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睡下,并没有想像中的事情发生!驸马虽不是很强壮,却也没有传闻中的那么糟。可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古怪的举动,他也是被迫的接受我这个皇家的赏赐?抑或是心中另有中意中人?我的到来霸道了占据了原属于人家的位置?
  洞房花烛夜,烛泪相伴到天明!
  新婚第二日需行家礼——按照规矩,成亲后我算是成为“人妻”,可要想成为“人妇”,还得拜见长辈,拜宗庙方可入宗祠,算做真正的曹家媳妇。
  负责照顾曹寿饮食起居的是一位年纪有点大的奴婢。看她的模样有点像宫里的管事嬷嬷,但脸上却没有那种目空一切、傲视众人的表情和随风使舵的精明,看得出,是个懂事的奴婢,我有些好奇。打赏众下人,特意让翠儿暗暗又给她塞了一份。嫁到了平阳曹家。吃过了早饭,听到下人传报卫韫求见,我才意识到这是府中众人对这个女人的称呼,让下人传见。我这才仔细的打量她,这是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算是中年人,却仍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韵,言谈话语中透着明白和分寸,我对她的印象非常好。过后才陆续知道她的情况,她叫卫媪,伺候曹寿的饮食起居,为人精明爽利,很是尽心,有了她我也省却了不少麻烦。后来才陆续知道她的事,她的丈夫早死了,一个人抚养着三个女儿,老大叫君孺,老二叫少儿,老三叫子夫,我一直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粗俗之人,竟给女儿们起了如此文气的名字。而且还有一个儿子,是丈夫死后与侯家做工的小官郑季的私生子。当时郑季已有妻儿,不能带卫青回家去。卫氏带了卫青,多了一个负担,几乎无法活命。后来大几岁的孩子君孺、少儿能在侯府干些杂活养活自己,卫氏才松了口气。但她希望儿子将来有个好一点的出路,不愿意让再让他当奴仆,就把他送往郑家抚养。从外表上看,丝毫不见生活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迹,仔细端详,我竟发现她确有几分颜色,若略加修饰,绝看不出是一个四个孩子的母亲。出于同情,我时常周济一下她们母女,后来把她的小女儿子夫也接进府中充当侍女。卫媪自然对我感激万分,我吩咐的事也做的格外周详,有时往往我刚刚想到的,未等出口,她就已经做到了。
  虽然初来乍到,我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自己对平阳侯府女主人这个身份还有点适应不了,但翠儿显示出她的能力,她在一旁帮忙打理着一切,有不懂的,我都会问一问她,逐渐地,府中上下都知道翠儿是我的心腹,都对她另眼相看了!而府中上下对我的称呼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平阳公主,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冠以夫姓的称呼,但也没有办法,随他们去吧!

  (十一)新的生活

  婚后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让我失望,正如刘荣所说,他确实是一位博学之人,可他为什么不去朝堂上大展身手呢?莫非是骨子里继承了老祖宗无为的行为规范,曹寿的曾祖是汉初开国名相曹参。我想不明白,不过那样的话,也轮不到一位后宫普通美人所生的不知名的所谓“公主”嫁给他,恐怕早就给其它姐妹抢去了。而且他文静的外表下,有着坚强、乐观、开朗的个性,我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渐渐地,竟有点满足于目前的生活了。
  现在的我,开始理解王娡当初的选择,她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人,面对着无趣、无爱的丈夫、渺茫的未来,在失望中渐渐逝去的年华,或许,换了任何一个女人也会做与她当年一样的选择。只是我嫁了曹寿,虽然只是一件皇帝送了人的礼物,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平阳侯府的日子,平淡简单,甚至有些乏味,有点像在现代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曹寿的确是个有才华的人,即使以现代人的眼光,也是如此!而我这个大学本科生,回到汉代却如同文盲一样,汉代的小篆太难认了,好在曹寿算是个有耐心的先生,又不像刘荣那样傲气,与他学习要轻松得多,一段时间下来,我虽不会写,但已经认得不少“汉字”了!闲下来时我也会想念宫中的生活,当初姐妹三人在一起的日子现在忆起竟是如此的清晰,那时的南宫和隆虑是以单纯的心态和我这个“姐姐”相处,而到了这里,我得学着应付这里新的人和事,得有女主人架势和尊严。想一想南宫妹妹,或者她的处境远不如我吧,匈奴远在千里朔漠,她只不过是父皇用于休战所献的特殊的礼物,听说单于比父皇年纪还大,已有众多妻妾,不知她是怎么熬过这一天一天的,相比之下,我要幸运得多。如果日子就这么过去,我也会感到满足。可我忘了,我还是一个公主,我身边还有一个翠儿。
  大约是婚后的三个月,翠儿在为我梳头时问了我一句:“你和驸马至今没有同房吧?”我不由得面上一红,有点惊讶与我同龄的她竟问得如此直接,竟有点不知如何回答她,“公主可否想过,如果长时间无子,你在这府里会怎么样?”我一下醒过来,是啊,二人相处的融洽和甜蜜让我有一种恋爱的感觉,可竟忘了这不是21世纪,而是2000多年的汉朝,即使我贵为公主,也担负着为夫家传续香火的责任,如果没有孩子,曹寿就会正大光明的纳妾,即使他不愿意,他的家人也会逼着他那样做,母以子贵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这时,翠儿拿出一副帛书,我好奇的翻了一页,竟是男女交媾的场景,不由得缩回了手,翠儿在一旁解释:“这是临行前,娘娘交给奴婢的,希望公主仔细参读,也不负娘娘的一片心!”
