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枭 (完结)作者:豆子惹的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色生枭 (完结)作者:豆子惹的祸-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算。你则不同,你探知的事情从不隐瞒。”不用诸葛回答,景泰就给出了答案:“你比他老实,比他忠心,比他更想维护朕的天下,这便是原因了。你干活不如他…虽然不是天才,至少还是个人才,只是之前有个常廷卫比着,是以总显得你们不行。但平心而论,这些年里武夷卫做得也算不错了,朕心里有数。”
“不过…单单‘做的不错’当真远远不够的,你一定要做得出色才行。朕要只想做个平凡帝王,也犯不着再为难你,可朕志在天下,现在连一个东土疆域你都顾不过来,将来高原、大漠、草原和南荒都并入版图,你岂不是更吃力了?”说着,景泰终于把目光望向诸葛小玉: “才智不够,就只能以勤勉相补,朕每天打你三棍子,是要你努力再努力。”
说到这里,景泰忽然岔开了话题:“三年前一场大病,朕伤了元气,折了寿数…本来以朕的身体,调养得当,能活过九十之寿,现在丢了十几年,未必能活到八十岁了。”
诸葛小玉声音里还带着哭腔:“吾皇自有天佑,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臣子说的只是场面话,但是从对方的语气里,他能听出真挚,这种感觉让皇帝很舒服,景泰笑着摇了摇头:“朕身边有天下最好的大夫,所以从小就明白,万寿无疆纯粹鬼话,人人都逃不开一死…朕早过不惑之年,满打满算,也就还剩三十来年的寿数了。”
说着,景泰忽然加重了语气:“我还能活三十年,所以打你这一万杖…虹皓啊,能明白朕的意思么?”
诸葛小玉字虹皓。
皇帝订下‘每天三杖、责三十年’的惩罚,而他自己也只能再活三十年,诸葛又怎么会想不通景泰藏于其中的深意:这卅年,你陪着朕一起走过去吧。
渐渐收小的哭声,一下子又变得响亮了,诸葛重重磕头,不如此便不知该如何宣心中几乎要炸裂开的感激。
景泰再度笑了起来:“哭成这样,便不用挨打了么?把眼泪擦干净,先下去把那二十杖领了再说挨打后再回来,朕还有事要你去做”
第二重责罚、三万杖分成了十年,最先罚他来晚的二十杖却得立刻就打。
……
诸葛被抬回来的时候,小虫子又回到御书房侍驾,另外皇帝还宣来了一名太医候命。
诸葛后臀皮开肉绽,他未运动相抗,相反,还主动请执杖卫用足全力,倒是执杖卫,琢磨着以后半辈子都要跟在这位大人身边,想要先卖个交情,打得轻一些以后大家好相处,不过现下大人坚持用力打,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太医赶忙上前清理伤口、敷药包扎,忙碌一番处理完毕,景泰才把差事交代下来。
皇帝的心思不变,叛军惹他不高兴,他就要杀人,完全不理会之前温锦迁的劝告,着武夷卫诛杀叛军营中所有仁勇校尉以上官员的眷属,不用诛灭九族,但父母妻儿这些直系亲属必杀不留。
诛杀叛军的长官亲属,除了惩罚之外,还藏了景泰另外一重算计……
诸葛想要起身磕头领命,景泰看了看他的屁股,笑着摆摆手:“你就趴着吧。”随即话锋一转,问道:“你觉得,那些人该怎么杀?”
