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杨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杨广-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识不认识都很难讲,假若是他们认识,李世民又爱到她深处,到那样我把他老婆抢来,那才叫有成就感,娶长孙无垢,其实也可以拉进我和长孙家的关系,以后我还需要他的两个哥哥为我效力的,一文一武,我用到他们的地方有很多。

    长孙晟怏怏不乐的回到了家中,刚进家门,他的两个儿子就迫不及待的向他询问事情发展成什么样了?长孙晟无可奈何的说道:“皇上决定让你们的妹妹进宫了。”长孙无忌和长孙枫一时就傻了眼,嘴张的很大却说不说话来。

    长孙晟走到自己的女儿跟前,说道:“无垢,看来我们跟李家是不可能结成姻亲了,不过皇上已经说要让你进宫了,你赶快收拾收拾,过几天你就进宫了。”

    长孙无垢惊讶的问道:“爹爹,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怎么要进宫啊?”长孙无垢紧张的冒汗,她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孙晟叹声说道:“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总之皇上最后对爹说,皇上想纳你进宫,你也明白,爹没办法不答应皇上,所以孩子只能委屈你拉,进宫之后,无垢你就能享受到荣华富贵了,不用在想爹了。”

    长孙无垢泪水流了下来,悲伤的说道:“爹,女儿明白了,我愿意进宫。哥哥,妹妹我也向你们告别了,嫁给皇上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皇上他一表人才,女儿能嫁给皇上,爹爹您也能满足了吧。”

    长孙晟老泪纵横,对自己女儿的贴心以及她的懂事,感到十分的感慨和伤感,当夜,长孙家就开始忙活了起来,为准备长孙无垢进宫做着准备。

    三日之后,我把长孙无垢接到了宫中,对于我又纳了一名妃子进宫,萧妃倒没说什么,关键就是那宋玉致一直在我耳朵边吵个不停,说我喜新厌旧了,说我对几位姐姐不好了,总之说我是见一个爱一个,不再喜欢她了。为此,为了讨好这个小魔女,我下了不少功夫,给了她不少甜头,才总算没有让她破坏我的好事。

    宋玉致的年纪跟现在的长孙无垢是一样的大,我不禁再次想起了那次跟小玉致一起翻云覆雨的一次了,那夜我推倒了她,今夜,我是否推倒长孙无垢,毕竟她也才13岁,年纪也不是很大,推倒她也纯属正常……

    不行,不行,我邪恶的思想也太无耻了,无垢是个清醇的女生,且不像玉致那样是练武出身,能不能支撑住都很难讲,万一把她搞的死去活来,还搞晕了,那不是浪费激情与感情吗?

    但是不搞,我觉的这是失去一次千辛万苦才得到的一次推倒机会,不使用是不是太对不起自己了,难道只是叫我轻轻的点破长孙无垢的处女膜,温柔的普通的一次,那样也太无意思可讲了,欢好到无法自拔那才叫欢好,否则两人一起行苟且时有什么兴奋可言。

    最后的最后,还是后者战胜了前者,黑暗战胜了光明,观音遇到西门庆——才子佳人。叙说那一夜的风流,长孙无垢就这么进入了我的魔爪。

    是夜,长孙无垢进入了我的大床,我们终于第一次见面了。我不是一个变态的人,所以身上是绝对不会出现类似绳子这样的东西,我对这些变态行为深恶痛绝。

    “皇上,臣妾看到您手上有一条麻绳,您要用它做什么呀?”

    “哦,这条绳子是朕送给你的礼物,来乖,如果你能让朕用绳子把你绑起来……你不喜欢啊,朕也不勉强你,这里有蜡烛……没关系,朕都是在跟你开玩笑呢,你别当真,千万别把朕当成坏人。喜欢吗,喜欢的话,朕把这条铁项链挂的你身上……”(这点写的太无耻了,原谅则个)

    缠绵悱恻的情话,是每个女孩都爱听的,我只是吟了几首古人的诗,就吸引了长孙无垢的目光,以从刚才的害羞害怕,瞬间的转变过来了,此时的她对我寒情脉脉看着,我趁着这个机会,终于吻了她第一口,随后就是那最原始的活动的发生,身位皇帝的我再次推倒了一个罗莉。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民族意识

    (上个章节写的过于邪恶,抱歉下。大家不要在意,没别的意思,就是不想让李世民娶到长孙无垢,个人偏见,个人偏见。大家不要在意……不会再出现抢人家老婆的事了……)

