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1796-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关外东北之地一直被清廷视作最后的退路,而如今这条退路竟然就要断绝,怎么不令人着急。
  如果天下一片太平的话,还好后路断绝也能从容应对,可是现在汉军的兵锋已经到了保定,楚军也在围攻济南,只要济南陷落的话,楚军也会马上北上天津府。
  其实,现在清廷已经要山穷水尽了,要不是直隶省清廷经营日久,也不可能抵挡这么长时间。
  以前还打算能拖一阵,可是现在汉军攻占了宣化府,清廷彻底慌了手脚。
  嘉庆皇帝看着桌子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这里面大多是满蒙贵胄的折子,都是让嘉庆皇帝速下决定退出关外的。
  满蒙贵胄这群作威作福的人,以前是最不想退出关外的人,现在也彻底转变了想法,可见现在形势坏到了什么程度。
  在享受也要有命在,一旦汉军攻入北京,他们这些人是最先倒霉的人,虽然关外苦寒,但是只要小命保住了凭着这些年的积累,还是可以安然享受的。
  嘉庆皇帝当然能猜到这群人的心思,可是他不想离开。
  嘉庆皇帝出生在避暑山庄,成长在北京,一旦离开了这两个地方,他总感觉自己离开了自己的根。
  北京作为大清的都城已经两百年了,一旦离开,大清的根基也就没了。
  除了这些满蒙贵胄的奏折,汉臣的奏折也很多,大清这么多年的统治还是很有成效的。
  至少基本读书人已经认定清廷是正统,如果清廷一旦决定退到关外的话,肯定有许多人跟随而去。
  不过当然也有舍不得的,毕竟这些官员也不是所有人家都在北京,而且能在北京当官的在老家多少有些势力,家族都在老家,如果真的决定退到关外的话,那就意味着将与老家断绝联系。
  读书人对与家族,还有乡土看的比平常人还要重,因此要下这个决定和不容易。
  所以这次上书里,汉族官员到属于少数。
  “皇上,您还在为北边的事情着急,要不干脆咱们便退出关外吧!”以前的钮祜禄·昭玉,现在是皇后钮祜禄氏说道。
  嘉庆皇帝从今天早上得到消息之后便一直愁眉不展,皇后自然看着很是心疼。
  再加上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自然知道现在的形势,因此委婉的说道。
  在清廷的家法当中,后宫中的女人是不能干政的,如果皇帝还小的话,倒没什么,可是嘉庆皇帝春秋鼎盛,她自然要格外注意。
  嘉庆皇帝现在自然没有心思在关心后宫干政的问题,听了皇后的话,只是说道:“退出关外,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出这个决定确实千难万难。”
  皇后自然知道嘉庆皇帝的意思,一旦退出关外,便意味着大清灭亡了,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是已经从天下正统变成了偏安一隅,也退回到大清没有建立,后金时期的状态。
  “大清立国近两百年,如今传到朕这里,难道便要亡国!”嘉庆皇帝接着悲凉的说道。
  “皇上,我大清就算退到关外也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前我们老祖宗是怎样打进关的,我们再怎样打进来便是了。”钮祜禄皇后赶忙安慰道。
  嘉庆皇帝听了这话,心里才略外好受一点,然后说道:“皇后说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大清休养生息几年,总能够卷土重来的。”
  钮祜禄皇后听着嘉庆皇帝的话,虽然听起来信心满满,但是她知道,嘉庆皇帝只是在自我安慰罢了,毕竟现在可不是明末了。
  虽然也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可是天下最大的三股义军,汉军、楚军、吴军都是实力雄厚,尤其是汉军。
  清廷想要从东北卷土重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最主要的是现在的清军跟明末的八旗军相比,简直就是豆腐渣,没有一旦可比性。
  不过钮祜禄氏自然不会说一些让嘉庆皇帝扫兴的,现在嘉庆皇帝就需要这么一个心里安慰,否则这一件件事情早晚会把他压垮。
  退出关外的决定虽然难下,可是还是抵不过形势紧迫,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得下令撤到关外。
  退出关外的命令虽然下达了,可是退出关外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么多人口,那么多东西,不可能一时半刻便收拾好。
  另外,退出关外也不能明说,美其名曰北狩。
  还要派遣一名王爷留守京城,明眼人都知道留下来的便是弃子,因此谁都不想要这个差事。