  我这才冷静下来,翠儿是母亲拨给我的,与其说是我的心腹,不如说是母亲的心腹!我现在才明白母亲将她派到我身边的用意,她是不想让我远离她的视线,在她未来的道路上,我是她不可或缺的支持者。这时,我直视翠儿,“我娘是不是遇到困难了?”翠儿低头答:“是栗姬娘娘!”看来我又要卷入宫中那些女人的战争中去了,只是现在的思维有点乱,于是吩咐她。“你先下去吧,以后的事少不了要麻烦你!”
  翠儿行礼退下,我的心里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看来自己在现代的二十几年真是白待了,竟然会相信翠儿的友情,会相信后宫有真的感情,真是一个大混蛋,自己的心无城府看在翠儿眼中恐怕都是愚蠢和无能吧!不,我最讨厌这种让人看不起的感觉,翠儿,你太让我失望了!
  当天晚上,在我的主动之下,我与驸马完成了我们的洞房花烛。
  第二天起来,我我当着全府上下的面,将府中两个略有姿色的婢女玉儿、兰儿一起纳入驸马的妾,与其被动挨打,倒不如主动出击。这也是当年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汉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妾在主人家的地位仅仅略高于婢女,除了有了孩子,身份才会略有提高,即使她们生下孩子,也要叫我一声娘,也要归到我的名下抚养。况且,从人奴而为主,一步登天的事,有谁心里会不愿意?
  至于母亲,我没有写信,写了估计她看不懂现代的简体字,只托翠儿带进一句话———静观其变,抓住时机。翠儿有点疑惑,不知何意,我笑着问了一句:“陛下为何只立太子,不立皇后?”相信翠儿会把这个问题一同带过去,以母亲的聪明一定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不久翠儿带回她的回信———因到京城。是啊,平阳侯的封地远离京城,贫困冷落,消息闭塞,在这里生活一辈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是得等机会。其实,从我的灵魂进入这具身体时,母亲和弟弟的命运已经与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了,惟有他们的显贵才有我的出头之日,人微而言轻,惟有权势才能保障日后的生存。否则,以小小的平阳侯,一个政治风浪,恐怕就是全族之灭了。而宫里一声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展开了。

  (十二)栗姬失宠

  此时,母亲成了匈奴单于的岳母,却不是后宫中最风光的女人,南宫的远嫁很快便被从们所遗忘,风头正盛的是栗姬。她模样出众,而且一连为父皇生下了三个儿子;加上长子被封为太子;她本人离皇后宝座也仅有一步之遥,但她的城府和心府远不如母亲,她的性格实在不适合生活在后宫。
  汉宫王美人寝宫猗兰殿。
  一日侍女来报,长公主走进栗姬宫中又气呼呼的出来。母亲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了出去,看到姑母,笑着打招呼:“姐姐来的正好,前些日子我的娘家兄弟托人带来一些珠宝,我想也只有姐姐这么尊贵的人才配享用,快进来看看挑几件!“姑母进了屋,母亲又闲话家常般的问她为何心情不好,姑母余怒未消地说:”也不怕你笑话,我刚才给人碰了个钉子!“”哦?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给姐姐气生?“”我原想我们家阿娇与刘荣年龄合适,就去栗姬那提亲,谁知那个女人竟以荣儿年纪太小回绝了!“这时,母亲叹着气感慨,:“可惜我们彘儿不是太子,没有福气娶到阿娇这么好的媳妇!”姑母气哼哼地说:“他也未见得能坐得那个位置!”说着和颜悦色地拉起母亲身后弟弟的手,:“将来给你娶媳妇要不要啊?”“要!”又好指了指旁边的几个宫女说:“把她们给我做媳妇要不要?”弟弟摇了摇头,“那把阿娇给你做媳妇,要不要?”“嗯!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造一座很大很大的金屋子把她藏起来!”弟弟奶声奶气的话,逗得屋内的人大笑,“金屋藏娇”的典故就这样产生了!事后,母亲和姑母禀告了父皇,父皇想着弟弟小小年纪;惟独喜欢阿娇;大概是前生注定姻缘;也乐得两家亲上加亲,于是就认可了这门婚约。我佩服母亲对时机的把握,栗姬那个愚蠢的女人实在太自信自己在后宫、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了!
