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胞们,我们军队和各位暂时小别了,我们满腔怀念着各位同胞的痛苦和牺牲,对于同胞们所已表现的爱国精神,不是言语所能表达我们的感激,我们永远纪念着同胞的鼓励,一定要再接再厉,奋斗到底。我们离开了上海,但我军在嘉定、南翔的阵地上,仍然望得见上海,我们殉国将士的灵魂,也仍寄托在上海,我们热烈抗战全国一致的一颗心,也始终离不开上海的同胞,我们和各位同胞的精神,相互永远的联系着,我们结成一条心,合成一个力,抗战一定胜利,复兴一定成功,我们军队一定在最短期内收复淞沪,来报答我们同胞,我们决不辜负上海同胞的热望。 
  军事委员会政训处 
  11月13日开始,几十万大军匆匆撤离战场。上海到青浦的公路上,拥挤着无数的退兵,部队乱成了一锅粥。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命令第八军掩护撤退。一天后,蒋介石发出一道命令: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留在闸北地区阻击。此时,他的意图是留下一个团当诱饵,吸引敌人,让大部分部队全线撤退成功。 
  蒋介石的命令传到前线时走了样,一个团变成了一个营。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留下了一个营,由团副谢晋元负责指挥,在四行仓库吸引敌人。四行仓库的高大建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他们在这里坚守了四天,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仓库的四周堆满了尸体,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后,渡过苏州河,进入公共租界。 
  可歌可泣、极其悲壮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此时落下了帷幕。虽然中国军队成了失败者退出了上海,但在这场抗战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吹响了华夏子孙全民抗战的号角。 
  淞沪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抗敌精神和英勇事迹,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华北战场遥相呼应(1)   
  与淞沪战场遥相呼应,活跃在黄河之滨的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在华北敌后战场,与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他们首仗获得了平型关大捷。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 
  三个师成立后,在山呼海啸的抗日口号声中换上了新军装。誓师大会以后,三路人马迎着似火的朝阳,滚滚向东,奔腾而去。 
  9月23日这天,夜幕降临上灯时分,一一五师的指战员赶到山西灵丘附近的上寨村。在这里,隐约传来灵丘方向的枪炮声、飞机的轰鸣声。晚饭后,团以上干部一丢下饭碗,便纷纷集中到师部会议室内,他们三五成群,在议论如何打击日寇。 
  林彪走到地图前,神情严肃地说:“据第二战区司令部电报说,日军蒙疆兵团于9月13日攻占大同后,正向怀仁、山阴进犯;日军第五师团9月11日占领蔚县、广灵,21日占领灵丘,正由灵丘经平型关向大营镇进攻。敌人如此猖狂,我们必须狠狠杀杀他们的傲气,给他们迎头痛击。让国民党看看,鬼子不是钢铁,中国人不是豆腐,可以增强民众抗日的信心和力量,树立我八路军的威望。”林彪一番话,正说到大家的心坎上,纷纷交头接耳,摩拳擦掌。林彪打了一个手势,大家安静下来后,他继续说,“毛主席在洛川会议上,将八路军成立后的第一仗任务交给我们师。我和聂副师长已立下军令状,只能打胜,不能打败。师部研究决定,战场选在平型关,任务是伏击日军坂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 
  “太好了!” 
  “我们保证打好这一仗,为八路军扬名。” 
  聂荣臻扫了大家一眼,说:“林师长已说出这一仗的重要性,大家谈谈部队情绪如何,有何想法?” 
