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光熹-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翰儿朵功高劳苦,于夫罗看他活不过几年,就很痛快的封翰儿朵为右贤王。翰术以前和须卜同级别,眼下须卜做了大单于,为了拉拢有些失落的老朋友,也毫不吝啬的将右贤王赐给了翰术。

这样一来,战场上就出现了一个王对王的局面。于夫罗单于对阵须卜单于,而两人手下的右贤王也相互对峙,很是有趣。

更有趣的是翰儿朵和翰术原来是一个部落的族人,说起来翰儿朵还是翰术的族叔,以前共同为羌渠效力也显不出什么,现在相互敌对各为其主,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玄妙起来。

也许是因为两人间这层关系,也许是两人之间不想看到匈奴自残,两人稍微接触之后就按兵不动,谁也不打谁,相对于打死打活的于夫罗和须卜,他们这边很是有些西线无战事的味道。

不久后,两人几乎同时得知汉军出击三辅,一天时间内就迫降了呼厨泉和于夫罗,大惊之余两人见面合计一番。两人知道,呼厨泉和于夫罗投靠刘谦,那么势单力孤的须卜肯定顶不住汉军的攻势,那就更不要提他们这点兵马了。

按照翰术的意思,实在不行就赶在须卜之前投降汉军算了,老窝都被汉军端掉了,再打下去也没啥意思。

翰儿朵却不这样看。

翰儿朵于夫罗败在小鲁肃之后,开始正式关注刘谦,结合以前刘谦对羌族和乌桓的政策,以及刘谦曾经发下尽灭匈奴人的誓言,他敏锐的发现刘谦绝不会轻松的放掉三辅内的匈奴人。现在刘谦之所以接受匈奴人投降,只是为了减免汉军的损失。

翰术两人各有看法,一时间谁也不能说服谁。

两人相持不下时,刘谦驱使于夫罗和呼厨泉攻击须卜的情报传到了他们这里,翰儿朵立刻一针见血点明刘谦想用匈奴人耗尽匈奴人鲜血的毒计,总算是让翰术相信投降是一条不归之路。

但是,翰术虽然相信刘谦别有用心,可是在汉军严守三辅通向外界的要道,兵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他们在三辅根本没有容身之地,认为就是继续放抗下去也是一条死路,还是提不起多大精神。

一直等到翰儿朵奸笑着说出一条毒计,使翰术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才重振精神决定反抗到底。

两人商议好治好后,立刻派人联络正在向西方逃亡的须卜,使者见到须卜之后,向须卜传达了翰儿朵的分析,须卜一咬牙放弃了西进,趁着不易发觉踪迹的雨夜,绕一个弯子又回到了原来盘踞的南部。

第二天天大亮的时候,须卜率领残兵回到了杜陵蓝田一线,第一时间就拜会了翰儿朵。一个时辰之后须卜从翰儿朵那里出来,立刻向他控制区的城池下达几道命令,不久后各个城池掀起了一个对抗刘谦的高潮。

当天上午,刘谦军就发现了须卜的动向,于夫罗和呼厨泉残部接到命令后,才知道他们上了须卜的大当,立刻匆匆从西方向回赶,中午时到达了须卜盘踞的杜陵城下。

到达杜陵城下之后,于夫罗和呼厨泉在郭嘉催促下,只来得及匆匆填饱肚子,就在杜陵城下摆出了强攻的姿态,由刘谦军教导系统出面试图说服城中百姓反抗须卜。

可惜,不管教导系统如何开导劝解,杜陵城内的世家豪门死活不相信,劝说无效后,于夫罗和呼厨泉只好强攻杜陵。按照郭嘉预计,杜陵城不大,非常容易攻克,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两天时间,于夫罗和呼厨泉残余的两万多匈奴人死伤大半,也没有拿下杜陵。

第三天强攻之后,于夫罗和呼厨泉手下的匈奴只剩下了五千多人,而且这些人几乎各个带伤。郭嘉派人到匈奴军营查看,见情况确实很惨不是于夫罗呼厨泉谎报军情,这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尽管郭嘉开始重视,可是还没有把这件事提到相应的高度。毕竟当时三分之二的三辅都已经光复,匈奴人最厉害的野战骑兵已经被刘谦军摧毁,匈奴人只能龟缩在三辅南部的几座小城内,任谁看解决这些匈奴人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投降匈奴人确实打残了,不堪再战,郭嘉就派刘谦军开始攻打杜陵,可是依然遭到了杜陵强烈的反抗,让刘谦军遭受了这次战役一来最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刘谦军在蓝田和上雒等城池都遭到类似问题,这就不能不让郭嘉下功夫对付这个问题了。

通过一番调查了解,郭嘉终于明白事情为何这般的反常的根源。而郭嘉就算是明白了,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

原来,须卜回到杜陵之后,马上召集杜陵一切的世家豪门,反复向他们说明刘谦仇视汉奸的秉性,吓唬他们说,只有跟他顽强战斗到底,一直打到刘谦妥协,他们就能跟着须卜平安离开三辅。否则,一旦等刘谦军破城之后,就会找他们这些汉奸清算卖国的老账,这就让一干卖国罪捆绑在了须卜战场之上。

