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8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易经有很强的哲学辨论观,不能用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去武断的甄别,它几乎覆盖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领域。因为古代的局限性,不能认真剖析,若有能力将它认真剖析开来,它几乎是一部超前的宇宙观哲学论著,甚至胜过西方许多哲学家的思想。郑朗的儒学核心,就受了易经影响启发,最终将自己的儒学完善。

因为都堂郑朗用易经剖析,导致不久后许多人重新研究诠注易经,形成一种风潮。

郑朗又说道:“老子说得对,每一凶卦不用说了,死机重重,就是吉卦,也有一个凶爻,不可能代代都有英主贤臣,而且立国越长久,危机越深重,解决起来也会越麻烦。最终必是死亡。但终是消积的想法。夫子说得同样有道理,每一吉卦有一个凶爻,稍不留神,便招来灭国之祸,例如天宝盛时,唐朝文治武功达到巅峰,李林甫误国,唐明皇倦政,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逃亡巴蜀,马崽坡甚至为安抚兵士,将爱妃活海缢死。早知如何,何必当初?但只要注意调控,吉卦就能很长时间滞留下来,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多爻,一爻一卦的推进,并不代表到了时间就会自动转向下一爻下一卦。通过人为,可以将这一爻一卦延长或者缩短。即便凶卦如何?再凶还有越王句践凶吗,卧薪尝胆之后,一跃成春秋之雄。这才是夫子修易的用心。”

“行知,我还是没有听明白,能说具体一点吗?”曾公亮又道。

“明仲,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走了近两千年时光,自秦朝到我朝初立,又是近一千两百年时光。秦朝封建,打开了一扇窗户,我朝也在渐渐打开另一扇窗户。”

“行知道来。”曾公亮说。说易经,那只是理论依据,得来一点实际的。

郑朗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有了理论,是夫子说的,那么改革就成了故事,会得到更多的人认可。史上王安石也用了这一招,可惜因为过于倔强,来了一个三不,将其作用削弱。

“还是从天道说起,天道注定盛必转衰,灭亡,新王朝由生转盛,一次次循环。但并没有规订时间,因此秦隋立国只有几十年便亡国,汉唐则为久远。那么天道何在?在于爱民之心。即便是十六国南北朝时,谁爱民用政策得当,谁就会强大。到了我朝,爱民程度远盛于历朝历代,故我敢断言,不管以后如何,只好不出暴君,我朝命数必长远唐朝。太祖太宗取消部曲制度,禁止人口贩卖,已经逐渐打开这扇窗户。还有地道,大地受载能力有限,创造财富有限,但当真无策可用?我朝重视工商业,由是国家益富。各地区百姓渐渐重视生产技术,精耕细种,产量增加。真宗又有远见地引进了占城稻。这些措施正在一点一滴地将这扇窗户隐隐地推开,未推开,但看到那点亮光。正是因为如此,我朝面积狭小,却养活了史上最多的人口。还有,子厚,以前福建路九成以上乃山区,土地贫瘠,却养活了最稠密的百姓。迫不得己,许多百姓将自己子女活活掐死溺死。王鼎等士大夫多禁止,你身为建州人,你来说一说。”

说就说,章惇会怕谁?

他朗声答道:“陛下,郑公,王鼎虽好心,臣以为不切实际。若不是如此,福建路人口辈加稠密,最后百姓在没有生机之下,又会象庆历年间那样,盗贼四起。如今因为两广开发,许多百姓奔向两广,这一陋行逐渐消失了。不过十年过后,下一代成长起来,又会再次变得稠密,只能向两广安纳。郑公的意思我晓得了。两位祖宗重视农业,鼓励百姓开荒,郑公南下开发荆湖与两广,也是禀程这一宗旨。我朝就能养活更多的百姓。这就是地道的窗户。大地面积有限,但可以用一些手段增加它的承载能力。”

“中的。再者就是人道,我不想多说,以免各位又要弹劾我,反对我,只说一句,请看府州折家!”

府州就那点蛋大的地方,朝廷也不过给了一名知州的名额,封赐数名折家子弟为官,但折家有多少子弟?家主与几名有官位在身的人除外,其他人迅速让他们沦为平民,因此折家子弟虽多,却不会成为府州的妨碍。

再看国内呢?

宗室子弟外戚越来越膨胀,现在超过千名以上,个个都想要好生活,眼下还能满足,若是超过万人以上,怎么办?还有的官员能生孩子,一生就是十几个儿子,个个都想做高官,官员就那么多,最后怎么办?大商人都想家产万贯,但无论国家用什么政策,将财富做大,始终有限度的,又怎么办?主户个个都想拥有几万亩耕地,就是将宋朝所有潜力发挥出来,包括两广两荆一起开发,也不会超过一千万顷耕地,又怎么办?

