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杨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杨广-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敢小视。

    科举前,各地的乡试已经基本完成了,当上秀才的人自然继续去考会试,从会试脱颖而出的学子,才有机会进一步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而会试考完,他们就上京城来考殿试了。

    遇到科举这样的大事,我自然要以殿试重视了,殿试之际,我还会亲自去巡视考场。巡视考场我可是头回遇到,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去巡视肯定会很有趣的。

    考试嘛,自然不会只考试四书五经,我可不想像明朝那样用八股文害人,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那是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的,这次科举的内容将涉及多方面,这也是我跟各位主考大臣商量得出的结果,各位大臣除了赞同我的想法外,也惊奇的佩服着我,每每我都能想出让他们意想不到的点子出来,当然我自然不可能告诉他们我是因为知道未来的历史才来卖弄给你们的。

    正在我为这场即将到来的科举忙活的时候,此时正有几个读书人从自己的家乡千里迢迢的来到京城进行考试,寻求自己的功名利禄。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无奈的考场

    考试一转眼过的真快,全国的精英都聚集到了一起,在京城进行他们最后的殿试,最后的冲刺将决定这次考试每个人的命运,究竟是谁才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不知道隋朝有这三个名称没有,这里就当隋朝就有状元等)一切尽在这场殿试中一决高低,为了这次殿试,我特意会巡视考场,当然是暗访,如果明着以皇帝的身份进去,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他们看到我自然会对我顶礼膜拜,要是我偷偷的巡视,一些考生的真性情才能流露出来,我才能看清每个学子的真面目。

    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时辰,学子们要好的朋友三五成群的在一起,大家都在互相勉励和进行最后的交流,谁都十分紧张,毕竟不远万里的来参加考试,谁都想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谁都想高中,古代的考试我倒不是会相信会有人是来重在参与的,要真有这样的人,打死我也不相信。

    科举要开始了,所有的学子开始进场,当然他们也不是直接进考场的,首先在大门口他们就被拦截了下来,进行进入考场前的搜身,防止有人作弊进入考场。

    谁能想的到,仅仅是门口的搜查就使一部分人现出了原形,直接就把那些带小抄的人赶了出去,乖乖,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会试的,一定是收买考官或者也是像这样带小抄了,那些地方官员真是玩忽职守,一定要给予他们严厉的惩罚。

    我早早的就来到了考场,穿了一件官服,跟虞世南站在一起,回顾着刚才大门的那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考试的时候,还好我生在现代,要是像古人这样玩搜身,我绝对是考不了试的,感谢现代社会,如果不是搞人权的话,我肯定不能在考场上作弊,感谢老天啊。真是同情这些人啊,如果不是官兵搜身,你们身上的小抄怎么可能被没收,你们又怎么会被赶出来,命运啊,不过也幸好搜身了,要是让这么多鱼目混珠的人进入考场,对那些真正来参加考试的学子们来说,绝对是不公平的。

    所有的考生都进入了自己的考房,洛阳的冬天已经不算冷了,为了学子们的身体考虑,我还是让考官准备了被褥等御寒工具,好让考生们放心不为寒冷担心。

    漫长的考试开始了,无奈的很,由于毕竟这是宫外,我出来时,我的那几名将军死活也要跟着一起来,说是要保卫我的安全,真是小题大做,我身上又不是不会武功,再者说谁有知道我是皇帝,就算有刺客也不能是考生之中的吧,如果某个考生是刺客的话,那这人也真是够人才的,居然文武双全,不另人佩服都不行。

    无聊的等待了将近半个时辰,虞世南就不在陪我准备要走。我好奇的问道:“世南,你要去哪?”

    虞世南纳闷的回答道:“皇……不,杨大人,这个时间该是去审查考场的时间了,难道您忘记了吗?”不好,穿帮了,我赶紧掩饰道:“这个……关键是我最近太忙了,刚刚忘记了,既然这样,那就我们一起去怎么样?”

    “巡视考场比较烦闷,您真的要跟在下前去吗?”