    一如既往的上朝,全新的开始,为了安置铁勒和契丹两族,费了不少功夫,关于两族,我的那帮大臣意见不一,甚至有人提出来将他们全部杀光,不要给我隋朝留下祸患。

    这个建议倒是好的,不过我还是觉的有些过于残忍了,至少把女人留下来嘛……开个玩笑,这个大臣被痛斥一顿,杀光,那么多人全杀光,朝廷的名声不全都毁了,不过很多大臣考虑的很周到,毕竟他们两族又不是汉人,现在是降伏了,万一以后再反叛呢,朝廷不还是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援助吗?更何况将来的事情谁说的准,万一我的后代成了昏君,而他们又出来一名英明神武的首领,把我的江山给抢去怎么办,任何可能会发生的意外都要考虑到,所以才一直想不错很好的办法。

    到了最后终于让我想到了办法,我准备效仿李世民那样怎么对待东突厥的,所以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大臣们,当然我也略微的修改一些。

    大臣一致赞同我的,一个个称颂我是明君,我只不过拿他人嫁衣罢了,自己倒是真没有费什么力气想出来。既然有了相应的政策,立刻我就召见那些投靠朝廷的两族部落的首领。

    过了十多天,两族所有的部落首领高达数百人来到这里了,所有部落现在就是一盘散沙了,他们的首脑都已经死掉了,降众们没有了依靠和主心骨,自然乱成一片,所以当我军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就投降了。

    我把面见了他们,告诉他们我即将施行的政策。“契丹与铁勒两族已归属大隋,以隋朝百姓为论,两族人民与汉人一样,不分彼此,两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待遇一样,身份平等。两族部落首领依旧为贵族,不取消身份。两族归属后,生活习惯要与大隋百姓一样,两族百姓也可以参加科举,得到功名,不管是任何种族,都可以得到官职。政治地位也相同。铁勒与契丹是隋朝的百姓,与汉族百姓相同,都要遵守大隋的法令,违法乱纪者自当处罚一样,两族勇士可以报名当兵,待遇与大隋士兵待遇一样。”

    我把所有的内容都一一告诉了他们,这些内容的好处我想他们在我这么苦口婆心的说服下,他们应该会明白。我告诉他们,这些内容都是针对他们而设的,目的就是告诉他们两族成为隋朝百姓后,任何待遇和汉人一样,通俗点讲,我是效仿现代的中国社会一样,56个民族是一家。总之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民族,只要是隋朝的一员,都是不分彼此,是一家人。

    所以在明白这些好处之后,两族的部落首领都是欣然接受,参加科举成为封疆大吏,他们是想都不敢想,以前向往着中原的奢华生活,他们也终于有机会踏足这片土地,正大光明的踏足,而且说不定还能以当官的身份踏足呢。

    看到他们一个个高兴的模样,我安心了,这样他们还会反抗那就怪了。我施行的好处,其实是以民族融合为主的,等过几年,两族人过上了汉人的生活,又和汉人通上了婚,自然而然,他们会慢慢的被同化,到时候他们只剩下自己的血统,而不是自己的身份。

    杀这些蛮人是永远杀不完的,当然宋朝时被辽人、蒙古人、金人也不会再让他们上演了,只要同化这些人,那他们也就融入到了汉族,成为汉人的一份子了。当然想让他们乖乖听话的顺服,只有通过不断的战争,先征服他们才行。

    强有力的民族意识,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完成的,为什么以前历朝历代,不管是哪个朝代当权,都受到胡人的侵扰,匈奴、鲜卑等等,如果当时在打胜他们之后,将他们纳入身边,五胡还会存在吗?汉人对这些蛮人相当的看不起,也导致了民族矛盾,曾经归属汉朝的胡人,如果不是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又怎么会再度脱离呢?所以我当权,就不能让这种事在出现,把他们当作和汉人一样对待,不管是教育、文化还是什么其他的,都要禀着一视同仁的态度,这样才能一步步的同化他们,腐蚀他们的信念,改造他们的思想,用几年时间,让他们外表与汉人无异,让他们真真正正的成为大隋百姓中的一员。

    达成这样的目的自然前路还很漫长,当今天下还很不稳定,能不能一步步的走过来,我还要做很多的努力,我友好对待他们,不代表我不会我防备着,昔日唐朝灭突厥,建立起都护府,在他们还没有完全被同化前,我还是要派遣部队去看管着他们,以防有人图谋不轨,滋扰生事。

    另外更早使他们同化,自然要派遣大量的学者、农民去他们那里普及知识和教授领先的农业,他们生活美满了,还会有人出来反抗我?要完成这些是很麻烦的,而且铁勒和契丹只是开始,强大的突厥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的部落,他们现在还是和大隋有水火不容的架势,不可能能全部杀光他们,自然还是用这种同化的方法把这些部落也变为与汉人无异的样子,我要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管这个王国究竟会发展出多少民族,总之前路漫漫,一切都需要我努力,杀戮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杀光他们固然也是一种快速解决他们的方法,但是那样除了手段残忍之外,并不是好方法,我也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科举

