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女当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闲女当嫁-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每天一百斤。郁小闲不想把价钱卖低了,这时候家里的商队就出发了,车厢里带着几筐子新鲜的青菜,凌晨三点就上路狂奔往芜湖去,中间在布的点换上车再跑,沿途换四次车,一直跑到下午四点,新鲜的绿叶菜就送到了芜湖的徐老爹处。雅苑和一些大户人家在这时候就能拿到新鲜的菜了,晚上的吃用没问题,就算放到明天早上菜也是新鲜的。

这些菜在本地是以六十文一斤卖出去的,比一斤猪肉还贵四成,到了芜湖,有钱人的别院多,卖一百文一斤还是有人吃,循环卖下去,郁小闲那边每天要发出去一百五十斤,这几乎是所有棚子最大产量了。这样新鲜的菜,除了品相不好的被自己的酒肆消化了,郁小闲也没拿多少给自家食用。这些菜就是这时候能卖出高价,等到了十几天之后,就要慢慢掉价,一直到了夏天,一文钱能买一堆。

菜送到之后,家里的车队又带着粮食回程,一斤稻米的价钱已经涨到了二十八文钱,郁小闲要求王顺子等人,但凡有流水的银钱,就全部变成粮食,哪怕是皮糠都要多存一些才好。一旦今年的夏粮绝收的厉害,四十文买一斤粮食的日子也就在两个月之后。

除了这些提前种植的绿叶菜,那些果木也长得很茁壮,那些将被变成美丽的果木盆景在夏季中期就可以换了盆子卖到芜湖扬州的有钱人手中。至于那些新鲜的草药是一些便宜的杀菌草药,用于饲养鸡猪,若是能吃到新鲜的肉食,能剩下不少粮食。富人吃肉,穷人喝骨头汤,吃鸡架子也是对身体很有益处。郁小闲建造这些棚子的目的就是如此。

承包了田地的人,都被郁小闲叫来指点了一番,他们不但把水渠修好了,还根据每块田的大小做了防雨的支架,还为每个干活的人都准备了一种叫雨衣的东西,那种叫雨鞋的鞋子穿起来很笨重,可郁小闲说了,要是不穿将来老了会得筋骨病,那些汉子嘴里说不出什么感激的话,心里却都是暖洋洋的。

郁小闲是个啰嗦的当家人,为了避免在天灾上损失人口,她还特意跟各处的管事上了一堂防雷防洪水的安全教育课,让大家带着底下人小心防范被雷击,确保人和牲口的安全。就是雨天的防洪防泥石流的日常检查和撤离也都要求各位管事带人演练至少三次,确保每个人都懂,这些都是要抽查的,不合格的就扣工分。这些都是保命的措施,不下力气抓好,到了天灾来临,损失的不仅是财产,最可怕是留下一家大小没有照看。

山里的山民在这个时节都喜欢窝在家里睡觉,省些力气也省些口粮,可今年郁小闲却给了他们种竹子,种树的活计。刚忙完,眼看着就要开始雨季了,郁小闲有出了新的活计让这些人赚粮食。新的工作很简单,去多收拾一些朽木来,堆在一处空地上。竹山上的一些家奴准备了几个棚子,棚子里放上架子,上面有一些竹片子堆着发酵的牛粪,还有不少人拿了木屑子,竹子的碎末,还有绞碎的稻草什么的放进一种石槽里,使劲压紧,等成型之后再倒出来,在用稀疏的纱布包扎定型搁在一边。

很多人看见这个都觉得稀奇,柳家的干脆打听起来,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郁小闲说到:“这些是种蘑菇用的,我没有试过,这次只想试一试。”

柳家的一听就来了兴趣,她说到:“拿烂木头靠在有木耳的枯树上能长出木耳来,我是知道的,可这种养蘑菇的方法还真是稀奇。”