而对于那些以前没有投靠匈奴的汉人,匈奴则威胁让他们好好配合,诱惑道,与其被马上杀死还不如听匈奴的话上城守城。等匈奴失败了,由于他们是被匈奴人胁迫的原因,他们还会是清白的汉人,刘谦一贯关心汉人不会为难他们云云。

总之,在刀剑威逼将家人带走后,在好言和重利的诱惑下,很多汉人都听从匈奴指挥走上城头,一个个打退了刘谦军的进攻,然后获得了匈奴人泼水般的赏赐。有世家豪门带头作用,有匈奴人慷慨的赏赐,这些汉人渐渐从不自愿转化为自愿,最多的也不过是安慰自己,抓住机会大赚一笔,反正等刘谦军破城后也不会难为他们。

刘谦愿意善待同族之人,这一点郭嘉看的很明白,郭嘉还知道,刘谦在离开三辅之前还私自祭拜了惨死在匈奴人手中的同胞,非常的沉痛。

刘谦不会知道,他越是对同族怜悯,郭嘉越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杜陵城中的汉人。匈奴人好说,刘谦如果想留下他们的性命,早就给他们机会了,破城后杀了也就杀了,可是那些汉奸,真要株连他们的九族吗?还有那些助纣为虐的汉人,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特别是这些帮助匈奴人对抗刘谦军的汉人,每当联想到他们是为金钱对抗残杀自己的同胞,郭嘉心中就蓦然升起诛杀他们九族的怒火。

其实郭嘉手中有一个很好的攻城利器,原来是为了在野战中阻击匈奴人儿使用的,可是以郭嘉的聪明,他自然知道,如果狠下心来用这个利器攻城,刘谦军根本不用什么损失就可以轻易攻下杜陵。可是郭嘉真的不想也不敢使用,他只能派人去请示刘谦征求刘谦的同意。

可惜,刘谦离开之后由于速度很快,派去请示的人一直追赶不上,郭嘉一直没有得到刘谦回复的指示。所以,不管郭嘉如何天纵奇才,也想不出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来。

第五天,正在郭嘉有些头大的时候,一个为他解决难题人来了,此人是小鲁肃。

按照刘谦的安排,小鲁肃此时应该驻守在萧关,可是自从须卜转头回来之后,遥远的萧关差点遗忘在大家记忆中。小鲁肃一个人望着萧关前的雄关漫道,心中写满了寂寞。

就在小鲁肃寂寞如雪的时候,他忽然听说了杜陵这边棘手的事情,不知道还好,知道之后,小鲁肃立刻将防守萧关的大权让给何仪,然后飞马一天不到就到了杜陵。

来到杜陵之后,小鲁肃首先面见了郭嘉,然后就找到从未见过面的二哥赵云,两人在帐中待了足足大半个时辰,然后一同走到帅帐击鼓聚将。

听到帅帐聚将鼓敲响,众将不敢怠慢马上来到了中军大帐。到了那里,见平时主持军务的郭嘉坐在下首,而小鲁肃和赵云道貌岸然坐在帅位上,大家就意识到必然有大事发生。

尽管小鲁肃和赵云这样做有些不合规矩,可是以两人刘谦义弟的身份,加上刘谦委派的临时大帅郭嘉毫无怨言,众将也不好说些什么。

可是,当小鲁肃黑着脸忽然喊道烈火焚城的时候,众将虽然心中早预料到今天这个局面一定有大事发生,可是仍然没有想到小鲁肃会如此丧心病狂。

大家知道,刘谦在雒阳认识一个叫做吴广的卖油匠,后来发神经一般提拔吴广为食邑千石的官员。如果不是刘谦积威甚重,大家绝对会群起攻之。后来,当吴广从上郡运来一车车火油,大家见识了这种火油可怕之处后,心中再次对刘谦心服口服的敬仰起来。

正因为大家知道这种火油独到之处,所以见小鲁肃下达烈火焚城的命令,大家才会大吃一惊。

烈火焚城,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种火油遇火即燃,而且火势极大,连水都浇不熄。一旦投入城中,城中绝对是倾天大火,一场火灾之后,幸存者估计没有几个人了。

直白来言,烈火焚城在手段上基本和屠城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效果上就大大不同了。士兵手中的刀剑虽然无情,可是刀剑的掌控者士兵是有感情的,可以适当放过一些特殊之人。而水火无情,大火可不会分辨善恶,只要火势已成任谁也无能为力。

“诸位骠骑将军走的时候有特别交代,我们必须以最快时间消灭三辅的匈奴人,必须尽快让三辅恢复和平,这样我们才能趁其不备进行第二个计划。我这番话你们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但是你们必须立刻执行下去。

哦,我想大家一定是心中对城中的百姓有恻隐之心,认为我们这样做极不人道?如果你们这样想的话,我会说你们大错特错,而城中的须卜心中应该乐得开花。你们知道须卜的本意吗,他正是想利用我们对同族的恻隐之心,让我们不忍强攻下去,最后让他们有了和骠骑将军讨价还加的砝码,最后堂而皇之离开三辅。

杀人犯杀完人放完火,然后就想一走了之?天下没有这种便宜事他们犯下的血债他们本身就该用鲜血偿还至于那些汉奸的族人,尽管骠骑将军交代要我们从轻发落,但是他不是还说过在从轻发落的基础上要严加甄别吗?

