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系列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陈毅系列传记-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过去的一班老人。只有刘妈一个在1967年的9月,看见你二哥挨批斗,我们家庭的处境不妙,她自己提出去上海投靠她的干女儿胡梦兰。刘妈走后,我没能另外找人,家务劳动一切自理,在石家庄居住期间,当地组织上配备有女服务员,我仍然坚持自己洗衣服。现在回到北京,我还动手烧饭。总之,刘妈走后三年多时间,我自己搞家务劳动已习以为常。这几年,我倒长胖了,当然胖不一定是好事,可是这一点总是表明我在困难中没有垮下去,也是值得告慰的。……
  1970年只剩下几天了,即祝你们新年健康!顺致你二哥的问候。
  张茜1970年12月22日
  不等看完二嫂的来信,陈重坤就高兴地笑出了声。这时,她真希望王少艾早一点下班回家,也好让他分享这不尽的欢乐。
  噩耗——陈毅患了绝病——癌症
  1971年3月中旬,张茜的来信就像一个晴天霹雳——陈毅患上了绝病——癌症!
  少艾、重坤:
  你们最近寄来的一封信已收到。去年底,我给你们去信一封并附照片一张未知收到否?在那封信中,我讲到伸弘(陈毅原名)去年10月下旬,自石家庄返京就医住院月余后出院等情况。谁也没有料到过年以后,1月16日,骤然出现了一个大变化:仲弘再次住院,而且就在当天动了手术。其实也是上次住院被医生忽视的问题爆发了出来,使人感到突然罢了。从他上次出院之日,他就不断地闹头晕、牙痛、肚子痛、腹泻……到了1月16日的早晨,我看他气色不好,就下决心送他去301(医院),要求让他住院,以便观察病情。到了医院,经过外科主任检查,摸到他腹部右侧有一个很大的硬块,按上去痛区很明显,由此诊断是盲肠炎,须立即开刀。
  院领导研究后,一面作手术准备,一面打报告,请中央审批。下午5点钟,该报告已送到周总理那里。总理立即派他的保健医生和我去医院,并批准了医院的手术计划,仲弘也就被送进手术室。开始是割盲肠的预定方案,认为是小手术,绝无危险,哪知打开患处一看,发现那个硬块原来是胀得鼓鼓的一个“大硬包”,而造成这种肠梗阻的原因,则是升级肠腺癌……术后一个月内,情况是令人忧虑的,由于医院加强护理,周总理亲切关怀,仲弘自己意志坚定的力量,一个个难关总算闯过来了,现在刀口已经愈合,心脏病已经平复。……你二哥听了医生的介绍,泰然自若,他说,癌症也没有什么要紧,何况已经拿掉了。要是再长出来,再开刀,有什么可怕的。医生护士都说他满不在乎,很乐观。刚开过刀,他的体重跌到了70公斤(穿着棉袄时磅的),现在体重又长上去了,不穿衣服过秤,已是足足74公斤。这20多天中恢复很快。目前情况好转,我才有平静的心情写信告诉你们。……
  张茜
  没等读完二嫂的来信,陈重坤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晴天霹雳哪!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把这天大的灾难降落在二哥的身上,难道你还认为这场不公平的运动把他折磨的还不够吗?!
  王少艾却要比陈重坤来得冷静,他从二嫂的信中读出了潜在的另一层思考:问题何以一下子这么严重?这么突然?301医院何以会发生这么严重的医疗事故?那里的医生可都是专门为中央级干部治病的,可以说都是医术很高明的,但为什么连这样已经很明显了的腹中的一个大硬块也检查不出来,从而居然会误诊?
  陈毅住院治疗的内幕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王少艾的这一思考是准确的。
  那是因为当时301医院内科高干病房里住进了正权倾朝野的黄永胜!1970年10月与解放军301医院联系,医院回电话说:6病室没有床位,等准备好床位,再通知。其实,南楼6病室有5组空病房,只因当时黄永胜正在住院,他听说陈毅要来住院,气哼哼地说了声:他来吧,他来我就走!听到这个叶群的心腹人物的话,医院负责人哪还敢再收留陈老总?为此,直到黄永胜出院,医院方面才向陈毅寄来了通知书。
  陈老总在6病室住了没有几天,又被搬到5病室。因为陈老总住院的第二天,李作鹏也住进了医院,而且也住在6病室!起先,李作鹏倒没什么反应。当天晚上,陈毅在走廊里散步,迎面碰上了前来看望李作鹏的邱会作、吴法宪。于是,第二天陈毅就被搬离了6病室。
  然而,更严重的是在黄、李等一伙人的横蛮干涉下,陈毅的病情延误了!当时陈毅住进医院是作为一般高血压治的。在抄录的陈毅病历上,第一页就这么写道:
  陈毅,男,70岁,70。10。26住院。
  主诉:头痛、头昏、高血压10余年,近两月加重。近两年多来体重下降20多公斤。要求住院治疗期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年逾古稀,体重骤降,这本是患有肿瘤等严重疾病的重要体证,理应及时组织会诊,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然而,陈毅住院后,医护人员被“敲警钟”:他是“二月逆流”的黑干将,思想上要划清界限,这是阶级立场问题!所以,整整56天过去了,陈毅病历上除了经医生的病程记录和科、部主任的一般性查房记录外,没有一次各科会诊的记录。相反,黄永胜因胃痛住院18天,医院某负责人亲自出面为他组织大小会诊16次,其中光请著名专家会诊就达7次之多。这恐怕就是所谓“医疗为政治服务”的最好注释!
