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罗抬起头,惊讶地望着公子宝鼎,一股异样的情绪突然充斥了他的心田。曾几何时,他也有抱负和理想,也想建功立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然而,残酷的现实摧毁了一切,如今他只剩下一副没有生气的臭皮囊了。

甘罗落寞一笑,再次低下头。

“我到咸阳后,原以为会在朝堂上看到你,看到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英姿勃发的身影,谁知……”宝鼎摇摇头,“现实和理想总是两回事,我们都在咸阳,竟然直到这一刻才见面,而且还是以这种关系见面。”宝鼎叹了一口气,“我很失望,真的很失望。在我的想像里。你不但英俊,风流倜傥,而且还是一位志在天下的大贤才,谁知……”

甘罗沉默良久,黯然低叹,“我不是武烈侯的敌人,过去不是,将来也不是。”

“那你是什么?”宝鼎笑道。

“我只是一个惨遭命运凌辱的人。”甘罗说道,“我的祖上如此,我也是如此,这似乎已经成了我甘氏的宿命。”

“那你为什么来咸阳?”

“我命不由己。”

“那你为什么不离开咸阳?”

“我命不由己。”

“那你为什么去南阳?”

“我命不由己。”甘罗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南阳就是我的归宿。”

“归宿?”宝鼎笑了起来,“为什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甘罗望着杯中的茶叶,心神有些恍惚。说,还是不说?命运把自己推进了绝境,自己总不能束手就缚,该挣扎的时侯还得挣扎一下。

“武烈侯此去南阳,正是关东诸国加紧合纵的一刻。”甘罗说道,“不论秦国是否继续攻打赵国,韩魏楚都要合纵。韩国是魏国的屏障,魏国则是楚国的屏障,当秦军主力在河攻打邯郸之际,正是韩魏楚合纵反击,重新稳固中原的最佳时机。韩魏楚一旦合纵,首要攻击对象就是南阳。南阳若失,武烈侯必担重责。武烈侯乃大秦宗室,罪不至死,而我这个相国将承担全部罪责,必死无疑。”

宝鼎微笑点头,“相国凭什么认为,韩魏楚一定会在今年合纵?”

“因为秦军在河北两战两败。”甘罗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因为李园迫不及待要建功立业,他等待这个时机已经等得很久了。”

“既然相国都能看出中原形势,想来咸阳宫一定有对策。”

“咸阳宫能有什么对策?”甘罗冷笑道,“秦军虽然在河北两战两败,但赵国的损失远远超过了秦国,赵国事实上已经不堪一击,这时候,对秦国威胁最大的不是赵国,而是楚国。自邯郸大战开始,楚国就是关东合纵军的主力,只要楚国愿意合纵,则合纵必成,而且每每都能打到函谷关下。合纵取胜,秦国东征受挫,赵国则取得了喘息时机,韩魏也能乘机喘口气,图谋反攻,收复失地,以便稳固中原。邯郸大战到现在快三十年了,关东人合纵抗秦的策略始终不变,而秦国也始终无法取得东征的决定性胜利。”

“咸阳宫明明知道关东诸国的合纵肯定成功,东部郡县都处在合纵军的威胁之下,还执意要把武烈侯的封邑放在南阳,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甘罗说道,“咸阳宫无非是乘机打击老秦人,重新掌控军队的控制权,但武烈侯毫无办法破解这个死局,所以南阳就是我的归宿。”

“南阳死局没有破解之策?”

“文信侯主政期间,曾两次遭到合纵军的攻击。第一次被信陵君的合纵军打败了,第二次他侥幸击败了春申君的合纵军。文信侯曾对我说,若要破此死局,唯一的办法就是休养生息,增强国力。他主政期间的大策略就是如此,但大秦外有连番战事,内有动荡政局,根本没有实施这个策略的基础。退一步说,就算因为不可预知的原因,大秦打破了这个死局,横扫关东六国,但可以想像,大秦在统一四海过程中,其国力损耗之大,黎民苍生将要为此付出惊人的代价,而这个代价造成的后果就是大秦的崩溃,在其武力达到最鼎盛时侯,因为黎民不堪重负而造成的崩溃,最终,大秦将一无所有。”

宝鼎暗自认同甘罗这番话。

文信侯吕不韦的预测完全正确,虽然帝国在诞生之初依靠掳掠六国所得支撑了十五年,但十五年后瞬间就崩溃了,其崩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过,吕不韦的治国策略与秦王政及其身边那些法家公卿的治国策略有天壤之别。吕不韦要休养生息,蓄积实力,徐图统一,而秦王政却急于统一,为此不惜劳民伤财,穷竭国力,所以吕不韦肯定要离开咸阳。

