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光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光熹- 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也小看了汉军,以为汉军的攻势越来越颓废,想到此,有些人甚至盘算着,等这一阵投石过去,他们赶快帮忙匈奴人运送滚木礌石,趁匈奴胜利之前多赚一些匈奴人的钱,这可是干一天比平常干上一年的丰厚报酬呀。

就在城中人们陷入想入非非之际,汉军投石机忽然暂时停了下来,一列列严阵以待的骑兵忽然斜对着城墙奔来,将要临近城墙的时候,这些骑兵蓦然一带马首,猛然放出他们手中的箭支,堪堪沿着城墙向前方而去。

匈奴人是马上民族,他们更明白骑兵是不能用来攻城的。

看到汉军骑兵向城前杀来,他们并没有下令让守军射杀刘谦军骑兵,他们以为这是刘谦军想要打乱他们节奏的诡计。因为他们只要一动牛皮围帐就会有缺口,汉军的投石机就会给他们严重打击,而他们不动的话,就算汉军骑兵队他们实施骑射,箭支也不会对拥有牛皮帐篷保护的他们造成伤亡。

于是,他们只是吩咐城上士兵保持不动,静静的看着汉军骑兵抛射了一轮轮火箭。

“水为什么能让火箭点着?”

“坏了这肯定不是水,应该是一种火油,非常容易点燃的火油”

“救火快救火”

汉军骑兵抛射的前夕,住在城中心县衙内的须卜听到城头有动静,就想到城头上观察一下敌情,走到院中就看到了方才属下上报的陶罐碎片和浇湿地面的味道古怪液体。

须卜不清楚这是什么液体,也不知道这种液体的作用是什么,可是想到是汉军投进城中的,自然不会望好方向思考,为此他飞快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味道古怪的液体是种毒药。

在须卜等人的常识中,毒药这种东西并不可怕,只要不吃下去或者感染伤口,一般不会出现致命问题。

想到此,须卜看了一眼脚下边穿着的高高木屐,心中暗道还是汉人聪明,有了木屐就保证身体不接触毒水,也就不会有中毒的危险了。

可惜,须卜心中的感叹只是到此为止。城外抛射而来的箭支让须卜身边侍卫一团慌乱,纷纷呼喝着保护须卜,打断了须卜心中的遐思,然后,须卜的心神就彻底被眼前难以置信的现实震呆了。

侍卫们慌乱呼喊着保护他的时候,须卜望着漫天毫无准头的火箭,心中对汉军这种浪费之极的做法鄙夷不已,可惜,这份嗤笑也到此为止。

须卜看的很清楚,一支火箭就落到了不远处的地上,离地还有一尺来高,忽然,火箭下方油罐碎片见鬼一般的着火了。更见鬼的是,这些火焰并没有仅次于此,几乎在陶罐碎片着火的瞬间,被怪异液体浸湿的大地“砰”一声,居然点燃了十几步方圆,而且这种点燃势头丝毫没有停止,以远比箭支更快的速度向远方飙射着。

火箭离地一尺到落在地上这短短时间内,大概只有一秒时间,时间短暂得一贯反应速度很快的须卜都没有反应过来,无边的火焰就来到须卜身边,点燃了他脚下的木屐。

脚上忽然传来的疼痛让须卜迅速做出了反应,要说须卜也确实不简单,他一边回身向没有火油侵染的房中奔跑,一边就醒悟了刘谦军为何会这样安排的原因,并很快下达了救火的命令。

非常遗憾,尽管须卜下达的命令非常及时,可是对于他们不能明白的新事物,他们依然犯下了很大错误。

铁一般的事实打破了须卜等人惯有的常识,一贯对扑灭大火很有用的水,这次针对这场大火却无能为力了。

就在城中人们茫然于为何水不能灭火的时候,城外刘谦军骑兵已经完成任务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而方才暂时停下来的投石机又一次忙乎起来,一坛坛火油被投石机呼啸的投入城中,更是助长了城中火势的发展。

在这次针对杜陵的打击中,投石机队伍第一次执行了刘谦提出来全面打击的方针,效仿后世炮兵地毯式轰炸模式,几乎一米米的延伸发射。

当然,投石机的精密度是无法和大炮相比的,虽然张瑜马钧数次对投石机的精度进行改革,让投石机精度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应该具有的水平,但是投石机精度不高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让地毯式轰炸大打折扣。

不过,针对射击精度不够问题,小鲁肃采用了增加投石机数量弥补了这一点,最终基本上完成了刘谦对于地毯轰炸的设想。

“天煞刘谦难道你真是天神下凡不成?为何凡是和你作对的都没有好下场?为何你能掌握世间根本不该存在的大火?”

