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空军传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乾坤一看林弥一郎急得满脸通红,便笑着说:“我们共产党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靠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只要下功夫一定能学会!”
  “校长,您说的话我不明白,我说的是学习问题,和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什么关系?”
  常校长笑了:“有关系,关系大着呐!”
  根据学员的文化水起,学校改变了学习方法。大家一起动手把不能用的破飞机、发动机、仪表全都搬到了教室里,教员拿着实物一件一件地讲给学员听,讲一个原理,接着就操作一番。教室里开了锅一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学员们非常刻苦,常常学到深夜。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复杂的航空技术和基本理论。
  林弥一郎看到学员们的进步,很是惊讶:“真是了不起啊!”他问常校长:“这些学生是怎样选出来的?”
  “都是陆军里作战勇敢、思想好的战士,不少人是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学飞行!很好,很好!”
  “我们挑选的这些学员。都特别机灵!”
  “机灵?”这句话林弥一郎听不懂了。
  “就是机灵鬼,特别精!脑子好使!”
  林弥一郎听明白了:“我懂了,是脑子特别好,就是……
  天才……天才!“
  春天来了,山坡上的积雪融化了,跑道上长出了青绿的小草。一群学员站在跑道边上望着蓝天,每个人都在遐想着自己的航空梦。
  林弥一郎走过来,他走到一名年轻学员面前:“张积慧,你在想什么?”
  “林教官,我想早一天飞上天去,参加战斗!”
  “渴望作战的士兵,一定是优秀的士兵!马上就要飞初级教练机了!”
  可是飞行并没有像林弥一郎说的那样如期开始。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涌来。
  一天早上,林弥一郎检查初级教练机的时候,发现这些飞机长期放在露天里,风吹雨打,机身已经变形了。因为框架是木头做的,已经朽烂了。经过左选右挑,好容易找出了一架,开始试飞,可是飞机刚刚离地,就听见“卡啦”一声,有人喊了起来:“快停下,机身断了!”
  试飞员马上停住了飞机,下来一检查,机身和翅膀全都断了。差一点出了大事故。
  “校长,我们没有希望了,没有初级机,只好停下来了!”
  林弥一郎对常乾坤说。
  “我们可以飞中级教练机。”
  “可是我们没有一架中级教练机。”
  “能不能直接飞高级教练机?”常乾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校长,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全部采用的三级训练法,如果让我们的学员飞中级教练机已经是大大提前了,这样会使他们全都……”林弥一郎没有说下去,他知道飞机一旦上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分三步走,还是一步上天?这成了航校下一步工作争论的重点。日本教员和国民党起义过来的专家,全都反对一步上天。
  他们的意见非常明确:“这是飞行,这是科学,飞得高,摔得重啊!想一步登天,要是摔下来就全完了!”
  两种意见都报到了东北局,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表示支持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意见。
  学员回答得很明确:“上高级教练机怕什么!不入虎穴,难得虎子!要斗争就会有牺牲,我们愿冒任何风险!”
  学员中全都是在战斗中出生入死的战士,这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深深感动了教员和技术人员。林弥一郎带领技术人员从日本破飞机中,改装了8架“99”式高级教练机。为试飞作好了一切准备。
  1946年7月的一天,机场上万里无云,是一个试飞的好天气。这一天,东北航校的学员将第一次放单飞,而且是一步上天。
  学校的领导一大早就来到了机场,林弥一郎几夜没有睡,反复检查了教练机的各个部件,直到万无一失,才放下心来。
  大约10点多钟的时候,第一批放单飞的学员全都来到了机场,大家情绪高昂。
  常校长一声令下,第一架高级教练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了,接着机头一抬飞了起来……机场上一片欢呼声……
  第二架、第三架也飞起来了,飞机在空中做着各种动作,接着安全着陆。
  林弥一郎看着学员的飞行动作,满意地点着头。
  下一个放单飞的是张积慧,当他走到飞机跟前的时候,听到林弥一郎喊了一声:“先等一等!”
  接着他跑到了常校长跟前说:“我认为张积慧不能放单飞!”
  “为什么?他可是最好的学员之一啊?”常校长说。
  “他还需要学习!”