宝鼎就在想,假如依照吕不韦的治国策略,大秦的国力在持续增加,那关东诸国的国力岂不也在增加?当然,关东六国彼此还有战争,而这种战争会消耗他们的国力,只要大秦的策略得当,时机掌握得好,依旧可以统一天下,但这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推测,谁也不敢保证大秦就能统一天下,最起码不能保证在秦王政统治时期统一天下。如此看来,秦王政以强权治国,以最快的速度统一天下,也不能说他的策略就错了,在统一这件事上,秦王政的决策还是无可挑剔。

甘罗这番话透漏出许多讯息。吕不韦被赶出咸阳,不仅仅是因为激烈的政治斗争,还包括治国策略上的分歧,而甘罗本人因为所持的治国策略源于吕不韦,所以他不会得到重用,更没有机会进入中枢决策,因此,秦王政有理由牺牲他,反过来,甘罗也有理由背弃秦王政。

宝鼎倒是需要甘罗这样的人才和他所持的治国策略,只是宝鼎无法信任他,而甘罗这番话却给他自己赢得了机会。

“这么说,南阳也是我的归宿了?”宝鼎问道。

甘罗的目光再次投到茶杯上,良久,他叹了口气,“有些事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即使是你,也无力改变。”

宝鼎笑了起来。历史上关东诸国在这个时期搞了一次合纵,最终没有付诸实践,半途而废了,但现在的问题是,历史随着自己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次关东诸国的合纵或许就会成功,而且合纵军将直杀南阳,再由南阳方向经武关杀进关中。机遇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自己或许正在创造一次再度崛起的大好机遇。

“我相信这是一次必然。”宝鼎说道,“但我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改变命运。”

甘罗沉默不语。

“你是否愿意与我共创奇迹?”

甘罗思索良久,抬头望向公子宝鼎,大胆说道,“奇迹的背后是齐心协力,我需要武烈侯的信任,但如果彼此间没有最起码的信任,奇迹永远也不会出现。”

宝鼎沉思。甘罗忐忑不安,内心非常紧张。

“你需要什么样的信任?”宝鼎问道。

“生死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甘罗说道,“但我有父母,有家人,我希望我死了后,他们能像现在一样,过着安宁平静的日子。”

言下之意,他不想背着罪责死去,从而连累父母家人过着非人的凄惨生活。

“你能为我做什么?”宝鼎又问道。

“我愿意为武烈侯献出生命。”甘罗苦笑,“当然,这本来就是为人臣子的本份,但我只剩下这条命了,我能给你的也只有这条命。”

宝鼎想了片刻,正色说道,“对你我来说,南阳是死地,但也是生机盎然之地,只要你我齐心协力度过难关,一切都会改变。”

“咸阳其实并不在乎我们的生死,只在乎能否把合纵联军诱进陷阱。”甘罗也正色说道,“眼前的局面都是咸阳蓄意制造出来的,目的是迷惑关东诸国,让关东诸国以为南阳局势混乱不堪。关东诸国是否中计,关键就看我们是否中计。我们中计了,彼此厮杀,关东诸国必然中计,但接下来的局面就是我们也罢,关东的合纵联军也罢,都将被咸阳的大军一扫而尽。”

“所以呢?”

“我能看出来的东西,关东诸国也能看出来,合纵联军当然不会上当。”甘罗说道,“所以我们联手,正是咸阳所期望看到的,我们联手主动出击,正是合纵联军所希望看到的,如此南阳局势尽在咸阳掌控之中。”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宝鼎笑道,“何谓真?何谓虚?”

“真就是假,虚就是实。”甘罗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浅笑,“胜负之道,就在真假虚实之间。”




第一卷 崛起 第197章 开府

宝鼎无意违法乱纪。甘罗一心求个活路,两人在南阳这块地方有一致的利益诉求,当然能建立一种最起码的信任。

有了这种最起码的信任,再加上对未来形势的一致预测,君相两人肯定要通力合作。咸阳宫拿出来的是阳谋,利用形势的发展堂堂正正地拿下武烈侯,让武烈侯死无怨言;蓼园的对策同样是阳谋,但直到目前为止,宝鼎依旧没有具体的办法,甘罗同样一筹莫展。宝鼎好歹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而甘罗甚至对南阳郡都所知有限,因此这场博弈刚一开始,蓼园就处于绝对下风。

宝鼎带着甘罗去拜见母亲。

以后甘罗就是封君府的“大管家”,封君府的大小事务包括内府事务都由甘罗一手掌控,这是君王赋予封君府相国的权力,封君府上上下下必须绝对遵从,否则就是违律。违律的后果很严重,轻则夺爵,重则判刑。君王和大秦律法的尊严绝对不容忤逆。