    “废话,在婆婆妈妈的,小心我给你小鞋穿。”虞世南不敢逆我的意,只好无奈的说道:“好吧,大人我们分开巡视,一人巡视一处,怎样。”

    “恩,这样才对,如此甚好。”身边跟着几个武大三粗的汉子,明明都是武将出身,各个身披盔甲,现在居然都穿着文官的衣服,看起来别提多别扭了。

    我和虞世南分开巡视,考场是厢房形式的,打开栅栏,我独自一人进去,其实每个考场长长的一条大道,两边都是考生考试的厢房,走个尽头在走回来,就算巡视完了,的确是没什么意思,关键是巡视考场让我有一种比较兴奋的感觉,估计也就是那时候不管什么考试,总是有人巡视,让自己考起来不自在,也老害怕自己作弊被抓出来,考试的时候精神压力巨大,这好不容易我也有次机会当会巡视的领导,我自然感觉兴奋了。

    当我走进去之后,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模样不错,挺秀气的男生,是属于那种长的特别乖的正太小男孩。由于其可爱的面庞,使我站在他面前多看了看他几眼没有离开。

    也就是这一瞬间,那个考生扔给了我一张纸条,我打开一看,上面木然几个字:大人,学生尚有纹银百两,若大人不弃请接受学生的一番心意,还请大人告知学生文章一二,学生若考取功名,则必不忘恩师。

    看完这张纸条,我除了大骂声操之外,没有其他语言来形容了,明目张胆的就敢贿赂,也太放肆了吧。没想到长的挺清秀的一个人,内心居然这么肮脏,这让我想起了那万恶的小白脸。我甩都不甩那名考生,直接叫了两个兵卒把这个考生赶了出去。

    我生气,不是因为他作弊了,而是他作弊居然作弊的这么没水平,公然贿赂,这手法也太没水准了,而且才准备了百两,这也太少了,但凡是谁也不可能被这百两钱所腐蚀,他要真想掏钱贿赂,最少都要准备个一万两以上才行,真是没本事的家伙。

    由于这个小插曲,我一点巡视的心情都没有了,而且更令人生气的是,虞世南那里又抓到了许多作弊的考生,光天化日太目无王法了,当着我的面就敢作弊,我一定要好好的惩戒这些作弊的考生,真是的,作弊的水准也太低了,不然怎么会被抓住,真是给我们这些作弊的人丢脸啊。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科场舞弊作弊

    (想来想去,还是再发个章节上来吧。上架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也许选择来巡视科场殿试是我的错误,今天的我真实实在在的上了一课,不禁让我对古代人的智慧有了新的一层认识。

    根据虞世南的介绍,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按照我所理解的距离)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并配有一双可藏匿卷本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布鞋。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的惊讶了,这是其中一名学子的作弊手法,才能这东西还真不是盖的,我越发佩服起古代的大师们了,古代人的精巧之手果然是名不虚传,如此细微的作弊工具都能发明的出来,我实在无话可说。

    另有一人,居然使用了微雕,将几十粒米藏于帽子内带之中,所有米粒上皆有字,而他的帽子眉心那块宝石,居然更是内藏玄机,是一面放大镜,很小的一块,但我知道这种放大镜的价格可是十分的昂贵的,毕竟在隋朝这样的时期玻璃这东西是不存在的,而这样的放大镜是有一种特制的材料作成,如果用黄金来衡量的话,这么一小块的确是可以兑换不少金子。为了功名,这些人真是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啊。

    那些夹带的考生更不用多少,这也是一个庞大的作弊群体,真不知道虞世南的眼睛是怎么长的,难道他有透视眼吗?居然能看穿这么多考生的作弊,夹带的考生如果不是亲自去搜身感觉,是看不出夹带的,那虞世南不会每个考生都摸一摸感觉感觉吧,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一身恶寒,如果依靠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太过恶心了,而且对那些没有作弊的真正意义上的考生来讲,这么做是不是太侮辱知识份子。

    为了考虑每位考生的尊严,我决定在第二场考试中效仿金朝五世皇帝金世宗所用的方法,让考生在考试之前考前去洗澡,等洗完澡之后穿上统一的考试服装,然后再进入考场。这么一来,想要夹带的学生就没有办法作弊了,这招叫做洗澡法,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夹带考生的手法。

    第二场的考试正式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几次轮刷之下所剩的人已经不足一半,我十分感慨古代人为了功名的执着,有这份执着的毅力,估计用在别的地方也可能做出一番成就来了。

    为了给学子们起到震慑,我命令将所有作弊的学子锁上枷锁,绕着整个城市围绕一圈,让他们丢尽颜面,精神上受到严酷的折磨,而且更是给围观百姓送上臭鸡蛋,不砸白不砸,看热闹的百姓再次发扬了他们可爱的品质,拿着臭鸡蛋和西红柿朝着那些作弊的考生不断猛烈的砸了过去,作弊的考生不仅要遭到精神上的侮辱,连肉体上也要早到不公平的待遇,相信他们今后一定不会在作弊了。

