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学-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出现利用二氧化碳、水、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被提供于海水和大气之中。这回在此所产生的氧,构成臭氧;这种臭氧阻隔紫外线。因而,生命才有可能从水中进入地表。在地上,植物开始成长,氧在大气中也急速增多。地球就是这样,用去漫长的,据说有三十亿年之多的岁月积存了氧气。

现在,地球上生息着数百万种动植物。但无论是海,或出现含氧的大气,若从结果来看,这仿佛约定人类必将诞生似地为此形成了宏伟的舞台。这不能不使人实际感受到:与水星、金星、火星等不同,在降雨,海的诞生的自身,存在于远离太阳的极其恰当的距离之中。这真可谓大宇宙演出的一出深奥莫测的戏剧吧。不可思议的地球,不可思议的大海,还有那可贵的生命。若我们是这样认识,那不由地使人感到——人类究竟为何如此缺乏对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虔诚、崇敬的态度,并自招核战争般的地球的危机?

日莲大圣人引用涅槃经和法华经〃药王品〃中的文句,阐释了〃海〃所具有的德性。

如关于涅槃经的〃八不思议〃,是这样写的。

〃大海有'八不思议'。一,渐渐转深;二,深而难得其底;三,同一咸味;四,不误潮限;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居住在众生之中;七,不存留死尸;八,万流大雨收之而不增不减。〃

即大海有八个不可思议。其一,海水不断加深。二,深得难以极底。三,所有海水均带咸味。四,涨潮、落潮,均有一定规律。五,藏有种种珍宝。六,居住着巨大的生物。七,不留尸体。八,即便诸河入海,天降大雨,海水也无增减。

而且,大圣人通过上述海的〃八不思议〃,比喻法华经的伟大。

首先写道:〃渐渐转深,比成法华经从凡夫无解至圣人有解皆成佛道。〃即海渐渐变得很深,比为:法华经使无解的凡夫到有解的圣人皆能成就佛道。

继而写道:〃深而难得其底,系法华经乃唯佛与使之境界,故等觉已下不可极之意。〃即水深难以极底,比为:法华经仅仅是佛与佛所领悟的境界,而等觉(指菩萨的极位,完成长时间菩萨的修行,将得妙觉的佛果之位)以下的菩萨,尚不可极。唯决定于妙法领悟的程度。

还写道:〃有种种宝藏,比喻为菩萨之万行万善、诸波罗密之功德,皆收于妙法。〃海藏有种种珍宝。这系指诸法、菩萨的一切修行、善行、修行诸种波罗密的功德,均收入妙法之中。其他的五个不可思议则从略。大圣人就是这样阐释有关极其深奥的佛法的生命的法理、生命的极尊的。我不禁对以海的德性所比喻的佛理,感到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在那大宇宙于地球上产生的〃生命的母体〃——海,和可谓不可思议的海及富有戏剧性的生命的诞生中,窥视到——为产生一个生命而需费时几十亿年的大宇宙的壮观工程。当我凝思其中的奥秘时,不由地想到:一边依照〃生死之大法〃,在实践中感受那尊严的生命,一边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生命进化与智能的源泉

——赖阿路·瓦特逊的〃第一百只猴的试验〃

生命进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命起源问题,曾引起科学家与宗教界的对立,引起各种斗争的波澜。

自一八五九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来,他的震撼世界的观点虽然遭到过各种批评,但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新达尔文主义①进而成为现代进化论的主流与正统学派。与此同时,现在也存在着否定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他们不断掀起打倒新达尔文主义的风潮。这些人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人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另一种人承认生物进化,但对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理论,持反对态度。

①新达尔文主义——A.惠斯曼提出。他认为是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内部遗传上的变异而引起进化。

第一种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自然是上帝造人论。不过,事实上生物进化确曾有过,现在已是无法否认了。基督教认为上帝在六天之中创造了世间的万物。现代的基督教徒,虽然在信仰中贯穿了这种神造论的思想,但大多数人在遇到进化论问题时,似乎也接受了现代科学的理论。

不过,在美国等地,目前也还有人站在基督教的〃神造论〃的立场上,掀起反对进化论的运动。例如,在加里福尼亚州就有人因为公立学校上课只教授进化论,而不讲旧约圣书中提到的上帝创造世界问题,向法院提出控告,认为这是反对宗教自由。不过,这种人已经为数不多。

主要问题还是第二种人。及至今天这方面仍有激烈的争论。甚至学者当中也有人对自然选择是否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怀疑。就是说,对于偶然发生变异,只有适应环境者生存下来,不能适应者被淘汰下去的这种适者生存的原理,从根本上持怀疑态度。