只有一法,主动地限制他们兼并与无限度的膨胀!给平民百姓一份生机。

郑朗不去提了,道理都懂的,只是大家一起不愿意主动做退让罢了。又道:“为了从这一凶爻平安渡过,今年还有一次改革,也是最后一次改革,以后只会微调。迈过去,同人之卦便会到来。而且咸平之治、皇祐嘉祐之治,若再来一个熙宁之治成功,很有可能替祖宗彻底将这扇窗户打开,也会是一场铭载史书史诗般的中兴之治,能否成为史诗,就看诸位了。”

第八百五十章 大麻烦

“行知,就说最后这次改革吧。”能挤入在座的行列,多不是简单人物,郑朗先行放出两监股契,又放出一个利好的消息,今天又说了这么多,不会为均输法,均输法虽有争执,但这两年来争执还少吗,因此接下来的改革必会更麻烦,富弼感到担心,皱眉说道,刻意将最后二字咬得极重。再不能再折腾了,再折腾下去,郑行知,你那点人气马上就散了,会与韩琦一样,成为千夫所指!

“共四条,先是陕西一耕二封。”郑朗道。

针对陕西供给而去的。

物资到达陕西运费太高昂了,先到达三门,转上陆地,再从三门峡上游搬上小船,运向渭水,然后再经过六七百里,甚至近千里的旱路,一小车一小车将物资运到前线。

不仅是粮食,还有武器盔甲帐蓬等等,兵士的衣被鞋袜,生活用具,酒水,药材,马匹吃的杂粮,鸡子,草料。随军的商人,家属,军妓,为运输服务的民夫,他们皆需要供给,粮食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庆历战争结束后,逐一裁军,裁得越多,随行的相关成员就越少,供给会随之减少,又有了一个三白渠,除了遇到干旱之年,否则陕西至少在粮食这一块上能勉强持平。仅此一项,就节约了大量费用。

可随着李谅祚再度用兵,韩琦为了防御,居然备战兵四十五万,二十多万禁军,十几万乡兵,十万蕃兵,还不算陕西的义勇,壮丁,弓箭手以及厢兵。费用于是再度急剧膨胀,兵士越多,带来的相关人员也越多,所需物资又需要更多的民夫搬运,形成恶劣循环。这成了治平财政黑窟窿之一。郑朗赴任后,逐一裁减,可是面对凶残的梁氏,他也不得不保留了几十万军队。

现在陕西依然成为宋朝财政沉重负担之一。

因此有了这个一耕二封政策。

耕非是耕,而是水利。

朝廷分两年拨出一千万缗钱帛,让程师孟去陕西,寻找一些易于修堰的地方引河水修建一些水库。不直接于河段上建堰,泥沙太多了,而是引水,通过蓄沙池蓄沙,再进入水库,于下游引修河渠。更多的地区得到灌溉,即便是旱灾之年,也因为这些水库会保证一定的收成。再与三白渠配套起来,即便如今陕西增兵,只要不是灾年,也能勉强将粮食持平。

这是开垦,开垦了必会破坏本来很薄弱的水土,因此二是封,封山!

强行封山是行不通的,也有办法,将一些百姓分布很少的山区百姓迁移出来,在这些山坡上广植棘刺,这些棘刺生命力强,生长起来很快,几年后就能将所有山道堵塞上。那么不管是什么人,想进入这些山区砍伐木材,都不会成功。用此来保护水土。

原来若是郑朗说,大家会忽信忽疑。

陕西已经在执行类似的保护环境措施,一些荒山渐渐绿了起来,上有树木,下有苜蓿,在一些人烟比较少的地区,因为水土得到保护,河水浑浊现象逐步减轻。

郑朗此次做法更极端,索性用棘刺将一些价值不大的山区一起封死成无人区。

这一条争议不大,就是钱,赵挸僖傻溃骸耙磺蚍鞘切∈郑羰且郧暗共淮嬖谖侍猓巯虏普越簦治哺裥模鍪浅ジ独ⅲ荒昃偷眉赴偻蜱拧J欠癯傩┲葱校俊

“阅道,欠负巨大,非是一年两年可以偿还的,今年银行监利润腾出来,国家会出现盈余,可以拨一部分款子出来。梁氏野心勃勃,西北估计不能平静了,早一点执行,暂时是支出,以后会逐年产生大量节约,而且也造福了陕西百姓。自建国以来,唐朝关中开发成熟,陕西条件是好的。然随着西北战事打响后,陕西百姓承担着大量兵役劳役,其他诸路大踏步地发展,唯有陕西停驻不前,也要适度地给予一些善政,利于他们修生养息。”

