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接收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未来接收器-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奶奶,你说。我听着呢。”刘士卿露出认真倾听的表情。

宣桂芳露出了淡淡地哀伤,“说起来我要跟你说的那人,是我的一个学生,很有才华,也非常有想法,他的许多想法都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有的时候,真的会非常的给人灵感,他做我学生的那几年,确实给了我不小的帮助。不过他这个人,或许是才华过于横溢了,人的性格有点偏执,容易钻死胡同,就算是撞了南墙,也未必肯回头。

他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我带出来的,毕业后,到了渤辽省农科院工作。他在跟着我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到了渤辽省农科院之后,又进一步的把他的科研计划进行完善,之后向院里面的领导提出了科研申请,希望能够获得支持。得到科研经费。因为性格的问题,他和单位同事、领导处的并不是很好。再加上他的计划实在是有点疯狂,可想而知,他的申请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通过。

我这个学生不死心,非要做这个计划,一天到晚追在领导屁股后面,游说,甚至还威胁单位领导要是不支持他的话,就到上面告人家去,最后把领导给惹急了。以院里面的人员超编为借口,解除了他的劳动合同,给他多发了两个月工资,就把他轰出了渤辽省农科院。”

刘士卿点了点头,人的性格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一万个人或者就会有一万种性格,倒也说不上那种性格好,那种性格坏,不过人终究是要和别人打交道的,像宣桂芳学生这种相处方式,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了。当然,刘士卿此时也就是感慨一下,他更感兴趣的是宣桂芳学生提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疯狂想法”。对刘士卿来讲,他根本就不管某个员工是什么样的性格。最主要的是他一定要有才,尤其是做科研的,天赋潜质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奶奶,你那个学生究竟冒出了什么样的念头呀?”刘士卿问道。

“围海造田。”宣桂芳的口中冒出来四个稀松平常的字。

刘士卿不免有些失望,围海造田根本就不是新鲜事。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早在13世纪就筑堤坝拦海水,再用风动水车抽干围堰内的水。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公里,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另外一个围海造田比较有名的国家是阿联酋,迪拜酋长国耗资一百四十亿美元,围海造田,打造出了世界闻名的棕榈岛。

从这些国家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出来。围海造田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至少在近海围海造田,对现代人来讲,难度并不是很大。宣桂芳的那个同学如果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计划,宣桂芳实在是有点高抬他了。

宣桂芳含笑看着刘士卿,又看了看郭倩蓉,“士卿,蓉蓉,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失望?还别急的失望,听我把话说完。我说的这个围海造田,可不是向海洋要土地的那个围海造田,而是一种农业生产上的围海造田。你们都应该知道无土壤栽培技术吧?”

所谓无土栽培又称水培,也称“营养液栽培”、“无菌栽培”。一种不以土壤和有机质提供营养,而以无机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栽培方式。有水培、气培、砾培、砂培、蛭石培、岩棉培和玻璃纤维培等多种形式。无土栽培为农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运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无土栽培,在华夏很多地方都有应用,甚至有些人在用池塘养鱼的时候,也会在池塘的水中,种植一些蔬菜之类的农作物,实现池塘的多层次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我那个学生提出的围海造田,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一种扩大版,他想把无土栽培的应用范围,从陆地上,推广到广袤无垠的海洋中,在海洋的表面,种植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宣桂芳说起这个计划来,也有些兴奋,“华夏的海洋面积大概有三百万平方公里,哪怕是其中只有千分之一的面积,适合来做这个计划,那就相当于我们多了三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四百五十万亩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作物。你们想想,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对咱们华夏来说,是一件多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刘士卿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计划初听起来有些疯狂。别的不说,在海洋表面种植农作物,有太多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了。作物如何固定在海面上,让它免受风吹浪打的侵袭,让它不随着海洋的暗流涌动?大部分农作物都是需要被子植物,是需要开花授粉的,当它们种植到海洋表面上的时候,授粉问题如何解决?昆虫是否会远渡重洋,飞到海洋中,为这些作物授粉呢?

