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学习环境的破坏,也同样令我们感到担忧。

我们知道,愉快的心境、稳定的情绪,是孩子专心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我们的孩子总是处于紧张忧虑、担心烦躁的状态,便很难对学习专心致志。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家长习惯于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对孩子吩咐不休,反复叮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孩子敲响警钟,让其避免犯下一些错误。

然而,我们的家长所不知道的是,在孩子看来,这种来自父母的唠叨,无疑意味着对学习的最大干扰,由此产生出莫大的反感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其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由于家长对学业任务的过分担忧,往往会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经常性地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致使孩子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特别是那些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其精神和体力上更是不堪重负,经常性地处于疲劳作战之中,甚至要为此学习到深夜。

当这种情况长时期存在的时候,日复一日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会对严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看到,在当下的孩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视力下降现象,而这与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由于睡眠不足,使得许多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精力不充沛,从而导致记忆力差、观察力下降、理解力衰退,当这种恶性循环的性情持续下去的时候,学习成绩便很难得到提高,长此以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将是难以弥补的。

8.打造孩子的宏伟蓝图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德拉克罗瓦

我们都清楚的是,家庭教育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程。

对于所有家庭来说,对孩子的教育,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慢慢渗透来进行的,它既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现成的教材,更没有一个可供学习的模式。

在家庭教育的前半程中,我们年轻的家长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许多失误。而当我们的家长逐渐趋于成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却又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所积下的经验,并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需要。况且,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宝贵的经验,更需要恒心、耐心和毅力,已经妥善的方式方法。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就意味着我们的家长,必须在教育目标上取得清醒的认识,为孩子打造一幅适合于他们的宏伟蓝图。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如何对孩子进行评判,更了解到未来时代中的人才标准,与此同时,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别,使得我们绝不可能为所有的孩子打造一个完全相同的教育远景。

然而,不论我们的孩子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只要家长想要孩子能够为未来的社会所接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不至于落于下风,有一些准则,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所必须遵守的,而将这些准则归结起来,其本质就是通过家长的统一认识,为孩子培养一整套良好的习惯。

首先,在这些习惯当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

学习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无需赘言,因此在家庭教育当中,除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使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性,从而锲而不舍地追求,并让孩子深信,只有经过努力才是达到目标的唯一途径。

比如说,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培养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后参加其它活动或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并监督其从小到大,每天持之以恒。

同时,在实际的学习中,家长务必要引导孩子理解和巩固学校教的内容,在不给其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鼓励其根据自己的爱好看一些课外书籍、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他广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与技能。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当家庭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时,再加上对孩子恰当的要求,就足以保证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所谓的义务感,不仅仅是指让孩子完成份内之事,更重要的是培养其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们知道,在未来的社会中,竞争势必愈演愈烈,如果想要让孩子在竞争能力上有所突破,那么就必须从小多给予其参与竞争的机会。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当孩子获得了成功之后,其自信心、成就感势必会得到加强,而当其失败时,也可以通过对其的正面引导,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高重在参与的意识,鼓励孩子今后继续主动参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和提高心理层面的承受能力。

第三,要培养孩子的荣誉意识

对于一个人而言,荣誉是一种对其成绩、能力的肯定,当孩子接受荣誉的时候,无不会产生一种一种愉快的心理,这种愉快来自于他的成功感,也来自于父母情绪的感染。这种体验可以加深对成功本身意义的认识,并且愿意以后继续这样做。

当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得到增强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动力。特别是当孩子出现失误、错误的时候,更应当对孩子进行适度的鼓励,肯定他的积极因素,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当这种荣誉意识被建立起来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对个人进步进行自发地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家长的教育。

其实,正如我们在本章第一节中所说的那样,优秀孩子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人生道理的理解、以及主动积极的个人意识,更要依赖其良好的心理机制。

而当一个孩子拥有了良好的个人习惯、良好的心理机制时,其对道理的理解,对主动意识的拥有程度,就必然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所需要做的,唯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任何目标的达成、任何方向的进步,都必须有良好的习惯来作为保障,除此之外,举凡对孩子良好习惯培养造成伤害的手段与方法,都绝不应当在家庭教育中出现。

本章后记

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轮的探寻之后,就应当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

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我们的孩子能否成功,绝不取决于他幼年时期的学习成绩好坏、是否“听话”、以及其究竟取得了怎样的学历,而最珍贵的东西,当属他自己的务实精神与创新意识。

正因为如此,对于所有希望孩子获得事业和生活成功的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应当是让孩子拥有务实的精神和创造的意识。

