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凶神-曼施坦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闪电凶神-曼施坦因-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军的抵抗十分英勇,而且苏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军团作战参谋把德军从阵地上缴获的一位苏军已经阵亡的团长的日记交给了曼施坦因,从中看出了苏军中的政委是如何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中,维持已经陷入绝境的红军士兵的士气,这样做也许近乎残酷无情,从局部来说,这些顽强的抵抗也许是无益的。但从全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挫动了德军的锐气,使本该用于攻城的部队过早地投入使用。
  1943年10月22日,完成了使命的、陷在德军阵地的部分苏联红军终于停止了抵抗,战场上沉寂下来。
  曼施坦因命令通信处长起草了给最高统帅部的情况报告:经查明,此次苏军投入了1个精锐军团,共有1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和5个装甲旅投入这次反击,其中的J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和4个装甲旅在包围圈中同归于尽,此役共俘虏苏军1.2万人,苏军死亡的数字还要大得多。在武器装备上,缴获火炮300余门,迫击炮500门,击毁和俘获苏军22N辆坦克。
  另外还向元首报告,德军第11军团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不仅是在兵力上,而且原来决定用于列宁格勒的弹药也被消耗掉不少。显然不能马上冉发动一次对列宁格载的攻势了。
  曼施坦因在这个报告中,写进了自己的意见:第11军团指挥官认为,经过此役之后,前线的德军部队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是决不能进攻列宁格勒这一坚固设防的城池的。
  在等待最高统帅部回音的时候,整个列宁格勒前线除了双方偶尔的炮击,不再有激烈的战事,战场呈胶着状态。
  曼施坦因的亲随副官斯皮赫特中尉,跟随曼施坦因多年,是个体贴人意、性格开朗、手脚勤快的小伙子,曼施坦因对他很是看中。正在焦急等待回音的曼施坦因,突然接到了斯皮赫特中尉丧命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曼施坦因本想栽培一下这位年轻的中尉,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最近一个阶段,斯皮赫特中尉在司令部中无事可作,总是想积累些战功,曼施坦因就派他到德军第170师去参加涅瓦河上局部的战斗。这本是一团好意,斯皮赫特中尉在克里米亚的时候,也曾参加过该师的战斗,对这个师的上上下下比较熟悉;再说,这个地区只是局部的战斗,该师的指挥官自然不会把军团司令最为宠信的人派到最危险的地方,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没想到,这一团美意反而送了亲随的性命,在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斯皮赫特中尉倒也无事,但在返回军团司令部的时候,这个可怜的中尉因为中途飞机失事而送了性命。
  10月25日,曼施坦因为斯皮赫特中尉举行了一个简易的战地葬礼。虽然在战场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死去,但毕竟不如身边的人这么直接、这么关切,因此他的死对曼施坦因来说,打击颇大,他那悦耳的笑声,宛若历历在耳。这是在曼施坦因的驾驶员纳格尔之后,在东线战场上第二个丧命的亲信。
  在斯皮赫特葬礼之前,曼施坦因恰好要飞往设在芬尼特沙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去接受元帅的权杖,身边没存了斯皮赫特中尉这位贴身副官照料他的生活,曼施坦因确实感到不便。
  “这孩子要是看到我手持元帅权杖、身穿元帅礼服的样子,不知会多么地高兴!”曼施坦因坐在专程接他前往元首大本营的飞机中,望着舷窗外掠过的团团浮云,暗暗地想。
  在晋升元帅的仪式上,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礼遇有加,当着众位将领的面,希特勒特别对曼施坦因统领的第11军团在克里米亚的战绩大加推崇,对第11军团的作战表现,深表赞许。
  授衔仪式结束之后,看看希特勒心情比较好,曼施坦因趁机向希特勒提出部队休整的问题。曼施坦因向元首陈述,在俄国前线的步兵必须得到休整,自从俄国战役开始以来,前线的德军各步兵团从来没有准时得到过补充的兵员,步兵常用不足额的兵力去进行战斗,其结果是每次战役越拖越长,战斗部队的实力也就消磨得越厉害。
  曼施坦因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他已经从这次参加授衔的其他将领口中得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空军正在着手组织22个所谓“空军野战师”,要从战斗勤务部门抽出约17万人来。这多半是那位胖子戈林的主意,希特勒向来对这位继承人的要求宽宏大量,不管是在经费和人力上都是如此。
  据曼施坦因这班陆军将领来看,当务之急是补充陆军一线作战部队。如果是空军果真有17万人可以抽调,这些剩余人力早就应该充实陆军的第一线。现在希特勒却同意把这17万人集中编成空军的私房单位,来供地面战斗之用,未免舍本求末。
  如果元首在1941年的秋季中,使用这些人员来补充陆军各师,使其保持充足的战斗实力,则在1941年到1942年之间的冬季中,许多因兵力不足而引起的危机就可以平安渡过,不必那么捉襟见肘了。
  陆军的高级将领们认为,现在元首同意把这些优秀的部队编成空军的陆战师,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动。这些原本属于空军的勤务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获得必要的地面战斗训练和与其他部队合作的经验。而空军本身,又从哪里去寻找适合地面作战的师长和团长呢?