    转眼过又过了半年多,隋朝经历几次大战之后,经过这半年多的休养生息,百姓的生活比前几年没打仗还要好些,军队也没有荒废训练,在我的各路打击下,一共产平了几十路小势力,胜利的因素关键是我施行了仁政,百姓过的好了,自然这些义军也就没什么作用了,投降的被消灭的不计其数,想起来那以后的六十四烟尘、二十四路反王什么的,那是肯定不会在出现。

    这些被义军中并没有什么大人物,最有名的可能就是魏刀儿,也就他的名字我好象听说过,其他的我压根就不认识,我惊奇的发现,在杨义臣的手下有一个我十分熟悉的人,而这个人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就是刘武周,这个人可是跟李阀干过几年仗的,不过野心不小,对于现在的他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安排,先让他一直待在杨义臣的身边吧,一旦他有什么不轨,就立刻杀了他。

    隋朝时的起义军,我记得名字的真的不多,但是我还是知道几个的,例如徐元郎、宋金刚、王建平等等,这些曾混出名声来的人我都知道,由于我的到来,他们现在还都是普通人,但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百姓的生活是好了,但是我还是怕万一有人出来造反怎么办,而且这些人能起义后混出名堂不能小看,所以这些人身边或多或少的我都安排着人手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不请示我,当即杀掉,以免后患。

    半年多来,我做了好多事,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除了灭掉几十路义军之外,朝堂上我也做了些变动,我强令杨素告老还乡,这老家伙骄纵的很,如果留在身边必有大患,把他赶出京城才能让他远离政治中心,才不威胁到我的统治。他不在京城我就少些麻烦,骁果卫我交给了裴元庆带领,宇文成都毕竟是宇文化及那混蛋的儿子,我不放心,宇文成都在南征中的功劳,我赏了他大大的一个官,虽然他得到的功勋根本是够不上这个官职的,但是这其实是有深意的,他表面上是升官了,实际上是明升暗降,骁果卫统领乃是实权,毕竟控制着数万人的部队,而我升宇文成都的那个官,别看表面上大大的,实际实权屁没有,也就是个虚职而已。

    就这么地又过了个把月后,居然让我遇到一件终于令我不在烦躁的事了,每天在皇宫失去自由不说,天天还有改不完的奏折,累都累死了,而且枯燥无味的生活一点激情都没有,除了床上短暂的快乐,当个皇帝真没意思,没遇到过一件新鲜事。这不好不容易三年一次的科举的时间到了,终于可以有件事可以让我忙活忙活了。

    自然不用说,科举的主考官除了虞世南能有资格担当外,其他人还真没几个能胜任的,不是我不熟悉,就是我信任不过,也只有虞世南这样刚正不阿的大才子才有让我信任的资本。

    做为大隋第一才子,以他的号召力,自然会有不少学子赶赴科考,现在的科举由于隋文帝的改革,已经大大的进步了,约束了门阀势力的继续入侵,世族大家不会在垄断权利,影响皇帝的权利了。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所有的寒族子弟也可以有机会参加科举,不管是什么身份,通过考试当上官的不在是看身份,而是看才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大大加强皇帝的专政,避免门阀势力过大,对皇帝存在威胁。

    让虞世南当主考官,是依靠他的才学和他的刚正不阿,我不必担心虞世南会接受学子的贿赂从而泄露考题,而且就算虞世南内心是一个贪婪的人,我也不怕,如今他这么大的名声要是敢做出贿赂的事一旦被揭穿出来,那他也就身败名裂了。

    关于本次科举,我向那些大臣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效仿宋朝的糊名法,让那些副考官和那些考试的学子互相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就不会出现连续剧那些另人作呕的恩师什么的官了。我最怕的就是党派林立,我可不想让这些学子们一当上官就立刻成了某党派的一颗棋子了。目前朝廷只内,杨素的离开,中央的大权有宇文化及为主的势力,还有以杨林为主的军方势力,另外就是高颖的一派势力,还有其他一些党派的势力,总的来说比较混乱,但是正因为混乱,谁的势力也都没有作大,保持平衡才是我唯一要做的。

    这次科举选出来的人才,我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这是一股新的力量,我牢牢的抓住这股力量,才能丰满我的羽翼,让任何人不敢小视。

    科举前,各地的乡试已经基本完成了,当上秀才的人自然继续去考会试,从会试脱颖而出的学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