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思明和曾智做在沙发椅上,刚坐下,约翰·怀尔德动作最麻利,找到一个最佳位置,这家伙顶着两个熊猫眼,李思明估计做节目的时候一定是化了妆。能进来的有二十多个人,都是各家媒体的代表,那些扛着家伙的摄影师一个也没能进来,要不然连站的地方也没有。

“你们是客人,按理说应该给你们准备一些饮料。”李思明看着曾智,“可是我们这里一向是自己动手,曾先生是我的老板,他可不能当招待。当然,如果他愿意展示一下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我想各位也不会太反对吧?”

记者看着曾智遭李思明开玩笑,会意地笑了笑,而曾智不得不乖乖到去厨房为各位记者客人人手一杯中国茶。

“李先生……”怀尔德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提问,李思明却打断了他的提问。

“关于昨天深夜发生的事情,警察局那里有详细的记录,而且你也是目击者,问其它的吧?”李思明真不知道应该恨他,还是应该感谢他。

“那好吧。李先生,我能不能请您预测一下本届奥斯卡的最终评选结果?”怀尔德问道。

“说实话,如果我说我的电影这次很难得奖,我想这一定是谦虚过份,但是一定保证说我的电影会拿奖,那也是骄傲自大。因为你很难用小金人去评价一部电影。比如《现代启示录》就没得到奖赏,科波拉导演用‘哲学的观点来叙述以战争为代表的暴力如何使人异化的问题’,但是美国军方不满,拒绝合作,评论界对充斥着血腥与黑暗的画面也不满,但是从艺术上来讲这是一部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大片’。”李思明打着太极。这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李思明不会,但是嘴上功夫还是很不错的。

“可是你的这一部《阿甘正传》,却是叫好又叫座,而且深得美国人心,无论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值得称道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有评价说你的这部电影如果不拿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那真是一个笑话。对此你有何看法?”怀尔德还不想放过。

“如果我的演员汉克斯能拿最佳男主角奖,是最好不过了,其它的无所谓。他在影片中的表演,大家都有目共睹。”李思明为汉克斯拉选票道。

“那您对其它几部参加角逐的电影如何评价?”梅丽尔·惠勒问道,李思明认识这位女记者。

“我认为《母女情深》将是今年的黑马。”李思明肯定地说道,事实上在这个时代他根本就没看过这部电影。

“我有另一个跟电影无关的问题。”梅丽尔·惠勒问道,“我们注意到,在中国的传统新年春节之前,您和曾先生出现在跟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并且还和贵国政界首脑会面,这让我们美国各界感到惊讶,请问你能透露点什么吗?”

中央首长视察深圳等特区,早就在香港及海外引起高度重视,而李思明在深圳的公开亮相,更是让美国人感到意外。

“对,我也很有疑问。据我所知,你早年曾当过知青,嗯,这个词对美国人来说很新奇,你还因为被当作政治犯关押,可是后来你却无罪释放,并且21岁不到的年纪做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这不得不让我们吃惊,而且你现在却在好莱坞用美国演员拍美国电影,这跟你在深圳有什么联系吗?这就像是一部好莱坞传奇大片。”怀尔德一口气将李思明的底全抖了出来。

所以说,李思明的新闻价值可不是一般的大,怀尔德暗想如果将李思明的个人经历来一个专访,收视率一定不错,至少老板一定会主动为自己加薪。

李思明有些目瞪口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只要他在公众面前露面,他的过去历史总有一天会曝光,这是真理。

“当然有联系。我和我的老板不仅是雇佣关系,而且是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目标。曾先生想从事科技事业,而这是我的专业,他喜欢电影,我也喜欢,所以我们就来到好莱坞。”

“那您拿多少片酬?”有人置疑道。

“当然是他满意的。”曾智接过话题,“虽然他是我的雇员,他也是我的朋友,我绝对信任他,我会让他放手去寻找剧本和演员,拍他想拍的,投资不上限,亏了我担着。”

曾智的话让李思明听上去感觉曾智就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自己是个空有才智却走投无路的穷小子。

“那是否说明,有一天你会离开好莱坞?”《时代》周刊的记者杰克·尼克尔森好不容易插上一句,今天早新闻的风光被洛杉矶电台的怀尔德占尽了先机,让他耿耿于怀。

“是的,不过我希望你们一定不要舍不得我!”李思明开玩笑道。这让大家都笑了。

“那你计划什么时候离开?”有记者问道。

“该离开的时候离开。”李思明用外交词汇搪塞道。

“能否谈谈一下你个人的经历吗?比如家庭?”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媒体对李思明的过去也只是道听途说,没人能够深入中国去采访。

