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房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房二-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地官员的人名,都需要通过吏部的确认和任命才能算是正式定下职位,拿到吏部开具的所有手续和证明之后,才能走马上任,这其中就包括各县的县令!

虽说其中有不少县的县令是皇上直接任命的,可是身为一国之君,掌管天下和所有百姓生死的君王,皇上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即便真的是错在皇上身上,那说出去错的人也不能是皇上,只能是跟此事牵连最深,掌管天下官吏考核任命的吏部!

吏部的人倒是很想怪罪兵部的人和众多武将们,转念一想,这件事情完全是酸人们打头挑开的,人家兵部和武将们也只是见招拆招而已,并不是刻意而为。

看之前兵部尚书秦琼的样子,开始显然没打算将此事在朝会上摊开来讲,全都是被酸人们给逼的,到最后不得不将折子和证据全都拿出来。

等酸人们静下心来,认真的从朝堂众人的问答对话中,分析出具体事情的时候,人也都懵了,心下开始发寒,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有几个年纪大且胆小的人,不用装就已经吓的晕死了过去。

甚至,有几个私下里嚷嚷过之所以反对这项提议,就是为了想要驳倒房遗爱,好挽回年前舌战输给房遗爱的颜面,这几个人通过朝堂上的君臣对话,弄清楚事情牵扯的利害之后,人就吓呆了。

【第四零七章 定帅】

'最新章节 第四零七章 定帅'

第四零七章定帅

还没等李世民考虑好如何收拾这些个一直不务实证,却在天下莘莘学子中间有这不小声明威望的清流酸人们。

边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情,被风尘满面的传讯兵,一路请示着急急的送进了朝堂。

实力逊色于西突厥,无法做到大面积迁移,也无力越过西突厥向西行掠夺之事,年前却同样遭受到严重的雪灾。

欺凌压榨完周边夹缝求生的零星部落之后,现下已经是青黄不接的薛延陀出现了内乱,主张亲和大唐,想要向大唐求救暂缓薛延陀危机的国君,被强势的军队首领给强行软禁了起来。

那位将军盯上了大唐境内,水草丰美、稻谷丰硕的,有着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想要将这块足以支撑薛延陀上下的肥沃土地,纳进薛延陀的版图!

在薛延陀形势被他基本掌控之后,现在已经开始猛烈攻击大唐边境,给大唐边关来了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将军情让李安阳通报之后,想要主和的人,看了看摩拳擦掌义愤填膺跃跃欲试的众武将们,将心中主和的腹稿又给咽了回去。

想到朝堂上才停歇没多久的全武行,一个个窥着李世民的神情,沉默不语,等着李世民的圣裁。

自从当年追击吐谷浑王伏允时,唐军将领所喊出的“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经过了吐蕃犯境、平叛高昌国等一系列的军事外交之后,已经深深的烙进了大唐军士的心中,就连不少的热血文人,对此语也是深表赞同。

国家的强盛,军人的荣誉,只有在经过热血的洗礼和生死的考验后,才会让人有个更加清醒的认知,才会让人心中的烙印更深,才会显得更加的耀眼!

朝堂上众武将们争先恐后的上前请命,想要领兵出征,为国效劳。

乱哄哄的热血请命中,不知是谁说了句,“天欲予之,如若不取,恐招祸事。”

话语清晰的响彻了整个大殿,虽有众人的声音掩盖,一时间让人没看清楚是谁说的,却让每个人都明白的听到了。

谁都不会嫌弃手里的钱财多,身为国君又岂会嫌弃自己治下的国土面积广?

李世民高高在上满意的看着低眉垂目,躲在人群中的房遗爱。

别人或许一时间品不出房遗爱借着内力激荡传出的这句话是他说的,高坐龙椅的李世民双眼明亮的岂会看不出来?

房遗爱的这句话说的,实在是挠到了他心中的痒处。

李承乾眼角的余光瞄了下李世民的神情,知机的朝李世民行礼道,“儿臣附议!”附议的自然是天即予之,就该顺势取之。

“臣等附议!”机灵的朝臣们,一个个也都朗声说道。

李世民之前被气郁的心情爽了不少,朝堂上的大臣们全都齐心协力的主战,没有一丁点儿不和谐的声音,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那些个立在一旁充当人形柱子,不敢出声的酸人们的意见,被李世民给无视了。

许是怀念当年的纵马疆场的热血豪情,许是觉得在京城憋得慌,也或许是今天太过高兴,也许是想要教训一下那些只是读书,未曾怎么见识过血腥战争的酸人们,又或许是什么别的原因。

一时兴奋之下,李世民不但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定下了御驾亲征的事情,更是钦点了今天朝堂挨揍的几个文人中威望较大的几个人,让他们随御驾一同出征!