诚然,孩子能够在技能、学业、成绩上超人一等,固然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倘若在这些方面不能有所突破,也绝不该为此而感到懊悔。

除此之外,孩子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要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些涵盖了理想各个层面的东西,才是我们的家长最应当给予关注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在对孩子的理想做出了解之后,抱以宽容的心态,用正面引导的方式,来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并为其理想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为其理想的实现,设定一个个符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

唯此,我们的孩子才能够在理想和抱负的鼓舞下,拥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

·第六章 家庭观念淡漠

如果说以上5个方面更多是从孩子的幼年教育出发,那么以下5个方面则更多关注家长们对长大孩子的教育。随着孩子长大,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经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导读

对于人类生活而言,亲情无疑意味着亲情世界中的美好玫瑰,更是对下一代教育的源泉和支持。

从古到今,从乞丐到政要,从贫民到巨富,亲情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而作为亲情载体的家庭,就更是为我们所珍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际关系的逐渐淡漠,作为人世间最珍贵情感之一的亲情,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在钢筋水泥构成的城市森林之中,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有限。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外面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孩子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小。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正如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的面前,挡住了教育的道路。

这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家长,正处于一种家庭观念逐渐淡漠的趋势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不愿意、无意于承担家庭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我们的孩子也正在面临着放任自流的命运。

在家长“冷漠文化”的作用之下,我们的孩子不仅在血液、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不良趋势,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淡漠、冷酷甚至残忍的心病。

毫无疑问的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又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亲情这一纽带松弛了、折断了,势必瓦解社会的人性基础,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试想,一个学生如果对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感恩的话,又怎么能对我们的国家,对社会感恩呢?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如何能对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他人有爱心呢?

基于这一点,我们将会在本章中,就家长家庭观念淡漠的趋势,做出一轮完整的探寻,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揭示这一现象的危害性,更要为严酷的现状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个完美方案,对我们的家庭教育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1.从历史中走来

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

——卢梭

如果我们要在人类文明史上,寻找一项最伟大的发明,那么它一定是家庭。

在现代社会学的影响下,我们常把家庭称为社会的细胞。这说明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种意义就显得更加重大。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农业与手工业在家庭内部的结合,赋予了家庭比较完整的社会功能。使血缘关系与生产关系完全交融在一起,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让中国人对家庭格外推崇,以至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拥有着中华民族这样强烈的家庭观念。

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目中,家庭都有着难于比拟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内心身处,更在我们时时刻刻的行为上有所反映。

比方说,每当接近年关的时候,回家过年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的定式。不论我们身处何方,总是可以看到无数身负大包小裹、赶着回家的人们,在这一股股人潮之中,我们总是能感受到对合家团聚的强烈渴望。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家庭同样存在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是孩子逐步社会化的最重要场所。

从一个孩子一出生开始,随着他的成长,他的每一点成长都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一点的存在,是因为从他出生开始,每一个他能够去模仿的人,都是他的家人,凭借着这种联系,一个人无论从方方面面,无不被固定在家庭范畴之内。

个人是家庭的组成单元,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单元,由此,家庭就提供了把个人统一到社会之中去的环境。

凭借着这样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对他的全部亲属承担责任,而家庭也对于他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在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中,家庭总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为了家庭的利益,个人不仅要做到安分守已,维护家庭内部的和谐,在人伦规范所界定的范围内承担自己的义务、甚至要在必要的时候有所牺牲。

也正是因为如此强烈的家庭观念,任何对家庭、家族不利的行为如离婚、独身、无子等,都是这个社会绝对难以容忍的。

基于这一点的存在,使得家庭至上的观念,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中华文明的价值取舍,文化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着莫大的关联。

然而,就在我们为此津津乐道,反复以各种形式、手段来赞颂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时,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我们身边静悄悄地发生。

2.静悄悄的变化

对于父母和家人,对家庭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

对于我们中国的万千家庭而言,这一巨大变化就是,在许多家长的心中,家庭观念正在趋向于淡漠,而其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许多家长,开始放松、甚至于放弃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双方感情破裂,甚至于危及到婚姻,在这样的情形下,双方便都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在许多家庭里,父母忙于经商,将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赚钱大业之上,从而又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任由孩子发展,对其行为听之任之。

在许多家庭里,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需要做好物质方面的保障,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尽到了职责,从而将所有的教育职责悉数推给学校。

在许多家庭里,父家在教育子女方面缺乏良好的方法,以至于和孩子站到了对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