这都还是小问题,最重要的是海水是一种非常复杂得多组分水溶液,说的白一点,海水给人的感觉是咸的,这种水质根本不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需要,要不然的话,海水中的植物种类就不会那么少了,而且多以藻类为主。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

不过这个计划疯狂归疯狂,但是它确实有实现的可能性的。根据刘士卿用信号接收器在未来世界互联网查阅到的资料,在五六十年后,日本一位科学家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然后日本多家企业联合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上千亿美元的投入,最终成功的开发出了该项技术,在全球的农业市场中,开辟了新的领域,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海洋农业的领头羊。

这项技术的全部资料,刘士卿可以从银河联邦农业网上搜索到。刘士卿只是没有想到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有华夏人提出要搞这项研究了,整整比日本人提出的时间早了半个世纪。

第606章 九牛一毛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有想法固然重要,但是不想方设法的把这个想法付诸于现实,一切都是白搭。目前,华夏整体的科研理念,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别,就在这里。华夏并不缺少那些有想法,有干劲儿的年轻研究人员,他们有着各种各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或是切合实际,或是好高骛远,如果真要是重视起来的话,完全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重大价值的科研项目。

不过华夏缺少的恰恰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大环境。就以大飞机和小汽车为例。很多年前,华夏就有研制国产大飞机的项目,并且取得了“运10”这款,华夏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如果能够在运十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的话,说不定华夏早就搞出自己的大飞机了。可是后来的情况,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飞机项目下马,国内的民航大型客机、军用大型运输机的市场,被美国的波音公司、欧洲的空中客车。还有俄罗斯军火商占领。华夏不仅仅丧失了国内大飞机市场的巨额利润,同时也失去了在国际市场和波音、空中客机一较高低的先机。虽然后来,大飞机项目又上马,但是损失的那几十年时间,就算是白白损失了。

小汽车项目,同样如此。想造国产小汽车的人多的是,可是大环境选择的确实和国外的汽车制造商进行合作,合资,用外国的技术、外国的品牌生产小汽车。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内绝大部分小汽车市场份额,都被国外品牌所瓜分。华夏的整体小汽车技术水平,依然依赖于国外汽车制造商的提供,不但白白错失了几十年的发展时间,也没有发展处自己的技术。

当然,大飞机和小汽车在全世界范围来讲,都是几十年前就有的工业产品了,代表的不是最前沿的科技。但是它们折射出来的问题却是非常现实的。国内的优秀人才那么热衷出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社会大环境。宣桂芳说的那个跳楼自杀的博士,就极好的印证了国内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形成对“重视有想法的人,并且愿意为他把想法变成现实提供帮助”的社会大环境。

刘士卿比谁都清楚科技的力量究竟有多大,银河实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并且得到中央首长的全力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银河实业发展的都是高新技术,推出的都是华夏乃至全世界急缺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另外,未来世界中的银河联邦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归根结底也是因为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立国之本。也是银河联邦这栋摩天大厦不可或缺的根基。

科技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一定计算机、纳米才代表高科技,农作物的增产、运动员脚上的跑鞋,这些生活中无处不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也是高新技术全力拓展的方向。

围海造田这个项目做好了,可不仅仅是宣桂芳所说的为华夏增加四百五十万亩耕地那么简单,它的意义是非常大非常大的。这项技术如果成熟了,就可以推广到全世界范围内,往小了说,可以赢取到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往大了说,为解决全世界五六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找到了一个新途径,为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海洋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说海底的矿床,单单海水之中就蕴含着大量的金属矿藏,如果能够寻找到某种植物,将它种植到海洋表面。将海水中蕴含的矿物,通过植物的生长,储存到植物的体内,等到收货后,就可以寻找方法把这些矿物提取出来了。当然,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办法一一的详细的列举出来。

“二奶奶,你那个学生现在在什么地方?我想见见他,和他好好地谈谈。”刘士卿说道。

宣桂芳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就知道刘士卿是个目光长远的孩子,别人或许看不上这个项目,但是刘士卿这个制造了好几项奇迹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的。“我那个学生自从被渤辽省农科院辞退后,就跑到燕京打工来了。他现在在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当老师,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让他马上过来。你们俩也不用去别的地方谈了,就在我们家谈吧。咱们祖孙几个,也好多说会儿话。”

