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扬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扬明-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各有其事

  在皇帝的默认之下下,商辂终于得以大展身手,证明自己能力,他日夜操劳,努力工作,一条条法令、一项项措施颁布下去,纠正着成化登基以来甚至是前朝的错误,使这个庞大帝国重新往正确的轨道上行去。
  首先是言官们重新开始纠劾百官,上至内阁大学士、各省督抚,下至各部主事、各省县令,全都被他们死死顶上小到随地吐痰、仪容不整,大至玩忽职守、贪污受贿,无不成为御史们的炮弹,向他们猛烈的倾泻而下。
  在成化六年的下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十几名中高级官员,几十名中低级官员遭到查处,罢官去职,至于受到处分者,更是不计其数。
  能在这场风暴中毫发无伤者,绝对是凤毛麟角,甚至连商辂本人也未能幸免。
  但积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得益于御史们的辛勤工作,无数贪污腐化者被揭发,尸位素餐不称职者被清理出文官队伍,许多不合理的弊政纠正,沉寂已久的大明官僚机构,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事实证明,饱圣贤之书、深受圣人教诲的大明官员,绝不是一些只知道蝇营狗芶、混吃等死的废物;当政治重新清明,官员们心中那“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也再次被擦亮了,有单独上书言事的,比如刑科给事中候廷柱,为朝廷财政窘迫计,上书当奏裁各衙门工役宜据册定数,裁撤冗食,商辂称善。
  经查后,遂定内府宫人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名、锦衣卫一万六千四百名、光禄寺三千六百名、太常寺一千一百名。
  共裁撤允余八千余名,并定例此后有缺,许于在册余丁充补,不得壹缘滥收。
  也有群策群力的,在户部尚书刘吉的主持下,群臣议理财之策,共得十四策:省兵食,慎调遣,先节省。
  完积通,清屯粮,牧马匹,均修边,停外例,处铜价,减供应。
  杜奏留,议补助,议漕河工银。
  其中,最重要的是节省兵饷。
  商辂以近年边饷侵冒多端,特令各抚、按官正己率属、严革积弊。
  违者听部、科参治。
  像这样积极的建言还有很多。
  也大都得到了内阁的强力支持,得以化为政令执行下去;这些对国家有益的举措,很快收到了成效;到年底时,国库收入增长了四成,南方的形势日趋稳定,江淅一带的工商业兴盛发展,各地的民乱冲突也平息大半,混乱已久的大明朝,竟出现那么几丝中兴的气息。
  商阁老可以松口气了,他代替彭老前辈行使首辅权力的第一份答卷还算合格,可以向皇帝、百官和天下人交代了。
  之所以说合格,而不是优秀,因为还有北方的边患愈加猖狂的瓦刺和鞑靼,从大明绵长的北方国境频频入侵,烧杀抢掠,最远曾经突入到河南一代,最严重曾经突破到宣府以南,令京师告急,皇帝震怒。
  成化皇帝也把商阁老骂了个狗血喷头。
  商辂知道北方的边患,已经到了非解决不行的地步,大明自土木堡之变之后,数十万精锐毁于一旦,朝中能征惯战的将领也是全家死绝,而蒙古人擅于骑射,在军事之上已经狠狠的压了大明一头。
  其实商辂早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先小范围的咨询富有学识和军事经验的大臣,尤其是一干在边境做过官的一干老将,希望能找到解决之道。
  但这些大臣的态度都十分悲观,一些老人说:“时势诚颓败矣,兵不素练,将未得人,馈饷屡乏,即无可持之资,当事之臣,自任其责。防守边疆,令不得患,虽犯不得利,此即御戎之策矣。”
  有的已经致仕在家的前辈在给商辂的回信中写道:“口今虏患日甚,然武备积弛,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彼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但边臣戮力防御为守之计,令不能深入,即为得策毛若欲驱扫远遁,恐力非昔比也。”
  他们几乎持同样观点,就是全力防守,能把蒙古人挡住,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当然,两位加起来在兵部任职一个甲子的大员,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切勿好高鹜远,踏踏实实练兵整备,只要能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挡住蒙古人的进攻就不成问题。
  尽管说得委婉,商辂还是听出了他们的言外之意,显然上至兵部、下至地方边镇将帅,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他乃生性谨慎之人,信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绝不会像当年的权宦王振那般好高鹜远,自身问题且泛解决,就想展开规模宏大的改革和战争,解除边境的威胁。
