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空军传奇-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8时进入阵地,作好了战斗准备。
  果然,我炮兵阵地刚刚安排就绪,上午8时12分,美军飞机又出动了,来势十分凶猛,32架A—4、A—6A、F—4、F—105飞机分4批,从云上和云下反复攻击3连阵地。
  根据团指挥所的战斗命令,各连对云上投弹的飞机根据炮瞄雷达提供的诸元进行射击,对飞到云下进行俯冲攻击的美机用光学仪器提供的诸元瞄准射击,击落美机两架,其他敌机结队狼狈逃窜。
  8月13日、14日的两天中,美机共投抛爆破弹247颗,子母弹20箱,发射“百舌鸟”导弹3枚。谅山铁桥、火车站、机场及炮连阵地先后遭到攻击,损伤37毫米和85毫米高射炮各1门,人员略有伤亡。
  8月21日,中央军委通令嘉奖高射炮兵第W师,赞扬这次战斗打得出色,连续抗击美机多批攻击,战绩突出。空军高射炮兵第W师入越作战180次,取得了击落敌机139架、击伤121架的胜利。由于战绩显著,这个师曾两次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1968年1月5日在克夫至寨高一线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抗击美机连续袭击的战斗。担负这次作战任务的是第六批入越作战的空军高射炮兵第N师。
  1月5日,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上午8时25分,美军8批48架F—105飞机,采取多批次、小间隔、多方向、主攻与佯攻相结合等战术手段,对克夫、布下等地进行连续攻击。F师指挥部立即下达命令:团着重打击从西方向进袭的美机,X团着重打击从东方向进袭的美机。
  第一批美军飞机出动了,4架F—4飞机在火力圈外边佯动,部队稳住阵脚,没有开火。
  敌人看看没有动静,5分钟后,20架F—105飞机分成3批,每批间隔30秒钟,从正西方向临近。
  F团李玉团长眼看战机成熟,果断下达了攻击命令,各连集中火车射击,当即击落美机5架,击伤两架。
  间隔4分钟后,第五批12架F—105和第六批8架F—4飞机,先后从正东方向进入。X团指挥员及时指挥各连集中火力射击,又击落、击伤美军敌机各1架。在作战过程中,有3个炮连阵地中弹,由于防护工事较好,人员伤亡很少。与此同时,驻莫状、寨高的各连,对窜入火力范围的第七、八批美军飞机进行射击,各有1架美机被击中起火坠下天空。
  下午6时32分,穷凶极恶的美军出动多批敌机进袭克夫以南的北宁,其中两批分别从克夫东南、正南方向窜入高射炮火的范围。我13个炮连全力投入战斗,一举击落美机两架,击伤1架。这一天战斗,美机投抛爆破弹44颗、子母弹12箱,发射“百舌鸟”导弹两枚,除布下沧河铁桥被炸坏外,其他保卫目标均未受损。我参战部队正确地实施指挥,灵活地运用火力,顽强地进行战斗,取得了击落美机9架、击伤3架的战绩。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反轰炸战斗。
  在越中防空部队的严厉打击下,美国侵略者逐步升级轰炸越南北方的政策面临破产,不得不再次玩弄“和谈”起局,并于1968年3月宣布“部分停炸”越南北方。由于美机轰炸活动明显减少,中国空军第七批、第八批入越作战的高射炮兵部队,主要作战对象成了美军侦察机,作战次数相对减少。
  尽管如此,这两批部队毫不松懈斗志,积极捕捉战机,共作战40次,击落美机11架。在作战中,还击落了两架美国空军无人驾驶侦察机。
  美军飞机对越南北方的轰炸战术变化多端,非常狡猾。不仅进行反高射炮机动,对炮瞄雷达实施干扰,还使用了命中率很高的“百舌鸟”反雷达导弹和对人员具有较大杀伤能力的钢珠子母弹、气浪弹。针对美机的战术变化和使用不同的攻击武器,中国空军入越高射炮兵部队采取重点设防与机动作战相结合,集火近打的打法;同时在对付“百舌鸟”导弹和防子母弹、气浪弹的杀伤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保存了自己。
  1968年1月5日高射炮兵第N师在克夫、布寨高一线的战斗,就是一次集火近战取得胜利的战例。这个师为了重点掩护克夫交通枢纽,在该地部署了24个高射炮连和高射机枪连,在火车站和沧河桥,部署了7个高射炮连和高射机枪连,这就在兵力部署上体现了集中主要兵力掩护重要目标,为集火近战创造了条件。当日战斗,各炮连均按团指挥员下达的任务捕捉目标,前沿炮连普通压缩了开火距离,在11次射击中,有10次是3个以上炮连对1架美机集中射击,其中5个以上炮连集中射击的有7次,最多时集中12个炮连的火力射击一架美机。
