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天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待天倾-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派,在江湖上与本门争强。众僧知他技高冠时,都怕同室操戈,他人得利。哪知过了两年,忽传来他忧闷成疾,撒手人寰的消息。本寺几位僧人去临汾接他尸骨,回来后讲他在临汾确是创下一个心意门,可惜门中弟子寥寥,俱非可造之材。众僧听说他死得凄凉,无不悲伤,都叹他艺高如天,命薄似纸,心胸是过于偏狭了。”说到此处,叹息不已,神情颇为凄楚。

众老僧尽皆伤感,心道:“当年神光大师若不赌气离寺,则寺内僧众均可受他教益。数十年间,不知能出多少继往开来、光宗裕后的人物,又哪会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实则本门衰落,正是从他离寺时起,此后虽有空问、空寂几位师兄撑持门户,但他几人终究不能与神光大师相提并论。”言念及此,都不禁扼腕摇头,深以为憾。

天心收了悲肠,低头望向慧静道:“我今日提及旧事,只为让你知道事情缘由,以免被他书中煽惑之词所扰。你可知我心意?”慧静道:“弟子虽见经书中有怨愤之词,也不敢对本门妄生它想。但神光大师指摘本派武功的言语,弟子近年来却大生同感,以为确是一针见血,金玉良言。”

天心不以为然道:“你以为他一部经书,果真超过了本寺所有拳法?那为何罗汉堂内所绘的‘紧那罗拳’,他终生也参悟不透?”慧静愣了一愣,道:“弟子从未见过‘紧那罗拳’,不敢随意褒贬,但本寺其它拳法,确是漏洞极多,不切实用。恰如神光大师所云,但教我神意到处,则万种拳法皆为虚幻,万般变化皆拙劣不堪。我虽信手拈来,却可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天心见他忘乎所以,本要申斥几句,转念一想,又压住火气,笑道:“既然本寺拳法不值一提,那你不妨说说这几位施主武功如何?”说罢指向那头陀等人。众人见天心问到有趣之处,都竖起耳朵,等着慧静开口。

慧静向那头陀等人看了一眼,脸上突然红了起来,支支吾吾,竟显得十分扭捏。那头陀等人见状,甚是奇怪,心道:“这秃驴胜了我等,只管吹嘘便是,为何吞吞吐吐,做此丑态?”

天心也觉诧异,笑道:“你贬嘲我宗,毫无顾忌,为何一说到外人,却又哑口无言?难道这三位施主拳法高深,你格外相中?”慧静连忙摇头道:“那倒不是。弟子只是在想,这几位施主既然敢来本寺寻衅,为何武功却与众位师兄相差无几?莫非他们几人是各派中武功最弱的?还是见弟子年轻,根本未施全力?”

这句话钻入众人耳中,满场顿时骚动起来。众人都在心中暗骂:“这和尚看着忠厚,说出话来怎地如此阴损?他这番做作,可比冷嘲热讽更加羞人。”

那头陀闻听此言,气得钢牙咬碎,心道:“这贼秃好不可恶!他假装羞赧,原来是在替我等脸红。众目睽睽之下,实在辱人太甚!”那书生与疤脸老者也都怒不可遏,紧握双拳,便要上前。

忽听得场边有人冷冷地道:“几位不必动怒,且听他如何自炫?”几人侧目观瞧,见是那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讲话,于是强压怒火,站住不动。

天心不知慧静说的是实情还是戏言,故意板住面孔道:“这几位施主都是成名已久的前辈,武学上均至巅峰,你休要胡言乱语!”慧静见方丈嗔怪,忙辩解道:“弟子初时与他们交手,确如方丈所说,几人本领极高,弟子招架不住。哪知斗到后来,弟子心神渐定,功力尽数发挥出来,周身上下竟生出一股无形的劲气,将自己罩在其中。此后几位施主再向弟子逼近,无论怎样变换招术,隐藏劲力,只要撞上这股劲气,弟子均能立时觉出每一招中的实劲,且对方招术愈是巧妙,应付起来反而愈是容易。斗得久了,弟子全当是在与几位师兄过招,其时弟子若想求胜,便将几人发出数丈之外,也不是什么难事。弟子自从悟透经书之后,只知众位师兄武艺平常,可从未想过其它门派的前辈也会如此,那是怎么回事?”说到这里,呆呆地想了一会儿,突然手拍额头道:“对了,对了!那最后一句定是此意!这道理我早该明白。哈哈,我真是愚不可及,愚不可及!”说罢旁若无人地笑了起来,手舞足蹈,露出狂态。众人见他面带异采,仿佛突然间变了一个人,都凝眸而视,大惑不解。

天心摸不着头脑,握住慧静手臂道:“慧静,你这是怎么了?”慧静狂态不敛,翻手攥住天心臂膀,心喜若狂地道:“这最后一句弟子百思不解,谁想……谁想竟在今日顿悟!”天心臂膀酸麻,不敢立时挣脱,柔声道:“那最后一句说的是什么?”

