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换了是南明朝廷的任何一个,发布这一份宣言和评论,多尔衮都不会再乎,最多不过是一笑了之,因为什么政治纲领、主张都是建立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没有实力就等于白说,还会让人笑话自不量力。三个南明朝廷,显然都没有这份实力,但由南京政府发布,再配上中华军的战绩,这份宣言的发布,还有评论,也可以想象,对北方会有怎样巨大的冲击力。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些,新年之后,《杭州时报》上又开设了一个专栏,名称为建州恶行录,内容可想而知,就是从努尔哈赤立七大恨起兵反明以来,所进行的一切暴行,当然第一篇的内容,则是逐条反驳努尔哈赤的这七大恨,指出这所谓七大恨,根本就不成立,其实都是努尔哈赤为起兵反明找的借口,其中有四五条都是努尓哈赤自己理亏,反而拿不是当理说。

反驳七大恨,对商毅来说,实在太容易,因为后世的网络里己经被说烂了。其实中立的说,这所谓七大恨,本质没有谁对谁错,就是看你站在那个角度来说,所谓屁股决定立场,就是这个道理。但商毅是用实力说话,效果当然不一样。但后面清军——一开始还是后金军的恶行,则都是实实在在的了,毕竟清军后金军的对像都是平民,正如专栏也写道“明朝与尔有仇,然于百姓何干,动以屠城,辄以灭寨,何异于禽兽乎。”

只看了这么多,但多尔衮也看不下去了,知道现在《杭州时报》肯定已经都传出去了,因此要马上商议对策才行,亍是多尔衮立刻扔下了《杭州时报》下令招集大臣商议,当然这次招集的,全部都是汉臣:范文臣、宁完我、陈名夏、金之俊、张存仁、孟乔芳、宋权等人。

因为多尔衮心里清楚,这一次并不是打仗,而是要斗心机,这方面满人确实玩不过汉人,如果和满人一起商议,最多也就是叫嚷着把汉人全都杀光,除止之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了。而汉人的弯弯绕都要多一些,说不定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众人到齐之后,多尔衮立刻将《杭州时报》给他们看了,其实不少人都己经看过,但也有人是第一次看,但众人传阅了一圈之后,也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得不佩服,商毅的这一手玩得确实很漂亮,己经开始在政治层面上向清廷施压了。

陈名夏首先出列,道:“摄政王,臣有一法,可以为我大清收陇人心。”

多尔衮道:“说吧,你有什么办法?”

陈名夏道:“马上开科取士,招揽天下之材,为我大清所用。同时还可以宏扬我大清的文治之风,清平景像。”

多尔衮听了,心里也不禁一动,这到是个好办法,因为清廷在关外,就搞过开科取士,多尔衮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大说成名立业,小说养家糊口,基本就只有科举这一条路,考不中科举,能立书着传,戌才子之名的,毕竟只是极少的一部份。因此科举不仅仅是为国家招览人材,而且也是给了这个时代绝大部份知识份子一条上进的道路,尽管一次科举参于考取的人数并不多,但却给了所有的读书人希望,而参加科举,以及通过科举的人,也就意味着对清廷的认同。当然会尽力帮清廷歌功颂德了。而且民间的话语权却掌握在他们手里,对于稳定清廷的统制,当然是大有好处。

因此在多尔衮的心里,也己经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这时宁完我也出列,扬了扬手里的《杭州时报》道:“摄政王,臣这几天来一直在想,既然商毅可以发行一份杭州时报,我大清为何就不能效仿,也发行一份《大清时报》也将这份报纸发行到南京去售卖,宏扬我大清的国威,以收陇天下之心。”

多尔衮怔了一怔,猛得一拍桌了,站了起来,道:“对对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我们也可以发行一份报纸啊!老宁啊,你这个主意出得太好了,就交给你去办吧。”

宁完我的这个建议确实多尔衮提了一个醒,现在多尔衮己经有些意识到了报纸的作用,就是在民间的影响力大,由其是用在宣传方面,确实非常有用,回想一下,这几年来,啇毅的势力扩展,《杭州时报》一直右正面宣传商毅的业绩,也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因此清廷也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也办出一份报纸来,正面宣传清廷的功业,对稳定清廷的统治,收陇人心,一定也能有很大的作用。

