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中郎帐底,应饶子家之异味;邺侯架上,何须兔册之常诠?余愿为婆婆艺林者,职调人之役焉。古人著书,其正也,则以天常民彝为则,使天下之人,听一事,如闻雷霆,奉一言,如亲日月。外此而书或奇也,则新鬼故鬼,鲁庙依稀;内蛇外蛇,郑门踯躅,非尽矫诬也,倘尽以“不语”二字奉为金科,则萍实、商羊、羵羊楛失,但当摇首闭目而谢之足矣。然乎否耶?

吾愿读书之士,揽此奇文,须深慧业,眼光如电,墙壁皆通,能知作者之意,并能知圣人或雅言、或罕言、或不语之故,则六经之义,三才之统,诸圣之衡,一一贯之。异而同者,忘其异焉可矣。不然,痴人每苦情深,入耳便多儒首。一字魂飞,心月之精灵冉冉;三生梦渺,牡丹之亭下依依。檀板动而忽来,桃茢遣而不去,君将为魍魉曹丘生,仆何辞齐谐鲁仲连乎?

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卷一

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1' ,邑廪生'2'。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3' ,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4' ,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马从去'5'。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6' ,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宫,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7'。檐下设几、墩各二'8' ,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9'。几上各有笔札'10'。 俄题纸飞下视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

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11',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12',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13'。 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14'。 ”共筹躇间'15',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16',瓜代可也'17'。 ”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18',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19'。 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20'。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其岳家居城中西门内,忽见公镂膺朱幩'21',舆马甚众,登共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讯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讳:旧时对帝王尊长不直称其名,叫避讳;因称其名为“讳”。

'2' 邑廪生:本县廪膳生员。明洪武二年(1369)始,凡考取入学的生员(习称“秀才”),每人月廪食米六斗,以补助其生活。后生员名额增多,成化年间(1465—1487)改为定额内者食廪,称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额者为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省称增生和附生。清沿明制,廪生月供廪饩银四两,增生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可依次升廪生,称补廪。参见《明史。选举志》、《清史稿。

选举志》。

'3' 白颠马:白额马。颠,额端。《诗。秦风。车邻》:“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朱熹注:“白颠,额有白毛,今谓之的颡。”

'4' 文宗:文章宗匠。原指众人所宗仰的文章大家。《后汉书。崔駰传》:“崔为文宗,世禅雕龙。”清代用以誉称省级学官提督学政(简称“提学”、“学政”)。临:指案临。清制,各省学政在三年任期内依次到本省各地考试生员,称案临。考试的名目有“岁考”、“科考”两种。

'5' 力疾:强支病体。此据青柯亭刻本,原作“力病”。

'6' 府廨(xiè械):官署。旧时对官府衙门的通称。

'7' 关壮缪(m ù穆):指关羽(?—219 ),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死后追谥壮缪侯。见《三国志。蜀书》本传。

后逐渐被神化,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也屡加封号。明万历年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威运震天尊关圣帝君”,顺治年间敕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自是相沿,有“关帝”之称。

'8' 几:长方形的小桌子。墩:一种低矮的坐具。

'9' 连肩:肩靠肩,此指并排而坐。

'10'笔札:犹笔、纸。札,古时供书写用的薄木简。

'11'城隍: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相传《礼记。郊特牲》中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三国之后即有的地方祀城隍神,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普遍奉祀,一般称为某府某县城隍之神,视之如同人间的郡县长官。参见清赵翼《陔馀丛考。城隍神》。'12'辱膺宠命:为旧时接受任命或命令时表示感激之词。辱,犹言承蒙。膺,受。宠命,恩赐的任命。

