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知荣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史为鉴知荣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王洪秀全拒绝“引鬼入邦”
  1851年1月11日,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军向东出击,占据距金田村二十多里的江口圩。在那里,接连打退前来镇压的清军。但是,清军增援部队逐渐赶到,从东、北、南三面形成包围之势。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乘敌之隙,撤离江口圩,翻越紫荆山,进入武宣县境内。洪秀全在武宣县东乡,称“天王”。接着,太平军攻占永安城。在永安城,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连战连捷,势如破竹,于1853年1月12日,攻克长江重镇武昌,队伍壮大到50万人。太平军经过短暂休整,自武汉沿江东下,水陆并进,清军闻风丧胆,一触即溃。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接着,太平军北伐西征,夺取了清朝半壁江山,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面对太平天国轰轰烈烈的反清斗争,西方列强采取观望态度,宣布“中立”。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那时候,中外反动势力尚未勾结在一起。特别是1859年大沽口一战,清军重创英法舰队,致使英国上下震惊。英国国内舆论大事鼓吹报复清朝政府。英国新任对华全权专使额尔金爵士“愤而建议与南京之天朝订约”,共同打击清朝政府。与此同时,太平军在浦口、三河等地,屡战屡捷,大有乘胜席卷江南,囊括上海之势。在这种形势下,西方列强见风使舵,幻想笼络太平天国,以便将来推翻清朝统治后,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1861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命令海军司令何伯,参赞巴夏礼率领一支“足以令人敬畏的大舰队”到天京城下,并四处搜集情报。12月下旬,何伯与巴夏礼声称要见天王,有要事相商。天王接见了他们。
  何伯与巴夏礼装出十分友好的样子,对天王说:“我们对贵国要推翻清朝的战争非常同情。愿意帮助贵国完成大业。”
  天王心想:不久前,英美两国还勾结清朝地方政府组织“洋枪队”,助妖作战,阻挠天国解放上海,可现在他们为什么又要帮助我们呢?天王为了弄清他们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便不卑不亢地说:你们要想帮助天国消灭妖兵,这与天父、天兄的意旨相符,很好。我们天国对洋兄弟向来就是愿意互相尊重的。我们都是天父上帝的子女,应当友好相处,平等相待。“
  何伯与巴夏礼原以为他们提出帮助天国推翻清朝,天王会像清朝统治者那样感激涕零,摇尾乞怜,不料天王提出坚持平等、友好的主张。巴夏礼就再也按捺不住卑鄙的欲望,强作笑脸,对天王说:“刚才我只说了来意的一半,既然贵国认为我的想法合乎天父上帝的意旨,那下一半我就照实说了。我们帮助天国打仗,固然是为‘友好’,但总得要点报酬,不能为你们白卖力气!”巴夏礼见天王不动声色,误以为天王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进一步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消灭清朝以后,应该平分土地给我们,才算合理吧!”
