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异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东异志-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前我曾说过,风水学是从《易经》里衍生出来的学术分支,它是一门绝学,更是一门秘术。风水的本质只有一个字:气。气是生命之源,也是世间组成一种基本元素。风水学的经典名著《葬经》中曾这样描写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学实际是以气为媒,阐述了人与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学说,历史上有大量关于风水的专著,只可惜其内容太过玄秘,除了宫廷御用的风水相师之外,平常人根本难以理解和驾驭,渐渐地,风水学在民间沦为了江湖先生分屋定穴的工具。

历代帝王都讲究风水,不仅希望自己的阳宅吉祥周正,更希望阴宅藏风聚气,使得子嗣兴旺江山永固。他们的墓穴讲究王气,重视龙脉,绝非平常地可选,一般要高级的风水师和观星大臣同时认同才能被选中,为了保护墓穴不被盗墓贼挖掘,他们还要在墓中设置尸气,毒虫,飞箭等机关。有的帝王生前太过暴戾,怕死后被仇家掘尸,还要设置多个假墓,燕叔的师父就是死在了衣冠冢中。正是由于皇家对于风水的研究达到了极致,所以我手上的《龙兴风水图志》才会成为所有盗墓贼做梦都想得到的典籍。

燕叔虽然还没有时间细读图志,但在几十年的盗墓生涯中也积攒了大量的经验,知道泉水之上是埋人的福地,便不辞辛苦地把船老板抬来,我们不能把到云南的一千两白银亲自交到船老板的手上,这也算是给他家人最后的一点儿补偿。

燕叔抬头观察了半天星相,大致确定了尸体应该摆放的方向,就开始与我一起挖坑。当挖到半人多深的时候,一张棕黄色的片状物映入我的眼帘,燕叔也觉察到了坑中的异样,用铲子小心掏空周围的土来,取出了那片东西。我伸手摸了摸,这质地应该是一张牛皮,含炯把火把移近,我和燕叔把头凑在一起仔细打量:这纸的背面是一个奇怪的八角星,而正面看起来像是一张地图,只是注释的文字不是汉字,也不是蒙文和满文,看模样倒像是英文。燕叔拿过牛皮,搁在眼前看了又看,最后确定地说:“这是德文,我敢肯定,以前我与华莱士接触的时候,曾经见过德国的一些文字,德文是比英文多了四个字母的”。

我闻听不禁大惊,在中国蓬莱附近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上,怎会有一张印有德国文字的地图?而且在图的背后,为什么会标注着一颗奇怪的八角星?这其中暗含什么寓意?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脑中浮现着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心中诞生了一个接一个的猜想。燕叔见我呆立在原处,便催促我继续横着挖,既然这个沟里能够存在这样一张怪图,难保不会再掘出其他的物件来。

我们抡铲和铁锨,把坑的长宽扩大了三倍,终于在东面发现了另一个小本儿。翻了几页,上边的文字仍然是德文,而且每页上面都用阿拉伯的数字在左上角标注了一个日期,料想是一本航海日记。此时夜已三更,我和燕叔都累得不行,没有力气继续向纵深挖掘,只好把死人埋进坑内。

→第四十四章 … 整备(一)←

    葬完了船老板,三人已经累得再没力气向纵深挖掘,便揣上日志和地图赶回船上睡觉。 首发说实话,我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埋死人,嘴上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却挺害怕 —— 这都怪我那无事生非的二婶:我娘死的早,二婶又不能生小孩,我小的时候,都是她负责照顾我的生活,每当我调皮捣蛋让她头疼时,她就编些鬼神故事吓唬我,这些故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死怀有有极大的畏惧。

一夜无话,众人睡到次日晌午逐渐起床。就着昨夜的火堆,把残羹冷炙重新热了一遍,独孤璞的身体经过一夜恢复已无大碍,便重新回归队中,众人闲着没事儿,就边吃边聊,对昨晚葬人时挖到的牛皮图和日志本展开了讨论:燕叔出于职业敏感,认为那牛皮极有可能是一个墓葬图,或者是一个藏宝图;而那本日记记载了进入古墓的方法;独孤璞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外国人虽然侵略了大清国几十年,对大清国有了一定了解,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使,他们无法彻底破解风水和墓葬方面的难点。墓葬风水绝对是一门绝学,连本土专业盗贼都无法完全掌握,更不要说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了,而且外国人仗着枪炮和鸦片,明抢都可以了,还需要盗什么墓?按他的观点,这牛皮上面的,应该是一张军事地图,可能是鸦片战争之后偶然遗留下的。两人陈述了半天,都坚持各自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有一点是两人认同的:这本日志肯定是和牛皮是一起的,只要能把它读懂,这图中的秘密,自然能被知晓。两人商议了一番,将图纸日志收好,等回到大清国的时候,再将之交给华莱士解读。