赵挷荒茏魃恕

总的说,这一条不但在都堂上,就是执行后,都不会产生很大的争议。

但郑朗实施它还有一个用意,乃是为了下面一条,榷茶。

国家经营,效率低下,贪污与浪费严重,早晚收益会随之下降。不过榷茶之利破坏最严重的,还是钞法。

当初执行时赵匡义是好心。

西北用兵,运费惊人,若动用国家力量运输,因为效率与贪污,成本会变得很高。若真正购买,不用多,一斗出价三百文,相信商人自己就会有办法将粮食运到陕西前线,而且还是上等的粮食。但那样的话,必扰乱整个陕西粮食价格,让百姓民不聊生,首先生活在城市里的百姓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于是赵匡义想出一条变通之法,先是发行茶钞,后是盐钞,让商人通过换钞,将粮食运到前线。军粮与民粮区别开来,既保证了兵士用粮,又没有扰乱民间粮价。

起初是好的,但有能力做到的,只有那些豪强大户,渐渐茶钞与盐钞被豪强把持。被他们把持会有什么后果?有后台啊,肆无忌惮,甚至运的是不能吃的霉变陈了不知多少年的粮食,或者往粮食里掺沙土,掺土罢了,还能淘洗掉,掺了沙子怎么办?谁有本事一粒粒地择干净?甚至有的商人就地在陕西购粮,连运费都节省了,然后往里面灌一些沙土,当成钞粮,送到军营里。而且也波及到陕西民用粮价,使百姓苦不堪言。

榷茶很有可能产生的两千多万缗利润,渐渐被豪强全部把持,兵士食用粮还有一半以上生生糟蹋,不能吃倒掉。现在还造成一个十分尴尬的难题,朝廷自己运粮,不用说,又回到原来的话题,浪费贪污严重,又必会加重百姓力役之苦。若购买粮食,更加扰乱陕西粮价。知道这个弊端,没有人敢作声,郑朗也不能作声,因为没有好办法解决它。

这次的大修水库,能化解一部分粮食所带来的困扰,但想粮食彻底解决,只有一条,平灭西夏,彻底减少驻军,再出台一些政策,让西北自给自足,那么无论什么茶钞,或者盐钞,都不需要。

朝廷之所以对茶法改来改去,不是前线将士的抱怨声,而且豪强们越做越过份,国家为了榷茶,不知动用多少官吏,最后结果一年仅盈利几十万缗,实际将杂费与官吏薪酬扣下来,已经严重亏本。一个榷茶,损害了多少茶农与中小茶贩的利益,想一想李顺与王小波为什么起义就知道了。这是何苦来哉?

于是自刘娥时折腾,一直折腾到赵祯晚年,才实施了通商法。韩琦通商法茶政为三条,第一条以三司岁课均赋茶户,凡以缗钱六十八万有奇,使岁输县官,比输茶时,其出几倍,朝廷难之,为损其半,岁输缗钱三十三八千有奇(有偶乃多,有奇乃是不足),谓之租钱。

所谓的租钱就是当初宋朝鼓励茶农种茶,给了一些本钱支援,然后进行茶政专营。也就是名义上茶园也有朝廷的一份子,实际这是变相地加税。茶农也必须交纳两税的,在两税之外再交纳这三十几万租钱。

但不算太苛刻,全国那么多茶园子,即便八成以上大商人的茶园逃税漏租,余下的两成茶农压力也不会太大。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成了反对者的理由,朝廷制度是不加赋于民,以前是给钱给茶农,现在却变相加赋于茶农。以前惩罚的是走私茶贩,如今惩罚的却有可能是交不起税的良民。这都是狡辨的说法。

虽交了税,只要朝廷不胡来,将这租钱摊于不到一成的茶农身上,实际也不算重租,相反的,若是茶农能种出好茶叶,必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再说走私茶贩不好,原来那些大商人就是好人?

为什么一直有反对声音,乃是因为这一通商法执行后,巨大的利润空间,渐渐被所有大中小茶商获得,豪强想垄断是不可能了。这才是多次茶政改革多次因反对声音失败的原因。

第二条是与诸路本钱,悉储以待边籴,茶叶也赚钱,朝廷可以让各路官员参与进去,从商人手中抢一笔利润充塞国库。

第三条罢十三场,六榷货务,裁减官吏,减少开支。只对腊茶禁榷如旧,籴茶肆行天下。

总之,大约就是园户之种茶者,官收租钱,商贾之贩荼者,官府再征算商税,而尽罢禁榷,谓之通商法。

改革了,不是很彻底,郑朗索性进行彻底的通商法。对所谓的租钱郑朗没有动,但将租钱征收任务划到地方,而非是三司下属官吏去一一征收,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第二条杜绝,朝廷出本钱给诸路,出了,而且籴茶岁量巨大,然而官商勾结,下苛茶农,强行他们出低价销售给官府,然后与大商人联手起来,高价抬卖。朝廷呢,出了本钱,一直未得利,相反的,因为籴茶过程中一个买一个卖,依然存在着大量昂贵的人力成本。这一条没有了,直接让商人与茶农交易。

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运司递交原因,向条例司申请,条例司与三司使协商,才能由发运司偶尔地进行籴茶,平衡茶价。

但就是这一废,会产生很大的反对声音,各种籴茶,朝廷未得利,实际得了利,下面各路官吏与巨贾,从中得到大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