诸葛认真想过以后应道:“最近几十年里,大燕很少再兴株连,不过律例仍在,并未被废除…叛军犯下的本就是诛九族的大罪,陛下只杀仁勇校尉之上的直亲,已经是法外开恩了,于大燕律法绝不冲突。”说完,他稍加停顿,等了片刻见景泰不说话,诸葛又继续道:“不过诛杀亲眷,会把叛军逼上绝路,对国中那些酸儒愚夫子也是个刺激。以臣之力,弄出些天灾人祸,让那些罪属尽数意外而死也不是难事,这样做于法度不和,但不会有太多影响,天人无知中,事情就办妥了。”
诸葛只给出选择,真正做主的还是景泰。
后者听他长篇大论,露出了个啼笑皆非的表情:“本来就是要你暗中刺杀,少惹麻烦”景泰这次杀人为了泄愤,只要人死了他就能出气,就能开心,用不着给谁看:“我问你怎么杀,指的不是什么法度人情,而是问你这些人具体要死成什么样。”
他问得还是不明不白,但诸葛小玉已经会意:“或滚水浇身、或鼠啮蚁噬、或剥皮剜眼,个个都会死得凄惨,若留一具全尸,臣提头来见万岁…还有,小的一定会死在大的眼前,大的一定会死在老的面前…每一家里,最小的娃儿会死在最前,最后死掉的那个,一定会是最老的人。”
景泰没太多表示,但也没摇头,表情很明白,大概能满意,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够。
诸葛小玉又继续道:“臣曾听人说过,叛臣贼子,脑后生有反骨、体内藏有逆筋,无论主上对他们多好,他们终归还是会反,究其原因,是贼血相传,反心承继……”
大臣的话题从诛逆跑到了摸骨看相,景泰没兴趣听得太多,直接追问:“你想说什么?”
“臣想说的是,镇庆之罪,源自祖上恶根传承,只惩戒他们自己和至亲远远不够,贼子的贼祖贼宗都应问罪。臣请奏,掘其祖坟,抛尸挫骨”
景泰总算露出了个笑意,可仍没点头,而是追问了句:“先杀人,还是先刨祖坟?”
诸葛想都不想,立刻回答:“先刨祖坟,武夷卫羁押罪属,带至其祖山宗祠前,当着一家大小面前开坟抛尸。”
景泰的笑意更浓了些:“朕觉得,武夷卫为国家事情整日操劳,本就辛苦不已,有些粗重的活计,就不用他们亲自动手吧。”
诸葛小玉一点就透,恍然大悟道:“以娃娃逼大人,用大人挟老汉,总之…挖土的事情我们不动手,谁家的祖坟,谁自己去刨;谁家的祖宗,谁自己去毁棺。”
景泰终于‘哈’的一声响亮大笑,重重拍了下桌子:“好”
皇帝满意了,诸葛大人与有荣焉,满心满目的欢喜,更加卖力思索案情以期为明主分忧:“南理使团抵达红瑶当夜,镇庆营攻入关卡、起兵造反。臣以为这件事未免太凑巧了些,转天清早叛军离去,南理人毫发无伤,也透出些可疑,这件事……”
仍是不等他说完,景泰就打断道:“武夷卫担负监国之责,只要于朕、于燕有威胁之事,都在你的权责辖下,觉得有可疑就去查,不用来问朕。不过查这群外国使团,手段上要变通些,要是让臣民觉得我大燕仗势欺人,就不好了。”
诸葛小玉明白万岁的意思,点头应下,又趴在地上磕头谢恩,被人抬出皇宫连夜办差去了。执杖卫抱着棍子跟上,从今以后,三十年里他都要跟在诸葛大人身边了。
闲杂人等一概退下,小虫子也不再隐瞒心情,小脸上尽是钦佩,欢欢喜喜地给皇帝换过一杯药茶,开心说道:“一桩叛逆,却显出了万岁驭下手段,当真了不起得很。”
景泰挑了下眉毛,笑道:“这马屁拍得太响太急,小虫子,过犹不及了。”