'13'稽母寿籍:查看记载其母寿限的簿籍。稽,查。寿籍,迷信传说中阴世记载人们寿限的薄册,即所谓“生死簿”。

'14'阳算:寿算,活在阳世的年数。

'15'筹躇:犹豫不决。筹,通“踌”。

'16'摄篆:代掌印信,指代理官职。摄,代理。篆,旧时印信刻以篆文,因代指宫印。

'17'瓜代:及瓜而代的省词。原意为至来年食瓜季节使人替代。

《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住,曰:”及瓜而代。‘“后因称官员任职期满由他人接任为”瓜代“。这里是接任的意思。

'18'推仁孝之心:推许其仁孝的心志。推,推许,推重、赞许。

'19'稽(q ǐ乞)首:伏地叩头;旧时所行的跪拜礼。

'20'长山:旧县名。辖境为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部。

'21'镂膺朱幩(f én 坟):形容马饰华美。镂膺,马胸部镂金饰带。《诗。

秦风。小戎》:“虎镂膺,交二弓。”朱熹注:“镂膺,镂全以饰马当胸带也。”

朱幩,红色辔饰。《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朱熹注:“幩,镳饰也。镳者,马衔外铁,人君以来缠之也。”

耳中人

谭晋玄,邑诸生也'1'。笃信导引之术'2' ,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

一日,方趺坐'3' ,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4'。”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5' ,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

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6' ,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

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7' ,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诸生:本指在学儒生,见《汉书。何武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通称诸生。

'2' 导引之术:我国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导引,“导气使和,引体使柔”的意思,指屈伸俯仰,呼吸吐纳,使血脉流通。《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后为道教用以作修炼的迷信法术之一。道教有《太清导引养生经》。

'3' 趺(f ū夫)坐:即“结跏趺坐”,略称“跏趺”。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即将双足背交叉于左右股上;右手安左手掌中,二大拇指面相合,然后端身正坐,俗称盘腿打坐。见善导《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大智度论》:“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

'4' 可以见(xiàn 现)矣:可以现形了。见,通“现”。

'5' 丹:炼丹是道教法术之一。派于古代方术。原指在鼎炉中烧炼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即“金丹”。后道士将这一方术加以扩展,称“金丹”

为“外丹”,称精神修炼的成果为“内丹”。人体比拟鼎炉,“精”、“气”比拟药物,以“神”去烧之,使精、气、神凝成“圣胎”,即为“内丹”。这里指内丹,后《王兰》一文中的“金丹”,指外丹。

'6' 夜叉:梵语音译。意译“能啖鬼”、“捷疾鬼”等。佛经中一种形象凶恶的鬼,列为天龙八部神众之一,我国诗文小说中,则常指丑恶之鬼,或喻凶暴丑恶之人。

'7' 颠疾:疯癫病。颠,通“癫”。

尸变

阳信某翁者'1' ,邑之蔡店人。村去城五六里,父子设临路店,宿行商。

有车夫数人,往来负贩,辄寓其家。一日昏暮,四人偕来,望门投止'2' ,则翁家客宿邸满'3'。四人计无复之,坚请容纳。翁沉吟思得一所,似恐不当客意。

客言:“但求一席厦字'4' ,更不敢有所择。”时翁有子妇新死,停尸室中,子出购材木未归'5'。翁以灵所室寂,遂穿衢导客往。入其庐,灯昏案上;案后有搭帐衣'6' ,纸衾覆逝者'7'。又观寝所,则复室中有连榻'8'。四客奔波颇困,甫就枕,鼻息渐粗。惟一客尚蒙眬。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急开目,则灵前灯火,照视甚了:女尸已揭衾,起;俄而下,渐入卧室。面淡金色,生绢抹额'9'。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三。客大惧,恐将及已,潜引被覆首,闭息忍咽以听之。未几,女果来,吹之如诸客。觉出房去,即闻纸衾声。出首微窥,见僵卧犹初矣。客惧甚,不敢作声,阴以足踏诸客;而诸客绝无少动。顾念无计'10',不如着衣以窜。

