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枭雄- 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城外除了护城河外,太原守军在百步外和两百步外,各挖掘了两条壕沟,壕沟宽达一丈,深六尺,两条壕沟之间有通道连接,这是为了将防御线推到外围,针对刘武周军队弓箭射程短以及没有骑兵而设计,一万唐军弩手躲在壕沟内拒敌,这两条壕沟发挥了巨大的防御作用,曾射杀了三万余刘武周的攻城大军(韩花月影最新章节。

    但随着丰州军到来,这两条壕沟便失去了防御作用,丰州军的骑兵快速,藏在壕沟里的守军跑不过骑兵的追杀,太原守军便放弃了外围防御,两条壕沟也就成为摆设,隋军可以轻易在上面铺桥。

    但就在此时,两条壕沟里却有着一幕令窦诞、乃至太原守军做梦也想不到的情形,北城外的两条壕沟里已坐满了隋军,足有数百人之多,这是隋军的工事兵,数百隋军士兵坐在壕沟内,背靠在沟壁上,手执铁铲,这十天时间里,丰州隋军只做了一件事:挖地道。

    先从大营挖掘地道通向外围第一条壕沟,然后,再在两条壕沟之间挖掘另一条地道,这样,大营内的隋军便可以通过地道直接进入内侧的第二条壕沟,而不会被城头发现,隋军士兵便可以神不知鬼地出现在距离城墙百步外。

    这应该是夏侯端的一个疏忽,在丰州大利城外也有这样的壕沟,但壕沟是和护城河相连,一旦放弃,就立刻放水淹没,就是防止壕沟反被敌军利用。

    但夏侯端却没有考虑到将壕沟和护城河连接,或许是他对太原的城墙太自信,也或许是他经验不足,他想不到怎么样利用这个壕沟攻城,毕竟隋军从壕沟里出来,还是会暴露在箭雨下,最多是避开投石机的打击。

    每个人都会有疏忽,关键是在于能否抓住敌军的疏忽,夏侯端的这个疏忽在不擅攻城的刘武周眼中不算什么,但对擅长于城池攻防战的丰州隋军而言,这绝对是一个致命的疏忽。

    【挖地道攻城是攻城战很常见的办法,安史之乱中,地道战就在太原城外上演,另外,求推荐票!!】未完待续

第三十三章 攻城前夕

    就在李元吉在城头查看隋军大营的同一时刻,杨元庆也在二里外的军营内观察太原城墙,这座厚实坚固的高大城墙他已经看了整整十天,他心中清楚,他是可以攻下这座城池,但是他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像蚁群一样密密麻麻冲向城头,被投石机砸得血肉模糊,用几架云梯或者巢车向城头猛冲猛攻,付出几千几万人的死伤,那是突厥人才干的蠢事,他杨元庆从不会这样攻城。

    杨元庆有着丰富的防守城池的经验,他知道城池最薄弱的地方在哪里?他的目光落在城门上,是的,任何一座城池,城门就是它最薄弱之处,是它的罩门,守城者也知道城门的薄弱,因此他们设计了护城河,设计了高高的吊桥,吊桥就仿佛城门的外甲,要想攻打城门,首先就必须破掉吊桥,而控制吊桥的枢纽在城头,是两座巨大的铁链绞盘,两根手腕粗的铁链将吊桥高高拉起。

    但不管城门穿上什么样的外甲,它始终没有城墙的厚重,它始终是整个城池最薄弱之处。

    其次便是攻城时机,杨元庆很清楚如何选择攻城时机,就算没有时机,他也会创造出时机,他整整让太原守军休息了十天,就像狮子也有打盹的一刻,这座城池的守军对丰州军已经从紧张变成麻木,当他们的防御开始变得有点松懈的时候,时机便来临了。

    杨元庆已经接到了李世民率五万大军进入河东的消息,但他们过不了霍邑城,只能绕远道走龙泉郡或者上党郡来救太原,那样他们至少还要多耗四天时间,至少十天后才能赶到太原城,时间还很充裕,杨元庆看了看天色,天空阴沉多云,今晚将是一个没有星光和月色的黑夜。

    这时,一名工事兵校尉奔到杨元庆面前禀报。“启禀总管,地道已经全部完成,可以顺利通过。”

    “很好!”

    杨元庆随即令道:“命杨思恩和秦琼来见我?”

    片刻,杨思恩和秦琼赶来,两人上前施礼,“参见总管!”

    杨元庆看他们一眼,缓缓道:“找你们二人过来,是要告诉你们。攻城战将在今晚一更时分打响。按照我事先的部署,今晚攻打太原城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

    两人精神同时一振,行礼道:“卑职一定攻下太原城!”