  那在商辂看来,实在是不切实际,只能为自己招惹祸患。
  有前车之鉴,商辂并不着急立方做出功绩,他准备用十年时间。
  由内而外的解决北方边境问题。
  首先他要做的,是先解决兵部自身的问题;为此,商辂将兵科都给事中以下四人全部替换,由自己的一众学生领衔,彻底对兵部进行一番大检查。
  检查的结果触目惊心。
  学生们检查以后回奏曰:“除职方司外,武选、武库、车驾三司皆重其弊矣,但有武官袭职、晋升、调迁等事,必先行妹于武选,若贿金足,则心想事成;若不足,则休想成事,故边将专事钻营贿赔,不思杀敌立功。又怎能为国御辱?除了武选司,武库和车驾,这两个负责军队装备的清吏司,问题也一样十分严重,主持军械制造的官员侵吞料价,以致造出的装备不堪使用。”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盔甲,“中不掩心,下不遮脐,叶多不坚。袖长压臂,全不合式弓力不过一二斗,矢长不过七八把,平昔尚不能射远,披甲后手不能举,射只过数十步而止刀尤短亦无锋。”
  当所有的情况摆在面前,商辂在头大如斗之余,更加有些理解老首辅彭阁老的苦衷了。
  如此武备,加上一窝只知道钻营剥削的将领,能打过蒙古人才叫见鬼。
  商辂知道,想要整顿兵部,关键还是得选好人,像把马文升那样的正直之臣放到都察院,便能为自己的改革奠基;要想解决好军备问题,非的也找到个合适的人选才行。
  这对商辂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在多年的次辅生涯中,他并不是那种一味的奉承皇帝,结交同僚的大臣,他在默默观察大明朝的官员。
  对于谁有什么本事,能有什么用处,早已做到心里有数,并巧巧安排好了。但这一切,都与成化皇帝无关。
  他如今对政事的倦怠已经到了极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修道事业中。
  出于对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朱见深修道益急,竟下诏天下,许以重金厚禄,访求方士及符篆秘书。
  上余下所好,一时间各省官员大肆拨寻,到成化六年初,共进献秘法上千册并荐方士百余人。
  经皇帝的修道团队头子,也就是为天下道派之首的李孜省李道长的筛选后,留下百余本。
  十余人进献皇帝。
  李孜省李道长的发迹也是因为敬献秘法,所以对此很重视,当年的李孜省碌碌无名进《道术》六十六册,成化御览后,招之面谈,处处合心,竟大喜过望,直接就不需要别的方士了,最后直接尊李孜省为仙师。
  这么多雄心勃勃的方士,为何被这李孜省拔得头筹,除了此人长得帅、卖相好之外,关键是他的用语很专业,凡事都会引经据典,找出自己的理论依据,朱见深便以此认定,只要在李仙师的辅助之下,必然修成正果。
  李孜省做些什么呢,他需要教导成化修炼吐纳之术,打坐等等体力活,还需要为皇帝炼制日常服用的仙丹,顺便指导一下奸宦梁芳炼制春药和堕胎药。
  春药是用来皇帝和万贵妃于房事尽兴之用,而堕胎药则是用来堕胎用的,堕谁的胎呢?自然是宫中怀孕的妃子,宫里的人谁都不能得罪万贵妃,生性擅嫉的万贵妃认为,谁怀了陛下的孩子就是得罪了她,陛下的孩子只能由她来生……
  张敏公公最近为此事也是急起了一嘴的水泡,原因无他,因为万贵妃在宫中耳目众多,已然探听到了纪姑娘怀孕之事,万贵妃也不是十分的确定此事,当然她不能亲自去调查一个宫女是否怀了陛下的龙种,这样做不仅太明显了,而且也降低了她万某人的身份……
  于是乎这个调查纪姑娘的任务就神使鬼差的交到了张敏公公的身上,张公公只得找上了杨明……
  京师杨府。
  庆贺女儿出生的酒宴已散了,大臣们三三两两告辞离去。
  杨府这回不大不小发了一笔,大臣们留下的礼单非常丰厚,杨明和玉璇关上房门仔细估算了一下,发现大臣们的贺礼加起竟有大明国库小半年的收入,夫妻三人不由小惊了一下,不过杨明还是坦然收下了,反正大明如今没有反贪局,如果勉强说有的话,锦衣卫大概兼职反贪局的工作,而他杨大人不才,正是反贪局局长……

  ☆、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帝有后

  已近初夏,天气渐渐热起来,杨明抱着女儿杨雪在内院晃悠,一边散步一边跟女儿说着话,也不管女儿听不听得懂,杨雪才出生几天,世上的一切对她来说只有新奇和懵懂,包括眼前抱着她不停说话的罗嗦男人,她睁着大眼好奇地看着杨明,嘴角偶尔流下一串晶莹的口涎,间或无声地咧开小嘴笑一笑。
  孩子很省心,很少哭闹,杨明对她愈发喜爱,凶名在外的杨指挥使如今成了超级奶爸,除了喂奶这种事无能为力外,平日里只要在家,连尿布都是他换的。
  见杨明对女儿如此宠爱,玉璇终于彻底放下了心事,尽管她很不解为何相公对女儿如此偏爱,这个年代的风气本就重男轻女,相公委实是个异数。
  直到看到杨明细心地擦掉女儿嘴角流下的口涎,又抱着她说一些诸如,“女孩子要淑女,不要动不动流口水,男生没有顾忌,女生却不行……”之类奇怪的话,玉璇忍不住笑了。
  “相公说的话新奇得紧,‘男生’,‘女生’这是哪个地方的说法?”