“跟大家一样,我也父母生养的。并且,我郑重地宣布,我已经有老婆了,美国的美女们,就不要想着我了。”李思明开玩笑道。这让众人哄堂大笑。

这种玩笑平常中国人是不会开的,而李思明却不同。这就给美国人了一种错觉,中国人都是像李思明那样的:勤奋、聪明、幽默。总之形象很高大、很完美。李思明用他的表现,让美国人对中国这个目前还很神秘的共产党国家,日益感到兴趣,随着李思明在电影以及后来他在科技事业上的成功,如果再要美国人评价一下中国人的话,美国人往往在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思明。

等中美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才发现,中国人不是都像李思明那样爱开玩笑,“国际玩笑”是不能随便开的,弄得不好会付出代价的。

第八十四章 主旋律

吃过午饭,李思明和曾智一起到了公司。

公司里每一位的雇员,见到李思明都会大叫:“嗨,李,你真的会中国功夫吗?教教我怎么样?”

天知道,中国功夫是什么样的?李思明不得不一再地撒谎说:“这是我家祖传的,无血缘关系不得外传。你若改姓李,我可以教你。”

大卫·弗兰克尔最近很高兴,《阿甘正传》还在持续上映,海外市场已经全面铺开,票房分成一天天地高涨,这是他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雇员们也很满意,不仅努力有成绩,薪水又长了一次,老板在这方面从不吝啬。唯一有些麻烦的是,公司一天天地扩大,这座大楼不久就装不下那么多人。总之,公司蒸蒸日上,也许某一天能济身一流大电影公司也说不定呢。

不过到目前为止,公司只投拍李思明一个人的电影,弗兰克尔知道这不是一个电影公司正常逻辑。在好莱坞,通常是电影公司手中有剧本,然后找导演拍,或者是导演手中有剧本,找电影公司投资。弗兰克尔见过不少导演,这些导演中,有不少还是颇有名气,他们想让麦克肯纳公司投资他们的电影。李思明已经在媒体面前透露,将来他会离开好莱坞的,弗兰克尔只好未雨绸缪,找一些好的本子。

“李,听说你将来要离开好莱坞?”弗兰克尔一见面就问道,语气不善。

“听着,大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对你来说拍电影就是全部,而我却不是这样认为。我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选择。”李思明道。

“可是公司怎么办?”弗兰克尔有些担忧。

“我本来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李思明话有所指,但弗兰克尔却以为他只是谦虚,“好莱坞是个丰富多彩的地方,每天都有许多人加入到这个圈子里,只要我们的眼光有足够的敏锐,就少不了会制作出好的电影。麦克肯纳公司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寻找更多的剧本,更多的有才华的导演,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才是公司持续发展壮大之路,而且我目前不还是在这里吗?”

“我不得不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真地感到遗憾。”弗兰克尔情绪不高。

“大卫,放心吧。我虽然将来会离开,但我会一直关注这方面的,至少我会对你找到的剧本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到目前为止,我的眼光还不错!”李思明开导道。拍电影实在是赚钱,李思明没有理由放弃赚美国人的钱,只不过,是别人替他赚钱而已,只要看到剧本,他就能知道这部电影有没有投资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我们谈一下下一部电影吧?”弗兰克尔似乎忘记了刚才的失望,他对李思明的下一部电影有些迫不及待了,“你准备做些什么?”

“这一次,我准备再换个口味,拍一部战争片!”李思明道。

“哦,越战片吗?自从《猎鹿人》成功之后,这类型的颇受欢迎。不过此片也很有争议,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对战争的歪曲。另外,你的国家正在打仗呢,在我们美国人看来,都是一回事,你得考虑清楚。”弗兰克尔有些担心,“而且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让人失望,听说现在科波拉现在到处替别人拍片还债呢。”

科波拉是70年代中期崛起的一名导演,1974年先后执导经典之作《教父》、《教父续集》而名闻遐迩,两部影片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教父续集》还使科波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还再以《对话》获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名震世界影坛。