  集火近战必须统一行动,令行禁止,叫打就打,叫停就停。如1956年5月1日战斗中,高炮第R团的指挥员发现一架越南空军的飞机被一架美机追击,突然进入了中国空军高射炮兵部队的火力范围并被捕捉瞄准时,在判明是越南空军飞机后,当即下令改为捕捉后面的美机。14个炮连坚决执行命令,火速调整瞄准仪立即射击美机,一举将其击落。
  高射炮兵部队对空作战,情况瞬息万变,在贯彻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下,下级也要根据上级统一意图,机智果断,主动歼敌。如1967年1月20日战斗中,高射炮兵第D团3连连长在无上级命令射击第2批美机的情况下,根据空中具体情况,以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精神,及时果断下令射击了这批美机,并击落一架,尔后又转移火力参加防区的集火射击。
  根据美机航线的变化,不断变换阵地位置,即打即离,打一仗换一个地方,这是中国空军入越高射炮兵部队的又一个有效的作战方法。对撤出的阵地,都严格进行伪装,作为歼敌的“诱饵”。这种兵力的机动是很频繁的。高射炮兵第B师入越作战期间,两个月内即组织机动作战24次。1967年8月至12月,高射炮N师先后有数十个炮连实施了兵力机动。由于灵活地转移兵力,实施机动作战,曾多次有效地避开了美机的攻击,同时出岂不意地打击了敌人。高射炮兵第W师入越作战期间,组织机动作战96次,机动作战击落美机的数量占这个师击落美机总数的47%。
  三、巧计治服“百舌鸟”和“子母弹”
  “百舌鸟”导弹是一种利用目标辐射的无线电波被动式导引,专门用于攻击炮瞄准雷达的空地导弹。美军飞机轰炸越南北方,经常利用云层云块作掩护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军高射炮兵部队不得不靠炮瞄雷达测得的诸元进行射击,这就给美军飞机使用“百舌鸟”导弹提供了条件。
  开始中国空军高射炮兵部队由于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经验,往往远距离让炮瞄雷达开机搜索,过早暴露,被“百舌鸟”导弹击中。
  “百舌鸟”导弹一般在30—20公里的距离上施放。空军入越高射炮兵部队根据这一特点,在总结了几次作战炮瞄雷达被击中的经验教训后,找到了对付“百舌鸟”的作战方法。
  这就是采取早开机、近升压、断高压、摇摆天线、断续开机等方法。
  1967年7月5日,高射炮兵第W师在保卫宋化战斗中,美机在远距离发射“百舌鸟”导弹1枚,雷达操纵员细心观察,在荧光屏上发现目标回波突然增大,在飞机回波中分离出快速直行临近的颜色暗淡的小回波,判明是美机发射了“百舌鸟”,于是果断地采取摇摆天线,断高压等办法摆脱了导弹的攻击。当美机进入火炮有效射程时,又立即开高压稳准跟踪,保证部队用炮瞄雷达测得的诸元射击,一举将美机击落。
  同年8月13日、14日在保卫谅山的战斗中,美机发射两枚“百舌鸟”导弹攻击某高炮团的炮瞄雷达,由于及时采取了反防措施,炮瞄雷达无一受损。采取反“百舌鸟”导弹的措施后,大大减少了这种导弹对炮瞄雷达的威胁。据统计,美机发射“百舌鸟”导弹的命中率仅为6%。
  穷凶极恶的美军飞机在攻击高射炮阵地时,曾使用一种对人员杀伤力很强的钢珠子母弹。这种钢珠子母弹,就是在一个弹箱里装进苹果大小的300多个触发和延时爆炸的小炸弹,而在这些小炸弹的弹壳表面嵌着150个钢珠弹丸,爆炸时钢珠弹丸四散飞迸,杀伤有生力量。我们曾作过统计,因美机投掷钢珠子母弹造成的伤亡人数,占总伤亡人数的50—73%。
  中国空军入越作战的高射炮兵部队,为了对付这种钢珠子母弹,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大家提出很多办法,最后概括为“小、深、坡、坑、沟、洞、盖、散”8个字的措施。
  “小”就是缩小各种掩体的上口,尽量减少钢珠子母弹落入掩体的可能性:“深”就是在不影响观察和对低目标射击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掩体加深:“坡”就是将掩体积土的反斜面修成40—60度斜坡,使延时子母弹落地时滚向阵地外面:“坑”就是在阵地上人员必经的道路旁,挖一些口径20厘米、深15厘米的锥形、柱形排弹坑,在炮床下面和仪汽车下,构筑口径50厘米深60厘米的喇叭形排弹坑,当发现延时子母弹时,可将其拨入或踢入坑内:“沟”就是在炮枪体的底部边缘和各掩体外围距反斜面约30厘米左右,挖一条宽约15厘米、深30厘米向工事中心倾斜的环形排弹沟,球形子母弹着地后易滚动,排弹沟可限制其滚动范围,减少其杀伤效力:“洞”就是在交通沟、掩体内挖一些供人员使用的猫耳洞,在人员来往较多的道路上挖拐弯或T形的避弹洞:“盖”就是给火炮、仪器加防护盖,炮瞄雷达掩体除天线座留口外,其余部分全用钢板、钢轨和木材加盖:“散”就是在不影响指挥、协同和集火射击的前提下,根据地形条件增大火炮、器材间隔,采取疏散配置。采取这些措施后,我军伤亡大大减少。一次,美军飞机向某高炮团防区阵地投下子母弹5000多颗,全团人员无一伤亡。
