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临东周-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华督觉得自己应该下决心了。

为了自己下辈子的幸福。

第三十二章   枉费心机

美丽能为人带来自信,也带来旁人的关照。但有时美丽也带来无妄之灾,比如嫉妒。

自从踏青见了孔父嘉的妻子魏氏,华督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展开了新的一面,魏氏美丽的面庞总是在脑海中浮现,让他不能自己,不能忘怀。

可恨只仓促见得一小面,未曾看的真切。

倘若没看见,也不会那么惦记。

这般魂牵梦绕,只有一个模糊的面庞,如何是好?华督想到此,一会儿伤心,一会儿高兴,基本上和恋爱精神病患者相差无几。

必须想办法得到她。

这功夫孔父嘉正在检阅兵马,华督派人一探究竟。

据说司马孔父嘉这次检阅特别严格。也是,毕竟被郑国打了个全军覆没,就算有再多的理由,也不是理由。

华督思量许久,计上心来。

次日一个消息在军中流传,据说司马孔父嘉之所以这次检阅如此严格,那是司马准备再度伐郑,和太宰华督商议已毕。

说起和郑国打仗,宋国士兵的确是怕了。郑庄公有勇有谋,手下几员大将也不是盖的。

上一次宋国偷袭新郑,结果全军覆没。

那可是全军覆没啊!

这消息一传出来,立马有三三两两的军士前往求见太宰,希望能请太宰进言宋殇公,别打这一仗。

今日太宰府可是奇怪,虽然有人求见,但是大门紧闭,只有守门人劝说来者回去。

这些求见的军士一等就是一天。看看天晚,依旧没有见到太宰的希望,这些人在太宰府门前大声吵闹起来。

说也奇怪,这一闹,太宰府的门,居然开了。

太宰华督全副盔甲,出门先一抱拳,“宋国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这些前来求见的军士,见太宰如此说,顿时安静下来。

华督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说,“我知道大家来找我的原因。宋国连年征战,已经有太多人失去了生命,我知道各位都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绝对不是偷生怕死的小人。但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再也经受不起新的战争了!”

下面的军士又开始闹起来,一个大个子在人群中大声说,请太宰跟主公说明事实!

华督无奈的笑了,“诸位,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我虽然贵为太宰,但是你们也知道,军权,一直都在司马手里。而司马,显然有他的想法。”

这话说的很艺术,但是太阴险。

华督并没有说孔父嘉作为司马准备怎么办,只是说孔父嘉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他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但是在当时的场景听起来,就是在暗示,孔父嘉想打仗。而且孔父嘉说了算。

这句话就是火上浇油,场面大乱,众人都吵嚷着杀了孔父嘉!华督却换了一副面孔,劝诫众人,主公宠信孔父嘉,不可造次。小心主公知道,尔等性命不保。

这无疑是在告诉众人,孔父嘉后台硬,想让主公改变他的想法不可能。

众人纷纷说,既然打仗得死,杀了孔父嘉也是死,左右都是个死,那不如我们杀了孔父嘉,还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留一条生路。

华督此时更是劝阻不休,孔父嘉毕竟是司马,前往不能造次!何况还有主公呢!

众人打定了主意,关键是逼到了死路,无所顾忌,扯住华督,驾车前往司马宅子,要跟随太宰诛杀此贼。

到了司马府,华督却说道千万不能声张。

于是众人散落四周,华督亲自敲门,求见孔父嘉。

孔父嘉整顿衣冠,亲自迎接,大门刚刚打开,只看见一双双冒火的眼睛,听到喊声大作:莫走了害民贼!

害民贼?

孔父嘉惊愕之余,感觉无数身影向自己袭来,转身要走,可怜一言未发,已经人头落地。

华督顺着人流也冲了进去。

孔父嘉已经被杀,但是这已经不是重点。

华督带着手下,一不夺印信,二不夺金银,径直取了夫人魏氏,抢入车中,亲自跟车而去。

可惜魏氏却是个刚烈性格,自己知道丈夫被人暗害,抢自己的人也心怀不轨,在轿中上吊,等到了华督府,已经气绝身亡。

华督空茫一场,眼下这场乱局,还不知如何收场。

这一帮强徒,将孔父嘉家私洗劫一空。

只剩下孔父嘉的一个儿子,名叫木金父,年纪还小,幸亏家臣保护,奔往鲁国。后来以字为姓,改为孔氏。

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倒没有什么显著功绩。只是他的六世孙却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精神发展,那便是孔子。

宋殇公听说兵变孔父嘉被杀,先是手足无措,又听说华督跟随乱兵,又气愤填膺,命人召见华督,想要治罪。

对于华督这样的阴狠小人,既然抓住把柄,又不能派兵去抓,想要召见,那纯属白扯。华督当然知道,去了就得收拾他,托病不见。

宋殇公这时候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准备亲自去参加孔父嘉的葬礼。

华督知道了这个消息,紧急召见作乱兵士的头目,说这下子你们可有麻烦了,既然主公准备参加孔父嘉的葬礼,那接下来就是要收拾你们了。

军士一听,那还得太宰做主出主意。

华督说此事倒也好办,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做一件大事,之后迎立先君之子公子冯。

