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有了剧本吗?”弗兰克尔问道,“我手头上剧本不少,可都不是二战的。”

“没有。”李思明坦白道,看到弗兰克尔惊讶的表情,补充道,“我曾跟格卢姆提过的,他现在恐怕已经完成初稿了。”

什么是主旋律?

这是中国人常说的名词,也许是中国人创造的名词。提到这个词,中国人会想到董存瑞,想到了王成,想到了焦裕禄(这个人物恐怕有人根本不知是谁?)。

美国人不讲主旋律,因为他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他们可以借一位喜欢胡言乱语的名叫巴顿的人之口,说明只有美国人才能击败希特勒;他们让一位美国总统,身先士卒亲自驾驶战斗机,向外星人表明美国人是不可战胜的,顺便说明美国是地球唯一的守护者;他们可以让几名最多只有高中文化的美国矿工,搭载航天飞机,飞往一颗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然后证明只有美国人才能拯救全人类。这是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抵制好莱坞的原因之一。

但是好莱坞并非都是如此直白的宣称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主旋律,首先,从影片的价值取向上来说,它总是避开国家、民族之间有着明显分岐争论的敏感话题,而去表现人类社会中每个个体的人都容易接受的价值观念与心路历程。好莱坞电影中的低俗之作并不少见,但其中的优秀作品,的确在故事和角色的演绎中,表现了真、善、美这些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其次,好莱坞影片作为一种商业社会的艺术追求,它有着求新的探索,但不那么曲高和寡;有民族的特色,但不那么封闭与排它,它所苦心追求的是赢得最大多数观众认同的共同美感。商业社会需要的是更具备超越性的规则、全球共同的行为规范。需要以最大多数的观众内心深处都可以接受的伦理、道德去作为艺术作品的精神支柱。好莱坞电影的底色,正是这种伦理价值观与审美追求。这正是它拨动全世界观众心弦的秘密法宝,正是它在世界电影领域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而被李思明称之为黑马的《母女情深》旨在以人生酸甜苦辣来诠释母女复杂亲情关系的温馨小品,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正是七十年代末以来,美国人内心需要的,也是美国社会的主体——中产阶级所推崇的“主旋律”。

所以他们也能更含情脉脉地,充满人文关怀地让八个美国大兵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帜,去拯救另一位大兵,然后说明“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并可由此上升到“人权高于一切”的地步。不要忘了,斯皮尔伯格电影中的那个勇敢的考古学家琼斯首先也是一个美国人。

典型是那部《猎杀U571》,创作者似乎刻意忘了其他盟国的功绩,甚至是技巧性地“夸大”了美国的功勋。此片在欧洲受到了猛烈的抨击,有些偏激的言论干脆直指“美军从未在对抗U型潜舰中出过力”!一群平日奉行享乐主义的美国大兵,在战场上摇身一变成为尽忠职守的士兵。除了英俊的军官,导演还不忘了安排一个平日打理伙食的“黑人”临阵掌舵、还不忘安排一段美军搭救德国士兵,反遭“恩将仇报”,最后不得不除之后快的桥段,于是,就在一连串精巧的烘托下,一部高举美国英雄主义的电影呼之欲出。

中国的观众已经被那些中国导演们永远没有新意的说教给惯坏了,以至于后来,“主旋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贬义词。为了表达对上一代人军事小说作家和战争题材导演的“鄙视”,中国的作家、编剧和导演们,在战争小说和战争影视剧中增加譬如军人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譬如爱情线索的增加、军人家庭生活开始占据更大比重,譬如士兵和军官开始说脏话等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活细节、爱情、家庭生活、脏话,它们不能构成甚至根本不能构成人性的标准。如果它们是人性的标准,那么文学和影视不是正在找回而是越来越失去对人性的判断。这样的作品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同。

李思明准备拍那部八个美国大兵拯救另一位大兵的故事,这是美国人的“主旋律”,在李思明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顾虑的,因为李思明在拍美国人的马屁,拍得还将会是很有“艺术性”的。

《肖申克的救赎》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暗的电影”。

《阿甘正传》被认为是一部“描述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腐朽与人性堕落的电影”。

中国国内的影评在这个时代,还是抱着批判和意识形态的眼光来看待外国,包括李思明的电影的,李思明有些担心这部战争片国内会如何评价?

“歌功颂德?”李思明在心中预测,“都见鬼去吧!”