郭仕达一摆手,“老太婆,你都跟士卿聊了这么半天了,该把士卿让给我了。你不是早就说过想让士卿尝尝你的手艺吗?还不赶快去忙活去,你的饭菜要是让士卿觉得好,把他的馋虫勾出来,以后就不愁他不到咱们家做客了。”

“好,你个死老头子,就会想方设法的指使我。也好,我就把士卿让给你,蓉蓉,你到厨房给二奶奶帮帮手吧。”宣桂芳笑道。

杨诺婷、段丽怡还有宋一涵都不好干坐着。便同时站了起来,要跟着去帮忙。宣桂芳笑道:“你们要帮忙,就来吧。今天人多,老太太我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杨姐,你留一下。”刘士卿朝着杨诺婷招了招手。

杨诺婷连忙走到刘士卿身边,“老板,什么事情?”

“你去拟定一份合同,和二奶奶学生之间的……”刘士卿既然决定要做围海造田这个项目,自然要把这个项目归拢到银河实业旗下。

杨诺婷也不用刘士卿说的太细,就知道刘士卿想干什么,这也是她跟了刘士卿这么长时间,培养出来的默契。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份默契只会越来越重。

刘士卿和郭仕达聊了起来,他们俩聊的就比较专业的,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超高精度数控机床,另外一个就是银河实业和华夏科学院合作进行的“提取大气中二氧化碳”科研工程。这两个项目,郭仕达都参与其中,尤其是前一个项目,他更是其中的项目负责人之一。只是他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不用一直呆在山旮旯儿里面。

一老一少交流起来,格外的畅快。刘士卿掌握的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技术资料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而郭仕达是国内有名的机械制造专家。数控机床就是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他对数控机床的理解,不是刘士卿能够比得上的,两个人的交流可以说是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弥补,对双方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

两人谈论的正欢的时候,门铃响了。距离屋门最近的审九强刚要过去开门,郭仕达就忙道:“看时间,应该是小初到了。你们都不认识他,别闹出什么误会来,还是我去开门吧。”

郭仕达隔着防盗门的猫眼往外面一看,果然是老伴儿的学生,连忙把门打开。那人一躬到底,“郭老师好。”

郭仕达笑着把他让到了屋里,“小初,你说你来都来了,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刘士卿的目光扫了过来,只见来人是一个中年人,头发稍微有点乱,下颌的胡茬子挺长,衣服的款式也有点旧了,但是很干净也很整洁,皮鞋锃亮,不过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双皮鞋有点年头了,磨损的很厉害。

那人说道:“郭老师,刚才宣老师给我打电话,我正在给学生们上课,耽误了一点时间,让你们久等了。”

郭仕达笑着说道:“耽误的好,你要是来得早了,我和士卿就不能聊得这么尽兴了。来,小初,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士卿,是我大哥孙女的男朋友,别看他现在一副大学生的模样,他可是个亿万富翁呀,对你的那个围海造田的项目很感兴趣,你呢,跟他好好的聊聊,谈谈你的想法,说不定能够争取到投资。士卿,这个就是你二奶奶的学生,叫初江伟。”

初江伟一听。噔噔几步走到刘士卿面前,腰一弯,就是一个九十度的大躬,“刘先生,请多多赐教。”

刘士卿忙道:“初先生,我不是你的老师,你也不用给我施这么大的礼,咱们坐下来聊聊就成。”

初江伟有些拘束的坐在了刘士卿对面的沙发上,他为了他的那个理想,曾经和不少有钱人打过交道,他的性格虽然偏执,但是在社会上吃了那么多的苦头,自身的棱角多少也被磨掉了一些。

刘士卿随便找了个话头,“初先生,我听说你现在被燕京打工,具体做什么工作。”

“我的英语水平不错,在一家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一个月挣一万块钱。”初江伟还真是老实,刘士卿没问他,他就直接告诉刘士卿了,“我之所以到燕京打工,一方面是因为燕京的有识之人比较多,我希望有一天能够有人欣赏我的那个项目,肯投资让我搞燕京。另一方面,要是没有给我投资,我就自己攒钱搞,我省吃俭用,每天吃的是馒头就咸菜,睡得是地下室,几年都不敢换一件衣服,我为了节省买电池的钱,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