郁小闲说到:“柳家嫂子觉得稀奇就好好看,也许我这种方法就能在家门口收获最大最好的蘑菇。不过万一没成,你也不能笑话我。人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成不成。”

34春乐(一)

惊蛰之后,雨水就多了起来,郁小闲家的家奴们全部忙碌起来了。在竹棚子里催芽出来的芋头种和南瓜秧子,果树苗之类的东西被移植到了暖和的南坡,起风的日子,就会有人精心地盖上竹子做的挡风板,如此一来作物就能长得更好了。郁小闲预计这些作物会比正常的作物至少提前收获一个月,就是这个时间差能让家里赚到大钱。

雨水浇灌着森林里的一切植物,大地复苏,绿叶,不知名的山野菜都渐渐冒出来了。一场大雨之后,山民中的采蘑菇好手就忍不住冒着细雨出发了。郁小闲跟着秋冰月也出发了,在春天采蘑菇是现代人没有享受过的乐趣,而且郁小闲去采蘑菇还带着另外的目的。

那些被郁小闲收买来的烂木头淋了雨之后,长出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木耳和蘑菇,郁小闲让人辨认了之后,把那些长着毒蘑菇和杂菌的烂木头拖出来在地窑里烧掉了。其余的菌种例如黑木耳,香菇之类的就被留了下来,等子体略微长成了之后,郁小闲就让人移植了一些在原先做好的接种棒上。在现代灭菌技术不存在的时候,郁小闲也不敢保证这些接种棒能如愿长出肥大的单一菌种,这只是一个实验,要慢慢摸索,今年就算失败了也能找到改进的方法,来年再努力。

除了长在朽木上的蘑菇,森林里还有不少寄生在活树上的食用菌,在树底下的枯叶泥土上也会长出可以吃的蘑菇,郁小闲的牛粪培养床和杂树林,就是要找这样的菌种。草菇,美味牛肝菌,鸡腿菇,紫蘑菇,松蘑之类的东西,郁小闲都想人工栽培出来。只有人工栽培才能种出品质标准的蘑菇。才能卖出好价钱。未来的商路就是要走高端路线,郁小闲很希望能提高这些农副产品的质量,光靠收山民采摘的蘑菇进行分类是不能再扬州闯出名气。

秋冰月从小生长在山里,她此刻已经换上了粗布衣裳。拿着小竹刀,挎着篮子,就等着郁小闲跟上她的步伐。郁小闲也是这样的打扮,她的装备比秋冰月复杂多了,她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有好些小罐子,手里还拿着刀体很薄的宽边刀。郁小闲身后的几个男孩子和两个妇人对此都觉得很是好奇。太太要干什么呢。

在一处地方,小平发现了地木耳,大声叫了起来,郁小闲赶紧跑过去看热闹。雨后的地木耳不再贴紧地面,都微微舒展开,露出极薄的耳片。小平说到:“这一片还没有长好,今天只能采一点大的,等再下几场雨。还能来摘两次。”小平说完就把那些长成的地木耳用竹刀采收了。

这时候郁小闲也动手了,她用极薄的白铜刀子带着土层挖取了一小片地木耳,然后小心地放进了手里的小罐子。然后用一个布袋子装好,放进了王小二后面的背包。那些跟着的人终于明白了太太带着那些东西来是干什么用的,原来就是用来采没长成的蘑菇的。

秋冰月是采蘑菇的老手了,她在前面发现了一大丛褐色的树蘑菇,那种鲜美的味道让人吃后就忘不掉,还有一颗树上有两个拳头大的白色蘑菇,一般而言活树上的白蘑菇都是无毒的美味。秋冰月一声呼喊,王小山就动手了,他很快就爬上了树,小心地把两个大蘑菇给采摘下来。然后在身上掏出一个布袋子,把蘑菇吊下数,让秋冰月接着。活树上的这种单体蘑菇摘完就没有了,而且会比枯木上的蘑菇美味,这样一对蘑菇卖到县城也能有五百钱,王小山虽然小。却很明白这种蘑菇的价值。