  曼施坦因在与希特勒的谈话中,对于上述的问题都加以详细的分析。希特勒故作很认真的样子,听取了曼施坦因的意见,但却坚持说,他对手这个问题已经做过充分的考虑,所以并不准备改变他的决定。
  曼施坦因还不死心,在离开元首大本营之前,曼施坦因又以备忘录的形式,再次提醒希特勒,请元首注意一下陆军的人员装备补充问题。
  曼施坦因这一奢望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不久,中央集团军的前作战处长——一位与希特勒的侍卫人员和戈林手下的人都有交情的德军上校——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确实是戈林要求编成空军独立师,戈林宣称,他不能把他的空军部下交给陆军,这样他不放心,因为空军都是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中培养长大的,而陆军中却还有牧师,而且陆军军官们都还受着帝国时代的传统精神支配。戈林早就冠冕堂皇地告诉部下说,空军也必须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牺牲,不应让陆军专美于前,这些理由竟然说服了希特勒。
  不过曼施坦因离开大本营芬尼特沙之前,希特勒还是对曼施坦因抚慰了一番。
  “我的元帅,您在列宁格勒的任务就快要结束了,我将把您的军团司令部派到我们中央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去,因为我已经得到情报,苏军有在中央集团军地区发动攻势的迹象,我们必须提前发动一个攻势来阻止它。”
  希特勒停了一会,看看曼施坦因有何反应,接着又用沙哑的声音说,“假如我的大本营迁离开了芬尼特沙,则元帅您将奉命代替我,来指挥德军A集团军;您是最合适的人选,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自从原来的A集团军司令利斯特元帅,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而被免职之后,希特勒一直自己兼任这个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客套一番后,便告辞出来。
  在回到列宁格勒前线的最后几天中,曼施坦因还没有盼到德军A集团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却先接到了一份阵亡通知书。
  不知谁又死亡,且听下章分解。
  第十八章 斯大林格勒受挫
  第六军团遭围困,挂帅顿河集团军;
  东奔西走疲奔命,图救德军脱牢笼。
  1942年10月30日上午,在听完早晨情况的例行报告之后,曼施坦因的参谋长夏尔兹将军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一份阵亡通知书递到他手中,并吞吞吐吐地说:
  “元帅阁下,我十分遗憾地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坏消息现在即使不告诉您,您迟早也会知道,您的长子吉罗,在前天被一颗苏联炸弹炸伤,经抢救无效,已经阵亡了。他在前线表现非常勇敢!”
  在刚刚失去了驾驶员、副官之后,曼施坦因这次又有了失子之痛,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使这位刚被提升的元帅晕头转向。
  曼施坦因的长子名叫吉罗,出生于1922年的除夕,死的时候刚刚满20岁。从出生之日起吉罗就是一个文弱的孩子,他幼年多病,靠着曼施坦因妻子的小心抚养,才逐渐壮实起来,使得身体能够符合于一个军人的标准。因为吉罗自幼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像同龄的孩子那么多的乐趣,好多的游戏限于他的体力而退避三舍,但这也使他变得十分的少年老成。
  吉罗是一个极可爱的孩子——曼施坦因心里老是抹不去古罗的影子,他不相信他就这样地离开了他——吉罗老成、有思想,总是乐观地对待一切。1940年吉罗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表示要从军,并参加曼施坦因所属的兵种——步兵,当时步兵被称为战场上的女王,向来都是由德国步兵担负着主要战斗之责。
  曼施坦因夫妻很了解儿子的这种继承祖业的愿望,并没有干涉他。完全是由于血统的遗传,使他想作为一个职业军官。吉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一个德国国防军军官,他平时是德国青年的训练者,战时则是德国青年的领导者。”
  所以吉罗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在李格尼兹加入了德军第51装甲步兵团。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之后,在1941年夏季战役中,吉罗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分在苏联境内作战。他升任了陆军下士,并因为与其他志愿人员救回了在巡逻中负伤的德军士兵,而获得铁十字勋章。