当然,在实际执行中肯定要大打折扣。封君是君,相是为君服务的臣子。尊卑主次不可能颠倒。再说,相是弱势一方,他的利益与封君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封君出事了,相肯定要倒霉,就算相提前奏报了中央,他还有一个监察不力的罪责。大秦律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连坐,因为连坐,无罪也有罪,所以相和封君一般都能和平相处,你好我好大家好,即使封君有一些小违律,但只要无关大局,相也会睁只眼闭只眼,视而不见,甚至还会主动配合一下。

封君事实上就是王国的小诸侯,封君的相包括封君府的主要官员虽然由中央委派,但因为他们不再是中府署的官员,所以俸禄都要由封君支付。谁付我工钱,我就给谁干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到了封君府,再想回到中央任职就比较难了,除非封君能上位,那大家可以水涨船高,鸡犬升天。否则一辈子就这样了,混吃等死,所以封君府的中央委派官员清一色都是“郁郁不得志”的人,这样的人到了封君府,他们对封君的态度可想而知了,当然是能巴结就巴结,尽量多捞些实惠。这种情况下,封君府的相即使想拉帮结派与封君抗衡都做不到,只能随大流,夹着尾巴做人了。

甘罗的选择,其实和所有封君府相国的选择一样,但唯一不同的是,他要为生存而挣扎,所以他和封君的利益尤其紧密,他不得不想方设法与封君走得更近,甚至成为封君的心腹。

甘罗大礼拜见白氏,态度极其恭敬。白氏早闻其名,也知道他是甘茂的后人,而甘茂当年被逼无奈逃离大秦,其中就有郿城“孟西白”的功劳。

白氏听家中长辈说过当年的恩怨,她非常同情甘茂的遭遇。甘茂出逃大秦后非常惨。西秦以各种办法威胁关东诸国,所以齐国不敢用他,楚国甚至一度想把他送还秦国,甘茂无奈之下逃到魏国,郁郁而终。甘茂在魏国期间结识了范睢。范睢到秦国出任丞相后,说服昭襄王赦免了甘茂的家人,并把甘茂的后人送回了楚国老家。

白氏对甘罗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加上对甘氏一家的同情,所以对甘罗非常热情,嘘寒问暖,聊了很长时间的家常。

甘氏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返咸阳,但世事无常,吕不韦倒了,甘氏随即又被打回原形,目前也就是聊以度日。甘罗发迹的时侯,门庭若市,然而世态炎凉,如今连个上门提亲的都没有。像甘氏这样的人家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甘茂至今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白氏立即就上心了。宝鼎目前的处境,白氏心里很清楚,她也是忧心如焚,奈何找不到帮助儿子的办法。眼前这个甘罗关系到未来南阳局势的发展,如果能通过联姻把甘罗拉进蓼园一系,那对宝鼎的帮助就大了。白氏随即打算找个时间与儿子好好谈谈,假如儿子同意的话,她马上着手安排。

晚上夜宴的时侯,宝鼎把唐仰、司马昌、曝布、宗越、赵信等人介绍给了甘罗。众人得到宝鼎的暗示,与甘罗亲热寒暄。酒酣耳热之际。自然就谈到了开府的事。

自秦王政任命了封君府相国之后,武烈侯府就进入了筹建阶段,而主要筹建人当然是封君和相国。

大秦律法已经规定了封君府的府署架构,基本上就是沿袭中央府署架构,只不过官秩级别低,规模小而已。封君府有内外府的区别。内府当然是封君说了算,外府官长就是相国了,其府署组成仿照中央相国府而来,职权等同,司直、长史、征事、东西两曹掾等等属吏一应俱全。

开府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任命官员属吏。封君府的主要官员虽然由中央委派,但封君和相都有建议权。至于属吏,那就由封君和相来招募了,权力事实上都在他们两人手里。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出现架空封君或者架空相的事,双方各自都要招募一部分属吏。

公子宝鼎的封邑是整个南阳郡,既有封君的相,又有中央委派的郡守,两府同时管理一个地方,其中的矛盾可想而知了。若想避免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明确两府的职责,也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

秦王政在南阳同时设置守、相,其实意思很明确了,郡守府说了算。公子宝鼎刚刚提出以郡守府为主的建议。当即招来一片反对之声。甘罗沉默不语,他当然也不同意,但他不知道宝鼎的意图何在,所以很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守、相两府的权责,直接关系到封君的财富,而封君的财富又直接关系到封君属吏门客的利益,所以封君府当然没有理由主动退让,受制于郡守府。

依照大秦律,第九等五大夫爵以上就可以享受“食租税”的赏赐了。“食租税”和赏赐田亩完全不一样,赏赐田地,田地要自己耕种。而赏赐“食租税”多少户,就不用自己耕种,到时间去收租就行了,坐享其成。租税怎么收?总不能一家家去收,那情况太复杂了,所以“食租税”的租税,其实都由地方郡县代收,地方郡县再根据当年的收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