郁小闲是头一次看见这样的蘑菇,她吞着口水说到:“这个没毒,很鲜美吧,回去弄些鸡脯肉做汤请客正好。”

看见太太都嘴馋了,旁边的孩子也都咽着口水看着这对蘑菇,秋冰月看见郁小闲这样,赶紧提醒到:“姐姐,你是长辈呢。”

郁小闲不好意思地说到:“看我高兴得像个吃货的样子,实在是因为我太喜欢吃蘑菇了,现在我出个悬红吧,你们分开去找蘑菇,今天谁能找到最多最好的蘑菇,太太我赏他五百钱,二十个工分,还有一大碗红烧肉。不过要是发现了等着长大的美味蘑菇一定要来报告我,我还打算装在小罐子里带回去养着。”

孩子们都高兴地散了,两个女人不敢离开,守着郁小闲等着吩咐,郁小闲对秋冰月说到:“我们回去一趟,开始收蘑菇,按大小品种收,不给钱,直接给大米,这个春天都这么收。这议价的事情就让李家婶子出头,你记账就好,一定要一视同仁。”

身边的一个妇人就是李家的,她接了差事就赶紧回去办事了。秋冰月没有离开,反而建议说到:“姐姐,要是能进一趟棺材木林子就更好了,里面可以找到野生的大灵芝,能止血治疗内伤的马蹄菇,还有一些很不错的药材幼苗。这次举人家按照姐姐你教的办法进去伐了二十几棵大树,居然没有任何人出事。要是三天后,举人家再次派人去伐木,天气好,我们家也派人进去一趟才好,说不定能捡到大便宜呢。”

郁小闲说到:“不必了,我不想家里的人冒险,我们又不是活不下去了。不过要是举人家送进去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我们可以议价买下来。至于灵芝,若是能寻到小的,可以移栽回我们自己家。其余的孩子都去忙了,你要是想玩,姐姐也不阻止你,你就和那些男孩子比一比,让他们见识到你的能耐。”

秋冰月听到郁小闲这么说,玩心就起来了,她挎着篮子去比赛采蘑菇了,郁小闲留在原处,身边跟着管着背包的另一个妇人。郁小闲对她说到:“王家的,你拿着那些背包,留心听孩子们的消息,我也去傍边玩一玩。”

那个妇人是梅张氏特意派来跟着郁小闲的山民,看见郁小闲要单独活动,就立刻要劝说,不管如何太太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结果郁小闲执意要单独探险,她拦不住,只好跟在身后。

郁小闲背着包,手里领着一个口袋,就在附近的林子里寻找乐趣了。这时候地菜也刚刚长出了嫩叶,让郁小闲无比怀念起和孟蝶包的地菜馅饺子。郁小闲采了几颗大些的,把这个地方记住了,等地菜可以大规模采挖的时候,她一定会回来享受一下挖野菜的乐趣。很快又有无数小时吃过的野菜出现在郁小闲的眼前。这些东西在古代人眼中就是饥荒时填肚子的草,可在现代人的眼里就是天然无污染的美食,郁小闲脑海里有突然冒出了无数种野菜的做法。她甚至想把这些美食做出来,卖给挑剔的富人,也许又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呢。

孩子们去采蘑菇的时候,郁小闲则在春游中,野花野菜,野蘑菇都是郁小闲的战利品,连山溪中被打磨得圆润光滑的小石头,郁小闲都捡了好多块。她把那些东西都交给那个跟班妇人看着,中饭吃的也是干粮,一直到天色变了,才急着和孩子们会和,带着好多东西回到山城的住处。

看见郁小闲超好的表情,秋冰月问到:“姐姐,一点蘑菇和野菜真的能让你这么高兴吗?还有那些石头有什么好的,拿回来都很累呀。”