    杨元庆点了点头。“传我的命令下去,第一个杀进太原城者,官升三级。赏黄金千两。”

    攻城的一刻杨元庆也期待了很久,这时,他的目光又投向太原城,不知道裴家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

    夜幕初降,乌云低垂,遮蔽了星光和月色,浓浓的夜色笼罩着太原城,由于丰州隋军攻城,太原城内已经实行宵禁。天黑后不准行人上街。

    一队队士兵在空旷的大街上巡逻, ‘咔!咔!’的脚步声在黑夜中格外清晰,这时,街角出现了一名骑马的人,后面跟着五六名家丁,他们明显不是军队,却出现已经宵禁的街头。而且并不慌张,从容不迫地慢慢走着。

    “站住!”

    一队巡哨士兵发现了他们,疾奔冲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长矛对准了这几个胆敢在夜间出现的行人。

    “瞎了你们的狗眼!”

    骑马男子愤怒异常,拔出剑指着为首的校尉。“你们看看我是谁?”

    校尉认了出来,是太守王绪之子王焕。也是太原王氏的长孙,他不到三十岁,但十分精明能干,王家的事务都是由他代表出头,在太原城没有人不认识他。

    “原来是王公子!”

    校尉暗骂一声,却又不敢得罪,一摆手,命士兵们放下长矛,又陪笑道:“主要是有宵禁令,夜晚不准民众出门,防止丰州军奸细。”

    “那我是丰州军奸细吗?”王焕冷冷问道。

    “王公子说笑了,你怎么会是丰州军奸细。”

    话虽这么说,校尉依然没有命令士兵让路,李元吉下了严令,夜晚胆敢上街的民众一律抓捕,反抗者格杀无论,校尉希望王焕能给自己一个可以向上面交代的东西,可他又说不出口,只能让王焕自己理解,王焕明白他的意思,取出一块银牌在校尉面前一晃,“这样可以了吧!”

    银牌是太守王绪的通行牌,可以在城内畅通无阻,不受宵禁约束,校尉立刻笑道:“原来公子有通行银牌,那就没有问题了。”

    他立刻命令一声,“让开路!”

    士兵们纷纷让开了一条路,王焕冷哼一声,催马前行,士兵们远远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一名士兵低声骂道:“什么东西,这么嚣张!”

    校尉狠狠踢了他一脚,“别给老子惹祸,太原王家不是你惹得起的。”

    王焕不久便来到一座大宅前,他的手下上去敲了敲门,门上开了一扇小窗口,里面的人见是王焕,连忙开门让他进来。

    “王公子,老爷正等你呢!”

    王焕点点头,快步向府宅内走去,这座府宅的主人名叫薛深,是太原城有名的地方豪强,手下有数百名家丁,还能纠集起大量的地痞无赖,是太原城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薛深年约四十余岁,长得虎背熊腰,魁梧强悍,他和两个兄弟一起,从铁匠的儿子一步步打拼成为太原城的豪强。

    薛深心里很清楚,他们虽是一方豪强,却惹不起官府,而官府又惹不起王氏家族,能替王氏家族做事,这不仅是他们的荣幸,也是他们的机会。

    薛深和兄弟薛景将王焕迎进了薛府的密室,三人坐下,王焕问道:“我父亲想知道,你们准备好没有?”

    “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能纠集千余人,只要外面开始攻城,我们就可以发动暴乱配合。”

    王焕点点头,“还有,有多少人知道这件事和我们王家有关?”

    “什么事?”薛深有些不明白王焕的意思。

    “就是王家找你们这件事。”王焕有些不悦道。

    薛深连忙拍拍胸脯,“请放心。这件事只有我们兄弟二人知道,我们没有告诉任何人,连三弟也不知道,我们只是告诉他义助丰州军,绝不会把王家扯出来。”

    王焕对他态度还算满意,又道:“估计丰州军攻打太原城的时间不会太久,你们要随时做好接应准备,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找王家。”

    “多谢公子。暂时没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切已准备就绪。”

    “就这样吧!”

    王焕语气比较冷淡,他骨子里是看不起薛家这种豪强。在他眼中,这些所谓地方豪强不过是地痞无赖的头子罢了,王家居然要屈身求他们帮忙。他心中鄙视,一时一刻都坐不下去了,站起身道:“我就是过来确认一下,父亲还在等我禀报,我就告辞了。”

    王焕拱拱手,起身告辞了,薛氏兄弟一直将他送出大门,望着他消失在黑暗之中,薛景低低‘呸!’了一声。他能体会到王焕骨子里的傲慢。

    薛深却表情凝重,他慢慢走回了密室,仿佛有些心事,薛景低声问:“大哥是觉得王家没有诚意吗?”

    薛深摇了摇头,“他不是对我们没有诚意,而是对杨元庆没有诚意,王家不准我们泄露和他的关系。我觉得他们是怕李渊知道王家帮助杨元庆夺取太原,王家颇有点首鼠两端。”

    “那我们怎么办?”

    薛景有些担忧道:“那我们还要帮杨元庆吗?”

