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三年-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去哪里寻找正规军呢?去哪里寻找士兵?去哪里寻找团队?去哪里寻找现成的军队?英国!因此朗特纳克一心想要英国人登陆。宗派意识妥协了。白色徽章使他看不见红色军服。他只有一个想法:占领一个海岸据点,向皮特敞开国门。因此,当地看到多尔未设防时,便扑了上去,想用多尔城控制多尔山,用多尔山控制海岸。
  地点选得很好。将炮队设在多尔山上便可以一方面控制弗雷斯诺瓦,另一方面控制圣布雷拉德,使康卡尔的巡洋舰无法靠近,从而为登陆者敞开从库万农河峡至圣梅卢瓦尔代宗德的整个海岸。
  为了确保这次决定性尝试取得成功,朗特纳克带来了六千多人,这是他所指挥的农民军中的精锐部分,他还拉来了全部大炮,其中有十门十六斤炮弹的轻型长炮,一门八斤炮弹的短圆炮,还有一门带四斤重炮弹的大炮。他想在多尔山建立强大的炮兵阵地,因为十门大炮发射一千枚炮弹比五门大炮发射一千五百枚炮弹更奏效。
  成功在望。他有六千人。在阿弗朗什方向,他要对付的只有戈万,但戈万只有一千五百人。在迪南方向,他要对付的只有菜谢尔,莱谢尔倒是有两万五千八,但他离这里有二十法里。因此朗特纳克放心了,莱谢水兵力多但距离远,戈万距离近但兵力少。此外,莱谢尔还是个傻瓜,后来他的两万五千人在克鲁瓦巴塔伊荒原上一败涂地,他也自杀身亡。
  因此,朗特纳克的处境十分安全。他对多尔的占领既突然又严酷。他以残酷闻名,手下从不留情。在多尔他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居民们惊惶失措,闭门不出。六千旺代人便在城里驻扎下来,像在集市里一样乱哄哄,没有预先的安排,没有圈定的住所,随处宿营,露天做饭,散布在各个教堂,放下抢去念经。朗特纳克领着几位炮兵军官去多尔山察看地形,将副长官的职务托付给被他任命为副官的喧闹者古日①。
  ①作为普通名词,指半圆凿。
  这位喧闹者古日在历史上留下了隐约的足迹。他有两个绰号,一个是蓝军灾星,因为他屠杀了许多革命派,另一个是伊马纽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可怕的东西。
  伊马纽斯由拉丁文伊马尼斯转换而来,是下诺曼底方言中一个古老的字眼,指的是一种超人的,可以说是恐怖异常的丑陋,如魔鬼、林神、吃人妖魔。一本古老的手稿上用古方言写道:“我亲眼看见伊马纽斯。”博卡热的老人们如今不知道喧闹考古日是谁,也不知道蓝军灾星是谁,但他们大致知道伊马纽斯。伊马纽斯已融入当地的迷信之中了。
  在特雷莫雷尔和普吕莫加这两个当年受喧闹者古日之害的村庄,人们至今还谈论伊马纽斯。在旺代,其他人是野蛮,喧闹者古田却是暴虐。他像酋长一样,全身刺上十字架和百合花,脸上透出一股几乎超自然的凶光,表明他的灵魂与别人的灵魂不同。战斗中他穷凶极恶,战斗后他残忍至极。他的心灵是弯曲的,他能忠心耿耿,也能穷凶极恶。他会推理吗?会的,但是像爬行的蛇一样,成螺旋形。他的出发点是英雄主义,终点却是谋杀。无法猜测他的决定从何而来,这些决定因残酷而显得壮观。他能做出一切出乎意料的可怕的事。他的残酷惊心动魄。
  因此他才有这个畸形的绰号:伊马纽斯。
  德·朗特纳克候爵信任他的残酷。
  残酷,一点不错。伊马纽斯的专长是残酷。但是在战略战术上,他并不高明。侯爵也许不该让他当副指挥官。总之,侯爵让伊马纽斯替他照料一切。
  喧闹者古日是好战者而非军事家,他能指死一群人而不善于守一座城。但他仍然布置了前哨。
  黄昏来临,德·朗特纳克候爵视察完计划中的炮台地形,返回多尔,突然间他听见炮声。他抬头看,见多尔的大街上升起红色的烟雾。这是进攻、奇袭和突击。城里在打仗。
  朗特纳克一向遇事不惊,这次却目瞪口呆。他决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种事。这会是谁呢?显然不会是戈万。不可能用一个人去攻打四个人。那么是莱谢尔?那该是怎样的急行军!不大可能是莱谢尔,绝不可能是戈万。
  朗特纳克快马加鞭。他路上遇见逃难的人,便向他们询问,他们失魂落魄地叫道:“蓝军!蓝军!”当他赶进城时,形势恶劣。
  下面就是事情的经过。
  三 小部队和大战役
  我们刚才看到,农民们到达多尔以后,便在城里散开,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正如旺代人所说:“出于情分而服从”。这种服从能产生英雄,但不能产生士兵。他们将大炮和辎重都放在老菜市场的拱顶下,然后一面吃喝,一面“做念珠”,疲惫不堪,横七竖八地倒在大街上,不是守卫大街,而是堵塞大街。黄昏逐渐来临,大多数人都头枕口袋睡着了。有几个人身边还带着老婆,因为农妇常常与农民相随;在旺代,有身孕的农妇可以充当奸细。这是一个温暖的七月之夜,星星在深透的暗蓝色天空闪烁。在这个不像军营而像商旅客栈的宿营地上,人们安然入睡。突然,那些还没有合眼的人,在黄昏的微光下,看见大街日有三门大炮正对着这边。
  这是戈万。他袭击了前哨,进了城,占据了街口。
  一位农民起身喝问口令,并且放了一枪,对方以大炮还击,于是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枪战。昏昏欲睡的人们突然跳了起来。可怕的打击。他们披着星光入睡,醒来时却弹片横飞。
  最初的一刻极其可怕。密密麻麻的一大堆人突然被击毙,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呢?