  医生奉命向张茜说:“陈毅身体检查不出什么,可以出院。”1970年12月22日,陈毅出院了。当然,留在医院病历上的白纸黑字上却注明:病人自己要求出院。
  1971年1月16日下午5时许,周恩来接到301医院的报告:陈毅的阑尾炎亚急性发作,需要立即做切除阑尾的手术。周恩来批准了,并派自己的保健医生卞志强陪张茜一起前往医院。当天晚上6时15分,手术开始了。刚过几分钟,手术室里突然慌乱起来。
  原来,腹腔打开后,医生们才发现:陈毅的阑尾是好的,真正的病因,是靠近肝曲外的结肠癌、并已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侵及附近肝脏。
  医院个别负责人担心周总理查问,写了一份不足百字的“检查”,承认重视不够,发生差错,“检查”送请邱会作过目。邱会作冷冷一笑,说:“陈老总手术发现癌是好事,你们有什么错误?!陈老总要长瘤子,你能让他不长吗?!”说完,他在“检查”上批示:“暂不要写报告,以后需要写时,再研究。”直到陈毅逝世,医院负责人也没有向中央、向周恩来交出一个字的检查。
  且说王少艾夫妇收读张茜那封令人肝肠寸断的来信后,心焦如焚、彻夜难眠。他们恨不能马上插翅飞向北京,飞到二哥的身边。陈重坤病急乱投医,像傻了似的一改以往足不出户的习惯,四出走门串户,寻求治疗癌症的民间偏方,还求亲托友搞来了当时市面上不多见的云南白药寄往北京……在4月中旬,经王少艾向有关领导几经争取,终于取得了一个月的假期。
  于是,陈重坤这才好不容易踏上了去北京的旅途。
  叶剑英送来的两只芒果
  1971年4月上旬,陈重坤单身一人赴京探望二哥。
  按理说小妹到京了,也就是到家了,张茜应该领她去中南海才是(当时,陈毅家住在中南海怀仁堂西面“青云堂”),可是,在那个非常的年月里,连自己的小妹到家了也不能随随便便地进入家门。
  “没有中央文革小组的批准,小妹你不能跟我回家。”张茜愁眉苦脸地不得不把实话告诉小妹。“是嘛?”陈重坤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
  “唉——”张茜叹了口气,“别说你了,这两年里,就连小侉兄妹回家探亲,都要报领导批准,办理留宿手续后方可进来呢。”“那,我可怎么办?”陈重坤急了。她知道北京301医院不是一般医院,平时轻易不让外人探视,更别说留家属住宿了。张茜一咬牙:“管它,我们先去和门卫商量商量,也许能行呢。”说到这里,张茜就领着小妹来到了中南海门前,警卫班的战士们冒着被处分的危险,破例同意小妹住进中南海。
  陈重坤来不及把板凳坐热,就与二嫂直接去了医院,去探望那朝思暮想的二哥。多年不见,二哥老了,银白色的头发已悄悄爬满了他的头顶,虽说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治疗,他还是那么胖乎乎的,但小妹明显地看出二哥的神色是那么憔悴、那么不安。兄妹相见,陈毅格外高兴。陈重坤更是悲喜交集,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
  要不是二哥二嫂一个劲催促她按时归队别误期的话,她真想永远与二哥在一起。在北京的一个月中,陈重坤只要一有机会来到二哥身边,她就紧紧粘在二哥身边不再离开了。特别是当医生要给陈毅作检查时,她更是一步不落地跟在二哥的左右。二哥不让她跟着,甚至向她发脾气,她也无所谓。因为她从医20多年,多少懂一点医学上的事,她不放心二哥的病情,她要在二哥旁边亲眼看一看、听一听才放心。
  在中南海的时候,陈重坤就尽力帮二嫂分担些家务。她知道二哥喜欢穿手工缝制的衣服。于是,她就与二嫂一起动手,用旧衣服为二哥改制了一套棉衣裤,缝制了一件绸睡衣和几件内衣内裤。
  一个星期天,陈毅向医院请假回到了家里休息。这天晚饭前,叶剑英元帅让人给陈毅送来了两只芒果,还附了一首给陈毅的诗词。陈毅戴上眼镜一看,不由高兴地哈哈笑了。
  这天是小妹进京以来二哥最高兴的一天,吃过晚饭,陈毅说:“我吃苹果,芒果给重坤吃。”陈重坤坚持要大家一起吃。可是二哥二嫂就是不吃。陈毅故作生气地对陈重坤说:“看你!让你吃你就吃了呗。这芒果我们以后还会有得吃的嘛。”
  当时,陈重坤是那么开心地吃下了两只芒果。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二哥和二嫂从此再也没有吃到芒果的机会了!
