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小领主-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身子拱手道歉,恭敬的回答:“老师,绛城城守也是老师的弟子,他出身赵城学宫。”

赵武再问:“绛城城守何在?”

按照春秋规则,当地城守要负责带领本城的役夫向司马府报到,经司马府清点之后,这群役夫交接给司马府,城守才算完成召集任务。如今役夫既然才出城,那么绛城城守必然还在城中。

过了一会儿,前去召唤的使者带着司马魏舒匆匆赶来,魏舒还带来了绛城城守,这人一见赵武,立刻跪倒在地,口称老师,解释说:“老师,十四万俘虏回国,光是看守的人员,已经动用了全部的城卫军。如今我晋国两军南下,国中城卫军都去看管俘虏,君上的宫殿一刻不能停顿,南下的军队输送物资片刻不能怠慢,我绛城经过五次征召,城中已经没有青年可用,唯有征召到老人与孩子。老师在赵城学宫曾说:仁者爱人,不是我不爱惜百姓,实在是城中青壮不够,征召过于频繁,以至于我没有完成赋税的人员……”

绛城城守的话嘎然而止。赵武听出了他话的意思。这群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役夫出现在新田城城郊,不是绛城城守一个人的责任,司马府将这群役夫检点通过,也有失察的责任。而司马府为什么连老人和孩子都征召了,这又要追究到执政府的责任。至于执政府为什么连续发出五次征召令,以至于动员到了老人和孩子,赵武难辞其咎。

赵武跺着脚,追悔莫及的说:“古人说:过犹不及,我的方法正确,但采取的手段过于激进!”诸位卿大夫默然不语。赵武转身,向那位白发苍苍的役夫郑重道歉:“是我无能啊!我担任国君的执政,让国家多有忧患,以至于不得起用您,让您曲在民间这么久,都是我的罪过啊!请允许我为自己的无能向您道歉!”

老人莫名所以,诸大臣也摸不着头脑,赵武回身追问叔向:“作为一个农夫,谁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度过了哪个甲子?”向恍然大悟:“这样的人啊!非得十分清楚农时,才能做到清晰的记录每个甲子。”

赵武跺脚,懊恼的说:“天下大旱,我晋国田野干枯,草木凋零,在这个时候,我光顾了对外掠夺,却忘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晋国称霸这么多年,国中自然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这个老者,度过了七十三个岁月,清楚的记得每一个甲子,而我们的农业正在遭遇千年难遇的旱灾,你我却忘了利用这些老者七十三年的经验,使百姓摆脱干旱的困扰,这是你我的罪过啊!”

叔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起身,跟在赵武身后向老者郑重鞠躬:“现在春耕刚过,我晋国正缺少像长者这样经验丰富的人,来指导农夫抗旱,叔向才能不够,愿意以您老为师,请教导我应付农时的经验。”

赵武再度转身,面朝晋国太史令籍赵、大法官士瑕,大司马、上军佐魏舒,郑重其事的说:“这位老者不应该是叔向一人的老师,他应该是我整个晋国的老师,我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一次,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当中,魏舒官位最高,国内六大正卿当中也只剩他了,他连忙接过赵武的话茬,回答说:“愿拜请这位老者为绛城佐(副市长)。”老者推辞:年老难以胜任。

魏舒建议:“老者超期服役,自然对此种处境感同身受,不如让他为国君负责监督劳役免除的甄别工作,并担任绛县的县师(掌官农田管理)。”不等老者回答,士瑕接着补充:“罢黜原来的绛县典尉。”典尉主持本县劳役征发,让这个老人服役,是典尉的失职。

大法官士瑕开口了,那就是法律,老者不敢抗辩,唯唯诺诺的答应着。

当时,列国的使者都赶来了新田。鲁国使者回国后向执政季武子汇报了此事,季武子感叹:“晋国还是轻慢不得啊!有赵武担任执政,有士瑕做他助手,籍赵、梁丙提供咨询,有叔向、女齐担任国君的师保。晋国朝堂有这么多的君子,怎么可以轻慢它?只有勉力事奉它才是啊!”

鲁国人是春秋的小报记者,他们知道了,这段经过自然就记载到了历史当中……

列国使者赶来新田城,一方面是因为赵武回国了,列国使者想探听一下晋国最新的动态,以及对战争的打算,因为这时间刚好是春耕结束,不是年底“听成”的季节,所以他们打的旗号是吊唁吊唁那个许配给赵武次子赵午,但还没有成婚就病逝的齐国公主杞姜。

各国假意吊唁的使者都聚集在赵武府上,赵武回到自己府中,先是接待了虚情假意的列国使者,等他敷衍完这一外交重任,转入自家后花园,各国使者逐渐散去,有门路的各找相熟的晋国大臣私聊,没门路的则回到馆舍,蒙头睡觉。