李世民的金口一开,玉言落地,失望者有之,怔神、担心者有之,惊吓者有之,松气者有之,心腾怒气者有之,更多的是幸灾乐祸的旁观看戏之人。

失望的人是李承乾,早就听房遗爱等人说过战场上如何的惨烈,如何的悲壮,如何的真性情,西北那种一眼天地,尘沙漫天的荒凉景致,李承乾早就想要去体验一番,感受一下军士的热血激情。

现在可好,自己打算的挺美,却被老爹一句“御驾亲征”给生生的敲碎了。

那人是君父,李承乾关心的劝阻几句不见成效之后,也只能是认命的留在京城,继续当困守的劳力。

怔神、担心的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秦琼等人。

皇上带兵征战已经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现在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身手和战场上的指挥之策,真的还能够适应现在的两军对垒吗?

何况掌权多年,皇上要顾及的事情极多,根本不能像早前那样天天腾出时间来研究排兵布阵和兵法兵策。

再者,皇上一国之君的身份摆在那儿,一来不是明晃晃的吸引敌人前来,告诉人家“我在这儿,快来抓我吧,抓住了我这场战事也就能顺利结束了”么,摆明了给人当靶子,吸引对方的主力。

二来,不管是谁接掌帅印领兵出征,九五之尊在军中,凡事还是要向皇上禀报请示,一来二去的耽搁时间不说,还会影响领兵之人在军中的话语权,未必不会影响军情,耽搁决策。

再者,皇上高高在上发号司令惯了,有时候未免乾纲独断,驳斥别人的意见,到时候会不会影响战时正确号令的发出?

最让众人担心的,还是怕皇上到时候心血来潮,非得跟着直接上战场,那样的话,皇上的安危势必要牵扯一部分大唐的兵力,在给前线将士们增加士气的同时,也会给大家带来良多的压力。

想来想去,秦琼觉得最好还是自己出任这个掌兵的大元帅一职才能让他放心,最起码有着以前的情分在,沙场驳斥皇上的一些命令,他秦琼不会招受过多的责罚。

别人的话,能为帅才的不够资格,或者说未必敢有那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的军令。而够资格有胆子驳斥皇上不正确军令的人,却不怎么适合为帅。

见秦琼出列请求李世民任命他为征讨薛延陀的大元帅,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心下稍显放松,以秦琼的本事,定能在护卫李世民周全的同时,稳扎稳打的取得征讨之战的胜利。

房玄龄几人少不得张口,为秦琼能够顺利掌兵多说即便好话,希望李世民能够同意让秦琼掌兵。

见秦琼出列向李世民讨要帅印,程咬金便歇了想要掌军,好借机好好整整那些让人看不过眼的酸人们的心思。在他看来,要秦琼掌兵的话,他一样能够磨殃着占个随军出征的名额,到时候不用分心关心战场形势,倒是更方便他找那些酸人们的麻烦,乐的在一旁清闲。

尉迟恭却因为年前次子尉迟宝林参加海战,立下了不小的军功,在两个儿子难得回家过年的时候,跟儿子们再次闹别扭吵嘴的时候,被儿子们说老了,心下有些不服气,想要夺下帅印,让儿子们看看,老子仍旧老当益壮,一个个的小崽子们还没资格翻天。

为了证明自己并不只是指哪儿打哪儿的将才,更是可以指挥别人打仗的帅才。将家里的糟心事儿压在心底,努力的争口气给两个混小子看看老子的本事,尉迟恭无视了程咬金不解的怒视眼神,出列向李世民请讨帅印。

秦琼身子大好之后,想要再次领兵出征,驰骋沙场的雄心,多年的兄弟,尉迟恭如何能不理解,只是这次,为了赌口气,为了在儿子面前好好的树立一下做父亲的威严,他不能退,也不想退。

谁知道下次再有战事会是哪一年,又要等到何年何月,难不成真等到孙子们都大了,可以像他们的爹一样跟自己对着干,自己再也跨不得战马的时候,再去争帅印向孩子们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且在他看来,即便自己没有多少兄弟们口中所说的帅才,那不是还有皇上御驾在侧,给帮着查漏补缺了嘛,想来自己掌帅印,领兵出征,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像这样掌管帅印,可以借着皇上的势,来帮着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震慑一下家里的小崽子们,如此的好事,上哪里找去?这么难得的机会,自己若是轻易放弃的话,真真是会惹得天怒人怨了。

对于秦琼深邃探究的劝止目光,尉迟恭倔强的避开了,只是看向龙椅高坐的李世民。

皱眉看向尉迟恭的人,又何止是秦琼一个,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全都不解的看向尉迟恭,希望他能够退回原位,真让帅印落在他头上的话,京城留守的众人,不知道要愁白多少头发。

李世民将一众朝臣们的神情全都收在眼底,心下略有些不快,感情自己御驾亲征在众人看来难道是去边关给众将领们惹麻烦去的吗?想当年自己可也是常年带兵,厮杀疆场的将帅之才,这帮人实在是,惹人生气。

既然众人希望帅印落给秦琼,朕还就不点秦琼为帅了,非点你们不怎么看好的猛将尉迟恭,让你们看看,朕虽称帝多年,依旧可以沙场带兵!

