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品公子- 第3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的脾气,生怕他不去,请客时,连菜名儿都赶紧着报了,说就四道菜,除了一盆野鲫鱼是荤腥,剩下的全是园里的时令菜蔬。
  薛向回头一瞅,见小二十人跟在屁股后头,在田里站着,这会儿日头炽热,他薛老三寒暑不浸,可这帮人俱是凡夫俗子,一个个晒得活似抹了蜜的狮子头,又油又红。
  薛向心下叹息,官本位,官本位,见了此情此景,哪个当大官儿的会不觉得官本位好。如此毒的日头,若不是官场上的上下等级森严,便是亲爹的命令,让人在日头下晒着,怕也不好使吧。
  “对不住啊,同志们,一转就转忘了时候,走走,去吃饭,吃饭!”
  薛老三本是不愿去吃的,他干粮和水都备齐了,毕竟从这儿往乡里又得来回十多里的奔走,他实是不喜折腾。
  可他薛老三又是个不愿扰民的,本来一顿简单便饭,在莘庄吃了就得了,可呼啦啦围了一圈干部,哪家也招待不起啊,就是给钱,也得让主人家好一阵折腾不是。
  只是这会儿见了众人晒得可怜,薛老三不好驳了众人面子,便一道去了。
  午饭果然很简单,又慑于薛书记“酒缸”的威名,中午,便没上酒。薛向到哪儿吃饭,向来是不客气的,端起碗来,招呼一声就自顾自开吃了。
  原本,大多数干部都是头一次跟薛书记这么大的领导一块儿吃饭,心下难免拘束,可待见了这位薛书记一碗接一碗地往肚里猛倒,傻眼之余,这拘束不自觉竟松懈了下来,放开怀,倒也吃得香甜。
  吃罢午饭,薛向在乡政府大院,寻了个凉床躺了个把钟头,正待赶赴莘庄,那帮随时候命的干部们竟又围了上来。
  这回,薛向却是再不给面子了,逮着谢铭佑好一阵批评,竟扬言要是再看到谢铭佑搞面子功夫,就让他滚回老家抱孩子去。
  薛书记发火,非同小可,谢铭佑连连告罪,心头却是恨死了这帮马屁精。
  这不,薛书记一走,窝了一肚子火的谢书记,就冲这么倒霉鬼开起炮来。
  说起来,这餐饭也是吃得刚刚好,这薛向刚领着楚朝晖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坐了,远远地就看见王刚领着几人走了过来,薛向站起身来,越看脸上的表情越丰富,未几,竟迈开大长腿,快步迎了上去。
  “邓四爷,老药子,老韩,小孙,你们怎么都来啦!”
  薛向实在没想到他让王刚去接老药子,邓四爷、韩东临、小孙竟也来了。要知道邓四爷还好说,毕竟没在屯子里任公职,据他所知,韩东临现下可是靠山屯管委会副主任,堂堂正科级干部,小孙已经转任靠山屯大队书记,编制也挂在管委会里,乃是副科。这二位可不是平头百姓,说能脱岗就能脱岗的。
  薛向扑上前去,挨个儿抱了抱,看得一边的王刚大跌眼镜。在他印象中,这位年轻的书记可是深沉的可怕,几乎很少见他表露情感,可方才的举动,简直算是放浪形骸啦。
  王刚又怎知道,靠山屯在薛向心中的份量,那里几乎就相当于他的第二故乡啊,这几位可以说算是故乡来的亲人呐。
  靠山屯一别经年,多少个午夜梦回,薛向都梦见自己还在那个青山悠悠,绿水迢迢的靠山屯里当队长呢。薛向实在是太眷念那个地方了,因为那里不只有优美宜居的环境,勤劳朴实的乡亲,更重要的是,那里有他薛向曾经洒下的汗水,创建的辉煌!
  邓四爷四位也是激动至极,齐齐叫着“大队长”,抱了薛向便又蹦又跳!
  “吃饭了没,若没吃,我赶紧叫人准备去!”
  薛向可没尽顾着叙别情来由,心里却是惦着这几位的肚子。
  邓四爷接口道:“吃过了,吃过了,路上带了不少干粮,对付一顿就成了,对了,还有乡亲们叫给你带的腊货,全给你搁县城了。”
  得了准信,薛向略略心安,拉了几人,来到先前的老槐树下坐了,便打开了话匣子,询问起了别情来由,以及韩、孙二人为何丢下工作,来到此处!
