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传-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主席还是规劝、开导他,说北上的方针是中央政治局决定的。但是李特就是不听,强拉原四方面军的同志跟他走。“”当时有的同志对李特的行为很气。毛主席还说:“捆绑不成夫妻。他们要走,让他们走吧!以后他们自己会回来的。’”(45)
  这次北上,连李德都表示同意。他对宋任穷说:“我同你们中央一直有分歧,但在张国焘分裂的问题上,我拥护你们中央的主张。”(46)
  九月十二日,北上红军到达俄界的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和结论。他说:我们现在背靠一个可靠的地区是对的,但不应靠前面没有出路、后面没有战略退路、没有粮食、没有群众的地方。“所以,我们应到甘肃才对,张国焘抵抗中央决议是不对的。”(47)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意见,通过《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坚持向川康藏边境退却方针是错误的。中央同张国焘的争论,其实质是由于对政治形势的分析与敌我力量估量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中央号召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团结在中央周围,同张国焘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俄界会议决定,把红一军、红三军、军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成立五人团领导军事工作。
  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这时,红军面对的是已被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控制的天险——腊子口。这个山口只有三十米宽,过后就是甘南的开阔地带。如果国民党的胡宗南等增援部队赶到,把山口严密封锁起来,要进入甘南就十分困难了。在这个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先头部队红四团勇敢机智地一举歼灭鲁大昌部两个营,在九月十七日夺取腊子口,为主力红军进入甘南打开了通道。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领主力红军翻越岷山,在九月二十日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小镇哈达铺。这就是毛泽东诗中所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他出席在哈达铺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在讨论中说:我们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既要了解高级干部,又要了解中下级干部。部队在这里整编为三个纵队,共八千多人。
  在哈达铺,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当天,毛泽东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上提出到陕北去。聂荣臻回忆他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哪个是机会主义?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人数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点,不张扬,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呢!’”(48)
  毛泽东随第一纵队向北行进,二十七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49)
  毛泽东在率陕甘支队北上过程中,始终悬念着被张国焘拉回去的七八万红军。九月中旬,中共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等,指出张国焘多次违抗中央命令,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同时提出:“中央为了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利益,再一次的要求张总政委立即取消南下的决心及命令,服从中央电令,具体部署左路军与四军、卅军之继续北进。”最后强调,“此电必须转达朱德、刘伯承。”“立复。”
  但是,张国焘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竟在四川理番县卓木碉另立“中共中央”,宣布“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中央委员及党籍,对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公然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
  这时,蒋介石得知红军已突破腊子口,害怕红军进占天水,威胁西安,急忙调胡宗南等部集中天水一线,防止红军东进。
  红军陕甘支队却继续北上,跨过西(安)兰(州)公路,攀登海拔三千米高的六盘山,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道封锁线,陕北苏区已经在望。毛泽东登上六盘山顶峰时,心潮澎湃,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陕甘支队一越过六盘山,就遇到一个新的对手:国民党的骑兵。在青石嘴,侦察到有两连敌军骑兵正在下鞍休息,毛泽东立刻到前沿阵地指挥。聂荣臻回忆道:“随后,毛泽东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他叫把各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三个火队像猛虎扑食似地扑下山去,把敌人解决了,缴获了一百多匹马。大家对打骑兵有信心了。我们用缴获的马匹装备了纵队的侦察连,我们也开始有自己的骑兵部队了。”(50)
  这时,东北军和马鸿宾的三个骑兵团又尾追而来。毛泽东认为,让敌军骑兵一直跟着红军进陕北苏区于我们不利。他提出要“砍尾巴”。彭德怀指挥第一、二纵队,坚决果断地击溃了国民党骑兵两千多人,使他们在一段时间里不敢再来侵扰。毛泽东兴奋地赠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十月十九日毛泽东随部队进驻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军一进吴起镇,看到一间窖洞门口挂着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觉得真是到了家了,长征以来一直感到苦恼的伤兵安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和结论。他在报告中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二千里,“到达这地区的任务已完成了,敌人对于我们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51)
  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华北,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帝高潮,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陕北苏区的有利条件。当然,粉碎敌人“围剿”还需要有好的领导。在结论中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要依靠他们。与会者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报告和结论。这次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关于落脚陕甘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央红军长征的传奇性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上海的鲁迅向中共中央发来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52)共产国际也高度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英雄斗争的模范”。
  十一月五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象鼻子湾。他向随行部队讲话,对长征作了总结。他说:“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现在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今后,我们红军将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53)
  ① 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177页。
  ②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93页。
  ③ 《刘伯承回忆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4页。
  ④ 张闻天延安整风笔记,1943年12月16日。
  ⑤ 伍修权:《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文献》,第113页。
  ⑥ 奥托·布劳恩:《中国纪事》,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2月版,第124页。
  ⑦ 《军委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的部署》,1934年12月12日。
  ⑧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441、442页。
  ⑨ 任弼时延安整风笔记,1943年12月2日。
  ⑩ 《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55、56页。
  ⑾《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445、446页。
  ⑿周恩来:《党的历史教训》1972年6月10日,《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66页。
  ⒀王稼祥:《回忆毛主席革命路线与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红旗飘飘》第8期。
  ⒁耿飚:《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特殊贡献》,《人民日报》1994年12月18日。
  ⒂《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114页。
  ⒃周恩来:《党的历史教训》,1972年6月,《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67页。
  ⒄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1935年2月或3月,《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42页。
  ⒅毛泽东会见日本社会党由顾问铃木茂三郎率领的访华代表团的谈话,1962年1月12日。
  ⒆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1935年2月或3月,《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42页。
  ⒇《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12月版,第214页。
  (21)《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第170页。
  (22)《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月版,第161页。
  (23)吕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181页。
  (24)周恩来:《党的历史教训》,《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第69页。
  (25)毛泽东在中央军委碰头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67年1月22日。
  (26)中共中央、总政治部给各军团电,1935年3月20日。
  (27)刘伯承:《回顾长征》,《刘伯承回忆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7、8页。
  (28)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217、218、219页。
  (29)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217、218、219页。
  (30)吕黎平:《青春的步履》,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183、186页。
  (31)《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98页。
  (32)晏道刚:《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丛书1983年版,第346页。
  (33)莫休:《大雨滂沱中》,《党史资料》1954年第1期。
  (34)毛泽东在两河口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5年6月26日。
  (3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16页。
  (36)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常委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5年6月29日。
  (37)《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01页。
  (3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41页。
  (39)《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16—219页。
  (40)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5年8月20日。
  (4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5年8月20日。
  (4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48页。
  (43)吴吉清:《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版,第268、276页。
  (4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52页。
  (45)伍修权:《回忆与怀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46)《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10月版,第89页。
  (47)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5年9月12日。
  (48)《聂荣臻回忆录》(上册),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82页。
  (49)毛泽东十月二十二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
  (50)《聂荣臻回忆录》(上册),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83、284页。
  (5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35年10月22日。
  (52)《〈鲁迅致红军贺信〉获重要发现》,《新华文摘》1992年第3期,第132页。
  (53)《聂荣臻回忆录》(上册),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86、287页。
  十六、奠基西北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重新有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巨大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追击堵截不能不告一段落。但作为一个战略家,毛泽东清醒地看到,要实现中共中央把大本营在西北奠基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十分艰巨的。
  陕甘这块革命根据地,是三十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