  天王听完巴夏礼的无理要求,气愤极了。他强压怒火,严肃地说:“我争中国,欲想全图。目的是把四万万人民从清朝的奴役下拯救出来。事成之后,与你们平分土地,岂不让天下耻笑。”天王说完,示意手下人,让何伯与巴夏礼滚出天王府。然后,天王与太平天国的将领们谈论此事,他坚决表示:不能“引鬼入邦”。
  相关链接
  天王洪秀全不肯“引鬼入邦”的爱国精神,与清朝统治者开门揖盗,认敌为友,“宁赠友邦,勿予家奴”的卖国主义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
  雅克萨之战
  沙皇俄国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同中国并不接壤,中俄之间还隔着三个封建汗国。从16世纪80年代起,沙俄军队越过乌拉尔山,向东侵入辽阔的西伯利亚,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占领整个西伯利亚。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在这两地修筑城堡,作为向黑龙江中游实行殖民扩张的据点。
  盘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经常四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例如,1649年3月,沙俄侵略军头目哈巴罗夫带兵从雅克萨城沿江东下,来到一座达斡尔族人的城寨。他们向当地居民宣布:必须向沙皇交纳“毛皮贡赋”。达斡尔族人头目桂古达尔严正地回答:“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野蛮的沙俄军队进攻城寨,达斡尔人万箭齐发,迫使敌人无法靠近。后来,敌人用火炮轰开一个豁口,冲进城寨。达斡尔族人宁死不屈,用梭标抗击敌人的枪炮。沙俄军队血洗城寨,达斡尔族人有661人被杀害,有361人被俘虏,幸免于难者只有15人。米登多尔夫在《西伯利亚旅行记》上曾说:沙俄军队头目嗾使士兵在黑龙江流域“烧烤孩子”吃人肉。这种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当地各族人民的愤怒,他们称沙俄侵略者为“罗刹”,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国领土,沙俄政府置若罔闻,并且不断向雅克萨增兵遣将,加紧武力扩张。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乱”之后,于1682年春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又从福建调来战斗力极强的藤牌军,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1685年春,康熙皇帝命令都统彭春、副都统郎淡率红衣炮队和数百名藤牌军急驰赴瑷珲,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师,然后,由水陆并进,直抵雅克萨城。
  六月二十三日,彭春所率部队到达雅克萨城下。彭春将一封用满、俄和波兰文字写成的招降书,交给战俘,送进雅克萨城。招降书痛陈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警告他们:“欲相安无事,可速回雅库,于彼为界,……倘执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破雅克萨城,除尔众矣”(《十朝东华录》康熙三十五年)。沙俄侵略军自以为城防固若金汤,对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
  六月二十五日,清军“列营夹攻,复移红衣炮于前,积薪城下,示将禁焉”(《清史稿·彭春传》)。不一会,彭春一声令下,但见炮声隆隆,震天动地,顿时火光冲天,俄侵略军在强大攻势的压力下,龟缩在城内,丧失还击的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与此同时,清军战舰密布城外的江面上,截断敌人的退路。经过激战、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沙俄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走投无路,只好遣使赴清军大营乞降。彭春对敌人采取宽大政策,将愿意回家的敌兵六百余人放回尼布楚,受伤者妥善安排治疗调养。托尔布津羞怯交加,发誓不再到雅克萨侵扰。清军收复被沙俄侵略者霸占二十余年的雅克萨城。
  然而,托尔布津退回尼布楚后,遇上大批沙俄增援部队。他庆幸绝路逢生,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1685年八月,托尔布津率领增援部队,卷土重来。第二年正月,托尔布津再次侵占雅克萨,并在城里重筑炮台,再建军械库和防御工事,企图长久盘踞雅克萨城。
  1686年二月,康熙皇帝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准备充足,率军再次驱除沙俄侵略军。七月,萨布素率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并在城外“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在围困期间,清军不断用重炮猛轰城内敌营,托尔布津中炮身亡。自1686年七月至1687年春,沙俄侵略军被围困在雅克萨城内达半年之久。为了躲清军的炮火,敌人只得钻进地穴。地穴阴暗潮湿,缺水断粮,疾病流行,大多数人丧失了战斗力。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队,最后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国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彻底胜利。
  雅克萨之战的败讯传到莫斯科,沙俄摄政王索菲亚公主(彼得一世之姐),被迫派专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递交国书,请求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清朝政府答应了俄国的要求。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经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耶律楚材以身护法