  病榻上的陈毅说他想去当个教师
  在陈重坤临走的前两天,张茜又把陈毅从医院接回家住了两宿,让他们兄妹俩聚会的时间多一些,多说些心里话。
  也许是病中有闲,也许是为凶险的后事作个交代,平时很少牵动儿女情长的陈毅在这个晚上却与小妹说了好多好多的家常话。那天晚上陈毅与陈重坤的谈话,陈重坤终身难忘。
  “小妹,还记得母亲的死因吗?”陈毅问。
  “记得。”陈重坤点点头。
  “我对不起她老人家呀!”陈毅深深叹了口气,“在她老人家生病的时候,我也没有办法去看她。医生说是中风,后来检查是子宫癌呢。”
  一听二哥提及那个“癌”字,小妹慌了,连忙岔开话题:“母亲还是年岁大了。84岁去世的,所谓的瓜熟蒂落……”
  “不。”岂料陈毅不依不饶,“真的是癌症,下身出了许多鲜血才检查出来的。父亲在青少年时埋头读书,一辈子不管事,一切都是由母亲操劳,也是年岁大了,听说还有点痴呆症。父亲活到87岁。他们两人也算高寿了。现在他们不在了,儿女们也放心了……”
  这一晚也许是陈毅生前话最多的一个晚上了,他说完了父母的事,又把话题转到了妻子儿女们的身上来了:“……你二嫂体弱多病,她廉洁奉公,对党忠心耿耿、一丝不苟,学习上很下功夫,能写文章。毛笔字也写得不错。她照顾我还抚养四个孩子,真操心,算得上是贤妻良母了。几个孩子的情况也还可以,昊苏、丹淮两个大学毕业,小羊、珊珊没得到上大学的机会。”陈重坤知道二哥一直为小羊和珊珊没有得到上大学的机会而遗憾,便安慰陈毅道:“不过不要紧,我想今后上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多的。以后,他们兄妹俩会去争取上大学的。从实践中锻炼比直线上升好。”陈毅点点头,说:“几个小孩从小就好学上进,也还可以。我没有时间去管他们,但他们一个个能自觉,减轻父母为他们的操心,这也算不容易了。”
  接着,陈毅又把话题转到了小妹与妹夫的身上:“你与少艾在基层工作,处境比我们好。我想将来当一个教师,工作中有充分的时间再学习。”陈重坤听了伤心。
  分手的时候终于到了。那天,陈毅望着正默默整理行装的小妹,突然提议道:“重坤,我想和你一起拍个照呢!”
  听到这话,陈重坤不由一怔。说实话,她平生还从没和二哥一起合过影呢!自从陈毅投身革命后,他一直不同意与自己亲人合影(除却年老的父母与妻儿们),他生怕兄弟姐妹们为此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荣誉感,而丧失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应有的感觉。现在听到二哥主动提出要和自己合影,陈重坤的心中是说不出的高兴与激动。她马上换上了一件她最好的毛涤两用衫,动情地依偎到了二哥的身边。“嚓、嚓”,快门闪动,陈重坤与二哥二嫂一起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纪念。
  “这个半导体,给你们。你拿去……”陈毅颤抖着双手,把那只他用了20多年的日本产的小半导体收音机放到小妹手里。“不,我不要……”陈重坤知道这是二哥心爱的东西,平时,二哥就是用它收听国家大事与世界风云的,这也是二哥目前家中最值钱的东西。
  “拿去,一是做个纪念;二是让少艾带在身边,让他随时可以收听中央的声音……”陈重坤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将二哥的双手与那只收音机一起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小羊回来了
  6月底,一封带着二哥全家欢乐的家信来到了陈重坤与王少艾面前。仍是二嫂张茜那手漂亮的蝇头小楷,仍是满满的5张信纸:
  “少艾、重坤:
  首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羊回家探亲来了……“
  刚看到这里,陈重坤就忍不住放下信纸,高声把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少艾叫了起来,让他一起来分享这突然来的喜悦。
  小羊是陈毅和张茜的第三个儿子,学名叫陈小鲁,生于解放战争。当时,小鲁没有奶吃,张茜只好自己养只羊,每天挤奶给他吃,所以小鲁有了个小羊的小名。1968年春天,仿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