  留守京城防守的自然得是身份地位显赫的王爷,就像英法联军进北京是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奕欣留守,而如今便要从嘉庆皇帝的兄弟中选出一位来。
  嘉庆皇帝作为帝王,自然不会为了这些事情浪费脑筋,自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因此成亲王永瑆便成了留守亲王,应对关内的乱局。
  皇帝一声令下,整个京城便开始忙碌了起来,显得有些混乱。
  满蒙贵胄自然赶紧收拾家当,能装走的都装走。
  但北京城不光有贵胄,还有许多贫困的满人,这些人挥霍了家产,现在一贫如洗。
  如今要撤离,他们自然想跟着去关外,不过肯定不会被大队伍容纳。
  因此只能自己携家带口的去关外,路途之上如果有什么意外,也没有办法。
  这些人从嘉庆皇帝颁布撤到关外的命令之后,便开始陆续离开北京,这使得北京城更加的混乱。
  
  第二百六十九章 赶路
  
  更新时间2015…4…17 15:15:29  字数:2055
  自从进入九月之后,山海关外的人流便源源不绝,可谓百年难得一见。
  清朝立国之后,小冰河期退去之后,北方气候变暖,随之而来直隶、山东、山西的百姓自然就有许多人跑到东北去开垦。
  清廷为了保持龙兴之地满足人口占据多数,便设立了柳条边制度。
  整个盛京地区不仅不允许汉人进入,连蒙古人进入都被禁止。
  这次通过山海关进入盛京的百姓当中,满族居多,不过也有一部分汉人。
  他们也是害怕战乱,打算跟随朝廷逃到东北去,可是到了山海关才知道,汉人是不能通过的。
  这些人顿时慌乱了,毕竟都已经离开京城这么长时间了,如果在回去在半路上遇上乱匪的话真的是九死一生了。
  皇宫当中总共收拾了一个多月才收拾停当,只要是能拿走的都没有拉下,可是大清经过四代皇帝搜刮,有那么多的珍宝怎么能够都带走,留下来的毕竟是大多数。
  还有便是各色的园林,这些都在京师,肯定是带不走的,这其中就包括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
  此时的圆明园经过了乾隆皇帝六十余年的休憩已经基本成型,嘉庆皇帝对圆明园自然给外喜欢,可是此去关外再见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心中也是痛惜不已。
  皇室的车队在御林军的护卫之下离开了北京朝着山海关而去。
  汉军情报司的探子在北京的势力很强大,在嘉庆皇帝颁布出关诏书之后,便将消息传到了高鸿信手中。
  对这种情况高鸿信也早有预料,毕竟清廷也不是傻子,如今的局势已经明朗,如果继续留在京师的话,只是自取灭亡。
  高鸿信自然加快了东进的进度,争取将清廷的队伍拦在关内。
  如今汉军的前锋还没有到达承德,在时间上来说清廷占据了先锋,一旦清廷的队伍到达了锦州那么再想拦住便不可能了。
  因此高鸿信不得不催促加快进度,汉军的潜力也被最大限度的压榨了出来。
  在大军攻克滦平之后,高鸿信便马不停蹄的率领大军围困了承德。
  承德自从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年开始巡守避暑山庄开始,便进入了繁荣期。
  如今热河户口繁多,民生富足,耕桑益辟已经成了一座北国大都会。
  尤其是在乾隆四十三年,承德从州升格为府,承德一举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另一重要政治中心,有了塞外京都之称。
  乾隆皇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时间在避暑山庄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
  高鸿信此时见到也不由得不感叹,同时也为乾隆皇帝的作为赶到敬佩。
  在他看来乾隆皇帝之所以这么大幅度的抬高承德的地位,肯定不是因为自己的喜好,是处于政治上的考虑,给朝廷在草原上建立一个支点,而承德便是这样一个支点。
  有了承德府,清廷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大增,内蒙古的诸部也对清廷更加的顺从。
  承德城高墙厚,要想攻克也不简单,高鸿信此时感觉拦截住清廷出关的队伍已经不大可能。
  他接下来便要考虑一旦拦截失败,那么以后该如何应对的事情了。
  首先便是山海关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在加上承德,如果在将锦州城收入囊中的话,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汉军的北方边境便安枕无忧了,可以放心的与楚军、吴军逐鹿天下了。
  一旦天下底定那么占据东北一隅的清廷,无论如何也挡不住汉军的攻击。