  不久,父皇病了,而且病得很重,甚至他自己都以为自己即将不起。时常在身旁照顾的是栗姬,虽然她的性格常常惹恼父皇,但父皇却离不开她!后宫里的人都是这样认为!事实上,我们都错了,身为帝王,不可能离不开哪个女人,女人对于他们就像是身上的衣服,没有了一个自然会有另一个填补进来,而且是更加年轻,漂亮的一个,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栗姬宫中
  父皇注意到心爱的女人额前缀着一串兰花珍珠饰物,含着笑问:“爱妃,朕怎么不记得这串兰花是朕何时送你的呢?”
  栗姬听到父皇的赞美,笑得花枝乱颤,柔媚地回答:“陛下当然不记得,这是当初梁王在平叛后送给宫中各女眷的,既然陛下喜欢,臣妾就天天戴给陛下看!”
  说着,扑向父皇怀中,父皇不露痕迹的推开她,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翻起了惊涛骇浪____这是他心中的刺,梁王的骄横,太后的咄咄相逼,让他无奈,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把手伸向了宫中,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结交后宫的美人,对自己施加压力,而那件金簪闪耀的光却如同剑一样刺痛着父皇的心。栗姬,你太让朕失望了,这点小恩小惠就满足你了?难道朕给你的还不够多吗?或许这件事让栗姬彻底伤了父皇的心,而母亲的表现却让父皇发觉她的好。
  而栗姬却在一旁喋喋不休着说着,:“这是华胜。”说话间还手指灵巧地将额前的饰物摘下,轻轻搁到手里,:“陛下您看,串珠的丝线是三股蚕丝。华胜看似贵重,实际份量极轻,细看之下才发觉原来那朵兰花饰物并不是真金打成,而是铁制。陛下你看,做得有多精致,只是在那些兰花花瓣上贴了一层会发光的鎏金金叶,花瓣下衬托的枝叶表面贴上一层翠羽,使它光泽鲜艳夺目。”
  “陛下,这种贴翠的手艺可比宫里的精巧多了!”
  可怜的女人啊,心中只有那么一片小小的天地!喜也?悲?
  ***
  一日父皇驾临母亲寝宫,装作无意间问起的样子,:“朕怎么不见你戴什么新首饰?”母亲淡然一笑说:“臣妾本不好那些东西,现在国家艰难,臣妾想着,能省点就省点吧!”“那梁王就不曾往你宫里送吗?”母亲一愣,转瞬间脸色转为平静,:“送了,可臣妾觉得戴着不妥,就送给宫中其它姐妹了!”父皇同样没说什么,当晚,留宿母亲宫中!其实母亲怎么会不喜欢首饰呢,只不过她更喜欢能换来首饰的权力,她只是后宫中一个小小的美人,正六品,她还要爬得更高,未央宫中的薄氏,东宫的窦氏,那才是她所仰望的!当初抛夫弃女义无反顾的走进太子宫,不就是奔着荣华富贵来的嘛!
  可是那件事之后,父皇仍一如既往的宠幸栗姬,帝王的心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景帝前六年九月,父皇废除了薄皇后,这让更多的人聚集到栗姬的门前,栗姬也以为皇后的凤冠正在向自己频频招手。一日,父皇以托付大事的口吻对栗姬说:“朕百岁之后,众位皇儿和后宫众位美人就拜托爱妃你了!”栗姬一听景帝竟在自己面前一个劲地护着那些姬妾和她们的孩子;又禁不住又吃起醋来;于是一声不吭;而且还转过脸去不看父皇;这让父皇很恼火;虽然他当时没说什么。愚蠢的人啊,竟然未听出父皇的话外之音,父皇念在昔日的夫妻情份和荣哥哥的太子之位,本有意立她为后的呀,哎!父皇再宠她,也不可能不顾及自己的儿子啊,吕后迫害诸皇子的事才过去多久啊!这样的女人,怎么不让父皇心惊啊!可令人意外的是,父皇的病竟然好了!
  不久,一次朝会上,大行上奏,:“臣有本奏!”“讲”“皇长子刘荣聪慧仁德,立为皇太子已有三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一番话说得父皇大怒,“朕的家务事,何时轮到外朝插手了?朕的后宫之事也要听命于你不成?这是你要说的话,还是有人要你说的?”大行令一时张口结舌,父皇下令将其下狱,不久这个人在狱中自杀了。
  景帝前七年(前150年)冬,皇长子刘荣被废为为临江王,同时栗姬所有在朝中的亲戚被罢免、逮捕、处死,负责此案就的是郅都,因为他行法不避亲贵,列侯、宗室见到他都侧目而视,因此有着“苍鹰”之称,当时我对这个人还没有什么印象,可他的手段却让我深深记住了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