另外也是顾及到京畿之地的安危,驻守京畿的四卫之军,李承乾现在还震慑不住。李佑年前能拉拢到其中的军官,难保其中没有别人拉拢的人,所以,为了京畿安危,为了皇宫安危,无论如何军中威望较高的秦琼,李世民都会在自己离京之际,将整个皇宫京畿的安危交给他。

有秦琼在,他在外征战,才不会担心京城被有心人传出什么不好的假军情,给大唐惹出什么大乱子。

【第四零八章 担忧】

'最新章节 第四零八章 担忧'

第四零八章担忧

毫无意外的,李世民堵住了众人的嘴,将帅印交给了尉迟恭。(氵昆

氵昆点点)

房遗爱轻吁了口气,想到史料记载,想着民间的话本传说,瞄了眼龙心大悦的宣布退朝,让李安阳叫着秦琼、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去太极殿见驾的李世民的背影,房遗爱揉了揉发疼的脑袋。

朝跟在李世民身后的李承乾打个眼色,告诉他自己有事,一会儿去东宫找他。

在李承乾点头之后,房遗爱这才随着众武将们恭贺了一下夺得帅印的尉迟恭,然后和杜荷并肩离去。

如愿以偿的夺得帅印,尉迟恭大方的无视了程咬金气不顺的横眉冷对,冷嘲热讽,难得好脾气的耐着性子跟众人寒暄。

至于为什么皇上没有叫他这个新点的掌兵大帅一起跟着去太极殿书房议事,反而叫走了没有夺得帅印的兵部尚书秦琼,沉浸在成功夺印,遥想着自己凯旋之后,孩子们改变态度对自己恭顺的样子,尉迟恭忽视了这个问题。

至于大唐出兵应战,会不会沙场败北的问题,自李世民继位之后,以大唐对外交战多年基本全都最终获胜的威势,尉迟恭并未考虑过可能出现兵败的几率。

更何况,这次还有皇上御驾亲征,兵败?简直开玩笑,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会出现!

雄心勃发,一心想要在儿子们面前再次树立自己身为父亲的伟大形象的尉迟恭,满心都是对未来战事胜利的畅想,全然忘记了兵家良言“出兵之际,未言胜先虑败,方可查漏补缺,于万一之际,绝地反生!”

这也未尝不是大唐立国这么多年来,场场战事都能取胜,使得不少军中将领生出了自大自狂之心,看轻了周边藩国的军事建设和领军之人的本领,小窥了天下英雄。

也许,适时的败仗,可以让大唐带兵的众将领们,好好的清醒一下,重新认清一下自己的份量和实力。免得将来白白的害了兵卒的性命,以至误国。

常言只道“一将功成万骨枯”,又岂知,沙场交战,一条错误的军令传达下来,所造成的又岂是简简单单的“万骨枯”!

虽然不知道话本和民间传说,此次西征李世民龙困浅滩的事情是真是假,房遗爱都希望大唐将领们能够再尝尝兵败的滋味,可是,他却不想因为明知道可能出现的兵败,而眼睁睁的看着大唐热血的好儿郎们一个个埋骨他乡,藏尸荒野

唉,且看看李世民和尉迟恭选兵点将的时候,选的是哪些兵,点的是哪些将了,房遗爱真心希望其中能有自己和程咬金。

到时候真有什么不对的军令,又没法劝阻李世民和尉迟恭两个话,就让程咬金去李世民面前顶雷,自己想法改了军令,拦住尉迟恭,说不定大军的损失能够少些。

目前视乎也只能是做此打算了,更何况,随军人员中,还有好几个是李世民钦定酸人。

房遗爱的头不是一般的疼啊!

以大唐才堪堪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的人口数量,但凡在边关交战中损失掉一个人,那都是在损失大唐的宝贵资源啊!

不论史料还是话本上说的,西征一战,就是薛仁贵开始在军事上大放异彩的时候,是以,房遗爱打算想法说服李承乾,让他放薛仁贵跟着李世民去西征。

不管话本上说的,薛仁贵在西征薛延陀的时候,三救李世民的故事是真是假,让薛仁贵跟着好有备无患,哪怕只是求个心理安慰也好。

房遗爱也不是没转过干脆留下薛仁贵,让李世民干脆彻底将命留在西征的战场上的念头。

以李承乾现在的声望和手段,在长孙无忌、魏征和自己等人的支持下,虽然能够名正言顺的顺利继位,却不一定能够震慑的住他那几个蠢蠢欲动的皇叔和弟弟们。

一旦李世民死在战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