裁起振衣'11',而察察之声又作。客惧,复伏,缩首衾中。觉女复来,连续吹数数始去'12'。 少间,闻灵床作响,知其复卧。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裤,遽就着之,白足奔出'13'。 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14'。 尸驰从之。

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扣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瞥见兰若'15',闻木鱼声'16',乃急挝山门'17'。 道人讶其非常'18',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幛'19';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20'。 尸益怒。

然各寖倦矣'21'。 尸顿立。客汗促气逆'22',庇树间。尸暴起,伸两臂隔树探扑之。客惊仆。尸捉之不得,抱树而僵。

道人窃听良久,无声,始渐出,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

负入,终夜始苏。饮以汤水而问之,客具以状对。

时晨钟已尽'23',晓色迷蒙,道人觇树上,果见僵女。大骇,报邑宰'24'。宰亲诣质验'25'。 使人拔女手,牢不可开。审谛之,则左右四指,并卷如钩,入木没甲。又数人力拔,乃得下。视指穴如凿孔然。遣役探翁家,则以尸亡客毙,纷纷正哗。役告之故。翁乃从往,舁尸归。客泣告宰曰:“身四人出'26',今一人归,此情何以信乡里?”宰与之牒,赍送以归'27'。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阳信:县名。在今山东省北部。

'2' 望门投止:见有人家,便去投宿。《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止,宿。

'3' 客宿邸(d ǐ底)满:住宿客人很多,旅舍已满。邸,旅舍。

'4' 一席厦宇:廊梅下一席之地。厦,两厢,走廊。宇,屋檐。

'5' 材木:棺木。材,棺。

'6' 搭帐衣:指灵堂中障隔灵床的帷幛。旧时丧礼,初丧停尸灵床,灵前置几,设位燃灯,祭以酒浆,几后设帷。见《莱阳县志》。《礼记。丧大记》“彻帷”《疏》:“彻帷者,初死恐人恶之,故有帷也。至小敛衣尸毕,有饰,故除帷也。”

'7' 纸衾(q īn 钦):指初丧时用以覆盖尸体的黄裱纸或白纸。衾,被。

《泰安县志》(民国本):“既死,覆以纸被,报丧亲友,或谓‘接亡’,或谓‘落柩’。”

'8' 复室:指套房中的里间。

'9' 抹额:也叫“抹头”,一种束额的头巾。此指以巾束额。

'10'计:此字底本模糊难辨,据铸雪斋抄本补正。'11'振衣:抖动衣服;指欲穿衣。

'12'数数(shu òshu ò朔朔):多次。

'13'白足:光着脚。

'14'拔关:拔开门闩。关,门插关,即门闩。

'15'兰若:梵语“阿兰若”的音译。《大乘义章》一五:“阿兰若者,此翻名为空闲处也。”原为佛家比丘习静修的处所,后一般指佛寺。'16'木鱼:佛教法器名。刻木作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一为圆形,刻有鱼鳞,僧人诵经时敲击以调音节;一为长形,吊库堂前,开饭时击之以招僧众。《百丈清规。法器章》:“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惊昏惰也。”

'17'挝(zhu ā抓):敲。山门:寺院的外门。

'18'道人:这里指和尚。晋宋间和尚、道士通称道人。叶梦得《石林燕语》:“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

'19'幛:本指屏风、帷幕,也作“障”,遮蔽。

'20'彼左则右之:此据铸雪斋抄本,原无此五字。

'21'寖(q ìn 浸)倦:渐渐疲倦。寖,同“浸”,渐。

'22'汗促气逆,汗直冒,气直喘。促,急。逆,不顺。

'23'晨钟:这里指寺庙里清晨的钟声。钟,佛教法器。《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24'邑宰:指知县。

'25'质验,质证查验;即问取证词,查验尸身。

'26'身:《尔雅。释诂下》:“身,我也。”

'27'“宰与”二句:知县发给他证明文书,并赠送盘费,使其回家。赍(jī鸡),以物送人。

喷水

莱阳宋玉叔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