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通史-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带兵征讨。于是,他把妹夫黎克勒叫来,对他说:我给你一批战舰,3万名士兵。你就是这支军队的司令。你立刻带兵去海地,一定要让法国的旗帜在那里重新飘扬!
  黎克勒不敢耽搁,在12月带着这支法军出发了。虽然他明白此次远征的重要,但是海地究竟出了什么事。他并不十分清楚。周围的人便向他介绍起来;
  您也许知道,海地在圣多明各岛(也叫海地岛)的西半部,原来是西班牙的地盘,后来被我们法国夺了过来。海地人大多是非洲黑奴的后代,现在那里十分之九的居民是黑人。
  那么,这些黑人怎么会造反的呢?黎克勒问。
  这个就难说了。不过,他们的声势的确不小。就拿最近这一次来说,还是在十年前(1791年)开始的。一个叫布克曼的黑人,带着造反的奴隶,冲进官员和场主的住宅把他们杀死不算,还放火烧了种植场。接着,就有不少地方也学着这么干。两个月的时间,就有200多个甘蔗和咖啡种植场被毁坏,2000多名法国人被打死,剩下的只好逃出海地
  黎克勒倒吸了一口冷气,说:这么厉害?那杜桑是个什么人?
  杜桑·卢韦杜尔本来是一个种植场的车夫,从小放羊喂马,和一般奴隶一样。可他倒有些见识。听说他自学了法文,还读过卢梭、孟德斯鸠(法国革命时期的思想家)的书。杜桑参加起义以后,领导一支部队,打了不少胜仗,所以他的部队很快成了主力,他也就成了主要领导人。
  我不明白,这些黑奴造反为什么持续那么长时间?难道我们法国人都是蠢货吗?黎克勒继续发问。
  这大概和我们国内的事情有关。那时候政府忙于国内事务,只派了6000人的军队去镇压,结果一败涂地。西班牙、英国抓住了机会,都派兵在海地登陆。所以,这几年杜桑主要是和英、西两国打仗。
  结果就是被黑奴们打得大败而回,是吗?
  对!杜桑的军事才能,我们不能不承认。他先对准西班牙人发动总攻,把他们赶出北部,又占领北部作为根据地。经过3年的准备,他又带兵南下攻打英军。在阿尔蒂波尼特河谷一仗,获得全胜。英国人只好投降。剩下东部的西班牙人,就好对付了。今年1月,杜桑分兵两路,又赶走了这伙西班牙军队。这样,他就夺取了全部海地。
  于是,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制订了藐视我们的宪法!
  正是这样!
  黎克勒听着同僚们的介绍,皱起了眉头,思索起来。对于奴隶们为什么造反这个问题,同僚们没有也不可能回答。其实,那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法国的官员和场主残酷剥削和欺压黑人奴隶,任意鞭打、侮辱他们,砍掉他们的手脚,割掉他们的耳朵,甚至把他们活活烧死。奴隶们每天要干将近20个小时的活。有多少人惨死在殖民者的皮鞭下,又有多少人活活累死在矿山和种植场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能不起来反抗呢?对这些,黎克勒自然不愿意细想,他只想着一件事:怎样对付这些难以对付的黑奴呢?
  这时候,杜桑和他的战友们正在准备迎击法国的这支新殖民军。杜桑对战士们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法国人没有权力把它抢走!现在法国又派人来了,我们要让他们饿死、渴死、累死,让这些强盗看看他们在海地一手造成的活地狱!
