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宗师在现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玩宗师在现代-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雁游刚要点头,这时,许久没有说话的慕容灰突然说道:“小雁,我有个想法:它的修复并不复杂,你不如把它拿到陈教授的展览上,现场修复,如何?”
  自来道不轻传,虽然如今修复古文物已经成了专业里的必学课程,但老师们所知的也只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用砂纸打磨锈蚀、如何用强力胶水粘贴断裂处之类。真正的上乘手艺,要么失传,要么依旧牢牢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秘而不宣。
  不过,正如慕容灰所言,想要修复这只宣德炉并不困难。它的断口处还算齐整,只要用质地相似的铜料打磨出形状,提前做旧,到时再当场粘上即可。至于去除周身的污痕,那就更简单了。就算当众演示,也不至于有秘法外泄之虞。
  但所谓简单,也只是相对雁游这种高手而言。要是换了其他人,大概绞尽脑汁也做不出与炉身本体颜色质地一样的补件。届时,行家们只要一看补件,就知道雁游是什么水准。
  对于正想“出风头”的雁游,这倒是个好建议。
  但他却奇怪地看了慕容灰一眼,纳闷对方是怎么猜到自己心思的。慕容虽然有时候胡闹了一点,但该正经时绝不会乱来,这个建议明显是有的放矢。可是,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可是半句口风没透过。
  像是看穿了雁游的疑惑,慕容灰冲他挤了挤眼睛,小声说道:“咱们都同吃同住了,难道我还猜不到?不管你说不说,我都一直挺你。”
  他在某些字眼上加重了发音,雁游却没听出他话里的调戏之意,恍然大悟之余,心里还有几分感动:只有真正对一个人上心,才能体会到他的意思。慕容灰此人,真的很够朋友。
  “多谢你。”
  “应该的,咱俩谁跟谁啊。”慕容灰一度为雁游的迟钝郁闷不已,这会儿却觉得有些庆幸:如果小雁突然敏感起来了,暗中调戏的乐趣可就没有了。
  他们俩在一边嘀嘀咕咕的模样不止刺痛了常茂云的眼,就连陈博彝也看得着急:“小雁,你是不是不同意?但我觉得慕容灰说得没错。这年头广告越来越多,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你的手艺我再清楚不过,但别人不清楚啊。你小小展现一下,效果肯定要好不少倍。”
  雁游连忙说道:“教授,我没说不同意。谢谢您认同这建议,但这么做的话,必须额外弄个工作台,还得要盏高功率的灯。不知展出地点方不方便接电线?”
  这年头老房子多,各种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以前雁游在炼铁厂时就深有体会:宿舍三天两头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就连生产车间,照明设备也时不时要罢工一回。每当车间主任出来指挥小年轻们从别的地方拉花绳电灯泡时,雁游就知道,厂里的灯管又烧了。
  某种意义上讲,也亏得如此,雁游才在最短时间内,被科普了电力知识。
  这问题倒问住了陈博彝。他的展品并不多,而且也没有财力像正规博物馆那样动用许多照明设备、一件展品用几处光源来展示。他甚至就没考虑过灯源的事,只挑了一处宽敞明亮的屋子,准备全靠自然光。
  见他皱起了眉头,慕容灰马上说道:“没有也不要紧,交给我吧。如果主办场地电力不够,大不了再换个地方。总之,这些琐事交给我,小雁你只管专心去弄补件就好——先声明啊,不许说谢谢。”
  “……你还真是……”雁游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形容,但不知不觉间对他又更亲近了几分。雁游并非不谙世事的两脚书橱,知道有一个真心实意关心自己、事事为自己着想的朋友多么难得,自然越来越看重慕容灰。
  “谁让我们是一伙的。”
  慕容灰拍了拍雁游的肩膀,就找陈博彝去商量换场地的事了。刚才他可不是随口一说,既然要帮小雁,那肯定要帮到底。只有最好的地方,才能配得上小雁的手艺。
  常洪盛原本还乐呵呵地把那尊宣德炉抱在怀里翻来覆去地看,偶然听了几耳朵慕容灰询问陈博彝、能不能像日不落女王出租皇宫那样,把故宫的大殿包一间下来搞展览,不禁羡慕道:“慕容家可真有钱!”