望着追随他六七年的侍卫跳进水中,大火居然在水面上肆无忌惮的燃烧着,把那名侍卫的皮肤也给点燃,浑身散发着一阵阵烤肉的肉香,须卜紧握着双手对天疾呼道。

“大单于这火根本无法扑灭,我们待在城中只有死路一条,我们还是尽快离开吧。”

一名侍卫一手牵着马,一手抱着一个浸过水的被子,让其他侍卫手忙脚乱给须卜抱起来,希望须卜能有机会离开杜陵,至于出城后是个什么结果,他们暂时考虑不得了。

“出城?恐怕城外的汉军正好整以暇的等待我们自投罗网。唉不过眼前除了这条路也没路可走了。好你们赶快把翰儿朵老匹夫带过来,等本单于办完这件事就带着你们离开这里,如果现在不做本单于只怕这辈子都有遗憾”

脸色反复变幻几次之后,一生经历过无数险关的须卜很快拿定了主意,吩咐属下立刻将匈奴智者翰儿朵带过来。

听须卜的口气不善,紧要节骨眼,属下侍卫也不敢问什么,立刻飞奔到后宅把老迈的翰儿朵给拦腰抱到了须卜面前。

“翰儿朵老匹夫你误了本单于的大事你说刘谦心慈手软会为了我们手中挟持的汉人让我们离开三辅,你他马迪根本是在忽悠老子现在可好?刘谦可在乎那些汉人?你他马迪刘谦要瓮中捉鳖了”

须卜见到翰儿朵来到面前,二话不说一脚踹倒翰儿朵,然后抽出腰间弯刀,先是一刀砍下翰儿朵的一条胳膊,然后又斩下翰儿朵的大腿,最后一把拎起半死不活的翰儿朵,一下子将翰儿朵摔倒了汹汹燃烧的大火里,这才心情爽快一些。

处理完翰儿朵,须卜对着属下又狠毒一笑,让属下满城宣传他将打开东方南方西方的城门,然后将主要兵力全部集中的北门,准备从北门逃出生天。

仗打到这时候,须卜见刘谦一直没有给他投降的机会,就知道投降这条路绝对行不通,故而根本不听属下劝他向刘谦投降的意见。为了增大生存几率,一向机智多谋的须卜让人早早在城中宣传他会打开城门,那么城中幸存的人们一定都想逃到城外去。那时候,就算没有浑水摸鱼逃出城的机会,至少大大分散了刘谦军的注意力,增加了逃亡的成功性,

听到城中传出来一声声凄厉的呼叫,小鲁肃心中很是快慰,大火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经历过一番番战事的小鲁肃心中很清楚,但是他并不后悔今天所作所为,他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传令下去,各个部队保持狙击阵型,密切关注城门动向,今天不许一人漏网不管是谁,只要放走了城中之人,一律取消这次战斗功勋关禁闭”

看着城中的火势越来越强,站在城外几百步的小鲁肃都感到城中传出的燥热,听到城内几乎不成人言的惨叫,小鲁肃知道敌人马上就要出城躲避大火,于是他再次重申了军令。

“咯吱吱”

杜陵四个城门几乎同一时间打开,奔涌的人群只恨少长两条腿,嚷嚷着嘶鸣着从各个城门奔到了城外。

“发射”

在城外严守以待的刘谦军,立刻持平手中的连弩,有次序的对着向城外奔跑的人们射击。由于城中逃命的人又城门口限制,不能自由出入,刘谦军连弩就主要密集封锁城门,如同飞蝗一般稠密的弩箭立刻像收割庄稼一样的收割人命。

“汉军兄弟我们是汉人我们是汉人呀”

“我们都是被匈奴逼得呀不要杀我们,不要杀我们”

“对面的汉军我们可都是听根生的兄弟,你们何必要这样对待同族兄弟”

“你们的首领骠骑将军不是说了,要善待汉人”

……………………

这些前不久还在幻想着大挣匈奴钱,为此甘愿用手中刀剑对待“同族”的人们,此刻他们早就忘记了跟着匈奴人混也不错的想法,一心想让对面的“同族”放他们一马。为了打动对面的同族,他们叫喊得格外亲切,格外真挚。

通过小鲁肃命令统一思想工作之后,战士们心中早就恨透了杜陵城中给他们制造伤亡的人们,更何况教导员还说匈奴人一定会夹杂在百姓中逃亡,所以战士们根本不可能手下留情。

须卜知道刘谦军绝对不会对杜陵城中的汉人手软,因此他也没有准备弄一些汉人糊弄刘谦军的把戏,城门打开后,他们立刻使劲抽打战马,妄想以最快速度躲避开刘谦军连弩封锁线,然后向离他们家乡最近的方向逃之夭夭。

连弩封锁的很厉害,但凡暴露在连弩射程内的匈奴人,立刻遭到了连弩毁灭性打击,无数匈奴人和战马就永远倒在了北门面前,以至于匈奴人死的太多,严重拥堵了城门口堵住匈奴逃亡之路。匈奴人为了打开通道必须搬开战马和匈奴人死尸,这样匈奴人更是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可是,由于须卜等人和战马身上都包着湿过水的被子,被子里又有从汉人这里弄到的精良铠甲,结果让他们因祸得福的逃过了连弩的封锁。能分配到汉军精良铠甲的,都是匈奴精锐,可惜汉军连弩封锁的太厉害,只让他们逃出来四百多人马。