小虫子煞有介事,大摇其头:“不是胡乱恭维,我是真心佩服。陛下先是送了温大人一桩功劳,再是重罚了诸葛大人三万杖,我是傻蛋一个,但也能从一赏一罚中,看出您的手段…”说到这里,小虫子忽然发觉,自己的说辞好像不怎么像夸赞,万岁的手段连傻蛋都看得出来……他吐了下舌头,不敢吱声了。
景泰却哈哈大笑,摆手道:“接着说,无妨的。”
“镇庆反叛本来是坏事,万岁爷却用一赏一罚,真真正正收服了两位重臣,两位大人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要我说,得了他们两个的忠心,足足换得过那一万多叛军师父若是知道…当会大笑着说镇庆反得好嘞”
小虫子喜上眉梢,高兴地跟什么似的,除了国师他就是皇帝最亲近的人,景泰和他独处时早就不再以‘朕’自称,足见两人的关系,此刻房中没有外人,小虫子说话也不用太讲究,又继续道:“师父果然没看错您,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万岁的才智绝对是出类拔萃,只是脾气不好,有时候会因为发脾气蒙蔽了心性,若能静心处事,当得千古明君。”
景泰喜色更浓,但还是摇着头笑道:“千古明君这四个字我的当不起,我只是记得两件事。上次他出远门,闹出那么大一场祸事,痛定思痛,他不在时的时候,我总得有些但当,不敢再任性胡来;另一则,不管他在不在,我都尽量不再动气,一生气便伤身,反倒是拖累他了,还得要他费心费力地照顾,不过他说的没错,心中不动气的时候,脑筋的确活络了不少。”
笑过之后,景泰的语气恢复平静:“只是你有一点说得不对,不论如何,镇庆反叛总归是坏事、天大坏事,不存‘他们反得好’之说”
小虫子用力点头,躬身道:“我这就准备行装,尽早启程赶赴西南,请当地师兄出手,诛灭逆贼首领。”
景泰又着实嘱咐了几句才让小太监离去,他自己又坐了片刻,把整件事情又从头到尾想过一边,确定不存疏漏之后站起身来打算返回寝宫。
有药茶条理身体,一个月里他还可以要三次女人,今晚景泰对自己挺满意,打算犒劳下自己,不料起身时恍然发觉,此刻天边蒙白,已经到了黎明时分,过不多久就该早朝了。
皇帝略显郁闷,摇头叹了一声,干脆不再返回宫闱,坐回原位、就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
同一个黎明,景泰刚刚睡下,姥姥却已经醒来,他还想睡,可身边的小娃娃烦人,轻轻推搡着他,口中‘抓内、抓内’地叫个不停。

第十四章 斗气

姥姥不是个辈分,只是个称呼,所以苏杭的‘姥姥’,也是小娃的‘姥姥’。
小娃口中的‘抓内’就是在喊‘姥姥’,这是杭姐儿教给儿子的爪哇话,对此姥姥本来无奈得很,不过听得多了,也就渐渐习惯了。可惜宋阳不在,否则倒是能大概听出来,小娃喊得是‘Grannie’。
前生里的英语专业,总算在教儿子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掌握一门外语总归是好事,不过掌握一门外星语有什么用处,苏杭也没想过。
姥姥坐起身来,对着小娃露出个笑容,平日里他脸上都涂满白垩,丑陋且怪异,此刻刚刚醒来,老脸上干干净净,是以怪异不再,但丑陋却更甚了,姥姥长得很不好看。不过他的笑容却是十足真心:“小少爷,想做啥?”