郁小闲心情极好的说到:“今天的日子像神仙一样快活,人只有心情放松才不在乎这世俗的眼光,这些你暂时不会懂,也不需要懂。不知道今天的蘑菇收的如何,还有谁才是赢家,等我把那些罐子里的菌种种下去,我们就一切高兴高兴。”

秋冰月看着郁小闲的快乐样子,自己也被感染了,她拉着郁小闲去看今天她和四个男孩子的战果,像小山一样堆积的蘑菇,一共有三十多个品种呢。郁小闲边看边问,学到了很多知识,郁小闲最后评定小平的蘑菇采的最多最好,当场赏下了五百钱。小平用他的二十个工分换了一顿大餐,请所有的伙伴吃了一顿,吃饱之后还带着一大碗红烧肉跟家人分享去了。

郁小闲带着秋冰月和承包蘑菇棚的人去种蘑菇了,刚刚种完,山间的细雨就变成了暴雨,秋冰月说到:“下完这样的大雨,山里的笋子就全部能破土而出了。人站在山间,只需要一炷香的功夫就能看着一个笋子长成一棵毛竹。姐姐你应该没看过吧?”

春雷阵阵之后,就是春笋萌动而出的大好时节,郁小闲想体验一下挖笋的乐趣,还想在春笋上头赚上一笔钱,可是自己家附近的竹子都被开发的差不多了,到哪里去寻一下此间的乐趣。于是她对秋冰月说到:“明天我们就去宣城挖笋,我想吃到最好的鲜笋。”

秋冰月被郁小闲的主意所打动,立刻说到:“我们明天就去,不过姐姐要展示手艺,做些山珍给我吃。”

35春乐(二)

当天晚上郁小闲安排人把当天收到的近两百斤蘑菇给分类并清洗了,让商队送往芜湖。如今青菜的价钱已经掉到不足以抵扣运去芜湖的成本了,这些蘑菇和木耳倒是今年的新鲜物件,要是送到芜湖至少能赚十几两银子,这就是郁小闲的第二步要重点经营的山货了。分拣完之后,剩下了十几斤卖相不好的蘑菇,郁小闲分了一半留给家里炖汤,算是尝鲜,其余的一并带去宣城,秋冰月不是想吃山珍做的菜吗?这次郁小闲还真想弄一桌子大家乐呵一下。

次日清晨,天上还下着小雨,玩心已起的郁小闲还是带着人出发了,随车去的有凌晨就叫王顺子媳妇准备的新鲜猪肉和鸡蛋,豆泡之类的菜品。梅张氏担心郁小闲的身体,劝郁小闲留在家里,等家奴去山里采笋,送来做菜,可郁小闲非要自己体验其中的乐趣。梅张氏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郁小闲会这么想去挖笋玩。穷人家是没办法才进入山林里挖笋,采野菜,为了混饱肚子,可郁小闲是没事找苦吃,非要冒着春寒去森林里挖笋。

刘洪生的大儿子突然看见两位主子坐车带着人过来了,听说太太是到这边附近的竹林挖笋,也很是惊讶,太太的爱好也太与众不同了,这个天气居然愿意出来挖笋,冰月小姐也是如此。胳膊拧不过大腿,刘大郎不敢劝说,只得找了三个会挖笋的本村山民跟着自己出去给两个主子护航了,山里的路不好走,没有合适的人带着,也挖不到笋子。郁小闲和罗七娘见了面,又让人去把栾氏接出来聚一聚,把水红留下安排她想要的东西,又让人找了一个独轮车进山。独轮车的车架子上放了避雨的支架,下面藏着两个炭炉,两个瓦罐和好些碳。刘家村的一个山民一路上看着火,瓦罐里炖煮着冬天晒好的腊肉,一路上渐渐有香味飘了出来。

一行人是吃了午饭,下午才进入了竹林。郁小闲和秋冰月都穿着雨衣。由那些穿着蓑衣的山民推车带路,中途才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