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学全书-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但我认为,应该留下来,必要时可对杜兰特先生提供任何他所需的协助。
“因为他经常在寻找某个人替他把某公文拿来,或是替他做个重要服务,则他随时都会发现,我正在那儿等待替他提供任何服务。他后来就养成了呼叫我的习惯;这就是整个事情的经过。”
杜兰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呼叫道尼斯先生的习惯?因为道尼斯自动地留在办公室,使杜兰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让他为杜兰特先生提供服务。
他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是的,他所获得的报酬是获得一个很好的机会,使他自己获得了某个人注意,而这个人就是老板,有提升他的绝对权力。
有十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有两个原因是最主要。
第一,你在建立了“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好名声之后,将获得好处。
因为和你四周那些未提供这种服务的人比较起来,你们之间的差别将十分明显,因此,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将有很多人指名要接受你的服务。
第二,到目前为止,这是你为什么应该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最重要原因。也许可以这么说,假设你想要把你的右臂锻炼得十分强壮,那么,你知道唯有利用它来做最辛苦的工作,若你不去使用你的右臂,让它长期的休养,那么会使它变得虚弱而萎缩。
身处困境,与之奋斗能够产生力量,这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一项法则。
如果你做的工作比你所获得的报酬更多、更好,那么,你不仅表现了你的乐于提供服务的美德,也因此发展一种不寻常的技巧与能力,你将对你的工作胜任愉快,最后将产生足够的力量,使自己摆脱任何不利的生活环境。
三 不计报酬而报酬更多 
拿破仑·希尔生平所获得的一次最有利的晋升,是由一件小事情造成的。
那是在某个星斯六的下午,一位律师(他的办公室和拿破仑·希尔的老板的办公室在同一栋大楼的同一层)走进来问拿破仑·希尔,他到哪儿能找到一位速记员来帮下忙,因为他有些工作必须在当天做完。
拿破仑·希尔对他说,他们公司所有的速记员都去观看球赛了,如果他晚来五分钟,连自己也已经走了。但拿破仑·希尔很高兴留下来替他工作,因为拿破仑·希尔可以在另外的任何日子里去看球赛,而他的工作却必须在当天完成。拿破仑·希尔替他做完了这些工作。他问拿破仑·希尔应该付他多少钱,拿破仑·希尔开玩笑地回答说:“哦,既然是你的工作,大约要一千元吧。如果是别人的工作,我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他脸上露出微笑,向拿破仑·希尔道谢。
拿破仑·希尔这样回答时,纯粹只是开玩笑。并未想到他是否会为了那天下午的工作而付自己一千美元。但出拿破仑·希尔意料,他竟然真这样做了。六个月之后,拿破仑·希尔已经完全忘掉此事了,他又来找拿破仑·希尔,问拿破仑·希尔当时的薪水是多少。
拿破仑·希尔把自己的薪水数目告诉他之后,他对拿破仑·希尔说,他将把拿破仑·希尔上次替他工作后开玩笑说出的那一千美元付给拿破仑·希尔,他请拿破仑·希尔到他的办公室工作,年薪比拿破仑·希尔当时的薪水要多出一千美元。
在那个周六的下午,拿破仑·希尔放弃了球赛,提供了一次服务,而这次服务之提出,显然是出于乐于帮助他人欲望,而不是基于金钱上的考虑。
拿破仑·希尔没有责任放弃他的周六下午,但是——那是他的特权。
而且,那是一项有益的特权,因为它不仅为自己增加了一千美元的现金收入,而且为自己带来一项比以前更为重要的新职位。
四 失中有得 
拿破仑·希尔记得有一次某家公司很不诚实,他们把拿破仑·希尔的构想据为己有,采用了拿破仑·希尔为他们所做的改善设计,却未付钱给他。
可是,这件事结果反而对他有利。其过程是这样的。该公司一位熟悉这件事的职员,后来自己独立在外创办了一所公司,由于拿破仑·希尔前次对他的老板所做的免费设计极为杰出,所以他请拿破仑·希尔和他合作,所得的报酬是他原来公司可能付出的两倍。
这不仅补偿拿破仑·希尔以前为那个不诚实客户服务所遭受的损失,还得到盈余。
马歇尔·菲尔德可能是他那一时代最杰出的商人,设于芝加哥的菲尔德大百货公司目前仍然耸立于大街上,象征了他的卓越成绩。
有位顾客在菲尔德百货公司购买了一件昂贵的丝质胸衣,但并未穿用。
两年后,她把这件胸衣送给她的侄女作为结婚礼物。这位侄女把胸衣退还给菲尔德百货公司,拿它交换了另一件商品,虽然,这件胸衣是在两年前卖出的,而且式样已经落伍,但菲尔德百货公司仍然准许拿它交换其他商品。