郑国这次派来的使臣是副相游吉。游吉本名姜虿,其父亲是郑国正卿子硚,子硚的先祖公子旗,原是齐国国君齐惠公姜元的子裔,后来出逃在郑国为相。姜旗有两个儿子:长子公孙虿,次子公孙楚。因子硚是齐惠公的裔孙,因此郑成公赐其为公孙氏。周简王姬夷七年(郑简公姬嘉七年,公元前558年),公孙虿被郑简公晋封为大司马,公孙虿在郑国与晋国联合伐秦国的“迁延之役”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公孙虿生有二子:长子公孙皈,字子明;次子公孙吉,字世叔,因封地为游,故名游吉,他是福建莆田游氏的始祖。

游吉出了赵府之后,晋国的大夫梁丙、张趯慕名来访。晋国智者梁丙苦笑着说:“幸会,幸会!堂堂的郑国副相竟为敝国执政次子的一个姬妾送葬,不是太甚了吗?”

郑臣游吉答道:“是啊!这种风气何时能够了啊!昔日文公、襄公之时,这些事务是从来不麻烦诸侯的,并且规定,让诸侯三年来骋娶,五年来朝;有事而会,如有不协则盟。只有君主、夫人去世,各国大夫才去吊唁。如今,元帅的一个未婚儿媳死了,就劳师动众的,真是不胜其烦啊!我想少姜有宠而死,齐国必然再送女子过来的,到时候,恐怕我还要来道贺的。”

晋臣张趯苦笑的说道:“你说的很对,岂不闻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寒热交替,周而复始,这样下去,晋国将尽失人心,将失去诸侯的拥戴,到那时晋国就会彻底衰败了。”

这时士瑕(士文伯)也走了进来,对着游吉行礼道:“君上设宴,文伯我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恭请子大叔前去赴宴。”张趯问道:“何事设宴?”“好像是与齐国的大夫晏婴商议,晋齐之间诸卿通婚的事情,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游吉对着张趯相视一笑,两者笑容里满含着苦涩。

晋平公现在很得意。说实话,自从他登位以来,花在国政上的时间,不如他花在姬妾身上的时间的百分之一。然而,现在计算一下他的政绩,连他父亲都感到很无奈。

楚国是超级大国,与晋国在这个世界上是两极。打从周王国建立以来,楚国一直桀骜不顺,甚至傲慢的派人询问周王室的九鼎大小。要知道,对于楚人的心思,那位首创“三思而后行”的鲁国前任执政季文子曾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意思是说:楚国与我炎黄不是同族,他们亡我炎黄的心思不会平息……

“问鼎”是什么意思,鼎在古代既是吃饭的家伙,也是祭器是王与上天沟通的神圣祭器。严格的说起来,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王”就是神灵降临在地上的代言人(天之子),他既是世俗的领袖,也是宗教的领袖:掌管解释天意,而与神灵沟通的祭祀礼器就是九只鼎。

春秋时代的文化是整个中原文明文化的魂魄,周王室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权体系也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一直到现代,领导都是庶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一样的存在,任何对领导的冒犯都是大逆不道,都是违反宗教精神的……

而楚王询问最高领袖手中,用于沟通神灵的祭祀物品……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

第二百七十三章 玩着玩着成了天下霸主

晋平公这样一位“百分之五十精力在姬妾身上,百分之四十精力在音乐爱好上,百分之九的精力在于享受之上”的国君,现在坐在自己的宫城里天天玩耍着,突然之间,有人告诉他:楚国屈服了,他的霸业稳固了!……要知道,连其先祖晋文公都没能让楚国低头,而在他这一代,楚国居然低头了。如此的功绩,任晋平公如何发挥想象力,也是万万想不到的。如此的美事会落在他头上,而他对这一切成就,未曾贡献过一汤勺的精力。玩呀玩的,把自己玩成天下唯一霸主。

这且不说,晋国在这次战争中还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并且获得了一块南下的飞地,打通了向南攻击楚国的前线缺口……畅想未来,晋平公已经想不出什么言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乐不可支的晋平公,在他还未修建完善的虒祁宫款待了列国朝贺使臣,虽然虒祁宫没有建设完成,但晋平公认为,唯有这座占地二十平方公里的庞大宫殿群,才能衬得上他取得的罕见功绩。

未完成的虒祁宫雕塑林立,有一座雕塑展现的是晋军的战争,无数烧制好的陶俑排列出典型的春秋战阵。这座巨大的陶俑雕塑群仿佛一座兵马俑坑,旁边有一座四方形的亭台阁楼将雕塑群圈起来。宴会就在这座四方阁中举行,阁楼的正面是晋国卿大夫,以及重要盟国的正卿,两侧回廊则是附庸小国的使臣们,正厅对面的尾部回廊里,则坐着战争中因功授爵的新进武士。

亭台底下,排列出战阵的陶俑大约有三千余具,刚好是一个整编师的士卒数目,三千余具陶俑占地非常大,把它们圈起来的四方形阁楼在春秋时代也是巨型的,这座阁楼建成之后,巨大的陶俑战阵就成了阁楼的天井,参加宴会的人居高临下,可以看见天井当中森然的战阵。不愧是军国主义国家,连宴会场所也杀气腾腾,那些陶俑手里拿的武器都是真实的青铜武器。