  身边的常茂云也听到了这话。瞅了一眼犹自缠着被陈博彝问个不住、全然不顾对方早被这话惊得目瞪口呆的慕容灰,不禁眼神微黯,第一次将心里话说了出来:“小弟,我不会去工厂上班。回家后我跟爸妈说说,由你顶替我,继续在工厂做事好了。”
  “啊?”常洪盛一愣,不安道:“哥,我可完全没这想法。不是早说好了吗,等月底你再去医院检查一回,确定腿没事了就去工厂报道。你是不是怕我没工作?以前是我犯浑,同老师赌气,不肯去学校分配的单位,以后不会了。学校让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绝对不再给爸妈添堵。”
  常洪盛还以为是自己一直没工作,让大哥起了把炼铁厂的岗位让给自己的念头,吓得赶紧不断保证。虽然已经痊愈,但大哥受的重伤却影响到劳动能力,不能做重活儿。自己要真抢了这份适合他的工作,别说会被爸妈打死,自个儿心里也不好受。
  常茂云摇了摇头,止住还想再说话的弟弟:“不是因为这个……一辈子端铁饭碗能有多大出息?我觉得现在做废品生意挺好,比上班强得多,也赚得多。”
  常洪盛再度愣住:“哥,赚那么多钱干啥?我觉得现在就挺好啊,有份固定工作,每天能吃饱喝足,偶尔能吃顿好的。对比爸妈当年赶上五八年大饥荒,已经挺不错了。”
  “只是这样你就满足了?”
  “不然还要怎样?”梁洪盛反问道。除了极少数人,现在差不多的普通人都一样穷,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贫富概念。反正大家都穷,谁也不会嘲笑谁。
  听到旁边、慕容灰得知不能租故宫后,马上把目标转向地坛,常茂云唇角不禁浮起一抹苦笑:“小弟,你不明白,有些事得有资本才敢争取。我不像你那么无忧无虑,我有想要的东西,以前一直不敢去争。但现在变了……如果不争上一争,我大概一辈子都不甘心。”
  “哥,你想要什么?”常洪盛第一次发现,大哥的神情那么晦涩,让他根本看不懂。
  沉默良久,常茂云才说道:“但在争取之前,我还得先拿到资格。小弟,我要先赚钱。”
  常洪盛想了想,说道:“那我也不工作了,哥,我帮你,咱们一起做生意。”
  “那怎么行,你不是喜欢稳定吗?”常茂云难得吃惊地问道。当初小弟同老师闹了矛盾,分配工作时被故意派到最累的种子下乡供销社。因为需要到处跑,小弟才一直赌气没去报道。
  常洪盛理所当然地说道:“你是我哥啊,跟着你还有啥不稳定的?”
  “……小弟,你今天的话,大哥记下了。”常茂云心头一暖。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闯出一片天地,但已暗暗决定,以后绝不会亏待这傻弟弟。
  兄弟俩商量了一会儿该如何说服家中长辈支持这个决定。末了,常茂云走向正阻止慕容灰异想天开的雁游,刻意忽略两人亲密的举动,勉强笑着告了辞。
  待走出雁家大门,常茂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隐有谈笑声飘出的小楼,神情愈发坚定:当初他太懦弱,有些事甚至连想都不敢去想,现在他决定,至少要争上一争!

  ☆、第75章

  同样的夜色,同样的四九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某民居内。
  房间装修得雅致考究,比时下绝大多数人家都来得漂亮。但因为长时间没人住的关系,弥漫着淡淡的霉味,脚下的地毯也有些潮湿。
  大床上还盖着遮尘布,但中年男子却不管不顾,直接躺在上面,也不理会沾了一身灰尘,只愣愣看着床头柜上的电话,表情颇为挣扎。
  这段时间他被钟归从四九城发配到广州,憋憋屈屈待了两个多月。正试图趁姓钟的不重视这边的市场、暗中谋划东山再起,却又因一位神秘客户的告诫,受上级之命再度匆匆离开,重新回到四九城。
  可这不是衣锦还乡。照那位通风报信、提前示警的客户说法,他们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但钟归不吃这套。或者说,钟归知道真相,却故意将事情定性为他这小主管监管不力,还趁机落井下石,想一举把他仅有的位子给彻底撸下来。
  如果连最后的职位也失去了,他将沦落到真正一无所有的境地,再也无法翻身,在组织十几年的打拼努力就此付诸东流。他如何甘心就此乖乖低头?
  而且,明明是上层斗法,最倒霉的却是他这种虾兵蟹将。原本他还对老上司项博士报有期望,但眼见姓钟的都快把华夏各处机构负责人换完,项博士却还是一声不吭,袖手旁观,任由他们这些小卒子被人一锅烩了,心里不禁暗生恨意。
  凭什么?凭什么!
  明天钟归就要宣布对他的处置,如果再不联系项博士,那可什么都完了!
  这部电话是当年特设的专机,项博士特别交待过一条禁令: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要打扰。
  老实说,对这位老上司的手段,中年人也有点犯憷。虽然项博士不像钟归那么气焰嚣张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人留颜面,但那份不动声色便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高妙手段,却是中年人平生仅见。
  一开始钟归极力打压时,他之所以没有过多反抗,原因也就在于相信项博士不会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被个后生小子撬走,还要把老部下赶尽杀绝。
  但等了又等,博士始终未曾出手,他却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禁令?先保住前程,将来才有资格遵守禁令!
