

宋方泰然自若地脸上终于有了一点愧色。我也懒得理他。更不想跟琰亲王打照面。故而吩咐押车地小太监:“调头。去梁太医府。”

祁云海从后面追上来问:“公主。您不去东岳庙了?”

“下次再去吧。实在不想留在那里看那张嘴脸。”

如果我继续待在原地不动。势必得跟琰亲王打招呼。若按长幼之礼。他是长辈。应该我下车去见他才对。但我是女人。不宜在大街上露面。也很有可能是他走过来。他本来就没把自己当长辈。还曾当面向我求婚呢。

他那种人,脸皮比城墙还厚,我自认不是对手,索性一走了之。大家本来就是撕破了脸的,他连劫持我的事都能干,我还跟他讲什么礼。

祁云海也不便评议什么,只是问:“公主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