由此疑问令人感到,今后可能会产生一种学说,主张进化是有固定方向的。例如,日本的今西锦司博士最近提出的独树一帜的进化论理论,就显示出这种方向,非常引人注目。

关于进化原因的研究,今后肯定会继续下去。最近,冈村祐一先生的著书(《睿知人?》,玉川大学出版部版)就生物进化达到顶点时出现人类的起因问题,树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观点。他认为人类诞生在地球温度突然转冷的时期。由于寒冷,森林面积缩小,食物越来越少。于是人类的祖先便与猿人走向不同方向,他们不再死死依靠森林,而是按照自己意愿,离开大树,来到地上。

一方面是森林减少,缺乏食物,另一方面走到地上又有遭到肉食动物侵袭的危险。在此进退维谷时期,人类祖先为要越过困境,便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过了〃决断时期〃。

赖阿路·瓦特逊为了说明由类人猿走向人类的短暂时期情况,他通过一百只猴子做了一个试验。他发现猴子们学习吃洗净的红薯这个新文化的过程,首先是由第一只开始,以后逐渐增加,几年之后由九十九只达到一百只,由于这第一百只猴子的加入,数量上已超过一定的值,越过了临界线。自这一瞬间起,新文化被一下子吸收了。他通过这个例子,还谈到大脑发展问题:

〃可以想象,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子在某一时期达到了临界线水平。此时由于脑物质量变的结果,脑机能也发生质的突变。人类脑体积的鲁比昆①界河或叫脑细胞数上的〃第一百只猴子〃的界线,大体上为七百立方厘米。〃(《生命的潮流》,木幡和枝、村田惠子、中野惠津子译,工作舍版)

也就是说,影响到智力高低的脑体积在超过七百立方厘米时,人类便越过了界河。

①鲁比昆河——原是古意大利与邻国间界河,公元前49年凯萨远征渡过此河。(Rubicon)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不过,看来人类由动物性转化成地地道道的人时,曾是以某种形式迈出那决定性的第一步的。应当说,生命向着人类形成之路的逐步跃动与当初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无数物种的形成,是具有不同色彩的两种领域。

我想最初推动生物进化的因素主要是身体方面的运动,是动物的本能。但是造成由动物向人类进化的生命飞跃的因素,便不只是动物性的无意识的本能了。推动人类进化的,应是人类特有的理性光辉与人类的自由意志。这理性之光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最后使人类超过动物水平。

换句话说,在人类始祖身上出现的〃飞跃的灵魂〃,超过了动物进化阶段,开辟了人类进化的道路。这灵魂产生出智慧、理性、道德、意志与精神,它们便是人的内在的推动力量。

当然,如果没有地球上达三十亿年之久的生物进化的漫长旅程,人类进化之门恐怕也不会开放。但是,如果把人类进化过程仅仅看作是生物的进化的延长,也甚为不妥吧。

究竟人类始祖是如何寻找到智慧、理性与道德,使它们自人类诞生时起便放射出光辉的呢?索列奇博士在考察尼安德特人①与古罗马尼翁人②时,找到了解答这个问题的一些启示。他发现那些远古人在认识〃死〃的问题上,有重大进步。据索列奇博士说:尼安德特人有在坟墓的四周供献野菊花、紫罗兰的习惯。这表明那时已存在对死亡与宇宙表示敬虔的行动。

①尼安德特人,是更新世纪中期的化石人。约十万年前在欧洲生活,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出土。②古罗马尼翁人是欧洲石前人种。

所有生物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然而只有点燃了智能与精神之火的人类,才能觉悟到未来的死亡,尼安德特人正是具有了〃死〃的意识。而且进一步调查一下他们的文化之后,有证据表明他们曾用集体力量设法保护老人和病弱者。