菲尔德百货公司不仅是收回了这件胸衣,更重要的是,它是毫无怨言地收回这件胸衣。
当然,百货公司本身没有义务、道义或法律上的责任来接受拖延了这么久的退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件事更具有意义。
这件胸衣原来的价钱为五十美元,在两年后收回,却只能丢到廉价品专柜中,能卖多少算多少。但是,深懂人性心理的心理系学生将会明白,菲尔德公司不仅不会在这件胸衣上有任何损失,相反的,它还将因此而获得无法以金钱衡量的好处。
把这件胸衣退回去的那位妇女,心中一定明白,她并没有要求更换物品的权利。因此,当这家百货公司给了她无权利获得的物品后,等于争取到了她这位永久性的顾客。但是,这件交易的影响并不仅如此而已。因为这位妇女把她在这家百货公司获得的“公平待遇”宣传开来,弄得远近皆知。
她把这件事当作她的谈话主题,而且一连谈了好几天,使得菲尔德百货公司从这个事中获得了最佳的广告效果。菲尔德公司如果想要花钱作广告,可能要化上这件胸衣十倍价钱的费用,才能获得这种效果。
爱默生说过:“因和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
几年以前,拿破仑·希尔应邀向东部一所学院的学生发表毕业演说。拿破仑·希尔在演说中花了很长的时间,尽了最大的努力强调“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重要性。
演说结束之后,这家学院的院长和秘书邀请拿破仑·希尔共进午餐。在他们用餐中间,这位秘书转过头面向院长说道:
“我刚刚发现,这位先生是干什么的。他使自己站在世界的最前端,而他的做法是先协助他人站到世界的最前端。”
在这个简短的声明中,他道出了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定律”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三节 不要让不满埋葬自己
人生好象是爬山一样,你必须有达到山顶的雄心壮志,否则永远无法爬到顶端,但如果只是埋头往上爬,不管横阻在前的岩石,也是徒劳无功的,雄心壮志加上小心谨慎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一)卡耐基总是朝着前面走去 
如果你感觉不满,你环顾左右前后,就能看出许多可能发展的事物来。
这些可能性起初似乎是一些模糊的臆想。因此,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志向,便必须训练善用你的想象能力。
如果你有梦想,即算不能实现,也还是有其价值的,因为此种梦想可使你看到许多可能的机会,是别人所未见到的。
在人们的童年时代大都是充满了各种幼稚的梦想。钢铁大王卡耐基15岁的时候,便对他那9 岁的小弟弟汤姆谈论他的种种希望和志向。他说假如他们长大些,他要如何组织一个卡耐基兄弟公司,赚很多的钱,以便能够替父母买一辆马车。
他们天天玩着这种游戏,自然而然地他们内心便保持着许多梦想。这种“假如”的游戏,总是催促他努力工作;等到机会真正来了的时候,他便在现实中抓着,正如他在理想中抓着一样,最后他总是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便满足了吗?我的心愿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但是说句话的青年在当时还没有做到司机,他在铁路上帮了两年事之后,还只是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一个加煤炭的工人,月薪40 元。他说上面的那句话,是因为一个铁路上的老手激起他说的。那个老手对他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是发财了吗?但是我老实告诉你吧!你现在这个位置要再做四、五年然后才会升为大约月薪100 元的司机;如果你幸运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机。”
听这个话的青年便是佛里兰。他听说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并不乐观。他所说的话,后来真的做到了;他一步一步地努力,后来做到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因为他不满于一种安全稳定的工作。
志愿是由不满而来。有这开始,便有一种梦想,接着是勇敢的努力,把现状和梦想中间的鸿沟连络起来。
伟大的人物并不是空洞的梦想者。他们将来的志向是根植于确切的事实的。他们是凭借着有目标的梦想使他们产生不满,因不满而刺激他们加劲地奋斗以求成功。
(二)要爬最高梯子就不要回头 