  他们喊着,跑着,扑向自己的武器,许多人倒下了。进攻使他们措手不及,他们甚至相互射击。有些人失魂落魄地从房屋里跑出来,又跑回去,再跑出来,昏头昏脑地在枪弹下乱跑。一些家庭相互呼唤。女人和孩子也都被卷入了这场凄惨的战争。呼啸而过的子弹划破了黑暗。硝烟弥漫,一片嘈杂。再加上货车与大车撞成一团。马匹在踢腿。人们踩在伤员身上,地上有人在呻吟。有些人惊恐万状,有些人目瞪口呆。士兵寻找军官,军官寻找士兵。而在这一切之中是阴沉的冷漠。一个女人正靠着墙给婴儿喂奶,她丈夫也靠在墙上,一条腿被打断了,血流了出来,但仍然平静地上枪弹,朝阴暗的前方盲目地射击。有些男人匍匐在地,从大车车轮后面放枪。有时响起喧嚣声,但大炮的轰鸣声盖住了一切。景象令人不寒而栗。
  这像是伐树,树一批接一批地倒下。戈万埋伏在暗处,弹无虚发,他手下的人伤亡很小。
  然而,处于混乱之中的农民终于进行防御了。他们退到菜市场,那是阴暗的大堡垒,是石柱森林。他们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凡是与树林相似的东西都给与他们信心。伊马纽斯尽其所能以填补朗特纳克的空缺。使戈万十分惊奇的是,农民放着大炮不用,因为炮兵军官们和侯爵一同去多尔山了,小伙子们既不会用长炮也不会用短炮,但他们用枪射击开炮的蓝军。他们用连续射击来回敬大炮。现在他们找到掩体了。他们用平板马车、载重车、辎重和老菜市场里所有的木桶堆成一个高高的街全,中间留出空隙好将枪简伸出去。由于这些洞孔,他们的枪击十分危险。这一切来得很快。不到一刻钟,菜市场就成了无法攻克的堡垒。
  戈万面临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菜市场突然成了堡垒,这是他没有料到的。农民在那里牢固地集结起来。戈万顺利地完成了奇袭,却未能击溃敌人。他下了马,一只手握着剑,双臂抱在胸前,站在为炮队照明的火把的光亮里,聚精会神地观察这一大片黑暗。
  街垒那边的人看见了他在火光下的高大身影。他成了瞄准目标,但他顾不上。
  他沉思着。从街垒射出的一排排子弹在他周围落下。
  但是他的大炮足以应付这么多枪弹。炮弹总是占上风的。谁有大炮谁就能取胜。他的大炮能发挥威力,保证地占优势。
  突然,从黑暗的菜市场喷出火光,接着是雷鸣般的轰然一声,一颗炮弹打穿了戈万头部上方的房屋。
  街垒以大炮回敬大炮。
  这是怎么回事?出现了新情况。现在双方都有炮了。
  第二颗炮弹接踵而来,打穿了离戈万很近的墙。第三颗炮弹将他的帽子掀到了地上。
  这些都是大口径炮弹,是十六斤重弹的大炮发射的。
  “他们在瞄准您呢,指挥官。”炮手们喊道。
  于是他们熄灭了火把。戈万捡起帽子,若有所思。
  的确有人在瞄准戈万,是朗特纳克。
  侯爵刚刚从后面来到街垒。
  伊马纽斯朝他奔去。
  “大人,我们遭袭击了。”
  “是谁?”
  “不知道。”
  “去迪南的大路还通吗?”
  “大概还通。”
  “开始撤退吧。”
  “已经开始了。有许多人已经逃走了。”
  “不是逃走,是撤退。你为什么不开炮?”
  “我们慌了手脚,再说炮兵军官又不在这里。”
  “我去。”
  “大人,我把尽可能多的辎重都转移到富热尔去了,还有妇女,凡是没有用处的东西。那三个小俘虏怎么办?”
  “呵!那三个孩子?”