吃完饭,养足了精神,四个人没什么事儿干,就拎着铁铲锨子回到坟边挖掘。但这次可没上次幸运,我们整整挖了一下午,在原有墓坑的周围,又拓出将近十个原来面积都没有任何发现。 首发夜幕降临,众人回到驻地,继续吃鱿鱼餐。席间,独孤璞提议离开这不明的小岛,尽快赶到蓬莱补给,可燕叔并不死心,他苦苦劝说独孤璞,终于又带着我们连挖了六天,第六天的晚上,几乎岛上所有裸露的地面都被我们掘地三尺,依旧没有任何发现。库存的鱿鱼已经让我们吃掉了一小半了,还有不少耐不住炎热,已经腐烂掉,被我们扔掉了喂鸟。现在船上所剩的食物,顶多够挺半个月的。燕叔思前想后,迫不得已只好放弃小岛,带我们赶奔蓬莱。

没有了船老板,船的行进速度大大减慢,本来只有不到一日的路程,我们却走了整整五天。看着雾气蒙蒙的蓬莱岛逐渐进入视线,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来,总算是不能饿死在海上了。在我之前对蓬莱的理解:蓬莱应是一个物不丰泽的荒蛮之地,这里缺水,缺粮,交通不便,除了面临广袤的大海,无论种田还是放牧均不能与中原相比。可下船一看,我才发现事实正与预想相反 —— 鸦片战争之后,德军艳羡鲁地物产丰富,强占了胶州湾,雄踞山东,把蓬莱岛当作入侵中原一块儿跳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现在的蓬莱,其繁华程度远比关内的名称要强几倍,不知道的路的,一下船还以为到了上海。眼前的蓬莱烟囱林立,天空中几乎都是灰白的烟尘,外国船只在港口装货卸货,人流熙熙攘攘,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蓬莱为德国所占,除了内部的运输船,是不允许中国人登陆的。我们没有证件,按理说德国鬼子要把我们拿住审讯关押的,但好在燕叔以前和华莱士相处的时候,学了不少常用口语,叽里呱啦一顿白话,竟把几个德国鬼子说得喜笑颜开。燕叔又趁热打铁,从怀里掏出一张数额不小的银票,偷偷塞在管事儿的头目的手里,管事儿的一看数额,立刻换了笑脸儿,‘蛋壳’,‘蛋壳’地说了好几遍(注:德语中‘谢谢’的单词是‘danke’)。

下船之后,燕叔找了几名上好的船匠对铁船进行一次大修 —— 这是非常必要的,白鲨和巨鱿在半路连续对铁船攻击,使铁船损伤惨重,虽然外皮暂时没有漏水,但里面肯定已是千疮百孔。除了修船之外,燕叔吸取了缺水的教训,在岛内工厂里雇了几个工人,重新设计打造了一只巨型蓄水容器:长途航行,最怕的就是没水,上次旅程的尴尬已经给众人敲响了警钟,再不采取措施定要造成伤亡。

我们选了个店房,在蓬莱岛住了下来。几天之后,铁船被修好,新水箱也被打造完毕。工人门把新水箱装备到船上,又给水箱注满了水,燕叔大致测了测容量:新水箱若装满水,至少够我们打着滚儿喝三个月的,众人听后欢欣鼓舞都很高兴。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水箱安置之后,库房空余的面积比以前小了许多,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食品方面,我们必须装备形状更小,重量更轻,更加抗饿的东西才能捱过难关。燕叔和独孤璞犯了愁,不知要买什么好,如果买米面粮食这些生食,船上的燃料会消耗得飞快;如果买鱼肉这些肉食,在海上又不能保存太久,急得他俩团着铁船直转。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两天,趁燕叔去工厂修船的间隙,我和含炯逛了几天蓬莱的食品市场,发现有一种新的德国的食品正好符合燕叔的要求,这种德国食品叫做‘朝口丽’。据商行的人说其原料,是从外国的“可可树”上凝成的脂中所提取的,无毒无害。我和含炯还尝了两块儿,这东西入口即化,刚接触舌头之时,有一种像馍馍烤糊的味道,但多含一会儿,就会尝到一股浓浓的甜味。这“朝口丽”有很多个种类,有含牛奶的,也有夹五谷花生的。除了好吃之外,据说效能也很强,商行的人介绍说:巴掌大的一块儿,就能顶上一顿饭的效果,当地的工人在劳动前,经常要嚼上一块儿。

闻听有这种好东西,燕叔和独孤璞都觉得非常感兴趣,但独孤璞比较谨慎,生怕这‘朝口丽’里含有大烟的成分,非不同意购买。我和含炯立刻予以否定:蓬莱岛上的工人,一个比一个粗壮,大烟只能让人越吸越瘦,谁见过过大烟能把人吸胖的?听我们说完,独孤璞还是不相信,硬要跟着我们一起去市场上看看,一行人来到蓬莱的集市,进入了一家由本土人开的“中德贸易商行”。

