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房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房二-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够震慑的住他那几个蠢蠢欲动的皇叔和弟弟们。

一旦李世民死在战场上,大唐内乱的可能性会很大。

犹不甘心的世家们,虽然因为朝廷这几年的政令,被消磨了不少的实力和根基,可是传承百年的世家底蕴,又岂能是短短几年就能彻底消磨殆尽的?

他们畏惧李世民的手段,可不代表李世民现在死后,他们就会畏惧年青的李承乾,即使李承乾身边有不少如长孙无忌、魏征等智囊能臣,也不足以让他们生出暂不反抗,任由朝廷消磨拿捏的心思!

所以,在李承乾的羽翼尚未彻底强硬起来之前,无法震慑大唐内外的时候,李世民还暂时不能死!

无论如何,都得从李承乾手里抠出薛仁贵,让他跟着西征,以防万一可以像话本上所说的那样,在关键时刻,薛仁贵可以救下李世民的性命,确保李世民能够活着返回长安城。

“褚大人跟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看到房遗爱皱眉不展,杜荷安慰的拍了拍房遗爱的肩膀,说道,“褚大人虽是文臣出身,一些兵家典故也有涉猎,他的意见,皇上还是会好生考虑的。有他看着,那群酸人们也不会在军中翻出什么幺蛾子,不用太过担心。”

不担心?如何能够不担心?这两年来,李世民渐渐开始喜欢听奉承的话,行事中多少显出了一些依照喜好来办的苗头,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甚至孔颖达等人的一些委婉劝诫,都能惹得他变脸。

若不是后宫仍然有长孙皇后坐镇劝慰,房玄龄等人少不了挨骂挨砸,估计魏征都能被他拉出去砍上好几次了!

偏就长孙无忌,竟然凡是都已李世民的意思为准则,一副忠君爱国之象,不但不劝谏,反而顺着李世民的意思奉承。被长孙皇后找去后宫谈了两次话,长孙无忌的行为才没那么过分,好歹收敛了些,奉承的没那么明显了,可劝谏之语仍未从他口里说出过。

房遗爱问过长孙涣,他爹长孙无忌是怎么回事,以前长孙无忌有些事情虽然不出言劝谏皇上,可也不会只为让给皇上自个儿顺心,就不管对错的口出奉承之言。

谁知,长孙涣回答的话竟然是,“我爹说了,他说皇上为大唐百姓所做的一切,完全承受得起那些并不虚浮的夸赞之言。”

房遗爱抱怨过,难道长孙无忌就不害怕,皇上因为听多了夸赞奉承之语,会变的刚愎自用独断乾纲,干出像汉武帝一样的伤国之事?皇上对美色的喜好,并不属于当年的汉武帝。

“听我爹的意思,说是后宫有我皇后姑姑在,以皇后姑姑的聪明贤惠,又深的皇上圣心,不会让皇上犯汉武帝的错误,不会出现刚愎自用的事情。”长孙涣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多少底气。

长孙皇后素来示人以贤德,更是教导后宫不得干政,虽然对于李世民手下的朝臣们多有爱护,可那是在不触动朝廷实际政令的前提下才有的事情。一旦牵扯到朝廷政令,长孙皇后基本上不会插嘴。

政令都已经发出了,长孙皇后再行劝诫的话,高高在上独掌大权的帝王李世民,还能听进去多少?

房遗爱表示深度怀疑。

就像今天李世民朝堂上决定御驾亲征的事情,若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的话出口之前就知晓的话,定然会委婉的出言阻止,尽可能不让李世民胡来。

毕竟,李世民现在牵扯的是一国之势,身为帝王的他若是亲征出事,影响的是整个大唐上下,并不像当年他身为秦王时,若是他出事,上还有皇上和太子在,不会是大唐的根基动摇。

并不是说太子李承乾挑不起大唐的大梁,而是在李世民乍然死在战场上的话,李承乾挑大梁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即便将来难题解决了,大唐的创伤也会有很多,好不容易人口回升的百姓们,也不知会因此死伤多少。

这种情况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大唐来说,无疑一场厄难。

压下心中的苦恼,房遗爱扯起一个牵强的笑容,朝杜荷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杜荷以为房遗爱发愁的除了朝堂上的事情之外,应该还有些担心被点将的事情,冯铁匠的身子一日重是一日,眼看着没有多少的活头了,若是房遗爱在这个时候被点将,在其随军出征的时候,万一冯铁匠去了,房遗爱心中怕是更难受。

而且,这段日子,房夫人也有些身子不适,房遗爱也不可能放心离开。

只是,点将的事情,并不是一两个人能改变的了得,若是皇上和元帅真的定了让房遗爱随军出征,房遗爱不能不去。

思及此,杜荷心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房遗爱排解的,只能是安慰的拍拍房遗爱,道,“放心,万一的话,我和涣涣两个还在京城,家里你放心就是。”