跟随须卜逃出生天的着四百多人,回头望了一眼几乎溢满护城河的鲜血,逃出生天的兴奋逐渐消沉,太悲烈了

他们心中悲烈沉痛的情感还没来得及发完,数道钢铁洪流就横亘在他们眼前,然后顷刻间就把他们淹没在铁蹄之下,让他们变成了三辅大地上的积肥。

杜陵一战,当时鲜少有官方记载的详细数字,特别是城中居民的人数,更成为了谜中之谜。

官方宣传只说,此役诛灭了匈奴大单于,歼灭了匈奴一万九千人,而须卜的死亡和这支军队的覆灭预示着匈奴势力在三辅的全面瓦解,大汉取得了又一个辉煌大胜利。由于杜陵一役对匈奴彻底的摧毁,使上雒等几座匈奴控制的城池认识到了匈奴大势已去,不旋即纷纷向大汉投降。对于杜陵死亡的百姓人数,只字不提。

待事情过去几十年后,一些史学家对于杜陵一战非常好奇,曾经采访了很多参与杜陵一战的老战士,而这些老战士纷纷以杜陵战役规模太小记不清楚为由选择了失忆。

此后,杜陵一战的结果就成了战争迷雾。

谁也没想到,当时很多人都选择失忆,而杜陵一战最高负责人小鲁肃却在日记中记载了杜陵死亡人口。

许多年后,小鲁肃的日记某天见诸人世,上面清楚记载:光熹元年六月十四日,杜陵城中三万六千四百零二十二口,因我下达的焚火命令和出城格杀令而丧生。想到不久后,听闻杜陵遭遇的上雒等城池马上就会归降,三辅光复在即,我心中很是坦荡很是快慰。。。。

五百七十二章 血色河套

杜陵一役之后,杜陵遭受的惨状很快传遍了三辅,驻守在上雒的翰术见汉军如此残暴,深怕上雒城中的世家将他出卖给刘谦军,主动联系小鲁肃无条件投降。此后几天内,其他由零散匈奴人控制的城池,不是他们主动向刘谦军投降就是被当地世家出卖给刘谦军,三辅彻底光复了。

三辅稳定下来之后,立刻开始了全面恢复建设工作,驻扎在三辅的七八万军队,随着战事结束大部分陆陆续续撤出了三辅,然后大规模向并州移动而去。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有两支军队没有向北,而是秘密的向南潜伏而去。

看到这些情况,就算是不懂军事之人也知道并州那边将会有大型战事,很多人早先也听到鲜卑准备窥取并州的消息,以为大汉终于要对鲜卑开战。

由于十年前大汉五万大军战败在鲜卑后,大汉一直没有什么强硬的反应,看到刘谦如此兴师动众,很多人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刘谦身上,希望刘谦这次能好好教训一把鲜卑,扬眉吐气一次。

持以上观点的一般是下层民众,很多上层有眼光的人士则不看好刘谦,他们认为刘谦此举有穷兵黩武的嫌疑,为了意气之争而兴师动众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这些人看的比较远,他们了解刘谦控制区时下几乎不产什么粮食,唯一产粮区南阳郡所产的粮食,根本不够三十几万大军远征的需要。像刘谦这样意气用事的胡闹,也许短时间能够取得一些胜利,可是如果战事拖到明年,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攻打刘谦,但以刘谦军巨大的粮食缺口就能让刘谦军崩溃。

有些人看明白了,为了大汉大局考虑就给刘谦写信,劝刘谦应该让大军立刻停止军事行动,驻防在当地屯田,这样刘谦军就不会因为长途作战而消耗大笔粮草,明年粮食缺口的压力就能减低到最小。

有些人也看明白了,比如袁绍和袁术,他们见刘谦如此犯傻心中大喜,立刻派人调拨一些粮食送给刘谦,美其名曰支持刘谦抗击异族的壮举,其实心中无比渴望看到明年刘谦军的崩溃,深怕刘谦这厮现在缺粮而停止军事行动。

雒阳朝堂,经过上一次整肃之后,在小刘辩亲自下旨让刘谦主持北部边疆一切军政事务之后,朝堂中再也没有反对刘谦的声音,群臣反而拿出极大热情赞扬小刘辩爱护百姓子民,使刘谦这次军事行动没有任何阻力的达成了目的。

当然,这些大臣不反对刘谦也是各有想法。

马日磾和荀彧等人,这些刘谦派知道刘谦这次行动真正的用意,自然不会反对。

一些颇为刘谦担心的大臣,看小刘辩过分维护这次战事,知道劝不动小刘辩就私下给刘谦写信,希望能劝说刘谦不要太过盲目。

剩下的一些人则是原来反对刘谦的或不喜欢刘谦出风头的大臣,他们见小刘辩如此盲目支持刘谦,就怀带着等待明年看刘谦笑话的目的私下偷着乐。

不提中原人们对于刘谦种种看法,已经来到河套的刘谦不知道这样事情。就在小鲁肃下令火焚杜陵的那一天,刘谦慢悠悠的带领着一万骑兵来到河套朔方郡的大城。

大城原来是最为毗邻匈奴地的一个城塞,就位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