  在举世闻名的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脚下,有一座古朴的祠堂。它是为纪念耶律楚材而建立的。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的一代名臣。他字晋卿,契丹族,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历法。1215年,成吉思汗(元太祖)夺取燕地后,召用耶律楚材,十分信任他。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时期和窝阔台即位后,他越来越受重用。他建议设置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反对改中原地区为牧场的错误主张,建立赋税制度。蒙古军队攻陷金国汴京时,耶律楚材力谏废除野蛮的屠城旧制,召用儒者,设置经籍所、编修所,文教事业逐步兴起。耶律楚材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受重用三十多年,官至中书令,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由他奠定的。1236年春天,蒙古大汗窝阔台(元太宗)宴请群臣。他亲自端着酒杯为耶律楚材敬酒,并且说:“我之所以诚心诚意地信任你,是遵照先帝的遗命。如果没有你,中原地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安定局面。我能够高枕无忧,全靠你的努力。”
  窝阔台去世后,皇后乃马真氏执掌政权。她崇信奸臣,扰乱朝政。有一个叫奥都剌合蛮的人,他用重金贿赂皇后乃马真氏,得到权柄,满朝文武百官都奉迎他,只有耶律楚材敢与他面折廷争。
  有一次,皇后乃马真氏将起草诏书使用的印玺和白纸,都交给奥都剌合蛮,让他办事自己填写用印就行了,不必启奏她。耶律楚材认为不妥当,立刻上奏皇后乃马真氏,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有宪章规矩,现在您要破坏它,老臣不敢接受这个指示。”皇后乃马真氏自知理亏,只得将交给奥都剌合蛮的印玺和白纸收回去。过了不久,皇后乃马真氏又降旨,说:“凡是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想要办的事情,各部门的官吏们都要按照他的意见起草命令,不照办者,就把他的手剁下来。”耶律楚材接到皇后乃马真氏的旨意后,再一次上殿抗争。他对皇后乃马真氏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交给老臣我负责,与各部门的官吏们没关系。奥都剌合蛮的建议如果合理,我自当按照他的意见办理,如果建议不合理,就不能办。老臣死且不避,何况剁手呢!”皇后乃马真氏听后很不高兴,不接受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滔滔不绝,争辩不已,最后大声说:“老臣侍奉太祖、太宗皇帝三十余年,没有辜负国家,皇后难道能以无罪杀害老臣吗?”皇后乃马真氏虽然很生气,但在忠诚刚直的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楚材面前,不得不深深地表示敬畏,宣布所降旨意作废。
  詹天佑不掠人之美
  火车自动挂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发明创造的。詹内于1868年4月21日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后来,詹内继续改进,并于1873年4月29日获得第二次专利权。
  詹内发明的火车自动挂钩与现今火车使用的自动挂钩基本一样。这种火车挂钩,英语写作“Janney Coupler”。我国早期铁路材料目录把它简译为“詹氏车钩”。由于詹天佑是我国早期最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所以,有些人误以为火车自动挂钩是詹天佑发明的。像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徐启恒、李希泌著《詹天佑和中国铁路》一书中,有一幅火车自动挂钩照片,题目是“詹天佑自动挂钩”。
  据说,詹天佑生前曾听说过这种误传,他诚恳地对周围的人说:“请同事们帮助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 1912年,詹天佑在广东发起成立“广东中华工程师会”,被推举为会长。同年,上海“中华工学会”和“中华铁路路工同人共济会”成立,这两会都公推詹天佑为名誉会长。第二年,詹天佑提议,上述三会合并为一个团体,定名“中华工程师会”,后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凡是土木、机械、水利、电机、采矿、冶金、兵工、造船等工程师均可加入学会,詹天佑当选为会长。为了强化工程标准,詹天佑亲自主持编撰了《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书中收录“詹氏车钩”这个词条,在音译时,詹天佑经过慎重考虑,有意不用“詹”字,改用“郑”字,译为“郑氏车钩”。
  这一字之差见精神。它表现出詹天佑严肃、诚实,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竣工。这是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也是詹天佑率领全体筑路工人,将精准审慎的科学态度与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相结合,为振兴中华,谱写成的一曲壮丽凯歌。
  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国内有人讥笑他“不自量力”,“胆大妄为”;国外有人讥讽说:“中国造此铁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詹天佑勉励大家,说:“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不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世界知道,能够建造京张铁路的中国人,“不仅已经出世,且现在存于世也。”
  詹天佑不辞劳苦勘察了三条线路,然后综合考虑经济价值、资金状况和工程期限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采取走关沟这条线路。
  在复勘定线时,詹天佑“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记工,无一息之安”。他告诫大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有一次,詹天佑带着仪器对一个测量过的地点进行复勘。一位青年技术员很不高兴,背后说:“总工程师既然不放心,自己还要测量,又何必叫我们测量呢?”詹天佑得知后,严肃而和蔼的对他说:“并不是我不信任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