  四、战斗在异乡国土的无悔英雄
  越南北方山多林密,地势险峻,坡陡谷深,河流纵横,气候炎热,有时期温高达40摄氏度。特别是5月至10月的雨季,阴雨连绵,给我军高射炮兵作战带来许多困难。中国空军入越高射炮兵部队住的是帐篷或用树枝、茅草、塑料布搭成的低矮的棚屋,在强烈日晒下,热得象蒸笼,闷得喘不过起来,夜晚也难以入眠。为了隐蔽,有时帐篷晚上架,白天拆。有时转移到新阵地,为了抢修工事,来不及搭窝棚,就在阵地露宿。为了迅速捕捉战机,许多炮手长时间头顶烈日,坐在炮位上待战,吃饭都不离开阵地。有时一天要跑20多次警报。往往白天作战,夜间还要转移阵地,拉着重炮爬山涉水,吃不好,睡不好,体力消耗很大。而我们的指战员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艰苦,不怕疲劳,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空军入越高射炮兵部队在越南战场上打得英勇顽强,涌现出许多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许多连队在敌机投下的炸弹凌空呼啸时,沉着应战,坚持战斗。有些指战员被子母弹的钢珠打进了皮肉里,自己用手把它挤出来继续战斗。在生与死的关头,人人争着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高炮V团8连炮手李金才在一次激战中,一颗子母弹落在他两腿之间,在即将爆炸的紧急时刻,为了掩护战友和火炮的安全,他坚定地夹紧双腿,结果双腿被炸断,鲜血染红了炮盘,身负重伤后,仍然挺坐在炮位上继续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高炮F团2连战士曲永久被子母弹击中腹部,肠子流出腹外,他忍着剧痛,用力将肠子塞进腹内,扎紧腰带,又继续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1966年5月31日,美机30批109架对安沛狂轰滥炸,早已准备好的我高射炮兵部队以集火近战的方法与敌机展开搏斗。当时期温高达40摄氏度,战斗伤亡和中暑人员不断增加,多数炮(枪)管亦因连续射击而超过发射极限,但指战员们仍坚持战斗。4连连长桑家贵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仍继续指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发出“狠狠打”的口令。5连班长黄永龙,弹片穿进小腹,还顶替倒下去的一炮手操炮,以后又接替负伤的排长指挥,坚持战斗80分钟,直到英勇牺牲。
  4连副班长陈永林被子母弹打穿腹部,但他强忍剧痛一边捂住伤口,一边排除火炮故障,还在20米的距离上抢运4次炮弹,最后壮烈牺牲在阵地上。经过长达3小时17分钟的激烈战斗,这两个团共击落敌机16架,击伤10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名。战后,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1967年5月27日,美军F—105、F—4飞机6批20架集中攻击寨高地区,投下子母弹8箱,其中一部分在高炮M团2连阵地爆炸,连长张宛度头部、胳膊、左腿负了重伤,指挥所也被敌人炸弹炸飞,张连长仅用一只脚蹦跳行走,越过两条交通沟,前进80多米,站在阵地中央继续指挥战斗。由于钢珠子母弹不断爆炸,指挥仪班全部人员负伤,炮1班也有6人负伤,但是他们个个不下火线,继续坚持带伤战斗,又打出50多发炮弹。
  6月18日的战斗中,有10多颗子母弹落在M团11连2班的掩体内爆炸,顿时阵地内外硝烟滚滚,弹珠四射,全班8人全部负伤,掩体内的木头燃起了大火。熊熊的烈火威胁着2班同志们的生命。班长赵广义浑身多处负伤,晕倒在地,苏醒后立即指挥全班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英勇牺牲。
  5炮手王炳贵胸部双腿多处负伤,他强忍着疼痛,以惊人的毅力一连压了三夹炮弹,战斗结束时,这位英雄的战士右手托着弹夹,左手推着炮弹,挺坐在炮盘上,心脏已停止了跳动。
  1炮手枪金元身负重伤,坚持咬着牙射击,当他射出最后一发炮弹时,一头栽倒在炮位上光荣牺牲。
  熊熊的烈火蔓延到整个阵地,已经燃着了炮弹箱,炮手越荣福和李业和不顾全身多处负伤,冒着烈火和子母弹爆炸的危险,一跌一爬地取水灭火,终将炮弹箱上的火扑灭,保卫了阵地的安全。炮手张忠身负重伤还替负伤倒下的装弹手装弹,突然,弹夹上的炮弹被子母弹打穿,发射药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