举行的阁楼里回荡着丝竹的音乐,列国舞女穿梭,歌声妙曼,人声鼎沸。在喧嚣的劝酒声中,晋平公频频催问:“元帅还没有来吗?我的执政呢?”国君的宠臣乐王鲋上前回答:“执政正在沐浴更衣,不过他说,今天恐怕无法参加君上的宴请,尚有一大堆事情等待处理,不知道何时结束。”

晋平公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的没心没肺,他醉眼朦胧的眯着眼睛,带着回忆的神情说:“哎呀!执政两年不在国内,后来阿成也走了,我都不好意思去他府上转悠一下,去过的人都说那里仿佛仙境。执政回来了,想必风华屋的建设会加快很多,你催一催执政,要他尽快建好风华屋,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见一见那座屋子是什么样的仙境?”

晏婴翻了个白眼,心里感慨:“师旷一去世,国君身边连个敢说话的人都没有了。你瞧,大臣们说执政两年没回来,有许多事情未来得及处理,此刻叔向等执政府重臣都不在宴席上,赵武子分明是在操劳国政。但这位国君却只想到对方有一堆家事要处理。晋国恐怕要衰落了。

正在这时,卫献公走上来,他带着卫国的乐师师涓,恭敬的向晋平公行礼:“伯君,我卫国依仗您的垂怜,收回了被乌馀侵占的土地,另外还在南方获得了一块沃土,我们小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特献上一首乐曲,请国君欣赏。”

送晋平公礼物,没有什么比送音乐与美女让晋平公喜欢的,卫献公以前献过音乐,被师旷说那段音乐是千年大旱的祸首,但晋平公得到赵武支持,根本不在意这种荒诞说法。他拍着手催促:“快点快点,还等什么?赶快演奏吧!”

师涓用清水浸了浸手,坐下来开始弹奏……如今弹琴的手段也开始现代化了,这是因为赵武开始学琴了。赵武从师于师旷,学着练习弹琴,当时的琴弦几乎都是长线或者牛尾、马尾编成,后来赵氏发明出金属拉丝技术,钢丝琴弦也出现了。伴随着钢丝琴弦的出现,也出现一个问题,虽然新琴弦使得琴音洪亮了许多,但赵武怕痛,用手指按住琴弦快速滑动,让他感觉到有点吃不消,想起现代人弹琴时,手上经常装一个铁指甲,于是,他便“发明”了类似的音乐辅助工具。

这些辅助工具可以减轻人弹奏时的痛苦,比如说快速的滑弦,或者拨弦,琴师们不再会感到手指疼痛,弹到剧烈处,也不会十指鲜血淋漓……但赵武发明了这些东西,马上又将他的发明丢到脑后,因为对于一国执政来说,空闲的时间太少了,赵武现在几乎找不出练琴的时间,况且按他现在的地位,如果想听音乐了,让人弹奏就行了。他现在只要一发话,列国的琴师还不你争我抢的,期望获得在他面前弹琴的机遇。

赵武虽然将他发明的这些辅助工具遗忘了,但因为赵城现在是艺术之城,许多新艺术不断的从赵城涌出来,并成为整个中原的流行趋势,所以人们对赵武发明的这些工具非常感兴趣。春秋时代的人根本没什么思想禁锢,赵武发明了铁指甲后,乐师们在其上大胆发挥,更是创造出玉扳指、青铜指甲、象牙指甲、犀牛角指甲等等……为此,乐师们还研究出一套理论,说明什么材质的指甲适合弹奏什么样的乐器,比如曲调激烈的郑卫之音,就适合用青铜指甲来弹奏,而琴弦最好用铜丝制作……

师涓慢条斯理的戴上一套象牙指甲,一板一眼的整理琴弦、调音、焚香……春秋时代弹琴有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序,师涓做的不慌不忙,席上的贵族们逐渐停止了喧闹,侧耳倾听师涓的弹奏,唯独晏婴皱起了眉头。音乐开始了,声音非常柔媚,一曲弹罢,晏婴出手阻止:“停下来!别弹了,这是“靡靡之音”亡国之声也。”

晋平公不解,宠臣乐王鲋解释,此乃纣王作的柔弱,萎靡,颓废的音乐,纣王沉迷其中,不理朝政,最终周武王把国家灭了。晋平公咧嘴一笑:“昔日吴国公子季礼曾经评论过卫国的音乐,也曾评论过某些已灭亡国家的音乐,我的执政曾经回击说:亡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成千上百各因素共同作用,但其中没有一点音乐事情,所以音乐无关亡国。晏卿说的过分了。”

卫献公神色难堪,晏婴神色自如,他举起酒杯,正想开口再说,郑国的使臣游吉跳了出来。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