  “那好吧,我们就听你的。”常校长接受了林教官的意见。
  张积慧一肚子火气地退到了一边,看着战友一个接着一个飞上了天,心里像一团乱麻。可是他马上就使自己平静了下来,在林弥一郎的精心指导下,又刻苦地练了起来。
  林弥一郎在教学上非常严格,有人说这是他“帝国军人”的作风,他却认为身为教官如果不严格要求,那就是对学员、对中国最大的不负责。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好的学员,他更是特别严格。
  过了一段时间,他认为张积慧可以放单飞了,便向学校作了报告。
  张积慧的单飞放得非常成功,林弥一郎伸出了大拇指:
  “第一流的,大大的好!”直到这个时候,林弥一郎才明白,为什么学校敢于提出“一步登天”的方案,全世界空军都不敢做的事情,中国空军做到了,靠得就是奋斗精神。过去不明白八路军为什么老打胜仗,为什么有人说共产党人战无不胜,现在是亲眼所见,全明白了。
  可是,教练机有了,也放了单飞,油料又成了问题,油快要用完了,当时又没有来源。怎么办?有人提出可以用酒精试一试,酒精可以代替汽油开汽车,为什么就不能开飞机?
  一听这话也有道理。
  第一次用酒精试飞,天气特别冷,飞机刚刚行起来,突然在空中停车了,一头就扎了下来……不成功再试,把酒精和汽油合在一起,逐渐减少汽油的分量,在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试用96度的纯酒精,飞机终于飞了起来。
  1947年下半年,航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配件没有了,现有的飞机也坏了不少,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8月的一天早上,天边传来了引擎响声,国民党的15架轰炸机飞到了机场上空,先是一阵扫射,接着便丢下了炸弹,停在机场上的6架飞机起火了,不少同志冲上去救火,又被炸弹炸伤了。接着特务又放火烧了机场的汽油库。
  机场只好一步步地向根据地内转移,可是敌机一步步地跟了上来,只要航校一飞行,敌机就会飞来袭击,当时机场没有高射炮,也没有能升空作战的飞机,只能看着敌机逞凶。
  那些驾着美国飞机的国民党飞行员十分疯狂,早上8点飞到航校机场上空,轮番轰炸扫射,到了下午3点钟之后才飞回老窝去。大家都起红了眼,朝敌机骂道:“狗强盗,你的狗命也长不了,等老子上了天再收拾你!”
  在敌机频繁的骚扰下,学校也开始了打游击式的教学,抓紧8点之前和3点之后的时间进行训练,白天就把飞机拉到临近的山沟里藏起来。由于敌机在头上出现,我机速度慢,又没有武器,只能用超低空飞行来摆脱,这样我们的飞行员,一开始就学会了超低空飞行,因为这种飞行工作量很大,也很吃力,每次飞行回来,飞行员个个都两腿酸疼,疲劳不堪。但是,这却对今后的空战打下了基础。在朝鲜战争的空战中,美军飞机有不少是在和志愿军空军超低空较量时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惊呼:中共飞行员经过良好的超低空训练。当然他们不会想到我们的飞行员,是在敌人的飞机压着头皮轰炸扫射的情况下训练出来的。
  航校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要说肉和油,连细粮和青菜也没有。吃的是苞米窝窝头。飞行员和机务人员还要开荒种地,上山打柴烧木炭,冬天下河塘抓泥鳅,夏春挖野菜,秋天上山打猎。住的房子全是因陋就简,没有取暖设备,冬天冻醒了,就裹着被子在屋里转圈子。
  那时也没有飞行服,没有保险带,没有安全伞。冬天开飞机,都是用布把脚包起来,用麻绳绑在座椅上飞行。地勤人员没有工作服,冬天披着麻袋工作。
  大家在艰苦中互相鼓励:一定要争一口气,等我们翅膀硬了,要把敌机打下来!在艰难困苦中,中国空军一步步成长期来。
  林弥一郎曾感慨地说:“如此困苦的环境,就是帝国军人也是难以忍受的,共产党人,了不起啊!我敢说,我的学员都是中国的王牌飞行员,如果给他们先进的飞机,他们就会无敌于天下!”