他们大概是从那些人身上获得了生死流转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摸索到实践中的理性,找到了道德法规。这种从内心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道德法规,究竟是从何种实在物中发现的呢?太古时代的人,通过〃死〃的现象,把目光转向了未来,同时也开始探求道德、伦理。因此深入到自己生命的深层。于是便对给予自己天赋能力的某种根源性的实在物产生了敬畏之情。因为这天赋能力使自己在自然界各种灾害威胁下,都能渡过难关。就是说,尼安德特人对于〃死〃的思考已变成一种动力,这动力使他们把直感的智慧的光亮照射在自己生命与大自然的流转关系的深层部位。当然他们还没有科学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尚不成熟。但是他们身处的时代促使他们要拼命挖掘出那根源性的实在物。这点可以说比我们还要优越。许多学者认为尼安德特人心中已有了宗教性的忏悔,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古罗马尼翁人曾在阿路塔米拉①石窟中留下大量壁画,这已早为人知。通过这些绘画自然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才能,但我关注的不是这些,而是作品中表现的复杂的精神生活。我认为凡是〃智能之火〃照到之处,不管是多么微弱的光亮,不管是多么轻微的萌动,那种对自己死的自觉,终归会在心中浮现。另外,如果道德、伦理的内在法规已出世,那种寻找根源性物质的智慧必然随之行动。如果要适应生命的严格的规律,人类在成为人的时候,就不能不产生宗教性的心理、观念。

①阿路塔米拉:在西班牙北部山中,1878年发现这批壁画。是用黑红色彩笔画出的野牛、野猪、马、鹿等等。

在思考人类生命的实际真相时,在人的心中升起的〃智能之火〃与拼命追究根源性物质的宗教性观念的萌动,恐怕是同时产生的。只不过智能、道德、伦理的萌生是通过语言、工具等表现在外部,所以后人能够找到证据。而宗教的萌动始终发生在内部,很难找到证据。仅此区别而已。

我认为,如果从人类生命角度考虑,智能等与宗教观念的萌动应是发生在同一时期。当我们把考察的视线移向宇宙生命这个包罗万物的、悠久宏大的世界时,就会发现宗教之心才是唤出生命内在智能的力量;才是喷射出道德法规的泉源。因为宗教之心,是认为〃人的生命瞬间即可转回到宇宙生命〃的观念,是寻求这种生命归宿的观念。

宗教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它在人的生命中,较之智能、伦理、良心占据着更加深入、更加本质的地位。换句话说,那打开人类自己道路上的〃大门〃的〃关键〃,并不是人类的智能,也不是良心,而是由宇宙根源生命产生的宗教性冲动;是寻求回归祖先之处的生命深处的宗教之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从宇宙生命中极力吸取的宗教之心,才使自己变成人类。

这点也可以算作是从宇宙角度探索人的生命的一个视点吧。

宇宙的任何地方,只要有宇宙根源性生命的存在,就会和地球一样,在思考生命之时,出现宗教性心理。它必然促进伟大进化的飞跃发展。在地球上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之后,曾经历了三十亿年的生物进化过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的深处,曾不断有宇宙的根源性的生命的脉动。

而且,在人类诞生之时,宇宙生命的波动呈现空前的高潮,受到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并在这些条件的触发之下,使生物进化突然飞跃成为人类的进化。如果从人类生命角度来看,这个事实意味着人类与宇宙的根源性生命之间有着坚固的深刻的纽带相联。我认为这个生命的飞跃以及人类生命诞生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意义,即使是在人手无法触及的宇宙边缘,也是可以适用的。

在宗教力量与各种条件结合之中,手举智能、伦理等理性之火的生命便相继降生。

我不禁想到,在人类诞生的戏剧中曾有过的人与宇宙生命的邂逅之缘以及人类的宗教心理的萌动,不正是我们认识人生的根本意义以及认识人生应有态度的重大启示吗!

生命的网络与有毒物质

——生态学与盖亚假说

啊,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伟大的奇迹?

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奇迹:

不论是我漫步在曼哈顿的街道上,还是越过千家万户的屋脊遥望那高高天空,或者光脚涉步浪涛拍打的岩岸,有时伫立在森林的阴影之中。

白天与心爱的人儿交谈,夜晚与心爱的人儿一起安眠,时而与他人共进晚餐。

有时坐在马车中端详对面素不相识的人们,有时也注视夏日午前的蜜蜂。

旷野里放牧着动物,空中有奇异的鸟类与昆虫。

太阳奇异地落山,星辰静悄悄闪烁,春天的新月分外娇美、柔和。

这一切以及其它的一切,在我看来无一不是奇迹。

他们各居其位,而又互相联系。

(《惠特曼诗集》,白鸟省吾译,弥生书房版)

在这位造诣极深的诗人心中,响彻着人类生命与周围的动物、星辰、月亮等组成的有条不紊的旋律。惠特曼在《奇迹》一诗中,从各个角度,出色地歌颂了这些客观现象。这伟大诗人的锐利目光已发现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眼睛无法看到的奇妙的连带关系。

的确,任何生命都不是孤立地只靠自己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