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世纪的科学怪杰鲍林-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碰到多大的麻烦,但鲍林筹资的活动就不那么成功了。
  1973年3月,鲍林拜访了国家癌症研究所,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鲍林和爱娃带着卡梅隆在苏格兰最早给予治疗的40名癌症患者的病历,抵达贝塞斯达,并将其交给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十几名官员查看。鲍林提议说,也许现在美国就应当进行一些对照试验了。但是,这些官员在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后,声称必须首先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如果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然后才能采取下一步行动。鲍林心里想,这些医学专家同样是把维生素C当作一种药物而不是当作一种营养品来看待的,尽管是这样,他还是愿意照他们的要求作分阶段试验。他迅速提出了申请,要求资助10万美元在他新开的研究所里对动物作试验。但是,国家癌症研究所的评估人员对这一建议投了票,结果赞成票很少,资助一事未得到通过。鲍林后来根据评估人员指出的缺点进行了更改,并在1叨4年再次提出了申请,申请书照样被退回。1975年和1976年又两度申请,每一次都没有结果。
  1973年稍后,卡梅隆本人到美国旅行,顺道和鲍林一起走访了国家癌症研究所。这也是两个人的第一次见面。然而,两个人在一起所作的努力,仍然是一无所获。国家癌症研究所学者们的态度与其他医生们的态度如出一辙:在一家苏格兰小医院里偶然出现的几个病例,还不足以证明可以得到大规模研究的资助。卡梅隆在给鲍林的信中读到了他从国家癌症研究所那里得到的印象。他写道,在贝塞斯达,医生们使用着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手段,他考察了这些“的确使人失望”的办法,“我真不清楚他们到底得到了怎样的结果,这些方法毫无疑问会造成许多细胞变异的现象,病人也随之承受了许多痛苦。”
  1973年夏天,鲍林遭受到另一次挫折。美国精神病协会的课题攻关组发表了一份篇幅很长的报告,批驳了分子矫正精神病学的概念。文中还特别提到霍弗和奥斯蒙德提出的思想。说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很不牢靠的”,他们的实验结果缺乏普遍性,试验的时间也太短,因而无法提供充分的资料,他们公布结果的方式也是“可以探讨的”。鲍林给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杂志写了一封信,激烈地反驳了这份报告所作的攻击,他谴责了攻关组成员有很深的偏见,他们的报告对一些重要的研究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于我在1968年论文中提出的矫正分子精神病学的一般理论,对于抗坏血酸价值所作的具体的论证,这份报告既不作介绍,也未作郑重其事的讨论,”他这样写道;因此,他接下去说道,这一报告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然而,等到他这篇文章在第二年见诸报刊时,攻关组报告已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一些医学界人士再次发表了看法;人们再次得到这样的印象,即跑林关于分子矫正的思想纯粹是胡说八道。
  “我应当说,要理解医生实在太难了,”鲍林对一位记者说。“他们习惯于接受人家的说法……他们只相信权威。显然,他们难以理解世界在发生变化。”
  1973年夏天,为了促使人们注意维生素C和癌症的关系,鲍林和卡梅隆又尝试了另一种做法。他们避开了卡梅隆难以证明的透明质酸酶理论,强调维生素C是一种免疫反应的增强剂,有助于缓解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可以作为现行癌症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从根本上取代这些方法。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步,对治疗和研究癌症的机构不那么具有威胁性,而且更加有实验事实作基础。事实上,人们已经观察到,维生素C有助于改进吞噬细胞的功能,也就是提高白血球在抵御癌症的过程中发挥的免疫力。
  但是,这为时已晚。此时,鲍林几乎已经被医学界完全置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虽然他继续在通俗刊物而不是在学术杂志上为自己辩护,甚至愿意在诸如《国民调查》和《午夜》那样的马路小报上,发表记者撰写的访谈录。现在他说的是,适当使用维生素的最佳剂量,并少吃食糖和禁烟,就可以延长美国人的平均寿命20年左右。他本人每天服用的维生素C剂量则已增至6克。在医生们的心目中,鲍林显得愈来愈尖刻,甚至到了可悲的地步。他们一致认为,这样一位伟人堕落为一个江湖骗子,实在太可惜了。