因为美丽引发的事件,再次升级。

第三十三章   演技派

宋殇公前往拜祭孔父嘉,反而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说是乱军,其实乱的很有章法,并没有对周围造成什么冲击,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宋殇公。

这当然是由于太宰华督的指点。

得知宋殇公被害的消息,华督大放悲声,“哎呦我的主公啊,你怎么就这么撇下我们去了呢……”身着丧服,恸哭流涕。

原来不只是心机过人,还是演技派。

收拾了宋殇公,下一步华督准备就为宋殇公报仇。

这话听起来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只有为宋殇公报仇,才能让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真正把持国政。

要真报仇华督肯定不干,自己就是始作俑者啊!随便找几个军中替死鬼了事,然后在群臣中倡议迎立先君之子公子冯为国君,群臣也不是傻子,虽然说是兵乱,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件事一是针对孔父嘉,二是针对宋殇公,那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太宰华督。眼下华督既然已经是事实上的一把手了,谁都没必要非跟他拧着来。

国内看来在掌握之中了,华督接下来就大开府库,尽取宋国重宝,贿赂各国,并且派人前往郑国报丧,迎立公子冯。

郑庄公打听得清楚,公子冯的机遇来了。立马准备车驾扈从,亲自送公子冯出城。

城还是那座城,路还是那条路,当日逃难者今日回国做国君。公子冯百感交集,临行前在郑庄公面前长跪不起,哽咽道,宋国自此当与郑国世为陪臣,绝无二心!

即便在郑国没有遭受鄙薄与白眼,但是毕竟是寄人篱下,那滋味相当不好受了。特别是宋殇公与州吁五国联兵攻打郑国,公子冯被送去长葛,面对宋国进攻,实在绝望无助。幸亏郑庄公巧计退敌,但那惊吓也够公子冯喝一壶的了。

但是公子冯并不恨郑庄公。

他知道郑庄公将自己送去长葛是为了分兵宋国,吸引宋国的注意力,自己无疑是诱饵。但是他也知道,郑庄公大可直接将自己交出去,那样宋国会直接撤兵,压力将小的多。

说明在郑庄公的心里,自己还属于他的同盟,或者追随者。

虽然当时收留公子冯有政治投机的意味,但是郑庄公也的确很欣赏他。眼看公子冯在自己面前长跪不起,郑庄公也无限感慨,连连点头,双手搀扶公子冯起身上马。

公子冯顺利回到宋国,太宰华督大张旗鼓热烈欢迎新领导到来。不日公子冯在华督帮助下即位,是为宋庄公。

华督仍然是太宰,继续贿赂各国,为自己打下外交基础。

之后齐侯、鲁侯、郑伯共同会面于稷,表示承认宋庄公的国君之位,并且承认华督为宋国太宰。

华督凭借华丽丽的演技,成功导演兵变,夺权成功。

齐僖公会面归来,途中忽然得到急报,北戎主派遣元帅大良、小良,率领戎兵一万来袭,已经攻破祝阿,直攻历下。现在守城情况非常紧急,眼看就要失守,还请齐侯火速派兵增援。

齐僖公闻此消息不由得变色,这北戎历来只是鸡鸣狗盗,简单抢点东西,这次抽什么疯,居然派一万人团伙作案,阵容很强大啊!不容小觑。

齐僖公很有战略眼光,知道在这样的武力无礼冒犯侵略面前,根本没有道理可讲。必须迎面狠击,打得他满地找牙,这次如果让北戎来犯得逞,以后谁也别想过安生日子了。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等待他的是猎枪!

决心已下,齐僖公分别派人前往鲁、郑、卫三国借兵,自己则亲自率领公子元,公孙戴仲前往历城迎敌。

再说郑庄公收到齐僖公的消息,紧急召见世子忽。对于齐国的借兵请求,郑庄公答应的很干脆。他心里很清楚,郑国几次联合齐国、鲁国作战,其实主要是为了郑国利益,但是齐国从来没有二话。而且在历次作战中,因为齐国的关系,鲁国也顺利跟随。所以现在齐国有事,郑国必须迅速出击,有力帮助,这才是盟友之道。

郑庄公命令世子忽为大将,高渠弥为副将,祝聃为先锋,选车三百乘,星夜兼程,直抵历城,火速驰援齐国。

豪华的阵容,飞速赶来,不但说明郑国的实力,更说明郑国对待齐国的态度。

是哥们才能急人所急。

态度加实力决定了郑国的军队是第一支到达的援助军队,当郑国军队到达历下,鲁国和卫国的军队还在路上。

齐僖公这次是真感动了,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这一出事看出来谁真心对自己好了。齐僖公亲自前往城外犒劳郑国援军。