  好啊!战士们齐声喊着。他们响应杜桑的号召,在法军将要登陆的地方放起火来。市区化为灰烬,粮食成了炭末,道路也被炸得坑洼不平,连水里也放了毒药。
  当黎克勒的3万军队登陆以后,他们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吃饭喝水都发生困难,调动军队也无法进行。而海地的起义军却四处出击,协同作战,打得法军狼狈不堪。一支饥渴交加又道路不明的部队怎么能作战呢?他们只有到处挨打了。
  实在没有办法了,黎克勒写信给杜桑,说:我们谈判吧!我保证你的安全。你将不会发现有比我更诚实的朋友了。杜桑相信了黎克勒的诚实,单枪匹马来到法军驻地会谈。黎克勒为自己这一骗局的得逞兴高采烈,立即下令逮捕杜桑,并把他押送到法国。
  杜桑,这位杰出的黑人领袖,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战果辉煌,然而他不了解殖民主义者是多么狡猾,终于落入圈套。拿破仑下令把他关进了监狱。1803年4月,他病死在监狱里。但他对海地的前途一直充满信心。他被捕后曾说:他们毁灭我,不过是砍倒了一棵自由之树。这棵树一定会重新生长起来,因为它的根深深扎在了地下。
  杜桑的话被海地人民的行动证实了。失去领袖的挫折,使他们认清了殖民者的本质。没有多久,海地的革命烈火又燃烧起来。对远涉重洋而又缺乏供给的法军来说,和强大的起义军作战,简直是自取灭亡。结果,和英国、西班牙军队的命运一样,法军遭到了惨败,大部分将士伤亡,黎克勒也因患黄热病死了。1803年,法军被迫投降,剩下的8000人悄然离开了海地。
  1804年1月1日,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海地正式宣布成立。这个奴隶创建的国家赢得了美洲各国人民的尊敬。不久,争取独立的呼声便响彻了整个拉丁美洲。
  69。南美英雄玻利瓦尔
  1816年1月的一天,从海地西边的牙买加岛驶来一条船,停靠在海地的港口。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在伙伴们的陪同下上了岸,急忙赶到海地总统的官邸。总统佩蒂翁走出办公室,和这位中年人紧紧握手,两个人边走边谈,进入客厅。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中年人带着满面笑容快步走了出来,回身向总统挥手告别,乘船而去。
  这个来去匆匆的人叫西蒙·玻利瓦尔。是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人。为了把祖国从西班牙殖民者手里解放出来,他这次来到已经独立的海地寻求援助。结果怎样呢?从他那兴奋的神态可以看出,他十分满意。海地总统答应送给他7只船和大批武器弹药。玻利瓦尔也向佩蒂翁表示,要像海地解放黑奴那样,解放委内瑞拉的黑人奴隶。
  两个月以后,一支200多人的部队,乘船渡海,直奔委内瑞拉的北海岸。玻利瓦尔站立船头,心情格外激动,不由得回忆起往事来。他,一个家庭十分富裕的白人,一个受过教育的学者,为了祖国的独立自由,已经成了武装斗争的指挥者。还在10年以前,他就回到国内,组织了一支军队,转战奔波,两次建立了共和国,可是因为力量单薄,都失败了。他自己不得不逃亡到牙买加。现在他即将重返战场,脑海里仍不断重现前两次战役的经过。为什么会失败呢?怎样才能打胜呢?他反复考虑着这个问题。
  胜利的艺术是在败仗中学得的!这就是他的结论。他不止一次地对战友们讲这句话,现在,他在船上又这样对大家说了。
  我们相信你的话是对的,而且充满信心!战友们异口同声地说。
  对!我们不仅要解放委内瑞拉;新格兰纳达(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这些被西班牙人奴役几百年的地区,我们都要解放。只有这个大陆上的人民团结起来,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
  战友们听了,情绪更加激昂。玻利瓦尔决定袭击位于加勒比海海岸的委内瑞拉首府加拉加斯,然后再进军内地。
  可是,他们登上陆地以后,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火力封锁。加拉加斯既然是军事要地,西班牙人怎能不派重兵防守呢?这是玻利瓦尔没有认真考虑的。结果,一场激战过后,他们伤亡惨重,这次军事行动又失败了。
  如果说,玻利瓦尔这一次行动有点莽撞,那么半年多以后当他又一次从海地渡海南下时,就显得胸有成竹了。在这以前,他宣布了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号召黑人奴隶起来斗争。同时,他对军事行动也做了周密的安排。他们不再去攻打加拉加斯,而是来到了奥里诺科河流域的东部地区。这里有茂密的森林,交错的河流,爱国军在这里进攻袭击敌人,退守隐藏自己,都十分方便。更为有利的是,这里和加拉加斯隔着一个大草原,没有直路可走,西班牙人的军队没法来增援。
  爱国军沿奥里诺科河挺进,途中受到了黑人奴隶和当地农民的欢迎,队伍不断壮大,接连打了胜仗,在这个地区站稳了脚跟。第二年,玻利瓦尔又颁布新的法令:没收西班牙王室的财产,把土地分给参加解放战争的士兵们。这个法令轰动了委内瑞拉。人民从爱国军那里看到了希望,不单黑人、农民和手工业者,连城市小资产阶级都参加了爱国军。草原上的牧民也组成队伍,和爱国军共同战斗。
  1818年10月,位于奥里诺科河下游的安哥斯徒拉城一片欢腾,各路军队会合在这里,庆祝委内瑞拉国会的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成立了。玻利瓦尔为自己的解放祖国的愿望开始实现感到欢欣鼓舞,他决心把这场斗争继续下去。