  时间到了1974年年中,鲍林的声望和他开张不久的研究所的财务状况同时到达了最低点。也许是先前的麦卡锡时代在医学界留下了阴魂,原来安排鲍林对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学生作一次关于维生素C的报告无端地被取消了。原因在于,作为报告会发起者的一个当地的癌症学会,对邀请鲍林作报告的学生们说,他们将不会支付有关的费用。分校校长认为,任何校外团体都无权决定本校学生听讲的内容,因此,他用学校的钱支付了鲍林这次访问的费用。1974年,似乎是对鲍林作出的一个回答,美国为维生素C推荐的日摄入量从60毫克降低到45毫克。
  这年春天,卡梅隆又有两篇关于用维生素C治疗癌症患者的论文,被美国的重要癌症刊物作退稿处理。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没有同时作一次双盲试验,而且在测定其疗效时,用于对照组的类似病例是从医院病史档案中选来的——用医学上的行话来说,这是“历史性对照组”。他得到的结果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为他的大剂量药方仅用在晚期病人的身上,而晚期病人有可能死于心力衰竭或肾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也许与维生素C无关,然而会严重干扰统计的结果。鲍林和爱娃在6月份乘飞机抵达莱汶谷医院,亲自考察了卡梅隆是怎样工作的,并且还帮助他修改了论文的手稿。鲍林从理论的角度强化了有关的论点,并且在手稿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就保证卡梅隆的发现能通过有关人员的审查,最后发表在《化学与生物学的相互影响》杂志上。
  这至少是一件好事,鲍林的研究所也有其需要。他和鲁滨逊在向科研机构筹集资金用于维生素C与癌症问题的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由此带来的财政危机已十分严重,他们不得不自己掏腰包来维持有关的活动。显然,是应当采取一些具体行动的时候了。
  1974年7月,研究所的小型理事会决定作一些重大的变革。医学科学机构也许不会资助他们的工作了,但是还有一个资金的来源:社会公众。与医生相比,公众对鲍林关于维生素C的思想一直是比较支持的,他们可以直接呼吁公众向研究所捐款。事实上,各种各样负责癌症捐款的慈善机构这样做已有几十年了。如果募捐顺利的话,那么不但不必让研究所关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开设一所小型的诊所来进行直接的试验。为了充分利用研究所最重要的资产,他们将它改了名,从中删去了“分子矫正”这个词。一方面,因为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攻击而败坏了这个名称的声誉;另一方面,不管怎么说,使用这一个名称,对一些可能的捐款人毕竟需要作很多解释。从此以后,研究所的正式名称为:“莱纳斯·鲍林科学和医学研究所”——这一名称得到鲍林的认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在筹措资金问题上,将我的名字与研究所联系在一起,看来还是有利的。”
  鲍林对研究所的感情包含着多种的因素,一方面,为了使维生素C的研究走上正确的轨道,建立这么一个机构是完全必要的;在另外一些方面,这也的确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就职位而言,他是研究所所长,但他不喜欢行政事务性工作,因此对日常出现的一个个问题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我不想在无谓的细节上浪费掉时间,”有一次他对一位采访的记者不无自豪地这样说。“而且,我认为,这也是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一个秘诀。”他更喜欢将时间花费在旅行和谈论科学问题和维生素C的讲演上。他一直坚持对化学键和其他问题的研究,每年都要发表若干篇论文,余下的时间则是与爱娃一起度过的。
  此时,他比过去更加关心爱娃了。几年来,爱娃的健康不时地成了他一块心病;她在1967年下半年曾遭受一次小中风——这是一场令人可怕的经历:午夜时分叫来一辆救护车将她送到圣地亚哥的医院。不过她很快就痊愈了——随后,在1972年,爱娃又接受了一次白内障切除的手术。在她眼睛生病期间,他俩在牧场度过了一段较长的时光。第二年,两人又一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了一次盼望已久的旅行。在此期间,他们访问了那里的公社,回国时带回了许多手工制作的工具,都是友好的农民送给他们的礼物。
  鲍林一直在外旅行,又喜欢与妻子待在一起,再加上研究所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一切使鲁滨逊清楚地意识到,一定要找一个对研究所日常事务更加有直接兴趣的人来掌管工作了。对鲍林来说,研究所也许在自己的漫长生涯中是一种荣誉的标志;但是对鲁滨逊来说,研究所干系到自己长远的前程,因而一定要有效地办下去。“鲍林作为所长并未做任何事情,”鲁滨逊说道。“我对他已经完全失望了,然而我又不知道怎样鼓起勇气对他说明这一点,因为我一直非常敬重他。不过,有一天,我对他说,‘你瞧,干嘛您不干事?这使我们都感到很为难。’他看了我一眼,说,‘嗯,干嘛你不干?你当所长吧。’就这样,我成了研究所所长。”