  仅仅几年之后,林弥一郎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将世界一流的美国空军打得落花流水。从东北航校毕业的张积慧、王海、刘玉堤等一批飞行员,成为震惊世界航空界的战斗英雄。
  1977年,林弥一郎受到中国政府的邀请访问中国,他受到了国宾级的接待。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沿着脚下的红地毯走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正是他的学生——中国空军副司令员张积慧。
  师生紧紧握手感慨万分。
  张积慧对他说:“林教员,您还记的那次您不同意我放单飞吗?”
  “记的,记的。”
  “当时我可是想不通,对您很有意见!”
  林弥一郎会意地笑了:“您为什么当时不对我提出来呢?”
  张积慧将军感慨地说:“后来,我想通了,如果您不那么严格要求我,我的飞行技术不会提高得那么快,也不可能在后来的空战中,一举把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击落。我应该感谢您!”
  林弥一郎点了点头,他有理由骄傲,他的学生不仅许多成为中国空军的高级将领,而且几乎都是空军战斗英雄,世界公认的王牌飞行员。
  林弥一郎一生中有两件事感到特别自豪,一是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飞行员;二是他回国后担任了“日中和平友好会”的会长,为中日和平做出了自己毕生的贡献。
  四、蒋军空军想给新中国领袖一个下马威
  1949年3月8日,河北平山西柏坡。
  清早,常乾坤和王弼兴冲冲地来到了党中央所在地。他们知道,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正在这里召开。而他们此行的使命,就是要向党中央的领导者们汇报东北航校的情况。
  初春的西柏坡还十分寒冷,西北风刮得呜呜响,常乾坤和王弼此时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他们都在期盼着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盼望着人民空军能早一天建成。
  常乾坤边走边同王弼交谈。
  此时王弼也十分兴奋,他的思索已超出了与常乾坤交谈的内容。
  1948年,当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战线已经崩溃,东北的军队被全部消灭,华北的军队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团团包围之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已濒临绝境。但是,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仍纠集残部,企图负隅顽抗。为了夺取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194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即将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时候,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把建立空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1949年1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并向全党发出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的任务》的指示中,最早提出了建立空军的任务。这个党内指示提出:1949年及1950年,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并且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当时东北老航校已经集结和培养了一大批空、地勤人员和其他技术人才,而且已经解放的广大地区内接管了不少机场,缴获了一批飞机和航空气材,具备了建立空军的主客观条件。
  常乾坤、王弼在秘书的引导下,走进了一间十分宽敞明亮的会议室。
  周恩来迎上前来同常乾坤、王弼握手,并且把他们介绍给中央领导同志:
  “这位是常乾坤同志,他是东北老航校的副校长,王弼同志是老航校的副政委。”
  常乾坤和王弼向在座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陈云、彭德怀、董必武、林伯渠、贺龙、陈毅、邓小平等中央首长立正敬礼。
  毛主席亲切地挥了挥手,说:“坐下来,坐下说嘛!”
  周恩来向大家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目前我们组建人民空军的议程已经提出来了,为了使党中央的各位领导了解目前我们的情况,今天请东北老航校的常乾坤和王弼同志汇报一下他们航校培养航空人才和现在我们基本的航空条件。”
  接着,周恩来对常乾坤和王弼说:“那就请你们二人汇报吧。”
  常乾坤拿出汇报提纲,开始汇报。他压根也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多的中央领导听他汇报,他看到党中央毛主席这么关心航空事业的发展,十分高兴、激动,几次激动地不知说到了哪里,还是王弼及时地补充。
  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东北老航校的建设很感兴趣,在听取汇报过程中,不断插话询问学员来源、训练水平、装备数量、飞机性能、教学能力、保障条件等等,对创办航校取得的成绩十分高兴。
  当常乾坤谈到航校在极起困难的条件下,已经培养出飞行、领航、通信、机械等各类技术人员500多名时,毛主席连连称赞:
  “了不起!了不起!”
  常乾坤、王弼还畅谈了对未来航空事业发展的设想。
  对于常乾坤、王弼的汇报和建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十分满意。他们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酝酿着创建人民空军的步骤和蓝图。
  194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根据当时形势、任务的需要及常乾坤、王弼的建议,决定从东北老航校抽调一批人员,组成军委航空局,负责统一领导中国人民的航空事业。
  3月30日,中央军委任命常乾坤为军委航空局局长,王弼为政治委员。同日,航空局在北平灯市口同福夹道7号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