    不过我的做法虞世南告诉我效果不会有多大,他说毕竟高中之后那就代表着扬眉吐气、光宗耀祖,这里面的诱惑太大,就算有再严厉的惩罚,为了成就未来仍旧会有不断的人作弊的,这一点是无法解决。哎,听了虞世南的解释之后,我深深的体验到人为了利益,自私自利的敢于付出一切,不过这也难怪,像这样的人还不是比比皆是,就连我自己也不敢保证,如果我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说不定也和他们一样,不择手段的完成,而且是不计后果的完成。

    巡视了一次科举让我对这里面的黑暗感到力不从心,假如今后的科举也是这样怎么办,难道我就这样让听之任之吗?不过想想我也就释然了,历史上不管任何朝代,靠作弊混到功名的人绝对不是少数,历朝历届都是如此,不可能没有一次科举是真正干净的,都可能渗入进一些蛀虫在里面,我其实根本不用如此的关心,人的本性是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这些事我还是交给手下人去办,作弊是无法禁止的,也只能靠严厉的打击,能打掉一些人是一些人。

    科举经过数天终于落下的帷幕,接下来就是阅卷官的事情了,由他们亲自阅卷选出这次科举的高中考生,这个环节也是不能疏忽的,有些阅卷官为了私利也是会把卷子掉包或者批阅自己人,反正这里面的猫腻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我可不想那些辛辛苦苦的考生好不容易获得了功名却为他人做了嫁衣,阅卷官的重任只好交托给了宇文弼的肩膀上,才能不下虞世南的他,可是相当有两把刷子的,没有三两三怎敢上梁山,他的人品我也是相信的,做人如包拯,刚正不阿的宇文弼身上有着包拯的影子,即使是他的亲生儿子来参加考试,他也断然不会行舞弊之事的。

    经过宇文弼主管的阅卷任务,经过几天他们不合眼的辛苦工作,所有的考卷都批阅了出来,到了是该放榜的时间了,宇文弼把所有获得功名的卷子送到了我这里让我查看。

    “禀告皇上,本次科举涌现出来的人才不少,这些卷子就是证明,参与本次科举的学子们相较于往年来讲,在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请皇上务必看看,这些学子就是臣也有比不上的人存在,臣也拿卷子给虞大人看过,他的看法与微臣一样,本次科举涌现的一些人物,其无论是才学还是其他都是我们无法与其比较的。”

    宇文弼说的很激动,不过我却没什么心思看这些文章,这叫一个汗,这些全都是文言文,上学的时候最讨厌看的正是文言文,这么多卷子我又怎么可能下的了心思一篇篇的看,我草草的应付了宇文弼,待他走后,我用手揉搓着卷子,卷子出现了褶皱,这样外人看起来就好象是我在曾认真用力抓卷子阅读一样,做做样子的事情我还是比较懂得的。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差点错过了那几位历史上的大儒。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科举之宴

    (我觉的凑其108章节正好,呵呵。最后的公众版了,晚上就要发布VIP章节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最后要说的,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感谢。还要感谢起点给我发挥的机会,感谢我的编辑,谢谢你们。)

    夏商两代,在君主左右任职的官员大多都是世袭的,只有家臣是奴隶中挑选的。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也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是挑选士来担任的。选士的方法是由乡里来推荐的,叫乡举里选。战国时期,贵族世袭官职的制度基本被废除,担任官职的是君主的亲属和士。这时的士是由贵族后裔和平民出身的知识阶层组成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所有历代的选拔官员都是从那些显贵之中选出来的,寒族出身的人想要获得高位实在的困如升天,历史上以寒士出身获得高位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为了阻拦世家子弟对高官权利的垄断,隋文帝杨坚所改革的科举制度,让那些寒族出身的学子们有了发挥的地方,而且寒士参与科举之后,避免了世袭官员的垄断权利,世家子弟想要成为高官也要和寒族一样参与考试,通过考到的功名才能成为高官。世袭的世族子弟没有了进身之权,他们的实力也被大大的削弱,科举制绝对有不可泯灭的功劳。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再度发展了科举制,唐朝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等50多种,以明经、进士为主。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等100多种。常科考生来源有两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