知道杜荷理解错了,房遗爱倒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笑笑,说道,“三天之后校场点将才会知道结果,若是万一的话,你们在京城我放心。”

“不过,关于互市和户籍的事情,你也要开始着手了,我估计等西征回来之后,互市也许就真的要开了。”房遗爱提醒道。

【第四零九章 随军】

'最新章节 第四零九章 随军'

对于薛仁贵的本事,从房遗爱手里将人挖来,带在身边多年,李承乾也了解七八分,自然明白薛仁贵跟从小跟着自己的晋语不同。

晋语够忠心,武功不错,也会办事,也读过兵法,却无领兵之才,只适合做个奉命办事的贴身侍卫统领。

薛仁贵却不一样,其文才虽然不甚出众,却是熟读兵书,深谐排兵布阵之道。若是经过沙场磨砺之后,将来足以担任将帅之职!

权衡了一夜的得失之后,无论是真心为了孝道,还是为了确保李唐的江山稳固,让自己能够稳妥的顺利接位,李承乾心下已然同意了房遗爱让他放薛仁贵随军的提议。

军中将领多是李世民提拔,因为怕李世民多心,除了李世民同意放在军中的房遗爱之外,李承乾并未敢朝军中多伸手。

若是这次薛仁贵真的能够随军西征,有机会立得军功,顺利踏入军途的话,不但能够彰显自己的大度和识人之明,还可以顺利的再在军中安插一个明晃晃带着太子标志的人。

以薛仁贵的本事,李承乾相信,只要给了他机会,他定能把握的住,给人来个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别忘了,他可是上次武举时的武榜眼!

武举前十的人,除了他这个榜眼是出任东宫侍卫之外,其余九人全都在军中任职,虽然另外八人赶不上房遗爱如此威风隽秀,却也多少都攒下了军功。

要说薛仁贵对此会不眼热。李承乾也不相信。

只因前几次的时机都不恰当,有侯君集在那儿蹦达着,凡是跟房遗爱沾染点关系的人,落到侯君集的手下。都会被变着法儿的修理,处于爱护之意,这才没让薛仁贵随军。

这次李世民有意冷却一下侯君集的热度,而且已经点帅尉迟恭,侯君集高傲的性子,除了少有的几个人,如李靖、秦琼、柴绍之外,就连李绩他都不服气。断然不肯屈于他看不上眼尉迟恭之下只做个听命领兵的将领。

就算有李世民这个皇帝压着,侯君集也未必愿意与尉迟恭和谐相处,所以,十有**侯君集不会再出现在点将的名单中。倒也不用担心薛仁贵会被人刻意的穿小鞋。

侯君集几次三番的收拾他的人,落了他的面子,使得李承乾早前因为侯栾沛而对侯家生出的那些亲近之意,还有一点点的愧疚之情,早就被侯君集给消磨殆尽了。

若不是顾及李世民的想法。被长孙无忌和房遗爱双双劝阻,李承乾早就想要收拾侯君集了。

没有侯君集在,此次西征正是放薛仁贵出去的最好时机,无论他能不能建功。都不会落到侯君集的手底下,倒也不用为他在军中的仕途升迁太过担心。

一早。李承乾叫过薛仁贵,告诉薛仁贵。他想让他随军西征,好生替他护卫李世民的安全,问他可愿意。

“属下谨遵太子吩咐。”薛仁贵恭声答道,颤动的声音、激动的表情、兴奋向往的眼神,无不显示着他多么渴望上战场。

猛虎困顿到一定程度,选在适合的机会放出去,必然可建奇功。

将薛仁贵的神情收纳眼底,李承乾心下满意,其人其心可用,西征沙场必会大放异彩,到时候举荐他的自己,颜面上也会有光。

“你把手头的事情跟晋语交接一下,回家好生安顿安顿。”李承乾颔首说道,“不过,你之前并未在军中任过职,此次随军,孤也只能先暂时让你跟在父皇身边护卫。”

“你且放心,孤已经托了随军出征的程老将军,只要你在父皇跟前找机会显露你的将帅之才,程老将军定然会力保你入军任职,你且安心就是。”李承乾说道。

“属下谢太子提携爱护,此行属下定然全力护卫皇上安危,为大唐尽忠!请太子殿下放心。”薛仁贵单膝跪在李承乾面前,语声有力的说道。

若无最后一句话,李承乾心中多少会有些不快。

最后一句话,无疑是薛仁贵表明立场,承认他将来仍然是以太子马首是瞻。

太极殿议事之后,秦琼、房玄龄等人力荐让房遗爱随军出征的提议,被李世民寻到借口被驳了回去,不打算让房遗爱跟着。

什么狗屁大唐最终孝道,现在养父冯铁匠重病缠绵病榻,生母房夫人身体有恙亦须子女侍奉榻前,身为人子的房遗爱,无论如何都该留京侍奉亲长。

身为明君,自当体谅臣子苦楚,不能在这个时候逼迫臣子在忠孝之间做艰难的选择题。

更何况,大军出征的粮草供应,需要兵部和户部相互协调合作,才能确保前线军士不至于饿着肚子作战。

房玄龄为户部主官,房遗爱在兵部任职,军中粮草一事,由他们父子协调商议,想来更能顺畅无碍。

这叫什么话啊!难不成以前没有房遗爱在兵部的时候,人家房玄龄统领的户部会缺了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

李承乾听的,忍不住心下不雅的直翻白眼。

理由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父皇是真的体谅臣子的为难,真心爱护自己宝贝妹夫吗?