而其他人见陈名夏、宁完我的建议都被多尔衮釆纳,也都纷纷出言,各予己见,也确实提出了不少办法来,而且都是多尔衮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本以为是无解之局,却发现原来应对的办法还真不少,因此多尔衮也十分高兴,汉人果然是鬼点子多,看来找汉人来商议付策,真就对了。

第216章 参政院(上)

新年之后,商毅也连继收到清廷那边发回来的消息,首先是关于赵岳的消息,和清廷新军的情况。

虽然看起来赵岳是真的要反正过来,不过也还要做进一步的考验,而清廷新军的训练情况和商毅预想的也差不多,毕竞清廷和中华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新军也不是一二年就能成军了。

不过有三条消息引起了商毅的注意力,第一条是清廷正式下令,严禁在清廷的统制范围内,发行、收藏、购买、刊印、传插《杭州时报》,并命令凡家中有私藏《杭州时报》者,必须立刻上交官府销毁,否则一经发现,必诛连满门,决不宽恕。第二条是清廷也宣布,将发行《大清时报》。第三条是清廷宣布,正式开科取士,凡在清廷统治范围以内的读书人,都可以报多参加,今年开始乡试、明年省试、后年殿试,将出现清廷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状元。

对第一条,商毅到是有所准备,一但《杭州时报》的影响力扩大,清廷早晚都要取缔,因为清廷对思想控制极为严格,中国历代都有文字狱发生,但只有清廷的文字狱最为严酷而残忍。但商毅对此并不担心,人往往都是有逆反心理,国家越是禁止的东西,就越是让人感兴趣,自己有许多渠道可以把《杭州时报》发送到清廷去。而且现在并不是清廷一家独大的局面,由他们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商毅到真希望清廷能整几个文字狱出来,这样自己就又攻击目标了。同时商毅甚致还想到,要是清廷真的下狠手,说不定还可以给清廷的官员栽一点脏。

而清廷居然也发行报纸,到是真的让商毅大感意外,原来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并不保守,对新事物还是很能接授的。因此商毅也对清廷将要发行的这份报纸也充满了兴趣,心里还想,要不要收藏几张第一期的报纸,过几百年可就值钱了。

当然商毅也清楚,如果清廷以为就这么依样画葫芦也整出一份报纸来,就能有《杭州时报》那样的影响力,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或许清廷报纸的发行量一开始就会很大,但并不代表其影响力,因为一份报纸要培养自己的读者群,不仅需要时间,同样也需要报纸本身的内容、形式。如果满篇都是大话、套话、官话,决不会有人关注的。《杭州时报》创办了三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比较注意信息公开、公正的原则,加上几次大事件的推动,才有今天的影响力,清廷的报纸想达到这个水平,还要做做很多努力才行。因此商毅也怀疑清廷办报纸的能力。

真正值得商毅重视的,还是第三条,开科取士。

商毅心里十分清楚,读书是为什么,好听是为了出人头地,换种说法也叫升官发财。事业与爱情,金钱和美女其实是等义的,古往今来,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在现代社会,实现这些目标有多种途径,而在古代,基本只有一条路,就是科举,考中了光宗耀祖,考不中回家种田。当然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内也许还有其他路可以走,现在经商办厂也不算丢人的事,但在北方,还没有多少别的机会。

因此清廷现在搞开科取士,却实很有杀伤力。而对凊廷的这一手,商毅现在确实还没有多少反击的好办法,虽然可以在《杭州时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北方的汉人抵制这科举,但估计作用不大。能够坚持民族大义的人,毕竟是少数,何况现在南北双方大体呈匀势,商毅、南京政府的官员固然清楚,自己现在的比分领先,但不是局内人,是很难看得清楚。

在许多人看来,也许中国会重现南北朝对持的局面很长一段时间,自己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虚幻的民族气节,荒费了十年寒窗苦读,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才是正道理,管这个皇帝是满人还是汉人,反正中国又不是没被异族统治过,倒向异族一边的,也不是自己一个人。

不过商毅也是一个想得开的人,对于暂时没招的事情就不要去想了,毕竞不可能回回都是自己占便宜,也要让对方找一二个场子回来,而且一次科举的周期是三年,现在才刚刚开始,以后说不定会有办法的。而现在还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要被被清廷牵着鼻子走。

在商毅的统治区内,进行了土地分配和建立乡镇级行政机构之后,南京政府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力度比历代都要加强许多,也可以说统治渐得人心,而接下来要收陇的,是读书人。