两国首长见面,齐僖公首先表达感激之情,感谢郑国及时的帮助,两国首长会面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对此次北戎方面的侵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作战计划。

根据郑国统帅世子忽的分析,北戎习惯于单兵作战,容易进退;而我们中原地区则习惯于以战车为单位群体作战,难以被击破,但是进攻也比较困难。从性格上分析,北戎人性格自由,不受拘束,如果胜了不会让,败了也互相不救援。所以我们如果将小股部队诱敌,故意失败,然后以大部分主力伏击北戎,一定能获得大胜。

看来世子忽深得郑庄公真传,虽然没有太多的作战方案,但是这个诱敌深入的方案和他对北戎人性格的分析还是有独到之处。

经他这么一说,齐僖公当即决定作战方案,命令齐兵在东,遏制戎兵前锋,郑兵在北,伏击戎兵后路。世子忽领命前去埋伏。

齐僖公又命公子元,领兵埋伏在东门,只等见了戎兵便领兵杀出;命令公孙戴仲领兵诱敌,只许输不许赢,将戎兵引至东门便是大功一件。

能听从郑国世子忽的建议,可见齐僖公是心胸宽广,能容人之人;能依据这一判断,迅速安排兵马部署,可见他更是一个胸怀韬略之人。

齐僖公分派已定,引亲军独守中军大营,只等戎兵来犯。

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三十四章   打出来的婚事

北戎这次入侵齐国可谓有恃无恐。

毕竟有上次犬戎洗荡镐京的美好记忆,想来这次不会差到哪儿去。他们忘记了,上次在镐京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全凭了申侯指路。但凡一个大国,要突然被敌人袭破,没有内奸或者汉奸的帮忙,总是难以想象的。加上国人当时对周幽王的态度,才成就了犬戎在镐京为所欲为。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北戎入侵齐国,而齐国恰恰是诸侯中实力雄厚的一个。

北戎元帅大良、小良对这次齐国抢/劫之旅充满了期待。

只是这齐国军队却总是在抵抗,并没有主动挑战,看来是怕了。这仗打的叫一个没劲。看不见交战的对方,只能看见盾牌和城墙。汉人果然没那么勇敢。

北戎这边懒洋洋的进攻,忽然报称齐国军队前来挑战。

挑战?

齐国不是缩头乌龟吗?

元帅小良自告奋勇,亲自率领三千铁骑,扫荡而出。

只见一员小将,银盔银甲,稚气未脱,口称是齐国公孙戴仲,前来挑战。

小良哈哈大笑,风霜抚就的脸上绽开了花,“那娃娃,还没长大就要学打仗吗?小心元帅我手下刀枪无眼,断了你的生路!”

两旁散立的北戎将士同样哈哈大笑不止,在他们眼里,这什么公孙,就是个好笑的小娃娃,如何能经得起草原上刀枪的力度?

公孙戴仲却不回话,催马上前举刀便砍。

小良一见公孙戴仲来势凶猛,倒也不敢大意,小心应对。只是几个回合下来,他感到对方确实没什么力气,或许是这小将真的没长大,或许宗室贵介,根本就不是打仗的料。他手下逐渐用力,擒了齐国公孙,肯定是大功一件。

公孙戴仲却有眼色,战不几合,回车边走。却没走来路,直接向东边而去。

小良怎么能眼看着胜利从眼前溜走?

一声唿哨,无数戎兵呼啸而上,追赶不舍。元帅大良见齐国小将如此脓包,也命令大军紧随其后,务必要尽歼来敌。

这场跑步比赛激烈的进行着。

按理说,北戎士兵来自草原,广阔无垠的草原是他们天然的赛马场,应该必胜无疑。

可是齐国在来之前已经计划好了是打了就跑,所以开始就保存体力。而且齐国毕竟还是熟悉地形地貌,何况是整车编队逃跑,这就很壮观了。偶尔有追上来的北戎士兵,多为散兵,也会被齐国车队吃掉。但是齐国车队却根本不回头,就是使劲往前跑。

将近东门一带,忽然听得震天炮响,北戎兵还暗自纳闷,这齐国看来是跑的高兴了,逃跑还带放炮的?

再一看,周围草丛中密密麻麻全是伏兵,一时间杀声震天。小良大叫中计,回马往回便走,反而碰上后面大良的部队,爆发大规模拥挤踩踏事故。

这次跑步比赛的顺序发生了有趣逆转。

刚才是北戎兵追着齐国士兵跑,现在是齐国士兵追着北戎士兵跑。

虽然方向发生了变化,但这绝对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也没有丝毫的敷衍。同样跑的热火朝天,跑的精疲力竭。

谁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