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人有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阅人有术-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选择D的人,他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当他的人生处在逆境的时候,尽管他心中百般恐慌,但仍旧会凭着自我的机智与耐力,去渡过难关。而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想法,正是他迈向成功的最佳原动力。 

    
  
 第三部分他都看些什么书

 
 
一个人平常看的书的类型可以反映他的大致性格吗?

潘石屹:风格卓异的地产商人,开发项目有万通新世界广场、现代城、建外SOHO等。他喜欢看南怀瑾和黄仁宇的书。他认为,黄仁宇写历史的笔法非常大气,他笔下的历史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是是非分明的历史。他写历史有非常独特的写作角度:不会拘泥于一个画面,也不会拘泥于一个小的历史事件,他更多地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画面。南怀瑾的书就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讲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给人以很深的启发。

书本和其他传播媒介是不一样的。看书可以增长知识,但看书的好处绝不仅止于此。看电视,你必须迁就它的时间,而看书的话,是书“迁就”你的时间。而且文字描述给人的想像空间是无穷的,这景色到底有多么美丽?这人物到底有多么可爱?如果在电视、电影上给出具体形象,反而局限了人们的想像力。

每个人喜欢读的书类型不同,学生读校內之教科书、年轻少女选读言情小说、长者选读养生之类书籍,这些都是不同年龄段的人选读不同类型的书。根据一个人看书的口味,也能反映他的基本个性。

喜欢读爱情小说的人,是一个感情型的人,极端直觉,生性乐观。

喜欢读科幻小说的人,是一个富有幻想力及创造性的人。

喜欢读侦探小说的人,乐意接受思想上的挑战,是出色的解决问题者。

喜欢读自传的人,好奇心重、谨慎、雄心大。

喜欢读历史书刊的人,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不喜欢胡扯、闲谈,宁愿花时间做些有建设性的工作,而不愿过多去参加社交活动。

喜欢看漫画书刊的人,爱好玩乐、性格无拘无束。

有人认为,读书须求气质相合。人之气质各有不同,英国俗语所谓“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读书也应找气质相近的作者的书,一般人读书应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庄子也好,荀子亦好,苏东坡亦好。一人同时爱庄荀是不可能的事。

文字的东西提供的只是一个媒介,通过文字我们可以阅读到作者的心灵,也可以通过文字看到自己的心灵。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能从字里行间看到许多东西,而且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看书的好处最大的就是我们可以拮取书里面作者本身的人生经验和丰富的生命智慧,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达到学习的效果。

当我们有困惑的时候可以通过看书使自己的境界得到提高。现在的人们心灵比较粗糙。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能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就是提高心灵和感觉能力。读诗能培养细腻的感情,有了细腻的感情才能更宽容,更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看书也能提高修养。 

    
  
 第三部分不成熟的三种表现

 
 
克里斯·阿吉里斯是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曾获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育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工作。阿吉里斯理论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不成熟—成熟”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行为是由个人和正式组织融合而成的,组织中的个人作为一个健康的有机体,无可避免地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主要有7方面的变化。

他指的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从婴儿到成人之间行为、状态的转变。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成熟指的是人在社会活中的生活阅历的积累,和从生活阅历变成人们对社会的认识程度多少的一种比较。是相对的,而不在于年纪的大小。一个人见多,不一定就识广。而见多识广可谓之成熟。见多而无识可谓之稚嫩。一个人在相对的年龄段,对社会的认识程度越深,学识越多,那么可以说这个人越成熟,反之为不成熟。成熟和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积累以及学识有很大关系。

不成熟有很多种表现,主要有三种最典型的表现:

1。 缺乏独立感,有很强的依赖感。

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一个正常的人会渐渐产生“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别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而心理不成熟的人,没有自己对事情独立的看法和见解,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个性特征,似乎还处于婴儿时期的被动状态,往往需要依赖别人来为自己做决定。

2。 不能独立面对各种选择,不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简而言之,就是缺乏责任感。一个成熟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会对自己所做的负责。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个体会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自己的行为及其他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观念,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并且独立承担后果。但不成熟的人,面对多种选择则会眼花缭乱,不会理性地去分析,可能凭借一时的冲动作出了选择,而后又会后悔,面对自己的选择不能接受结果,一味逃避或借助其他方式逃脱自己的责任。

3。 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做事没有耐心。

不成熟的人会沉溺于幻想,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总是不停地给自己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成熟的人会经常做出见异思迁、有始无终的事情,他们惧怕困难、心无定性。常常容易冲动或兴奋,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没有什么耐心。耐心是一种成熟的标志,耐心最好的伙伴是信心和决心,对要做的是能够保持耐心,才是成熟的表现,才能付出就有回报。

而一个人要想成熟起来,只有努力克服上述几种不成熟的表现,尽最大可能地不断累积人生阅历和经验,才能更快的成熟起来。当然,成熟需要人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只有学习,人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才能更早地成熟起来。 

    
  
 第四部分习惯铸就命运

 
 
习惯是人们不经意间积累起来的思想行为,它默默无声地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好的习惯可以开出芬芳的花朵,长出香甜的果实;坏的习惯也许会使花儿枯萎,果实酸涩。一个人的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精神追求。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在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

由此我们知道,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历史,凡是成功的人都维持着良好的习惯。而那些平庸、失败的人,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习惯的改变也需要持之以恒。只有有毅力的人,才能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才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第四部分饮食起居非小事

 
 
从某些小动作与习惯可以知道一个人的个性。吃穿住行是人生中的大事,每天都要吃饭,那么吃什么、怎么吃?从这些方面也能窥出一些性格因素来。

吃什么?