慧静二目放光,死死盯住天心道:“那经书最后一句说‘我心既为无限,则万象俱无差别,从此斯术大成,天下无拳。’弟子直到今日,才真正懂得天下无拳的极义!”

这句话大有傲睨万物之意。众人直惊得目瞪口呆,连周四、木逢秋等人也心神驰荡,甚感骇异。

众老僧热血沸腾,不约而同地低宣佛号,心道:“天下无拳?那是何意?难道说一个人功至极境,天下任何一门武学对他来说都没了差别?任何一个对手都无所谓技艺高低?果真如此,那可真是到了纵意所如,视万类俱无拳勇的大乘境界。”众老僧初听慧静贬抑少林,尚存了厌憎之意,此时却暗暗惊服,知他并非狂言,转念又想:“我少林自神光大师离去,便露衰微之象,此番慧静脱颖而出,实乃天降至宝。我门中又出惊世之才,足见少林气运未竭,此后我等当善待慧静,再不可轻易失之。”想到这里,目中都露出百倍的珍惜慈爱,人人叨念不止,谢佛祖福降少林。

天心眼望慧静,悲喜交加,心中暗暗感叹:“慧静已臻极境,可惜全不自知。否则有他援手,空行师叔、天觉师兄和天弘师弟都未必会死,许多武僧也不会或伤或残,令人痛心。”伤惋之余,又想到:“那本‘神运经’既然如此神奇,若以之授教僧众,则我少林不但可立挽颓势,且数年之间,必能重振雄风,压倒群伦。”一时精神大振,忙问慧静道:“那经书现在何处?”

慧静此时心潮已平,听方丈问到经书,忽露出惶恐之色,愣愣地瞅着天心,半晌也不开口。天心知道不妙,追问道:“到底放在哪里?”慧静此时此刻,已明白了那经书对本门是何等重要,眼见百余僧人都目光切切地盯着自己,猛然举起双拳,向头上捶去,痛心疾首地道:“弟子糊涂,弟子罪该万死!那经书已被弟子……烧了。”众僧听说经书被毁,都急得跳了起来。

天心连连顿足,手指慧静道:“你……你怎敢擅自毁经?你……你……”说到一半,已气得浑身乱颤,面色惨白。

慧静知犯下大错,急忙爬到方丈脚边,失声道:“弟子糊涂,弟子不该遵神光大师之命,将经书焚毁。弟子愿受重罚,愿受重罚。”言罢悔恨无极,泪落如雨。

各派人物听到经书被毁,虽也有些惋惜,但想到此经若存留于世,少林派必将东山再起,雄霸江湖,又不禁幸灾乐祸,窃以为喜。

天心重振少林之心既灭,心中凄苦异常,但见慧静状极沉痛,又不便过于责怪,长叹一声,垂首无语。。电子书下载

忽听得场边有人冷笑道:“少林寺大池深,果然又出蛟龙!这位小师傅既说天下无拳,在下倒想斗胆讨教。”众人闻言,俱是一呆:“那少林武僧如此本领,竟还有人敢向他挑战?”循声望去,只见场边那两名身穿道袍的男子缓步走入场中。一人走到距慧静三四丈远近,便即止步。另一人来在慧静近前,上下打量他几眼,随即斜视挂在山门上的匾额道:“松溪派无名小卒,特来少林寺献丑。”说到“少林寺”三字时,语音忽尔加重,嘴色竟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众人原想二人要一同向慧静挑战,却不料二人分了先后,竟要一对一地与慧静较量,心下无不错愕:“这二人有何能为,居然敢独斗强敌?难道仅凭一人之力,便自信强过那头陀等三人联手?”

众位老僧听到“松溪派”三字,心中却都一紧:“这可真是冤家对头来了!”天心神色大变,不由自主地退开两步,眼见来人面皮白得吓人,最多不过五十余岁,一颗心方落了下来,心想:“幸亏这人只是他门中后辈,否则万事休矣!”当下略定心神,合十道:“老衲不知松溪派高士驾临,多有怠慢。敢问施主尊姓大名?”他见来人虽着道服,里面却穿着俗家衣衫,便不以“道长”呼之。

那白面男子并不理睬天心,侧身望向不远处的同伴,忽露出一丝苦笑。这一笑内涵丰富,众人看在眼中,竟品味不出其中深意。

不远处那男子轻声叹了口气,略带倦意道:“既是少林方丈问话,我等理当通名。”这人脸色蜡黄,身材颇为瘦削,一语说罢,便即合上双目,似乎十分疲惫。

众人见状,暗暗纳闷:“松溪派之名,我倒听前辈们说起过,可近几十年来,却未见有什么人在江湖上走动。这二人既敢出头,武功自不会低,但在少林派面前,又何必装腔做势?难道他二人名震九霄,天下无人不知?”实则众人对松溪派虽有耳闻,也仅仅是知道有此一派而已,至于此派详情,却是毫不知晓,一时起了好奇之心,都想知道这二人究竟是谁。