人们总是会为自己寻找借口,总是想让人觉得自己是不得以或者天经地义。李思明看得挺开,这不过是金钱的魅力占了上风。不过,这部电影还是将会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第八十五章 那个家伙又来了

格卢姆最近很风光,因为李思明,他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候选人,而且呼声很高,顺带着自己的小说也是热卖。

他对李思明不仅是感激,而且是钦佩,正是李思明的创意,让剧本比原小说更加地吸引人,更让美国人接受和喜闻乐见。

“更应该获得提名的应该是李思明。”这是他内心的想法。所以当李思明和他谈下一个剧本的时候,格卢姆只能高山仰止了,李思明说的故事很吸引人。

格卢姆也是个“二战迷”,对二战历史曾经深入研究过,他也参过军,当过随军记者,写起这个故事来也是得心应手。这就是《拯救大兵瑞恩》。李思明这一次又“盗窃”了一次。

与格卢姆风光无限的心情相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心情只能用糟糕来形容,那部带有个人电影艺术探索风格的《现代启示录》,让他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这几年来只能靠替电影公司拍片还债,这跟他几年前的风光无限相比,这就是地狱。

接到麦克肯纳公司的邀请的时候,他面无表情,在他看来,电影公司的老板都是吸血鬼。如果李思明知道他现在的想法,自然就会想起那部让科波拉咸鱼翻身的《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也许正是受这些“吸血老板”的刺激,才让他拍了这么一部惊世骇俗的电影。

对于那位年轻的中国导演,科波拉当然听过,这两年在媒体上总是出风头,当然他当年也是如此。

“也许是我老了,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嘛。”今年只有四十五岁的科波拉发出这样的感慨。演员是吃青春饭的,如果演技没长进的话,就只能当花瓶,然后乘着花容月貌红颜犹在,赚上一笔。但是导演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麦克肯纳公司开出的薪水很不错,所以他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李先生,那个家伙又来了!”有职员隔着十几米远就冲着李思明喊道。

“天呐,还让不让人安静一下!”李思明后仰在坐椅上,无奈地看着天花板哀叹道。

李思明的视线,可以畅通无阻地跃过办公大厅看到入口处的情景。果然,有位英俊的男人正在和保安点头哈腰地交涉。这个家伙自从李思明声称只用新人,每周至少拜访一次,为得是获得一次机会,这意志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谢谢你,先生,我只要五分钟。”来人见到接待者不耐烦的眼色,连忙改口道,“不,我只要一分钟,绝不耽误李先生的宝贵时间。”

很显然这位保安实在对这位美国“愚公”没有办法,李思明招了招手,保安像是解脱一般放行。不过这位保安工作还比较认真负责,跟着这个家伙来到李思明的办公室,“以防万一”。如果这位保安知道这个家伙将会是一位大明星,就不会这么做了。

“凯文,你不介意我这样叫你吧。”李思明意味深长地看着这位梦想成为大名星的演员,“我们算是老相识了,你这样每周来一次,可不是个好办法。”

没法不成老相识,这家伙估计是读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每周李思明不得不见一次,哪怕是在片场,也总能“碰巧”地遇到一次,能不成为老相识吗?

“我今天收到通知,您说有一个角色要让我演,是真的吗?”这位名叫凯文·科斯特纳的年轻人一脸兴奋。

“靠,能不给你一个机会吗?要不然要给你烦死。”李思明在心中嘀咕道。

说是年轻人,只是相对于那些成名的明星来说的,他今年29岁了,比李思明还要大两岁,凯文·科斯特纳从小就喜爱电影和体育活动,他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并获得市场营销学学士学位。这又是一个名牌大学毕业,主修的跟电影无关专业的一个明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部电影在拍摄前招聘演员的广告,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的命运,他决心要成为影星。

但是他还是一个苦苦挣扎的“新人”。自1982年起步入影坛起,他已曾参加过多部影片的拍摄。他的明星之路并不顺利,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做各种小工。80年代初凯文·科斯特纳通常在影片中担任一些小角色,可他从未对自己的目标丧失过信心。最初他曾错过了不少机遇,但是他遇到了李思明,也许就不必三次应聘《抚养亚利桑那》再输给尼古拉斯·凯奇了。

“是个配角,你演吗?”李思明笑着道,“如果你表现得好,我准备让你主演我下下部电影。”