  
  第二百四十二章 投奔老领导
  
  原来邓四爷来此,纯是和老药子作伴,他在靠山屯的饲料厂副厂长的差事儿,早在管委会组建那会儿,就被拿掉了,那帮人做得还不算太过份,倒是给了邓四爷按退休处理,算是给了个养老编制。
  邓四爷早不耐烦那帮官僚了,整天待在屯子里,虽然好吃好喝,却是没了精气神儿了,连金牛山,也让那帮家伙封了,说为了保护什么松露自然生长。这么一来,邓四爷便不能进山了,乐子便又去了一截儿。今次听闻老药子要来给大队长弄大棚蔬菜,他便掺和着跟来了,全当散心。
  说起来,想来的人不少,连朱万户这位今年都过九十的老爷子还张罗着来了,大伙儿怕老爷子没等下火车,就给憋过去了,便硬阻了,剩下的都是有家有业的,说要来容易,真要来就难,就这么着,就邓四爷陪老药子来了。
  至于韩东临和小孙跟了过来,纯是想请薛向施施术法,帮着把他二位调到萧山县来,说还是在大队长手底下干事儿痛快!
  若论起靠山屯的事儿来,几人便算是话逢知己千句少,这一聊,竟聊了两三个小时。
  了解完靠山屯如今的境况,薛向心头亦是感慨万千,发展经济容易,发展思想苦难啊!
  就拿靠山屯来说,经济上去了,屯子里的乡亲们似乎未必真得就快活了,竟连那朝夕而对的金牛山也成了禁地,更不提,屯子里争权夺利的是是非非,听来煞是让人挠头。
  好在对此,薛向早有心理准备,后世的共和国不正是如此么,经济上天,思想坠地,他能管得了靠山屯一时,却管不了一世,能做的也只有折腕叹息了。
  而韩东临、小孙的要求,薛向使一把力,也能办了,可这种太过明显的拉圈子的举动,现下却不是他愿意做的,毕竟若是韩东临、小孙调到萧山县来,他们身上的靠山屯印记,便是傻子也能猜到这二位是干啥来了。
  眼下,萧山县的政局本就十分敏感,俞定中看似半死不活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位半死半活的俞书记什么时候瞅准空子,跳起来,就咬你一口,毕竟俞某人还是名义上的萧山县一号,自古瘦死骆驼比马大,薛向不愿再起波澜。
  “老韩,小孙,若是在屯子里待不住了,可以去县里么,就是不愿去县里,到地委如何?”
  薛向不好调二人来萧山,但对二人的请求却是不能不管。既然这二位不愿在靠山屯待了,承天县、荆口地委,都是可行之地,毕竟有赵国栋、耿福林照看着,想来也是好去处。
  “大队长,我们就想跟你干,跟别人干没劲儿啊!”
  韩东临说的真是肺腑之言,跟谁干能有跟薛向干痛快,四年前,他韩某人不过是靠山屯大队的一个团委书记,可谓是离没品没级的公社副社长,还差着好无数层,如今四年过去了,他韩某人摇身一变,成了正科级靠山屯管委会副主任,这都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跟着薛向挣来的。
  当然,韩东临想跟薛向干,除了这功利心思外,也不是没有感情分,毕竟这位大队长可是在山神蛇口中救过他的命的,再者说,跟着薛向办事儿,也却是痛快,只要实心做事儿就成,用不着管其他的勾心斗角。
  “大队长,要是实在为难,就算了,我们还在靠山屯干!”
  小孙和薛向相处时间最长,最是了解自己的这位领导,见他没一口应下,便知是必有难处。
  细说来,他这次来,是被韩东临拿来的,他也知道论起远近,自己才是大队长嫡系中的嫡系,因为说到底韩东临只是大队长的同事,而自己是大队长的秘书,孰近孰远,不言自明。当然,小孙也确实想再回薛向身边工作,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薛向方便,小孙到底还是那个朴实的山村青年。
  听小孙如是说,侍立在一边的楚朝晖松了口气,方才,他一听这二位张罗着要来萧山县,身上的寒毛都炸了。
  因为他早知道这二位的身份,毕竟他前次和王刚去过靠山屯,这几位都参与了接待。这韩东临要来也就罢了,关键是这小孙,当然,楚朝晖称呼小孙,那可是礼貌极了,浑然不管小孙比他小了三四岁,一口一个孙哥,叫得极是亲热。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小孙的身份——薛书记的第一任通讯员,也就是秘书,可谓是自己的前辈。这会儿这位前辈张罗的来萧山县,若是真来了,薛书记念起旧来,让这位前辈顶了自己的位置,那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他楚某人熬到今天,可是足足耗了十年啊,也就是逢上了薛书记这条金龙,才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楚大秘。他楚朝晖如今在萧山县,论及权势,可是远远超出了卫齐名主政时的何文远,谁叫薛书记现下对萧山县的控制力,超过了当时的卫齐名。
  若是生生让人给顶了,他楚某人估计除了找根绳子吊死外,再无他路。
  好在小孙是个实诚人,一见领导有难处,立时就替领导着想起来。
  不过至此,楚朝晖的心还不算全放下来,双眼紧紧盯着薛向的嘴巴,毕竟领导才是说了算的。
  薛向倒没让楚朝晖等多久,立时就接茬儿了:“为难算不上,只是不到时候,二来,也不能惯你们这毛病,总不成,我走哪儿,你们跟哪儿吧,得了,既然不愿在荆口待了,那就干脆滚远些,南疆、吴中俩地儿,你们任选一个吧?”