“我从楼梯的最低一级尽力朝上看,看看自己能够看到多高。”这是美国五大湖区上的运输大王考尔比在最初进入社会做事时所说的一句话。
他一无所有,而他希望的却是那样高远。他是根据什么来实现自己的希望的呢?他非常穷困,最初是从纽约一步一步走到克利夫兰,后来在湖滨南密执安铁路公司总经理之下谋了一个书记的职位。
但是他工作了一些时候,便觉得他这份工作过于狭小,已不能满足其远大志愿了。他觉得这个工作除了忠实地、机械地干之外,没有什么发展,没有什么前途。
他觉得矮梯子并不一定就安稳。他觉得坐在一个矮梯子的顶上,更容易跌倒,不如爬一个看见顶的梯子,一心只想朝上爬。
他辞了这个工作,另在赫约翰大使的手下谋得一个工作;赫约翰就是后来国务卿兼美国驻英国大使。考尔比的想象力已经看到,如果与前者在一起,不会有什么发展,与后者在一起,则会有很大的造就。
一个人要有眼光才有进步,但是眼光也必须时时改进。考尔比说:“我最初走到克利夫兰来,原是想做一个普通水手的——这是一种儿童追求冒险和浪漫的思想。但结果我没有当水手,而每日每时与美国最完全的一个理想人物相接触(就是赫约翰大使)这也是我的好运气。他便成为我各方面的理想人物了。”
考尔比能够觉悟到假如他同一个小人物相处,绝不能有很大的发展。于是,他选定了一个大人物,然后以这个人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他选定了赫约翰,便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理想。
他晓得将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并不觉得不满意,你便不会想改进你的现状,也就不会有一种光明前途的理想。但是,如果你有了理想便满足了,便把理想作为实际生活失望中的一种安慰,那就错了。理想的用处,就是因其能以现在的事实,衬托出其将来的可能性。
如果你自满于这种理想上的成就,那实在是你进步的障碍,甜蜜的理想,必须同时有一种想改革现状使之接近于理想的动力相伴随。
理想可以作为一种刺激,因为理想可以把你的现在和将来的大区别摆在眼前。理想之于人,应当象是一种挑战,催促他改进现有的状况。如果他只是空想着成为一个大人物,或是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物,那么,他便永无任何改进。那么,实际上他应当怎样前进呢?
聪明的人,最初要划出路线来,照着路线从他现在的地位达到他想得到的地位。他在中途竖立许多小目标。对于最近的目标积极付出努力进行,因为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他达到这个小目标的时候,觉得有了进步,便感到很高兴,然后休息一会,又鼓起劲来,竖起第二个目标,向着那里前进。
最后的大目标距离很远,恐怕只能隐约看见,最高的目标当然是模糊的,因为比起低的目标要远多了。人生好象是爬山一样。你最先必须有一种达到山顶的强烈欲念。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只知不满于你现在是站在山谷中,你还是不会到达山顶的。你只是悠闲地望着山顶,或是想象着你已经到了那里,那你也绝不能达到山顶的。你必须鼓起劲来,努力工作。
如果你只望着山顶,糊里糊涂地住上爬,不管前进的岩石,那么,你也不会达到山顶,你必须当心你眼前的脚步。你的目的地是山顶,山顶有时清楚,有时模糊,有时完全看不见,但是不管看见看不见,总可以给你最后的目标。你所要时时注意的是眼前的步骤——如何越过石头,如何跳过溪流,如何绕过山脚,如何免得从绝壁滑下去。
最后的目标是使你不致迷失路途,好象指南针一样。不过如何爬山是要你自己努力的。
(三)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大事业之成功,是要彻底解决眼前的问题。有时彻底解决了一个问题,可以引出意外的结果。
发明电话的贝尔是每个将近成年的小孩都羡慕的人物,但是他最初是否决定了以发明电话为目标呢?并非如此。如果等他有了这种理想再去发明电话,恐怕他就不会成功。他之所以发明电话,是因为他努力于一个另外不同的目标。
他在一个启聪学校里做教员,在那里和他的一个学生结了婚。几年之后,他经过许多试验,想发明一种用电的工具,使他的妻子能够听见声音,在他的种种试验之中,偶然之间发明了电话。
这是一种偶然的事吗?这实在是因为他对于目前的问题能够做彻底的研究。他并不是呆坐着梦想成为一个大发明家。他是专心地工作,因为他眼前的问题决意要解决,解决了才肯罢休。
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目标幻想得太过度,而忘却了自己的实情,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离目标要近些。这容易造成他自满,而忘却眼前的工作。
波士顿大学商科的教务长罗尔德对毕业生曾经有这样的告诫:“大学生每每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