“当然没问题。”科斯特纳想都没想就答应道,也许是李思明许下的诺言让他怦然心动吧。

“那就好,准备一下,不过我提醒你,这是一部战争片,在奥斯卡结束之后,所有的演员必须接受军训。听着,这是真正的军训,你没问题吗?”李思明道。

战争片最要命的是军人像平民,走路像是逛街,拿着武器像农民拿着锄头,或者像个偶尔在家拿着扫帚搞卫生的知识分子。李思明会将未来的所有演员安排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让演员从气质上发生变化,最起码看上去不要给人“奶油小生”的感觉。

“没问题的。先生!”科斯特纳保证道。

“那好吧。”李思明搞定了这个家伙,心情颇为愉快,“那么,在此之前……”

“明白,我马上消失!”科斯特纳转身就迅速地离开了,这让李思明感觉这人变化的也太快了。

这都是李思明自己惹得祸,谁叫他一直以“伯乐”自居,好像少了他,许多演员就会被埋没了。那些梦想着一天出人头地的男女演员们,不停地将自己的简历寄往麦克肯纳公司,对于这些简历,李思明有一个办法,他会让负责此项工作的玛格丽特·摩尔将这些演员的姓名列成一个名册。而李思明却只是用一支笔在上面勾选,选中的人的简历留下,其他全部贡献给加州的垃圾回收公司。

对于这个,不仅大卫·弗兰克尔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娱乐圈内的人也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凡是被李思明圈中的演员,无一不是成了大明星,尽管李思明从来就没启用过名单中的大部分演员。

“姓名学,在中国是一个高深的学问,中国的父母们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往往寻章究典,是我国的国粹。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涵盖社会学、心理学、风水学、民俗学、磁场学、人体生物学,跟你这个老外无从谈起。”李思明对此高深莫测,他忘了美国人的名字只是字母,而不是象形字,这姓名学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五行八卦。

昔日的大导演科波拉早就在替李思明工作了,担任副导演,他现在主要负责选角,当然李思明是不会让他如此“清闲”的,这只能说“造化弄人”,李思明觉得很有趣,要不是两世为人,哪会有大导演给自己这个“门外汉”当副手?科波拉手中的正是已经初选之后的名单,但是科波拉怎么也不会想到,要是二十年后回头再看一下这个名单,那个人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哇塞,这么多大明星啊!

凯文·科斯特纳算是一个,还有一位却跟副导演科波拉还有非常亲密的亲属关系。

“你叫尼古拉斯·凯奇?”李思明盯着眼前这位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一脸紧张,眼睛却看着站在李思明身边的科波拉。

他没法不看科波拉,因为他本来也是姓科波拉的,正是李思明的副导演科波拉的亲侄子,只是他17岁开始进入电影圈,为了不受叔叔名气的影响,改从他喜爱的作曲家约翰·凯奇的姓。1982年,尼古拉斯初次在影坛露面,在《开放的美国学府》中扮演一个角色。次年他又出演影片《村姑》和《斗鱼》。

“是的,先生!”尼古拉斯·凯奇很是紧张,但却刻意地掩饰着自己的紧张。他不想让李思明感觉他是因为自己的叔叔而来应聘的。

“我想,你来这里之前,有人一定对你说过,这只是一个配角,你还愿意演吗?”李思明问道,未来再大牌的明星此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战战兢兢,唯恐着人不喜欢,李思明感觉自己很卑鄙,不过这快感着实不错。

“是的,先生!”尼古拉斯·凯奇肯定地说道。他不知道,按照本来的历史,因为李思明他可能会失去在另一部电影中当主角并走向成功的机会。但眼下他只能表示感激。但是,李思明却给了他同样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他,有失必有得嘛。叔侄同参与一部电影,一个人生失意,一个初出茅庐,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李思明有意无意中也创造着新闻。

其他的诸如汤姆·克鲁斯和肖恩·潘(西恩·潘)也被李思明“慧眼相中”,这两位都曾在一部反映军营生活《熄灯号》中进行各自的首次演出。

汤姆·克鲁斯曾将将准备到欧洲去旅游的钱用于到纽约寻求演艺圈内的发展,没有天赋的演技,他的成功全靠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苦练,克服自身的弱点,补充有益的经验。早年的吃苦精神对他帮助极大,终于,他凭着自己坚韧不拔、吃苦钻研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位英俊的男人因为李思明,恐怕也不会再被人称为“奶油小生了”,至少会减少人们的这种印象,尽管只是配角。李思明准备让这位演技“稍差”的帅哥在未来的电影中首先挂掉。

而肖恩·潘82年主演了青春片《开放的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