  韩东临、小孙相视一眼,面上皆露出喜色。原来这二位,倒不是真在靠山屯待不下去了,毕竟大队长一出招儿,立时把曾经耀武扬威的管委会一二把手一并拿下了,若是留在靠山屯,未必有接班的可能,但绝对能趁机夺过不少权力,再加上上有赵国栋、耿福林看护,小日子照样很滋润。
  二来,这二位也未必是非要粘着薛向,之所以想来萧山县,目的还是想加入薛向的核心圈子,毕竟在靠山屯有耿福林照着,这位老领导未必会多往自己身上着眼,时间久了,情分淡了,没准儿就忘了自己,自个儿岂不是要在靠山屯老死。
  所以,重新加入老领导的核心圈子,势在必行。而加入老领导核心圈子,并非要死赖在身边才算,只要领导能安排地儿,以后便有了多多沟通的可能,同时,也算是扩大了自己在领导圈子的交友广度,好处多多啊!
  果然,领导就是领导,张嘴就报出俩省来,而非某地某县,能量大得惊人啊!
  这会儿,不仅韩、孙如是想,便是王刚、楚朝晖相视一眼,亦发现了对方眼中的惊骇,显然自家这位书记真如外界传得那样,大有来头!
  却说韩、孙二人痴愣半晌,没个准话儿,薛向以为二人摸不透深,大手一挥,“去南疆吧!”
  在他心里,许子干到底比安在海靠谱些,毕竟吴中省是安系大本营,自己人进去了,没准儿被消化了,这种把不定的事儿,还是少干为妙。
  领导定了,便算定了,韩东临、小孙自无异议。
  当天夜里,安顿好四人的住宿后,薛向便给许子干去了电话,说了此事儿,许子干笑着打趣了几句薛向要作渔夫了开始织网了云云,便爽快地应下了。
  却说老药子、邓四爷一到,薛向的大棚蔬菜种植推广计划,便算有底了。次日一早,他便招来农业局局长方大同,着令他抽调农业局的专家,并在县内征集伺弄蔬菜的好手,组成大棚蔬菜技术学习、攻关小组,跟着技术总顾问老药子,系统地学习种植技术。
  老药子来了,薛向算是彻底省了心,大棚蔬菜说起来是他薛某人主持起来的,其实也就提供了一个初步思路和物资支持,说到底,还是老药子这个民间植物学家一把手弄出来的。再加上,靠山屯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业已成熟,在萧山县,由老药子这个技术总设计师,加上薛向这位一言九鼎的书记无原则无底线的支持,要翻版一个大棚蔬菜基地,难度无限趋近于零。
  这不,十月底的时候,按老药子的要求平整完土地,就开始搭建大棚,大棚搭好后,再在上方覆盖按老药子要求特制的无滴膜。大棚搭好后,老药子询问了当地的口味,以及对菜蔬的偏好,便选定了若干样菜品,让薛向评定。薛向对这个那真是一窍不通,只有一推六二五,让老药子全盘策划。
  选好菜种后,老药子和李四爷,以及莘庄的小两千号劳动力,便彻底进入了繁忙期,播种,控温,调湿,合理利用棚气,控药防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事儿,辛庄村上千号劳动力,又都是第一次折腾这个,再加上这规模也不似靠山屯第一次折腾,只有十几亩地,十几个人就照料过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雪山野趣
  
  莘庄全部的农田,总计二千多亩,全都改种了大棚蔬菜,规模大得吓人,可参与劳作的菜农的手却生得吓人,多亏了老药子日日督促他那个临时拼凑,亦是俗称的技术支援团队,分批分队的给菜农们上课,才勉强支应住局面。
  即便是这样,两个月下来,也把老药子累够呛,亏得老头儿是中医世家出身,调身理气的本事那是一流,才得以撑过去,要不然,换了别的老药子这大岁数的老头儿,非一家伙给累过去不可。
  俩月时间一晃即过,眨眼,就到了十二月上旬。
  这日,薛向为给老药子解解乏,便叫上邓四爷,拉了老药子一并进了天荡山。对老药子这种老山客来讲,最好的解乏方式并不是睡觉休息,而是入山。
  果然,一入山林,老药子好似又活过来一般,整个人精气神都变了,邓四爷亦是如此,俩老头拼命地耸动着鼻子,贪婪得呼吸着大山的空气。其实,也难过二人如此模样,现下,靠山屯的金牛山封禁已有数年,数年进不得山林,这对俩老山客而言,无异于酷刑。
  时下,虽已入深冬,北地极寒,又多雪,这会儿深山里亦是白茫茫一片,难以见到什么颜色,其实单论色调,和山外无异,可俩老头子还是兴奋得难以自已,抗着老棉衣,踩着厚厚的积雪,嗖嗖嗖,却是蹿到了薛向的前头。
  大雪一夜,山林尽没,草树皆白,行了个把小时,不但没见着什么颜色,便连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