现在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区内部,在士大夫这个阶层上,商毅的支持率远没有在农民、商人、工匠中高,一来商毅并非正统,现在还脱离不了谋朝篡位、莽、操一流的质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毅是武将出身,读书人对武将有一种天然的鄙视。

当然也不表示商毅在士大夫中就全无支持率,也有不少人看得相当清楚,明朝己经是没救了,改朝换代己经成了定局,只是在异族代明还是汉族代明之中选择了,另外也不乏墙头草,抱定谁有势力就支持谁的原则,支持商毅的士大夫其实也并不算少数,只不过。而且战乱年月,士大夫的势力也大大下降,因此也翻不出多大的浪来。

但对士大夫也还是要尽力多拉陇,现在基层的话语权,大部份都还集中在他们这个阶层中,工商业还没有发展到能影响社会格局的水平。

不过现在商毅并不打算搞科举,一来是时机还不成熟,自己的地盘还有限,而且自己毕竟也没有正式称帝。另外就是现在自己建立的新学科教育纟统刚刚才开始,在新教育没有得到普级之前,马上搞科举,只会又回到从前考四书五经、作道德文章,写八股取士的老路上去。

科举本身并没有错,相反确定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材的制度,比靠什么推荐,家族推荐靠谱得多,但错的是科举的内容和方式。其实到了明清两代,由其是清代,科举的实际作用己经不在是为国家选拔人材,而且帮助统治者来控制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个头脑思考,没有自己的思想,虽然可以保障统治者的地位稳如泰山,但代价是全民族的思想僵化,整个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结果造成全面落于时代。

商毅的打算是成立参政院,让士大夫阶层有机会能够参与到南京政府的政治生活中来,并且给他们提供一个发表自己政治观点、思想的地方。另外这也是商毅在《南京宣言》中作出的承诺,扩大民间参政议政的权利。

这也是商毅早就在构想的计划,现在的参政院,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政协一类的组织,把前明的官员、以及一部士大夫吸引进来,可以在这里自由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一方面是可以表现商毅开明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把这一批人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以后成立议会做准备。

经过了商毅的仔细思考之后,参政院的大体制度为:

以目前南京政府控制的六省一市划份地域,每个省各出若干代表,成为参政院的成员,称为议员,在南京定居,参与参政院的行动。

成为议员资格:一是非政府官员,无公职;二是有一定财产基础、以及学问知识;三是政治清白,没有污点。而议员并非全是士大夫阶层,也包农、工、商三个层面,当然目前士大夫的比例最高。

议员选拔制度:一是地方推荐、二是自荐,三是由参政院邀请。

议员的任期为二年,可连任一届,但连任之后,必须停任一届,一但在但任议员期间,出任公职,则视为自动放弃议员资格,由所在省份选取新的议员补上。

参政院的组成,设执委会,有议长一名,主持参政院的日常工作,执委十六名,协助议长工作,候补执委十名,在执委中人因各种原因,不能担任执委,则由候补执委补入。第一任议长、执委、候补执委由南京政府从议员中指定,第二任在第一任任期结束时进行选举,任期为三年,但不得连任,但可隔届出任。

参政院的运行方法,议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政观点、主张,并以文字形式,写成议案,首先向执委会提交,由执委会审议,通过执委会的审议之后,将在参政院中由全部议员进行讨论,提出议案的议员将对其他议员提出的疑问进行回答或解释,当然也可以拒绝回答。只到无人提问之后,由议长宣布,开始无记名投票,超过半数有效赞同票,某些重大事情需超过六成,即为议案通过,然后由执委会上交给内阁,由内阁进行办理。

内阁和商毅都有权力否决参政院通过的议案。

第217章 参政院(下)

商毅将自己拟定好的参政院制度交给内阁的众人过目,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应。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类似的政治制度,但毕竟商毅对这个时代的欧州议会,以及古罗马时代的议会制度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因此几位内阁成员,包括大部份的官员,对议会制度都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中国人的理解实力从来就不差,尽管参政院的形式的运行方式,实际己经很接近于近现代的议会,但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参政院目前的功能只是参政,并没有立法权和决策权,说直白一点,也就是像内阁或商毅提出一些建议,供他们参考,至于内阁或商毅釆不釆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过由于议员资格必须都是非政府官员,也就是全部来自于民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实际就是一种变像的向民间求言方式。

向民间求言,在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