如果他(她)是一个嗜辣如命的人,那他(她)一定比较“泼”。嗜辣的人脾气通常比较火暴,这类人在性格上多属于“多血质”型。他们待人往往热情大方,但发起脾气来也很吓人,就像长老了的朝天椒,嚼一个在嘴里,耳朵都会辣得嗡嗡作响。在地域上,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这些个地方的人比较嗜辣,而这几个地方的人的脾气也和这里的辣椒一样火暴。

而另外有些人呢,他们比较喜欢吃甜食。这些人的性格往往比较温和,在性格上多属于“黏液质”型。他们为人谨慎,在处世上比较保守,不愿意冒险。在地域上,上海、江浙地区的人比较嗜好甜食。甜食滋养出的“上海好男人”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怎么吃?

以吃饼或汉堡为例,通过如何开始吃第一口,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说,吃法可以分为三种:

1。 先吃边缘。先细细咬,慢慢嚼,这样的人是个小心谨慎、处事镇定的人,就算在紧急关头也不慌不忙,平日做事很有条理,连房间书桌也会井井有条,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然而,有不足之处,即凡事太过于考虑,以致有拖延进度的情形出现,同时很容易迷上某些事物。

2。 咬一大口。这样的人不拘小节,有点近乎豪爽的性格,对小事情更加毫不在乎,很有胆量,是个行动型的人物。好胜心强,有自信,不大理会别人的意见,自以为对就马上实行。这种人的缺点是过分冲动,不太听取别人的意见,很容易使自己吃亏。

3。 把包或饼拆开一半才吃第一口。这样的人是个认真的人,做事态度不错,往往要慎重考虑才行动。即使心里很喜欢某些东西,也不会急于去获取,凡事尊重别人意见,要对方表示才敢行动,不过过分客气,可能经常会被人占了便宜。

人生中的大事,除了吃,接下来就是睡了。从睡前的宽衣解带的习惯,也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

1。 脱衣时常常慢条斯理,而且煞有介事的人。这样的人充满自信,对自己目前所过的生活感到满足。

2。 脱衣速度快,有如狂风卷落叶的人。这种人性格外向而友善。

3。 一进门或寝室,便迫不及待地把鞋子踢掉的人。这样的人是个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绝不苟且。

4。 衣服脱去后,散放在屋子每一个角落,从不收拾的人。是个自信心和主观都非常强的人,且富于理智及聪颖过人,是所谓的知识分子典型。

5。 脱衣服时整齐而有条理,并把衣服折好或挂起的人。这样的人多数善体人意,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6。 女士们在卸妆时,如果经常先把配戴的饰物除下,然后再“宽衣解带”的人。多半性格纯良温厚,思想深刻,同时敏感而又罗曼蒂克。

7。 脱衣的方式并无一定的“模式”或程序,次次都不同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个性独特且风趣。

可见,从饮食起居上我们就能看出这么多东西,而这些一般都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很难改变的。所以,要看透一个人有时也很容易。 

   
  
 第四部分他每天都要做什么

 
 
有这样一句话:

今日的你是你过去习惯的结果;

今日的习惯,将是你明日的命运。

改变所有让你不快乐不成功的习惯模式,你的命运将改变,

习惯领域越大,生命将越自由、充满活力,成就也会越大。

成功有时候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困难,每天都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坚持下去,也许成功就指日可待了。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很容易,难就难在要坚持下去。这是信念和毅力的结合,所以成功的人那么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人要有伟大的成就,必须天天有些小成就。”穷人和富人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差别。这里有个小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难过。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又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而富人呢,根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储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帐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决定了习惯,习惯决定了成功。

有人说,上帝对人类最公平的两件事之一,就是每个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记得小时候曾经念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话,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所谓“一寸光阴”到底有多长,但是既然光阴与黄金相比,其价值昂贵也就可知了。那么如何利用好每天这24小时,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以求得最大的效用,这无论对个体或集体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富兰克林时间规划公司(Franklin Quest pany)的创办人海蓝密斯(Hurum W。Smith)在其大作《打开成功的心门》(The 10 natural Laws Of Successful Time and Life Management)一书中提出十大自然法则:

1。 掌握生活大小事——通过掌握时间而掌握生活。

2。 确立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自我实现和个人成就的基础。

3。 排定优先顺序——当日常生活反映了你的核心价值,你就能体验发自内心的平静。

4。 设定明确可行的目标——为达成重要目标,必须远离安逸区。

5。 规划每日工作——每日规划做得好,时间宽裕效率高。

6。 检视行为与信仰一致——行为是真实信念的反射。

7。 改变行为以符合要求——当信念与事实相符时,需求就自然得到满足。

8。 重新开信仰之窗——改变错误想法,克服负面行为。

9。 以个人价值为依据——自尊必须发自内心。

10。 在奉献中成就自我——付出愈多,收获愈大。

一个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时间安排,而不是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生活,这对于他离成功的远近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是在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