  这就是研究所办事的方式。1975年夏天,鲁滨逊当上了莱纳斯·鲍林科学和医学研究所所长兼经理,而鲍林木人则充当了一名普通理事的角色。
  后来的事实证明,鲁滨逊也不是做这一工作合适的人选。鲍林继续东奔西走地作关于维生素的讲演,同时还接受了一些荣誉的称号——1975年秋天,福特总统在白宫给他颁发了国家科学勋章,这是几乎将近30年以前杜鲁门给他颁奖以来,他第一次接受以总统名义授予的官方承认的荣誉。鲁滨逊则劳累和奔波,力图为研究所找到稳定的财源。钞票就是不够用。研究所工作人员已经很少,但大家的薪金都一减再减,鲁滨逊和鲍林带头捐献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到这一年年底,鲍林就完全不领工资了。
  然而这并没有给工作人员带来多大的快慰,再加上鲁滨逊不善于行政事务的管理,形势也就雪上加霜了。鲁滨逊是一位优秀的实验师,擅长于撰写书面的报告和设计有关的实验,但在管理方面并不是内行。此外,就本质而言,他在筹集资金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因为他在与潜在的捐款人打交道时缺乏必要的耐心,而且在面对面交谈时,又没有鲍林那种说服对方的本领。他很快发现自己担任所长一点也不轻松,一半时间都花在来来去去的飞机上,身边总带着一只公文箱,向人家要钱,而不是将时间花在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我是实验室里最出色的人,”他在回忆中说道,“然而我又不待在实验室里。”
  对于理查德·希克斯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他是旧金山迪恩·威特股票经纪公司董事长的行政助理,浑身上下一副光亮时髦的打扮。最近他有了跳槽的打算,意向是医药卫生方面的工作。有一次,鲍林向迪恩·威特公司董事会谈论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这也是希克斯第一次见到这位科学家。希克斯本人就热中于维生素C。1975年下半年,他与鲍林和鲁滨逊接触,提出了一个帮助他们筹资的方案。他说,他们可以开展一个直接邮寄的运动,他本人愿意出力,条件是,在他筹到的资金中,抽出15%作为对他的回报,他的职务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这也是他对筹资能不能成功所作的估计。“他给人的印象非常好,他对企业界可谓是了如指掌,知道怎样观察和行动,他将会支付各方面的开支,15%的回报不算多,”鲁滨逊说道,“这样,我就可以回到实验室干我的事了。”希克斯在1976年3月1日就正式走马上任了。
  研究所在艰难的处境里挣扎,鲍林则继续为维生素C进行公开的战斗。《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发表了一篇分析研究现状的文章,认为维生素C在防治感冒方面的效果非常小。鲍林则就加拿大新近所作的一次双盲试验指出了其中的缺点,同时也强调它的重要性——他用满意的口吻提到,进行这一研究的目的之一,原本是要否定他有关的思想——但事实表明,每天服用1克维生素C而患上感冒的人较少,患上感冒的程度也不那么严重。《现代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社论,责骂鲍林之类的科学家是“自欺欺人”,指责他们会首先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论点,然后要求他人证明这个论点是错误的。鲍林威胁要以诽谤他人名誉罪控告该刊,同时还为该刊起草了一份收回言论的声明,要求在杂志上刊登。这家杂志的社论的确走得太远了;编辑不得不正式道歉,说明自己未更认真地阅读鲍林的书,然后几乎一字不改地刊登了鲍林为他们草拟的收回言论的声明。
  但是,这些毕竟是无望真正取胜的被动应战。鲍林希望使用新的证据,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与癌症关系的证据,向前走一步。鲍林和鲁滨逊在1975年开始用维生素C对动物进行试验。他们购买了几百只无毛鼠,让它们服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其他抗氧剂,并用X光照射的方式促其患上皮肤癌。一组老鼠服用的配方中,使用了大剂量维生素和名为“莱纳斯‘鲍林超级营养片”的矿物质,市场上有些人将这种营养片说成是为研究所筹资的手段。另外还有一组老鼠接受海水喂食。这一想法来自于加州理工学院一位校友写给鲍林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海洋无脊椎动物很少有患上癌症的,也许海水中有某种微量元素对它们具有防癌的作用。鲍林决定遵循这一线索作一次试验。
  1976年春天,国家癌症研究所派出了一个现场考察组来到鲍林的研究所检查工作。考察组及时地了解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很少,鲍林经常不在所里,员工们抱怨鲁滨逊的管理能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