李承乾相信,在场议事的人全都看的心里明镜似得。

他这那里是体谅爱护,只是不想如秦琼等人的意,将房遗爱带在身边给他自己找麻烦而已。

因为朝堂争夺帅印一事,向来被视为李世民福将的程咬金,心下多少有些不满尉迟恭给秦琼添堵的事情。

一路西征,程咬金少不了会挤兑尉迟恭,而尉迟恭又是个不肯无故吃亏的人,李世民正好可以借此制衡两人,方便自己下达命令。

若房遗爱跟着,有他在中间和稀泥看着,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个未必能够按照李世民所设想的那样相互制衡,和可能被房遗爱拉过去,三人抱团。

对于自己熟知的两个有些犯浑的老将,李世民自认收拾起来轻而易举,可若是在加上一个鬼点子多的房遗爱,若是搁在年前舌战之前的话,李世民也许会嬉笑之间不在意的同意了几人的提议。

看看自从年前舌战之后,过了年,因着房遗爱已经几次轻而易举的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了?

再加上此次李世民又钦点了几个酸人随军,若是再让房遗爱跟去,李世民不怀疑房遗爱会挑出些酸人跟将领之间的一些摩擦,只为让自己无暇他顾,管不得多少军情。

这些酸人,自己只是想要让他们随军见识体验一下军中生活,还有战场的惨烈血腥,可不想将他们都留在沙场之上,而他们在仕林文人中的威望又高,李世民不可能不管他们。

无论如何,此次李世民都不会轻易同意让房遗爱随军!

皇上不松口同意,秦琼、房玄龄等人磨破了嘴皮子也不管用,只能是再另想它法,叮嘱此次伴驾的褚遂良多劳累些,好生看顾着皇上。

在秦琼、房玄龄等人无功而返,回去准备李世民御驾亲征的事宜后,李承乾留在了太极殿陪李世民用膳。

等李世民叮嘱他一些留京监国需要注意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承乾才思量着开口,满眼儒慕的看向李世民,不掩心中的担忧,道,“父皇,本该儿臣为父皇分忧,父皇却心疼儿臣,让儿臣留京监国,儿臣心中惶恐。”

为周全李世民的面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李世民是嫌弃京城憋闷,想要出去散心溜达,只能用父慈的幌子来掩盖,也好拉进父子间的感情。

果然,对于李承乾的话,李世民很是满意,捋着下巴上的几缕美须,大方的说道,“乾儿留京打理好国事,免了朕征战在外的后顾之忧,亦是为朕分了忧劳。”

“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李承乾恭声说道,“不过,儿臣不能侍奉父皇身侧,终是心中不安,儿臣想让身边的一个侍卫,替儿臣侍奉父皇身侧,好全儿臣的一片孝心,还请父皇同意。”

李世民眉毛微挑,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疑虑,有着帝王多疑通病的他,不得不怀疑儿子此举的用意。

“哦?太子欲举荐何人?”李世民不动声色的问道,声音里已经多了三分怀疑七分冷然疏离。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承乾此举并无害君父之心,自然能够坦然面对李世民探究的目光。

“上次武举之时,仅仅稍逊于房遗爱半分的武榜眼薛仁贵。”李承乾坦然的说道,“此人忠心大唐,武功不错,又有将帅之才,儿臣举荐他随从父皇西征,一来是想让他替儿臣侍奉父皇周全,二来也是不想埋没他的才能,请父皇应允。”

“薛仁贵?就是当年利州回来之后,你巴巴的从房遗爱手里抢来的那个侍卫?”李世民眼里的探究疑虑缓缓消退,想着薛仁贵是何许人也,出声问道,声音已然恢复了之前的温度。

“正是此人。”李承乾答道,眼睛期盼的看着李世民,没有半点被人揭破抢人之举的尴尬。

“你让他准备一下,去找赵毅,赵毅自会安排妥当。”李世民发话道。

“是,父皇。”即便一开始有劝说李世民同意的把握,在李世民真的松口同意收下薛仁贵之后,李承乾还是不知觉的心下舒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四一零章 真情】

'最新章节 第四一零章 真情'

科举之事也因李世民要御驾亲征而草草结束,新科仕子们的认命也被拖延到征战之后再说。

李世民爽爽的带人亲征不听话的薛延陀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