  想到这点,中年男子眉宇间露出一抹决然,带着过度纠结的扭曲,起身松了松皱巴巴的领带,毅然拨通了某个曾以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号码。
  电话不紧不慢地响了几声,终于被人接起。
  老上司的声音穿过大洋,带来的却并非责备,而是一惯的波澜不兴:“我想,你也该找我了。”
  就这么淡淡一句话,轻而易举就瓦解了中年人心头隐约的怨恨,只剩下憋屈:“博士,您说我该怎么做?”
  “什么也不用做,很快你就能看到最理想的结果。”听筒另一头,略显苍老的声音不紧不慢地说道。
  最理想的结果?他原本只求保住职位,哪怕被再被发配也无所谓。但听博士的口气,难道是要收拾那个姓钟的?原来博士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就是等着收网后的雷霆一击!
  意识到这点,中年男子激动得身体都哆嗦起来,恍然又回到以前跟着博士、顺风顺水的日子。原本蜷缩成驼背的腰杆,不知不觉重新挺得笔直:“多谢博士!”
  老者似是低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这时,中年人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赶紧抢在对方没挂电话之前,腆着脸期期艾艾地问道:“博士,那我明天的撤职……”
  “还变着法跟我诉苦来了。”老者淡淡说了一句,然而并无不悦之意:“以前的机灵劲儿哪里去了?装病你会不会?”
  “会会会,太会了!”也不管老者根本看不见,中年人腰弯得几乎快把鼻尖贴到鞋面上,喜笑颜开:“博士,太谢谢您了。”
  他没有再问事成之后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在项博士手下混了这么多年,他再清楚不过上司的脾气:属下可以没能力,却务必要听话有眼色,让爬树不能下河,该闭嘴时不能吭气儿。
  他能力平平,但后一条却执行得得心应手,所以项博士才会把他放在四九城这个肥缺,安逸地待了许多年。
  等钟归那小兔崽子被撸掉后,他也许还真能回到原来的位子。每天给下属把把关,没事关上门喝两口小酒。护城河边那家小摊子做的爆炒兔肉可是一绝,可这段日子太折腾,都没顾得上去,等事成之后——不,现在就去!
  几分钟后,楼下纳凉闲侃的大妈大爷们惊奇地发现,下午回来时还一副死了爸妈丧气嘴脸的邻居,突然又变得喜气洋洋,走路脚下生风,嘴里还哼着走了调的小曲儿。
  “这家伙准是为了相好的才一惊一乍,而且这个点出去……嘿嘿。”
  自以为发现了真相的老头老太们用蒲扇遮住了窃窃私语,彼此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猥笑。
  数日后是中秋节,恰逢周五,陈博彝便将展览定在周六,趁着节日借个圆满的寓意。这天中午上完课,雁游把书包往英老的办公室一放,直接赶到会场。
  因为陈博彝邀请的都是圈子里的老友,没有对外挂牌宣传,所以来参观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会儿各单位都才放了假,有公职在身的与会者少不得要先吃个午饭、休息一下,都没来齐,展厅里的人更是廖廖无几。
  这处展厅是慕容灰掏腰包租下来的,位于潘家园新建成的一幢商铺楼内。
  商铺原本是为原本在棚户里做工艺品、纪念品生意的小老板们准备的。这几年华夏与诸国渐渐恢复邦交,普通旅人办理签证的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宽松,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这些人来到华夏,总希望带点他们心目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东西过去,比如玉雕漆器、银烟筒绣花鞋什么的。还有全国各地来首都参观的游客,也为数不少。对他们而言,声名渐响的潘家园自是首选之地。
  这里原本有一条街专门经营这些小东西,但随着游客人数逐年增多,渐渐显得拥挤不堪。政府便以招商引资的方式,规划新建了这幢商楼。
  新楼建得漂亮宽敞,房租自然也比狭窄的棚户商铺要来得高。不少小老板为了节约成本,便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准备等政府下令强拆棚户的时候再搬进来。所以这幢商楼里,目前入驻的商家稀稀落落。
  店子一少,来客量也跟着减。加上陈博彝的展会没有对外挂牌,就算有人路过看见,也都误以为是新店开张还在陈设,不会进来观看,愈发显得展厅人气不足。
  不过,陈博彝自个儿却挺满意的。他原本用意就是借个由头“炫耀”一下收藏,把老伙计们都聚一聚,好好说说话,这么清静正符合他的要求。要是外人来多了,还得分神招呼,实在麻烦。
  而且,这个地方敞亮簇新,采光极好,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