  1941年秋季,吉罗被送往军官学校受训,并于1942年春季获得了准尉军衔。不久就患了一场重病,回到家中休息。休假回来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他所热爱的团中,该团划归德军第16军团指挥,此时正在苏联境内的依尔门湖附近作战。
  在由家中返回前线,前往第16军团报到时,吉罗曾经经过曼施坦因的防区,顺便看望了父亲,并在曼施坦因的旅行汽车中住了一段时间。由于曼施坦因当时军务繁忙,没有来得及细谈。
  以后在经年之后的1943年10月18日,曼施坦因到第16军团司令部,去见老战友、第16军团司令布歇上将的时候,又曾经和儿子见了一面。当日,由布歇出面,邀请曼施坦因、吉罗父子两个,加上布歇和曼施坦因的副官斯皮赫特,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黄昏。
  这可以说是一次死亡的聚会,几天之后,曼施坦因的亲随副官斯皮赫特就因飞机失事而亡;不久曼施坦因的长子吉罗也死了。他是以中央集团军的一个营副的身份到前线去传令时而遭到的不幸。
  他死时的职务是德军第18装甲步兵师——曼施坦因从参谋总部离开后,在这个师当过师长,现在已经改编为装甲步兵师——中第51装甲步兵团少尉营副,这是刚刚提升的一个职务。
  在接到阵亡通知书的次日,曼施坦因把吉罗的遗体埋葬在了依尔门湖的岸上,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远眺依尔门湖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如果没有战争的骚扰,这里足可称得上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圣地。
  吉罗生前所在的第18装甲步兵师的克鲁格牧师主持了葬礼。他在致辞开始时说:“一位步兵少尉……”曼施坦因听到开头的这句话,也就觉得儿子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他终于实现了他自己的宿愿,成了德国陆军正式军官。在曼施坦因指挥下,死于战争的德国青年何止成千上万,这次总算是报应到自己头上了。
  在吉罗的葬礼了后,曼施坦因向陆军总部告假,飞回到自己家里,把吉罗的死讯告诉了妻子,并在家中小住了几天,对于妻子而言,也是个安慰。曼施坦因的妻子对他们的这个长子一向是特别钟爱,吉罗幼年多病曾经使曼施坦因妻子伤透了脑筋。
  “现在我们终于把吉罗交付给上帝了。”
  曼施坦因像是在安慰妻子,更像是安慰自己。
  1943年11月20日,曼施坦因又接到了元首的新指示,奉命成立了一个新的“顿河集团军”,由他出任顿河集团军的总司令,负责协调对斯大林格勒两侧地区德军的指挥,集团军司令部初步设在费特布斯克。
  在上任的途中,曼施坦因带他在第11军团的老作战处长布西上校一同前往,在路上险遭不测:苏联红军游击队埋设的一颗地雷,在他们所乘坐的火车下面爆炸。
  所幸的是,这列装甲列车的钢甲甚厚,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虚惊了一场。但铁路的路基已经被毁坏,所以中途只好耽搁下来。在那个地区中到处有游击队活动,旅行时必须使用装甲车辆或者是有特殊保护的火车,占领军的滋味并不太好受。
  他们又打算换坐飞机去,但因为天气太坏,飞机不能飞行,他们只好等修好铁路之后坐火车来到顿河集团军司令部费特布斯克,直到11月24日,这一天恰好是曼施坦因的55岁生日,曼施坦因率领东拼西凑的顿河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人员,才到达了原德军B集团军的司令部——他将代其行使对这个战区的指挥权。
  当曼施坦因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司令之后,才开始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挥,当时希特勒正兼着三军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在此之前的波兰战役中,曼施坦因在前线曾经间接地领教过希特勒所谓的领导——希特勒曾经两次视察伦德斯特的南方集团军总部,而曼施坦因恰好是这个集团军的参谋长。那时留给曼施坦因的印象,希特勒似乎对集团军的情况解释,都很是同情地听取,并且也毫不干涉集团军一级的指挥。
  现在曼施坦因以集团军司令的身分,第一次直接受到希特勒的指挥,对希特勒所谓的军事才能,了解更加深入了。曼施坦因对这位喜怒无常的元首,从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评价是:确实不能像希特勒的政敌所说的,小看了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班长”,希特勒对作战问题通常是别具慧眼的。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对一切现代技术和军备能有迅速的了解。他对敌人的最新兵器十分熟悉,对于敌我双方的战时生产数字,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