  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说:“部队虽昼夜兼程,但情绪饱满,斗志高昂。特别是今天到了上寨村,群众听说我们要打鬼子,纷纷到我们驻地慰问,送的鸡蛋、苹果、梨子多得吃不完,群众的希望,给部队很大鼓舞。” 
  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说:“战士们听说要打鬼子,已纷纷递交了决心书,不少战士已留下最后一封家信,有的党员还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你们五连的连长曾贤生就是好榜样。”师政训处副主任肖华赞扬说,“他给父母留下遗书说,不打败鬼子,决不生还,还叮嘱弟妹在他牺牲后,接过他的枪,坚决将鬼子赶回老家去。他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宣扬。” 
  “是的。”李天佑点点头说,“在他的带领下,五连战斗作风顽强,接受任务坚决,个个都是好样的。” 
  同志们纷纷发言之时,林彪站在挂图前,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地图,不时地拿着把小尺,这儿量量,那儿比比。许久,他转过身说:“敌众我寡,如何打赢这一仗,请你们献计献策。” 
  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说:“历代兵家利用地形出奇制胜的例子很多,诸葛亮受刘备之请,出山打的第一仗,就是利用博望坡地形伏击曹军,凯旋而归。” 
  “陈光旅长说得对,”聂荣臻点点头说,“选择地形至关重要,孙膑胜庞涓,就是选择了马陵道打伏击。我红四军第一次反‘围剿’选择龙冈,一举歼灭国民党第十师,活捉张辉瓒。” 
  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提议说:“根据以往的经验,要选择好地形,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细致的实地考察。” 
  “说得对!”徐海东的话正中林彪的心思,他点点头,若有所思。片刻,他挥挥手说,“散会。” 
  第二天清早,天色朦胧,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组织旅、团、营指挥员,进行了现场勘察,确定在平型关东北的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的公路两侧高地设伏,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 
  林彪介绍说:“平型关是山西内长城的重要关口,关内关外,重山叠嶂,地形险要。关前有一条公路一直通向灵丘、涞源,此路是坂垣师团侵占平型关的必经之道。关沟的前面有一条深谷约十里路长,我们暂且就称它十里沟吧。公路必经十里沟,我们就在那里埋伏下来,等鬼子一到,打它个措手不及。” 
  林彪对旅长陈光说:“三四三旅两个团打主攻,杨得志的六八五团埋伏在关沟,重点在公路拐弯处高坡的缺口上,向西阻击东跑池日军回援,向东堵住公路内日军的去路,配合六八六团关门打狗;李天佑的六八六团隐蔽在六八五团东面的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战斗打响后,立即歼灭沟内敌人。” 
  三四三旅各干部默默记下了自己的任务,心里盘算着如何圆满完成任务。 
  林彪又对徐海东说:“你们三四四旅的张绍东的六八七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灵丘、涞源方向援敌。陈锦秀的六八八团作为预备队。”说罢,林彪的目光在寻找,口中低声叫道:“杨成武!” 
  “到!”杨成武一边低声应到,一边从后面挤到林彪面前,立正站着。 
  林彪招招手,叫他一同蹲在地上,然后指着地图说:“你们独立团插到腰站地区,切断敌人从涞源至灵丘公路运输线,阻击涞源、广灵两个方向的援敌,决不能放过一兵一卒,如有闪失,我拿你是问。”   
  华北战场遥相呼应(2)   
  “首长放心!”杨成武目光炯炯,坚毅地回答。 
  “你们路远,午饭后出发。” 
  “是!” 
  一切布置完毕,林彪问众干部:“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每个干部都信心百倍。 
  他们急速返回师部,在上寨镇小学的土坪上,召开连以上干部会,通过层层发动,全师将士的信心鼓得足足的,请战书、保证书如雪片样飞到连部、营部、团部。 
  晚上,第二战区司令部的《9月25日出击平型关计划》送到林彪手中。计划中说,坂垣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已过平型关,向西南进攻;9月25日,三浦敏事率领第二十一旅团三个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从灵丘出发,经平型关向西南进攻。要求一一五师配合驻守平型关的第六集团军作战。林彪阅毕,命令将计划迅速转发到各团。 
  当日午夜,一一五师各部按命令迅速向各指定地点开进。晋北高原西风飒飒。战士们刚刚出发,便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们没有雨具,全身被淋得透湿。 
  雨过天晴,太阳钻出了片片浮云,光芒四射。各团各就各位,迅速隐蔽在十里沟的两侧,严阵以待。师部指挥所设在关帝庙对面的高山白崖台,接线员以最快的速度接好了电话线。 
  手表已指到7时。林彪举起望远镜,远处出现一个小红点,这红点渐渐向前移动,红点的后面是黄乎乎的一片,隐约听到了汽车的马达声,林彪目不转睛,紧紧地盯住前方。红点渐渐清晰,那是鬼子举着的太阳旗。100多辆卡车在前面开道,有的车上坐满了日军,有的则拖着大炮,有的装着物资。长长的汽车队后面,则是长长的骑兵队伍。林彪一面密切注视鬼子,一面拨通电话,他告诉几个团长:“鬼子来了,作好战斗准备。”同时他又安慰大家,“鬼子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没有三头六臂。” 
  林彪的话在战士中间传开后,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勇士们将手榴弹盖拧开,拉出了弦,子弹上了膛,静静地等待着攻击命令。 
  10分钟后,第一辆汽车爬到了公路拐弯的缺口处,抬起了汽车头,加大了油门。林彪一只手持望远镜,一只手有力地一举,命令道:“打信号弹!” 