  第二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2000名精锐骑兵和步兵出现在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他们要去袭击占据新格兰纳达的西班牙人。这真是一次惊险的长途跋涉。安第斯山山峰峻峭,荒无人烟。从委内瑞拉到新格兰纳达只有一条崎岖山路可以通行,可是早被西班牙人控制住了。玻利瓦尔的队伍只有在没人走过的山梁野谷里攀援着行进,一个接着一个。战士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奥里诺科的草原,到了这高山峻岭空气稀薄的地方,一时难以适应。走到悬崖峭壁的时候,不时有人头晕目眩,随即在战友们的惊呼声中掉下万丈深渊。就这样,很多勇士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翻越了安第斯山,来到新格兰纳达的高原谷地。在这里,一场遭遇战展开了。爱国军战士像猛虎下山,迅速对西班牙军队发动了攻击。敌军面对这突然袭击,惊慌失措,失去了抵抗能力。从指挥官到大部分士兵都成了爱国军的俘虏。玻利瓦尔乘胜进军,占领了波哥大(现在的哥伦比亚首都)。
  这以后,又是一个接一个令人振奋的胜利:爱国军回师委内瑞拉,横扫全境,大败西班牙军;爱国军开进首都加拉加斯,解放了委内瑞拉全国;爱国军南下厄瓜多尔,占领首府基多城。
  这样,南美洲西北部地区获得了解放。1819年,包括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成立了。为这一胜利建立了特殊功绩的玻利瓦尔被选为最高领袖。
  至于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的彻底解放,是1826年的事了。那时候玻利瓦尔仍在继续着他的事业,他领导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军队为解放秘鲁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当秘鲁东部(也叫上秘鲁)被玻利瓦尔的军队解放,宣布独立的时候,它改名为玻利维亚,就是为了纪念玻利瓦尔这位参加了472次战役、为独立自由顽强奋斗的民族英雄。在这以前,阿根廷、智利、乌拉圭、巴拉圭和秘鲁西部(也叫下秘鲁,就是现在的秘鲁),已经由另一位民族英雄圣玛丁领导的军队解放了。
  70。爪哇起义者的“苏丹”
  南美洲的革命使太平洋的东岸很不平静。在同一时候,太平洋的西面也不太平。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正燃烧着一场烈火。这烈火就是蒂博尼哥罗领导的起义。
  早在16世纪,印度尼西亚就受到荷兰殖民者的侵略,后来成了殖民地。受欺压,受掠夺,受剥削,受迫害殖民地人民遭受到的一切痛苦,印度尼西亚人民也同样遭受到了。这不仅使人民感到忍无可忍,就是日惹(爪哇岛上的一个小王国)的苏丹(最高统治者)的儿子蒂博尼哥罗也异常气愤。他决心赶走殖民主义者,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他在日惹附近的德卡尔列组织起一支队伍,准备武装起义。这件事很快被荷兰人发觉了。荷兰人取消了蒂博尼哥罗的王位继承权。这没有使蒂博尼哥罗屈服,荷兰人于是又策划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1825年7月的一天,蒂博尼哥罗正坐在屋里看一封信。信是日惹州长派人送来的,要求蒂博尼哥罗搬回日惹去居住。蒂博尼哥罗知道,这是荷兰殖民者的诡计:诱骗他去日惹,以便监视他,削弱他的力量。他想,这封信不过是个信号,在它后面还会有更凶狠的花招。正想到这里,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枪炮声。蒂博尼哥罗皱起眉来,一拳猛击在桌上,愤怒地对左右的侍从说:真是软硬兼施。他们真的杀来了!赶快集合队伍,立即转移。说着,他走出门外,翻身跨上战马,在侍从们的护卫下,向远处疾驰而去。震动整个印度尼西亚的大起义就这样开始了。
  起义军转移到卡里梭科地区,消息传遍了日惹王国。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卡里梭科,日惹苏丹的后裔70多人也参加了起义。蒂博尼哥罗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趁现在各路起义军聚齐了,我们马上攻打日惹,把荷兰人一举消灭吧!战友们纷纷向蒂博尼哥罗建议。
  蒂博尼哥罗摇摇头,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们,说:不能强攻。我们的人虽多,可是武器和装备都不行,连一门大炮也没有,打日惹是要吃亏的。他停了停,又胸有成竹地说:我们现在只能不断袭击扰乱他们,打得他们精疲力尽!
  那么,到什么地方去呢?
  到斯拉朗去。那里离日惹只有十几公里,我们就在那儿向他们挑战,像刺进他们眼睛里的一颗钉子。
  起义军来到了斯拉朗。从这时候开始,荷兰副总督德·科克就不断收到令人吃惊的报告:起义军接连消灭了从日惹派出的几支荷兰小部队;日惹的对外交通线被切断了;护粮队遭到袭击正像蒂博尼哥罗预料的那样,起义军成了荷兰殖民者的眼中钉,搅得他们日夜不得安宁。德·科克暴跳如雷,终于按捺不住了。
  这一天,他带领几千人马,拉着几十门大炮,向斯拉朗进军。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得意地盘算着:先用大炮把斯拉朗轰平,再冲进去杀光
  报告!斯拉朗是座空城,蒂博尼哥罗他们不知去向。侦察兵滚鞍下马,急促地说。
  德·科克大吃一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莫非蒂博尼哥罗又在耍什么花样?他想收兵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