    薛深冷笑一声,“为什么不帮,但我们要让杨元庆明白,我们帮他和王家没有半点关系。”

    。。。。。。。。

    时间渐渐快到一更了。留守府书房里灯火明亮,李元吉坐在榻前目光阴鹜地注视着地面。他的心腹,录事参军宇文歆在一旁低声劝他。

    “秦公已经过了河东,一旦他入驻太原城,那么保住太原城的功劳都是他的,而少主之前抗击刘武周等等功劳都会被他抹杀,更重要是,他会从太原城收集种种不利于少主的证据报给丞相,少主的前途就完了。”

    宇文歆在极力劝说李元吉弃城而逃,李元吉本人虽然想弃城而逃,但他也知道,如果他这样做了,父亲不会饶他,他眉头紧皱道:“可是我就这样放弃城池,没有一个理由,父亲饶不过我。”

    宇文歆摇了摇头,“少主错了,守城的大权是在夏侯端手中,就是守不住城,责任应该是夏侯端,和少主无关,丞相最多是责骂几句少主,不会真的惩罚你,可如果丰州军杀进城,少主被抓住,后果是什么,少主想过吗?秦公会不会借杨元庆之手来杀掉少主?他杀智云时毫不手软,这种借刀杀人的机会难道他不会利用吗?”

    尽管李渊严禁把李智云的事情传出去,但李建成还是写信告诉了李元吉,而李元吉又告诉了心腹宇文歆,这件事成了李元吉的一个心病,一方面他极为嫉妒二哥李世民受父亲重用,另一方面他又怕二哥在某个时候对自己下手。

    李元吉有些心动了,宇文歆的意思就是告诉他,如果城池守住,最后的功劳是世民所有,如果城池守不住,那么他会被杨元庆抓住,世民就会借杨元庆的手杀他。

    可就算杀不了他,他也会因为被俘而在父亲心目地位一落千丈,太原城能否守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被俘。

    与其白白便宜二哥世民,还不如想办法先保住自己,李元吉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我先离开太原城。”

    。。。。。。。

    【月票、推荐票疲软啊!】

第三十四章 夜攻太原

    一更时分,城上的守军大部分都入睡了,只有极少数士兵在城头来回巡逻,隋军围城已经十天,一直没有发动攻城,守城士兵们都渐渐疲惫了,产生了惰性,而且守城士兵们都看得清楚,隋军并没有造出什么大型攻城器,只运来不少木头,但攻城器的影子都不见,照这个进度,五六天后也未必能造成云梯或者投石机,而他们的援军已经快来了。

    正是这种守城疲态和侥幸心理,夜间的防守格外松懈,大部分守兵都躲在城头睡觉,连军官也懒得过问,闷热的处暑使体力下降得厉害,每个人都抓紧时间休息,恢复白天被消耗殆尽的体力。

    在东西两城,夜间巡逻的士兵由最初的五百人减少到了百余人,而在隋军没有部署进攻的北城和南城,城墙上已经很难看到一个巡逻士兵,偶然才会有一队士兵无精打采走过。

    天空阴沉,彤云密布,没有星光和月色,夜色一片漆黑,几十步外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城外只有无边无尽的黑暗。

    守北城的士兵看不见也想不到,此时百步外的壕沟里已密密麻麻挤满了手执弓弩的隋军士兵,足有上万人之多,地道里依然不断地涌出士兵,这一万弓弩手是作为掩护,由大将秦琼统帅,而负责攻城的是杨思恩率领的四千重甲陌刀步兵,他们也坐在壕沟里等待着进攻的一刻。

    在一群重甲步兵中间,放置着一根长五丈,直径超过三尺的撞城槌,这根撞城槌是用晋阳宫的一根大梁做成,是从豫章郡采伐来的千年铁木,重达数千斤,前端装上精钢撞头,两侧下端各装了两百只抓手,必须用两百名重甲步兵才能抬动它,这种撞城槌一击之下有万斤重力。任何城门都支撑不住它的撞击。

    尽管壕沟里挤满了一万四千人,但没有一个人说话,壕沟里静悄悄的,即使有人忍不住咳嗽,也会低下头,用手捂住嘴,尽量不发出声音,唯一烦扰士兵的就是蚊虫。这里闷热潮湿。大量蚊虫叮咬士兵,使他们不停地用汗布驱赶这些令人厌恶的吸血鬼。

    在两里外,三万骑兵已经列队就绪。长矛高举,战刀出鞘,一双双冷峻的目光注视北城。等待着城门洞开的那一刻。

    。。。。。。。

    时间渐渐到了一更时分,攻城的时刻到了,十五名黑影动作异常迅捷地奔向北城门,一万多双眼睛盯着他们,这是十五名武艺高强的斥候,他们用长木板搭上护城河,迅速过了河,身子贴着墙根,他们每个人都背负了三袋火油。将火油从身上卸下,却没有着急行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