  随着林彪的话音,“叭叭”两颗绿色的信号弹冲向天空。顿时,隐蔽在十里沟两侧的六八五团同时开火,手榴弹的爆炸声,机枪的吼叫声和战士们的喊叫声混成一片,震撼着山谷。硝烟弥漫,尘土飞扬,十里沟成了一条火沟。第一辆汽车的前轮飞上了天,后轮挂在枣树上。后面的汽车一辆一辆,前进不了,后退不能,窄窄的十里沟被堵得严严实实。骑兵队更是乱成一锅粥,受惊的战马扬起四蹄,乱蹦乱跳。鬼子死的死,伤的伤。 
  残敌钻到汽车底下顽抗,他们的指挥系统也恢复了功能。在沟底被动挨打吃够了苦头,他们企图抢占山上制高点。突然,林彪在望远镜里,看见了100多个鬼子冲过公路缺口,正向关帝庙冲去。林彪一急,大声吼道:“司号员,快吹号,调六八六团三营火速增援口子。” 
  其实,六八六团副团长杨勇已在10分钟前发现了日军动向,早率八连、九连抢占了关帝庙高地,控制了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冲上来的日军一阵猛烈扫射。鬼子倒下一批,后面的鬼子像疯了似的往上冲。就在这紧要关头,机枪不响了。杨勇焦急地吼道:“怎么回事?”机枪手陈小虎急得哭了。杨勇一检查,原来这些子弹生锈了。他气得骂道:“奶奶的,阎锡山拨来的子弹生锈了,害死人了!”然后,他瞪着红红的眼睛,命令战士们和鬼子拼刺刀。 
  战士们跳出阵地,大个子李二根端着刺刀朝一个鬼子军官猛刺过去,不料那鬼子臂力过人,指挥刀一挥,李二根的步枪被打落在地。李二根面无惧色,猛地一扑,抱住对方,两人在山坡上扭打,一起滚下了山崖。班长张云山奋力刺倒一个鬼子,自己同时被一个鬼子刺倒身亡。连长周志辉赶来,一刀结果了两个鬼子。八路军指战员们和鬼子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 
  下午1时,枪声渐稀,战斗基本结束。打扫战场时,蔡家峪至关沟内,1000多残暴、凶恶的鬼子被歼,100多辆汽车被毁。沟滩上,石缝里,以及被炸毁的卡车下,鬼子的尸体到处可见。战场上还到处是车辆、器械及骡马。缴获的呢大衣全师每人发一件后,还多出几十件。杨成武独立团毙伤敌人400有余。 
  八路军首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与好评。平型关的捷报传出后,各界贺信、贺电达百余件之多。蒋介石也发来贺电: 
  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 
  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蒋中正26日     
  第四章 血染古城   
  “兴登堡防线”泡汤(1)   
  松井石根占领上海后,他将目光从上海投向古城南京。参加淞沪战役的中国军队师老兵疲,此时如惊弓之鸟,纷纷向南京撤退。蒋介石十分清醒地知道,日军占领上海后,绝不会停留在上海,胃口会越来越大,下一个目标一定会瞄向南京。南京是国民党的首府,蒋介石对如何保卫南京,心中无底,只好求救于洋顾问法肯豪森,希望他能有良方妙计。法肯豪森建议他发挥“兴登堡防线”的作用,堵截西进的敌人。 
  何谓“兴登堡防线”?话要从1935年12月说起。当时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塞克特回国,法肯豪森从德国来到南京,接替了塞克特的职务,蒋介石给他一定的时间熟悉中国的情况,然后叫他拟定一个国防建设的战略规划。法肯豪森提出,自己来中国后,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中国的了解还只局限于书本,要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搞一个国防建设战略规划,他必须对全中国的地形作一次实地考察。蒋介石觉得他言之有理,便同意了他的要求,派参谋次长贺耀祖陪同前行。 
  洋顾问和贺耀祖一行人乘一艘小型巡洋舰,从南京的下关码头出发,经长江,从黄浦江入海,再往南驶往镇海和乍浦。镇海即今天的舟山群岛一带岛屿对面的重要港口。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便在此设立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建筑。洋顾问和贺耀祖一行来到这里,一眼看去,用砖修成脆弱的掩护工事,半圆形的暴露的炮台设施,以及堆集着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炮。这些过时的炮台和落后的岸炮,对于现代化的防御功效起不到任何效果。 
  法肯豪森指着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