那白面男子听同伴一说,点了点头,转身望向天心道:“松溪派笪象川,给少林方丈见礼。”嘴上说是“见礼”,两手仍背在身后。众人听他报出名姓,均是一怔:“笪象川?我怎地从未听说过?”许多人恼他骄而无名,顿时哄笑起来。只有那头陀和疤脸老者等人神色恭谨,露出钦仰之情。

天心微微一笑,合十道:“久仰!久仰!”口中虽如此说,脸上分明露出闻所未闻的表情。众老僧暗自嘘了口气,眉宇间也都舒缓了许多。

木逢秋与盖天行悄立人群,猛然听到“笪象川”三字,心头却是一震:“怎么会是他?”二人相顾惊疑,盖天行率先开口道:“木兄看那人果真是……”木逢秋凝视那白面男子,皱起眉头道:“此人初入场时,我便觉得眼熟,但若果真是他,到如今总该有七十余岁,这……”盖天行道:“他松溪派内功独树一帜,原本高明。此人驻颜有术,当非稀奇。”木逢秋点头道:“当年周教主曾说,松溪派内功讲究‘气沉黄庭、气转黄庭’,即丹家所谓‘调伏龙虎,姹女求阳’之意。乃是以抱元守极之法,练先天浑元之气。看来此项功法果能敛先天之气,鼓元神之勇,有意想不到的神效。”

周四见二人神色凝重,问道:“这松溪派很了不起么?”木逢秋连连点头。盖天行虽不开口,却也默认。

周四听慧静详述心得后,知他武功高极,大是强援,对各派已无所惧,笑道:“我此前并不知江湖上有这多教派,今日倒是开了眼界。这松溪派是何来历?”说罢望向那白面男子,眼见他受了众人哄笑,竟似丢了魂魄一般,就此呆立不动,也便不甚在意。

木逢秋见教主颇为轻敌,正色道:“教主有所不知,这松溪派可是近世非同小可的门派。开派祖师张松溪更是贯通内外,溶铸道俗的一代神功巨匠。其人在世之时,遨游则各派藏形,雄视则海内寂寂,绝无人敢攀望项背,以图一逞。”

周四哦了一声,似笑非笑道:“这张松溪是何时的人物?”木逢秋道:“据言松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年间,距今也不过一百三四十年光景。”周四道:“如此说来,松溪派立足江湖不过百余年,如何能与我千年少林相比?我料张松溪必是附会先人之学,妄加修补之后,便自诩为独门绝技,欺世盗名。”

木逢秋心道:“教主并不知张松溪生平,为何妄加贬损?难道我赞誉松溪之词,他听来不大顺耳?这等气量,可非成大事者所当有。”说道:“松溪派武功,确非尽数由松溪自创。传说当年张三丰开山立派,门下有八大弟子,而其中技艺最精者,乃陕西人王宗。三丰真人死后,王将其技传于温州人陈洲同,洲同至暮年,方才传于松溪,故松溪亦可算三丰真人再传弟子。”

周四听到这里,心道:“原来松溪派与武当派同宗。”木逢秋见他不再作声,又道:“松溪得内家秘术,又吸取僧、岳、杜、赵、洪、智、慧、化八家之所长,遂创出别具一格的松溪派拳法。此前武当俗家仅有八派,自松溪而后,才形成今日之俗家三乘九派。这九派虽属同宗,然技法各有所尚,究其造诣粗精,则松溪派后来居上,堪称独占鳌头。”

周四闻听松溪派乃九派之首,不觉收敛起轻视之意,问道:“这么说松溪门下,必是代出名手了。”木逢秋道:“张松溪授徒原是不少,但晚年性情转戾,每见弟子稍有恶迹,便即诛除。死前几年游遍川、鄂、湘、黔,几乎将门人屠戮殆尽,最后只剩下叶继美、季化南二人,延续宗脉。叶继美此后又传了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等人,季化南则终生未传,郁郁而终。吴昆山等人虽得神技,但畏师祖余威,都谨守门规,不敢涉足江湖。若非当年季化南有独挑少林之举,江湖上几乎忘了有松溪一派。唉,实则松溪派存世只是近百年之事,只因其拳法绝伦,内功玄奇,反使人觉得虚无怪诞,不似真情。倘若属下这一班老朽死了,恐怕天下再无人知道此派内家绝学了!”

周四微蹙眉头,问道:“先生说季化南独挑少林,那是何意?”木逢秋道:“据传嘉靖年间,倭寇为祸江浙,朝廷征招少林僧去往戚继光营中助战。是时少林遣派僧兵四十余名,俱是寺中一流的武僧。众武僧行至浙东,闻季化南僻居一村,遂齐往挑战。时化南感众僧报国之心,不肯与较,言词颇为谦恭。众僧知化南乃内家巨子,皆欲一试,言语间大有讥嘲之意。化南料难善了,于是答允众僧平倭之后,再见高低。众僧嬉笑而去,半年后复返。当时化南端坐椅中,任众僧频频来击,只以一手随意拍按,而众僧相继跌出,皆不能动,乃知化南神功,有不可思议处。后众僧返寺,大多小便不通,浑身肿痛,百般救治,全然无效。未过一月,竟有十余人暴毙寺中,余者虽保得性命,却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