在外国人管辖的地界里,中国人见面儿分外的亲。一听说我们是顺着水路去云南的,商行老板立刻把我们领到了里间屋。这里面与外边的货品,可谓是天地之间的差别,外屋都是一些食品和衣物,并不难于购买。而里屋就像是一个德国仓库,满眼都是新鲜玩意儿。老板解释说,里屋的货都是从德国进口来的,德国人性格不安分,国民在休假之时,常带着家小来大清国旅游观光,有时还要探险。这些物资,原本是为了德意志国民所特供的,大鼻子明令禁止卖给外人,但商行老板觉得,从蓬莱到云南,行程远过万里,没有得力的工具,在途中必会凶多吉少,既然大家同是中国人,他有必要冒险帮助我们一把。燕叔听罢此言,激动地紧紧地握住掌柜的手。

经过一番挑选,燕叔最后锁定了以下货品:两大包洋火、四件水獭皮的耐寒大衣、六条坚韧的攀山绳、十二只登山铁构、两支由韧钢所制的鱼竿,和三箱夹了花生的德国食品朝口丽。

→第四十五章 … 整备(二)←

    选完货,商行老板帮我们打了包,燕叔对他非常感激,不仅没有杀价,反而硬塞了二十两纹银给老板作为答谢,老板假意让了让,然后坦然收下。以前我曾说过,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出手小气:你省下了一两银子,却丢掉了一个机会,损失的可能是黄金百两,倘若运气不好,犯了小人,那就不是钱的问题,还会误了正事儿。

常言说得好:“银子虽冷,缺暖人心”。二十两打赏钱一收,商行老板对我们的热情立即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 这回直接把我们领到了后院的铁门大仓库,看来库里头要比后屋的宝贝还多,一人多高的大门上,竟然顶了三把巴掌大的铜锁。商行老板命身旁的伙计取来钥匙,好家伙,每根钥匙都有一尺长,放到秤上一称都能有半斤沉。我在心中暗想,面对这样的坚固的防备,恐怕连燕叔这种一顶一的高手,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攻破吧。

老板拿着大钥匙,朝锁孔里一顿猛捅,大约鼓捣有一炷香的工夫,三把锁头才被完全打开,随着大门“吱呀呀”的一声怪叫,仓库里的奇货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老板很不放心,遣了两名伙计守在前厅与后屋的过道中通风报信,看来里面的东西重要非凡,为了赚钱,这回也是拼了老命。摆在仓库最外边的,是一摞深绿的箱子,上面用白漆涂了一个酒杯的图标,旁边还有一个深红色的骷髅,老板解释说:“这是燃烧弹,是德国大鼻子的军需物品,在市面上是严令禁止销售的,我这老店是德国人运输仓储的一个中转站,一年前,后院儿里失了一把火,德军在统计损失的时候误报了五个箱子,我也就顺势装了把糊涂,在库中偷偷留了一摞。你们要是需要,我低价出给你们”。

燕叔摸了摸那箱子,点头说道:“的确是好东西,不过要太多了也没用,我只拿两箱”,老板一听,嘴上没说什么,但不满的表情立刻写在脸上。燕叔在江湖上混了一辈子,那察言观色的能力有多强啊,一看势头不对,马上把话锋一转:“虽然只拿两箱,但钱的方面,我不绝不亏待你,我拿两箱的货,给你四箱的钱”,老板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刻喜上眉梢。老板忙命伙计把燃烧弹小心打包,领着我们继续往里走,里面都是一些小件儿物品:有指南针、德国军刺、新疆匕首等等。燕叔用眼睛扫了一圈,觉得没有太新鲜的,又不好意思打消了老板的热情,就给我们每人都买了一把新疆匕首佩戴把玩。 首发众人随着老板东拐西拐,拐进仓库的里间屋,继续跟着他向前,此时,所有人的眼珠,几乎都紧紧跟随商行老板的手指而动,唯有燕叔,在一个角落,蓦然停住,眼光被拐角里两把灰了吧唧的铲子所勾住 —— 他几乎是冲上去的,两臂紧抱,做出一副生怕别人夺走的姿态。经过抚摸查看,他最终确定,这是德国铁路工兵专用的合金钢铲。独孤璞见燕叔这幅反常的模样,上前取笑他说:“老了老了,你倒疯了。逛八大胡同都没见你这么高兴,怎么两把破铲子却把你稀罕成这样”。燕叔转过脸骂道:“你懂个屁!这把铲子,你拿到潘家园黑市上卖卖去,一百两银子一把,我保证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就得被抢光”。

独孤璞闻听吃了一惊,问道:“真有这么好?我怎么看不出这里边有什么门道?”,燕叔揶揄地笑了一声,回道:“你呀,除了会辨别玉器之外,整个儿就是个废人。这把铲子,是德国的铁路工程兵为了适应大清国坚硬山区的环境,专门向政府申请的一个专利。德国政府很重视,为了能在山东尽快修建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