  “对”
  “他们是人质,把他们带到图尔格去。”
  侯爵说完便来到街垒。首领一到,一切使改观。街垒不宜作炮台,只能架上两门炮。
  他们在街垒上开了两个口子,侯爵便架起了两门十六斤炮弹的大炮。当他在一门炮上俯下身,从炮眼里观察敌炮时,他看见了戈万。
  “正是他!”他喊道。
  于是他亲自擦拭炮商,装上炮弹,对着瞄准器瞄准。
  三次他对准戈万,但三次都打偏了。第三次只把戈万的帽子掀掉了。
  “真笨!”朗特纳克说,“稍低一点就打中了他的头。”
  火把突然熄灭。他面前一片黑暗。
  “算了。”他说。
  接着又转身对开炮的农民喊道:
  “射击。”
  戈万也十分严肃。形势在恶化。战斗进入了新阶段。街垒现在向他开炮。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从防御转为进攻?除去死人和逃兵,敌人至少有五千人,而他自己只剩下一千二百名可以作战的人。如果敌人发现这边的共和派人数不多,那他们就会陷入困境。地位将会颠倒,他们将由进攻者变为被进攻者。如果敌人冲出街垒,那一切可能就完了。
  怎么办?不可能从正面进攻街垒。强攻是痴人说梦。一千二百人是赶不走五千人的。强攻是不可能的,而等待会致命。必须结束这种局面,但如何结束呢?
  戈万是本地人,他熟悉这座城。他知道在旺代人据为街垒的老菜市场后面是迷宫般的弯弯曲曲的窄巷。
  他朝副官转过身,此人就是英勇无敌的盖尚,后来他清洗了让·朱安出生的孔西兹森林,又在谢恩水塘的堤道前阻截叛军,守住了布尔纳夫,因此名声大振。
  “盖尚,”戈万说,“你来指挥吧。能怎么打就怎么打。用炮把街垒轰开。你要牵制住这些人。”
  “明白了。”盖尚说。
  “把全队的人集合起来,子弹上膛,准备冲锋。”
  他又凑到益尚耳边说了几句话。
  “好的。”盖尚说。
  戈万又问:
  “我们的鼓手都在吗?”
  “在”
  “我们有九名鼓手,你留下两名,给我七名。”
  那七名鼓手一声不响地在戈万面前排好队。
  于是戈万叫道:
  “红色无檐帽营2”
  队伍中走出来十二人,其中有一名中土。
  “全体红色无檐帽营!”戈万说。
  “在这儿。”中士说。
  “你们只有十二个人。”
  “只剩下十二个人。”
  “好。”戈万说。
  这位中士就是当初在索德雷树林接受那三个孩子为营队之子的,好心而粗鲁的拉杜。
  我们还记得,这个营里有一半人在埃尔布昂帕伊被杀,拉杜幸免于难。
  近傍有一车草料,戈万指着它对中上说:
  “中土,叫你的人编些草绳,缠在长枪上,免得它们相撞发出声响。”
  一分钟过去了,人们在黑暗中默默执行命令。
  “缠好了。”中士说。
  “士兵们,脱鞋。”戈万又说。
  “我们没有鞋。”中士说。
  连七名鼓手在内,他们一共是十九人。戈万是第二十位。
  他喊道:
  “排成单行。跟我走。鼓手紧跟我,然后是营队。中士,由你指挥营队。”
  他走在队伍前头,于是这二十人在双方的炮声中像黑影一样滑动,溜进了荒凉的小巷。
  他们就这样沿着弯弯曲曲的墙根走了一会儿。城市似乎死去。市民们都躲进了地窖,所有的大门都封住了,所有的窗子都关上了。没有一丝光线。
  在这片死寂中,大街上的枪炮声更显得激烈。炮战仍在继续。共和派的炮队和保皇派的炮队疯狂地相互喷射烈焰。
  戈万很有把握地在黑暗中走,境蜒曲折地走了二十分钟以后,来到一条小巷的尽头,从那里走上了大街,这是在菜市场的另一面。
  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面没有防御工事,修筑街垒者从来就在这一点上失算。菜市场是敞开的。戈万和手下的人可以进到石柱下,那里有几车辎重正准备撤退。他们要对付五千旺代人,然而是从背面而不是从正面。
  戈万低声和中士说了几句话。缠在枪上的草绳被解开了。十二名士兵在巷尾站好战斗位置。那七名鼓手举起鼓槌等待命令。
  排炮时断时续。在两次炮击中间,戈万突然举起剑,用军号般的宏亮声音打破了寂静,喊道:
  “二百人去右路,二百人去左路,其余的人留在中路!”
  响起了十二下枪声,七名鼓手敲起了冲锋的鼓声。
  戈万发出了蓝军可怕的喊声:
  “拼刺刀!冲呀!”
  奇异的效果。
  那一大群农民感到背后受到攻击,以为从后面又杀出一支军队。与此同时,盖尚指挥的那支占领大街另一头的共和军听见鼓声也行动起来,也敲着冲锋的鼓点冲向街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