现在我告诉你们,经过我对杜陵汉奸的甄别,发现他们全都是顽固不化的愚顽之徒,死不足惜如果我们每一步都被良心道义所牵绊,那么这场仗我们又该打到什么时候?如果敌人每次都利用我们仁慈之心,那么天下又该到什么时候平定?

如果还狠不下心,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到三辅时的情形吧,请大家回忆几乎家家户户门前妇女的尸体都是谁造成的?请大家好好想想,那时候这些汉奸他们可曾为同胞的不幸而黯然过痛心过?

而今天还在城头上帮助匈奴人作恶的汉人,那个时候他们又为自己的同胞做过什么?不怜惜同胞也就罢了,可以说他们没有力量,现在呢?现在很有力量嘛,为了得到匈奴人从同胞手中抢来的赏赐,他们已经疯狂他们还妄想我们以后原谅他们,做梦我们手下官兵就不是爹妈父母生养的我们士兵的生命可比精贵万万倍”。。。

五百七十一章 焚烈火三辅定

严格说来,率军来到三辅之前的小鲁肃是一个白面书生,尽管受到这个尚武时代的影响,也练习过拳脚功夫,可是骨子里他还是以文人自居,最大理想依然是官拜三公封侯拜相。

由于建立大汉政权的刘邦曾经受过马邑之辱,西汉早期大汉一直处于匈奴的下风。生于两汉时期的读书人,没有人不知道北方匈奴对大汉的危害,也比较重视这个曾经欺压过大汉半个多世纪的异族。只是进入东汉中期后,汉军屡屡将匈奴击败赶出了蒙古大草原,他们心中对异族的重视就下降了不少。

在这样情况下,小鲁肃这些儒生心中不免对异族有一些轻视。就算知道匈奴攻入了三辅,一定给三辅带来很大的危害,可是没有亲身体会匈奴对大汉破坏性之前,小鲁肃对于匈奴人依然没有刻骨的仇视。

当看到汉族同胞一个个倒在血泊里变成尸体,看到官道两则的树木上挂着数不清不着寸缕的汉家女子尸骨,看到无数的婴孩被匈奴人撕成一块块当做食物吃掉。

小鲁肃感到他的心在流血,当初受到的创伤直到现在也没有合拢,依然在滴着血。心中难以抑制的怒火在燃烧,几乎烧尽了小鲁肃的理智。

那一刻,小鲁肃想到了不久前他曾经反对过刘谦杀尽匈奴人的做法,深深的耻辱感让他恨不得反抽自己几耳光。

也是在那一刻,小鲁肃发誓绝不放过一个匈奴人,绝不放过一切危害或可能危害大汉的异族,只要他一息尚在就要把这个决定贯彻下去。

“特殊状况下,我们必须采用铁血手段,让一切的敌人从骨子里边害怕我们让他们永远不敢和我们作对,让他们感到和我们作对他们付不出必有的昂贵代价”

“我们是军人,军人就需要热血果断不管有谁阻挡在我们面前,我们都应该踩着他的尸体前进”

一刻之后,围攻杜陵城的刘谦军军营中,行驶出来一股股车流,很快来到了杜陵城前。

一座座巨大的投石机在士兵忙碌中,很快组建完毕,投石机没有投射石头,而是投放一个个黑糊糊的坛子。

刘谦军中的投石机很巨大,距离城墙三百步可以轻松把两百斤的巨石投进城中,更不用提只有几十斤重的坛子了。城墙西周的投石机一齐工作,油坛子轻松投掷到杜陵的城中间。

杜陵城中的人们,在看到汉军投石机投掷时,纷纷吓得四下躲藏起来,城头上的匈奴人和守城士兵连忙搭建一块块牛皮连城的围帐。

由于牛皮弹性很好,可以轻松反弹掉可以砸塌城墙的巨石,故而在中国古代,大都采用牛皮围帐防避投石机对士兵的杀伤。

一些城头上守军,看到汉军的投石机只对准城**击,故意避开了他们,一边鄙夷的看着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的油罐,认为这些黑糊糊的东西远没有以前的巨石个头大,一边指着城下不断发射的投石机,讥笑这些投石机对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杀伤力。

城内的百姓经过初期恐慌之后,见今天汉军投射并没有以前那样造成重大破坏,有些人壮着胆来到了街上,看到满大街都是破碎陶片和一些气味很古怪的清水一般的液体,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

看到汉军如此,守军军官暗下思量,汉军估计已经用完了巨石,那么以后他们就更没有什么危险了,看来未来让汉军妥协的机会就更大了,对于胜利的希望一时间更是信心倍增。城中很多百姓也小看了汉军,以为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