  杨明笑道:“生下来是男孩自然叫‘男生’,女孩自然叫‘女生’,孩子在少年时期以前都可以这么称呼的。”
  玉璇不知想到什么,俏脸一红,噗嗤一声笑开了:“男生女生倒是易懂,跟相公一直不对付的汪直该怎么称呼他?”
  杨明拧眉思考许久,沉声道:“汪直……是畜生。”
  玉璇楞了一下,接着哈哈笑开了怀,月子里盖在身上的薄褥被她笑得抖到了地上。
  一名丫鬟走进厢房,朝杨明蹲身一福,怯怯道:“老爷,张敏公公求见,已在前堂等候老爷。”
  杨明轻轻将女儿递到玉璇怀里,又宠溺无比地捏了捏女儿吹弹可破的小脸蛋,杨雪的小嘴又咧开,朝着他无声地笑,杨明喜爱极了,忍不住轻轻香了她一口,这才整了整衣裳,走出厢房。
  张敏到了杨明房中,杨明亲手为他斟上一杯茶来,笑吟吟地道:“坐坐坐,张公公啊,今日怎么有闲暇到贤弟府中一坐啊?”
  “哪里,哪里,杨大人行事不拘一格,杂家这些年来听过、见过、办过的事情多了,可是就是猜不透你的手段,真是了得啊。”张敏莫名其妙的说了一番话,杨明倒是有些糊涂了。
  杨明笑道:“只是雕虫小技,旁门左道的东西,用上一次两次能奏奇效,经不得大场面,真要论起来,做大事还得堂堂正正,靠这种不上台面的小伎俩是不成的。”
  张敏哈哈笑道:“杨大人过谦了,能将陛下的差事办好,就是大本事。杂家不多说了,开门见山吧,此处说话方便么?”
  “公公请放心,我杨某人府内内三哨,外三哨放得严严实实,你我之间的谈话绝对不会有第三人得知。”
  融入这个世界的时间或许还不是很长,但是杨明不知不觉间就接受了古人思想价值观的一些内容,那些和糟粕一起被后人抛弃了的东西。
  大丈夫恩怨分明,无论如何,得了解了事情的全部,才好做出决定。
  “实不相瞒,杂家此次前来是为了陛下有后一事。”张敏思量了良久,这才抛出了一枚定时炸弹。
  “什么,陛下一直没有子嗣,何来有后一说?”杨明顿时大惊失色。
  “以前没有,但是现在有了……”
  “怀孕的是万贵妃?”
  “不是,是纪姑娘……”张敏缓缓开口道。
  “什么,陛下和纪姑娘只能算一对露水夫妻,怎么一次就……”杨明不由得目惊口呆的道。
  “老奴也不愿意相信,但是杂家已经请了太医院的御医查看过了,确实如此,也正因为如此这才走漏了风声,让万贵妃得知了一些风声,好在宫里都是服侍皇上的,上下一心瞒着贵妃娘娘,这才让万贵妃有些将信将疑。”张敏将此情道来之后,杨明就了解的事情的大概了。
  纪姑娘身怀龙种之事在宫中许多宫女和太监都是知道的,好在他们都是一心为了陛下,为了保住皇上的龙种,全都选择了沉默,万贵妃的爪牙不能确定此事,一直在试探,张敏有些顶不住了,这才找上了杨明。
  “公公的意思是万贵妃要对纪姑娘和肚子里的孩子下手?”
  “不错,若是贵妃娘娘一但确认此事,龙种可就难保了啊……”张敏一脸忧虑的道,“不瞒杨大人,贵妃娘娘此前已经暗害了几位龙子,无奈此事均被贵妃娘娘压了下来,贵妃深得帝宠,也没人敢去揭发。”
  张敏说到此处,向杨明长长的一揖,“事到如今,张敏恳求杨大人一起和杂家担下这天大的干系,陛下的龙子万万不容有失啊?”
  “公公怎么知道,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这个,太医院的大夫都是有自己的独特手段的,那位御医国手至今还没失手过,他说是龙子就一定是龙子了。”张敏肯定的道。
  得到了张敏的肯定答复,杨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按照身世,还有时间老看,杨明几乎已经可以肯定,纪姑娘所怀的皇子一定就是后来的弘治皇帝了,弘治皇帝算得上大明少有的英明之主,为了大明,这孩子必须保住,杨明扶起张敏道,“公公请起,此事我杨某人担下了。”
  不过纪姑娘一事因为有万贵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