《教父》和《对话》获得的荣誉与巨大的商业成就使科波拉从“才子”一跃而成为“影业巨子”和百万富翁。取得了成功的科波拉开始雄心勃勃。他想在美国电影界当真正的巨子,他要超过好莱坞历史上那些威名赫赫的电影巨头。在他看来,米高梅、华纳、派拉蒙公司的头头仅仅只会理财,而他却既善经营,又会拍片,他要追求自己的艺术之梦了。他要是知道李思明这位“才子”只是打着“艺术”的旗号行赚钱之实的话,不知道该称赞还是鄙视李思明。

经过数年的准备之后,科波拉决定独资拍摄《现代启示录》。他决心把这部影片拍成“大题材”、“大场面”、“大资金”的电影。为了筹集资金,他先把影片的版权卖给了美国和欧洲的发行公司,得到了一千三百万美元。这还不够,他又孤注一掷,押下了自己买下的楼房,盘出了他的出版社,他带着规模有如一个加强营一般的摄制组,一头扎进了菲律宾的丛林之中。但是严峻的现实接踵而至:他向“五角大楼”商借飞机、大炮、兵舰,军方因为不满于这个故事而拒绝了。不得已之中,他只得高价向菲律宾政府雇士兵,租飞机,买游艇改装成炮艇。在拍摄过程中,又遇到了两次强台风,他精心做成的布景被吹得稀里哗拉,拍摄不得不停顿了六周。正在这时,主要演员因故拒演,又不得不重拍他的全部镜头。《现代启示录》总共耗资三千六百万美元。在当时,这恐怕是美国制片史上最高的成本记录。这还不算,科波拉为了追求艺术上的完美,不惜一再返工重拍,胶片耗费达一百万英尺以上,历时三年之久。影片拍摄期间,科波拉整天不间歇地工作,饿了就吃点三明治,体重掉了三十公斤。

1979年,科波拉赶在圣诞节前发行了这部影片。令人遗憾的是,评论界对这部电影一片死寂,他们竟然看不懂科波拉想在电影里要说明什么。观众们对这部高成本新片也并没有表现出科波拉曾经期待过的热情。影片没有收回成本,科波拉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庞大的广告宣传也没有为影片带来福音。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角逐中,这部影片又榜上无名。不用说,这对于雄心勃勃的科波拉,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他再也无力独立投资拍片,只能受雇于好莱坞各大制片人,从执导影片中赚钱来偿还债务。到八十年代,科波拉几乎一撅不振,他辛酸地说:“我准备洗手不干了。我看不出我为什么还要在目前的条件下工作。我现在已经不再去电影院看电影,我只是在自己家里放映一些老影片自娱。”

“这个人很不错,我们可以高薪雇佣他来,给我当助手。我正好要拍战争电影,他在《现代启示录》中塑造的战争场面很经典,我正需要这样的人。”李思明对这位“欠债”导演很感兴趣,科波拉现在很潦倒,但是李思明知道此人会再度一鸣惊人的,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来得要好。

让未来的牛人给自己当马仔的感觉很不错,李思明想,要是雇佣未来的美国总统、州长之类的,那该多好啊。李思明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是“别有用心”的李思明给别人的完全相反的印象。

“这个应该没问题,不过你真的要拍越战吗?”弗兰克尔问道。

“哦,不是,我拍的是二战。”李思明是不会去越战片的,“那一场战争我们都是正义的一方。”

美国人认为,越南战争是美国在错误的年代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它造成了美国社会的进一步动荡不安,以及价值观念的丧失和累累的精神伤痕。越南战争结束后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越战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热门题材。继电影《猎鹿人》之后,一系列震憾人心的越战片相继问世:《生于七月四日》、《全金属外壳》、《河内…希尔顿》、《汉堡包高地》、《战争伤心云》、《早安,越南》、《失踪人员》、《野战排》等,它们凝聚了美国人对这场不义之战的痛苦反思,这些影片不仅轰动了美国也轰动了世界。所有这些题材的影片,为好莱坞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

但是中国人的观点却不同,至少在李思明的观点中,有着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是为争取生存的空间而打的战争,李思明和他的队员们在丛林中流血牺牲,总不能因为美国人的观点而否定了自己。

“很久没有人拍这个题材了。”弗兰克尔说道,他有些担心,因为这个题材过去拍得太多了,他有些疑惑。不过他又想到李思明总是出人意料,就不再怀疑了。

“你有了剧本吗?”弗兰克尔问道,“我手头上剧本不少,可都不是二战的。”

“没有。”李思明坦白道,看到弗兰克尔惊讶的表情,补充道,“我曾跟格卢姆提过的,他现在恐怕已经完成初稿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