“游游水。”奶声奶气的回答,幸好,小娃大部分时候还是说汉话。
虽然只是两岁的小家伙,但舱中生、船上长的孩子,学会游泳还在走路之前。
娃娃的作息不规律,白天里睡得饱饱的,现在天才刚刚亮,他就已经坐不住了,姥姥一边打哈欠,一边抱着他走出船舱,孩子游泳无妨,不过得有大人跟随,要找两个水行好的水手和他一起下去,可还不等姥姥登上甲板,遽然,一阵‘当当’的钟声响彻大船
姥姥一下子就翻脸了,尖声叫着:“杭姐正休息,天大事情也不许喧哗”
苏杭这几天伤风,虽然没什么大碍,但他们航行已久,上次靠航小岛补给已经是小半年前的事情了,船上缺医少药,苏杭的病好得缓慢。若非如此,也不会把小娃暂时交给姥姥来带。
不过,等姥姥加快脚步冲上甲板之后,口中的呵斥便戛然而止……大海平静,清风正好,可见度极高,在视线尽头一条岸线绵延起伏,仿若蛟龙半伏出海。
很快,被钟声吵醒的苏杭也登上了甲板。
几年漂泊,一次生产,苏杭的样子却并没有太多变化,只是被海风吹得更黑了些,比着与宋阳初见时,少了些许灵秀,但多出了一份成熟气韵。
一见主人上来,姥姥又大惊失色,顾不得发现陆地的惊讶,忙不迭赶上去,一个劲地把她往下面推:“还在病中,吹不得风,快下去快下去,有什么事情我都会及时通报。”
苏杭摇头:“没事的…”说着,望向小家伙:“该怎么说?”
小娃双眉紧锁,好一番深思熟虑,最后试探着对娘亲道:“忒克…诶特…一贼?”
苏杭咯咯一笑,蛮开心的样子,转回头吩咐船上的主事:“老规矩。”
既然是‘老规矩’,便不用每次都嘱咐,其实不等苏杭传令,舵手就已经调整了航向,大船并未直接向着陆地靠过去,而是与岸线平行。每次发现岛屿,大船都会先绕岛一周,容随船图师绘制出全岛形貌再做靠航。
苏杭不在意这个世界,但如果有机会完成一幅世界地图……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她还是很愿意去做的。
不过这一次,大船沿着海岸线一直航行了半个月,仍未见到岛屿尽头、航向也再没有过丝毫的调整,由此,船上众人隐隐约约的明白了,这一次横亘于面前的,恐怕未必再是座岛屿……
苏杭的伤风已经好了七七八八,远远眺望着那片陆地,兴奋地咬牙,心中暗忖,这里该有巧克力了吧?
……
虽然远隔万里,但帛夫人和苏杭的心情几乎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苏杭是为了巧克力之梦激动不已,帛夫人则是为了金子,黄澄澄的金子。
前阵子帛先生去深山找她的时候,谢门走狗只查到大燕十三州在暗中调运大笔黄金,但出山之后两口子合力调查,渐渐查明真相,何止十三州,而是大燕全境,二十一州尽动,大概拢一拢数目,差不多百万两黄金,正在‘丹砂汗’的路子下,向着北方缓缓调运。
百万两黄金,就是千万白银,这个数目到底有多大?南理举国上下,一整年的岁入不过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是最近这些年安抚蛮夷、休养生息后的结果。
到现在为止,这笔钱究竟出自谁家还没能查到,不过没关系,出自谁家都无所谓,既然这笔钱是暗中调运,就见不得光,此刻被谢门走狗盯上了,这笔钱就离着改姓不远了。
抵得上南理三年岁入的大钱,帛夫人一想就忍不住要笑……正开心的时候,脚步声传来,门帘一挑,帛先生走了进来。
帛夫人微微愣了下:“出什么事了?”
巨款的事情查得差不多了,下面就要着手定出抢劫的计划,帛先生前天启程,赶赴谭归德的巢穴,去和老帅面谈此事,这一趟往返最快也得大半个月,不料才两天他就回来了。
帛先生的神情还算轻松:“昨天在路上,有小狗收到风声,镇庆出了点事情。”
几天前两口子就得了谢孜濯的传书,了解红瑶兵变的始末,现在这支叛军既不需要银钱支持,也不用马上去救干爹,只是按照小姐与傅程的协议,谢门走狗派出两名精干门生去和叛军汇合,这件事在收到雀书的当天,帛先生就安排好了。
“镇庆能有什么事?”帛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