  承德城如此重要的地方,镇守的将领自然是皇帝的心腹,因此汉军尽管有大炮,也日夜猛攻还是花费了十天的时间才攻破。
  然后高鸿信便率军朝着锦州方向赶去,可是他还没有赶到锦州,便得到了清廷出关的车队已经离开了锦州,朝着盛京去了。
  高鸿信暗叹一声,还是差了一步。
  既然事情已经不可挽回,那么高鸿信也不再纠结于此,接着便下令大军朝着山海关赶去。
  当高鸿信率领大军赶到山海关时,山海关大门紧闭,已经严阵以待了。
  山海关作为入关的重要通道,嘉庆皇帝自然不会轻易让给汉军,不过嘉庆皇帝的想法很好,可是如今清廷都已经退出的关外,这些防守的士兵又怎么会跟着清廷一路走到黑。
  此时山海关虽然大门紧闭,可是守城的士卒已经逃走了打扮,另外山海关以前是作为防御满清入关而修建的坚城,而清廷入关之后自然将它的地位一降再降,甚至北面防御的城墙都破损不堪。
  汉军没有花费多少功夫便占据了这个在明末一直抵挡着清军入关道路的天下第一关。
  高鸿信在登上山海关之后,还没来得及高兴,便被一份情报给惊到了。
  现在汉军形势一片大好,本来高鸿信已经觉得北京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但是事情往往不遂人愿,曾云翳率领着楚军已经逼近天津府的静海,静海离着北京可要比山海关近多了。
  高鸿信可不敢想象让楚军先进入北京的后果,一旦楚军占据了北京,而后被汉军围攻的话,愤怒的楚军又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如果北京被楚军一把火烧成灰烬的话,那么汉军即使得到北京又能有多大的价值。
  现在高鸿信是真的有些着急了,赶忙率领着吴万大军朝着北京赶去。
  剩下的十万大军则,随后在沿途扫荡州城,高鸿信的大军一路不做任何停留,遇到城池马上绕过。
  现在是两军在比拼时间,看谁先占领北京。
  以高鸿信对曾云翳的了解,觉得即使最后他得不到北京应该也不会有毁了它的打算,可是高鸿信不敢赌。
  如果一旦北京被毁了的话那他可就真是千古罪人了。
  高鸿禧紧急赶路,曾云翳也不含糊,攻克静海之后,他并没有派兵去攻打城池高大的,防守严密的天津城,而是与高鸿信一样,立马悲伤朝着京师赶去。
  两路大军一样是马不停蹄,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两军便赶到了通州。
  还没有进入北京,两军便已经不期而遇。
  
  第二百七十章 劝降
  
  更新时间2015…4…17 19:33:30  字数:2069
  高鸿信不急,可是身在北京城的成亲王永瑆却着急。
  虽然汉军并没有攻打通州,支取京城,可是数万大军便驻扎在通州城外。
  永瑆这几天一直惶惶不安,他作为留守钦差,虽然名头很响,可是权利也很大。
  不过谁都知道他已经是个弃子了,他只能守在京城与京城共存亡,如果他弃城而逃就算以后回到满洲也逃不过一个失陷京城的罪名。
  可是在忧虑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干着急。
  “洪亮吉,你说我该怎么办呢?”永瑆来回走了几圈,问洪亮吉道。
  “王爷,如今形势已经明朗,京城陷落已经无可避免,王爷还是感慨逃离京城这座囚笼吧!”洪亮吉听后说道。
  “你说的轻巧,我现在逃离就算回到盛京有能如何?”永瑆苦笑着说道。
  “王爷,微臣觉得您不能马上回到盛京,应该过一段时间等京城陷落的事情淡化了之后在回去。”洪亮吉想了想说道。
  永瑆听后感兴趣的问道:“那我能去哪?”
  洪亮吉想了想,说道:“王爷可以去蒙古草原躲一段时间。”
  永瑆听后沉默一下,说道:“这倒是一个办法,有一些时间做缓冲,但愿皇帝能减少愤怒吧。”
  其实永瑆也知道他只是在自欺欺人,嘉庆皇帝既然让他留在了这里,就是打算惩治他,怎么可能会淡忘。
  洪亮吉自然也了解永瑆的处境,心里暗叹:“谁让您当初是皇位的竞争者呢!”
  永瑆在嘉庆皇帝刚刚接手大权的时候,也做过军机领班,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便被嘉庆皇帝找了个由头给罢免了。
  从嘉庆登基到如今,永瑆起起伏伏,也唯有洪亮吉对他不离不弃,对于永瑆来说洪亮吉可以说是唯一的朋友。
  一个王爷能有一个真心的朋友,也很难得了。
  洪亮吉之所以与永瑆相得益彰,是因为仰慕永瑆的才华,永瑆虽然是一位王爷,不过在书法绘画一道上给外精通,他的字画在外面千金难求。
  乾隆皇帝都对永瑆赞赏有加,不过也仅仅是赞赏,在乾隆皇帝看来要做皇帝的话,书画只是小道,还会影响皇帝的精力。
  就像宋徽宗,作为一个书法家、画家他是优秀的,可是作为一个皇帝便一塌糊涂。
  一月之后,汉军云集通州城下,兵力更是达到了二十多万人。
  通州城虽然也是城池坚固,可是也挡不住已经火炮兵力充足的汉军。
  再加上此时清军已经丧胆,士卒逃亡更加的严重,通州城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