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中国不顾一切向苏联发动进攻的话,那么苏联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以当前中俄联军的实力,足以摧毁这个混乱的**国家。

美国白宫对中华帝国的军事异动高度关注,同时和正在访问的阎锡山进行了更深入的对话。

阎锡山给出的解释和国内的如出一辙,他对美国国务卿罗伯特说:“这只是一场演习,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向世界扩张。美国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明白共产主义是我们当前共同的敌人。”

“世界和平高于一切。”罗伯特大言不惭的说道。

美国,才是战争的发动者。

动乱的最大原罪在于美国。

“如果苏联有所异动,那么我们中华帝国是会采取一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阎锡山一语双关的说道。

这次行动名义上的确是演习,但这是在前线演习,一个不好就是真正的进攻,谁又能知道呢?

不过让美国感觉还好的是,中华帝国起码要在明年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俄联军在作战习惯上向来都是春季进攻,最迟夏季就会进攻,这几年都是如此。

美国再次重提了昨天向阎锡山提出的各项意愿,美国希望以恢复之前类似的协议的方式,来换取苏俄内战的停火,同时限制中国向南美洲输出军火等行为,以及签订一个海军限制协议,以避免海军上的军备竞赛。

海军的限制对于英美来说是有利的,毕竟英美日是三个国家,加上法国就是四个国家的海军。

而中国只有是一个海军国家。

如果限制了吨位,例如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都是十万吨的海军排水量,那么中国海军未来要以一敌三。

这样看上去是很不划算的,实际上的确不太划算。

海军军备竞赛,向来是中华帝国要挑起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他们想停就停,阎锡山当场对海军协议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我们中国不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强国,我们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因此不可能对海军进行限制,特别是战列舰方面,我们中华帝国需要吨位更大,火力更猛的。”阎锡山重点提到了战列舰,而选择性的不提航母。

海军军备竞赛对于中国来说并不算什么,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造几艘大型的战列舰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英国和日本就承受不了了,英国在一战之后财政紧张,要到四十年代才能把债务还清。

而日本一个弹丸小国,被卷入海军装备竞赛中,自然承受不住,除非协约国阵营不想要海上霸权了,否则就得硬着头皮跟中国耗下去,英国和日本承受不了,最终还是要美国出钱。

就跟苏联一样,现在苏联要发展,很多资源都缺,也都美国爹给钱。

美国如果想要继续围堵中国,就必须继续当这个有奶的爹,否则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就玩不下去。

中华帝国的各种举措,已经给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上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当然,美国是一个可以疯狂印票子的国家,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强的,但这并非是无限的承受能力。

“但在保持世界和平上,我们中国也觉得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应该承受一定的责任。苏联虽然在制度上走向了对立,但如果苏联愿意改革的话,那么中国将不对苏联进行敌视。”阎锡山继续表明态度:“中华帝国在双边的贸易协议上,也是有重新确立的诚意的。双方确实应该继续保持互信,并加强国际合作……”

阎锡山废话说了一堆,就是没有做出决定。

整个访问下来,阎锡山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华帝国的意愿,特别是在苏俄内战方面,中国的态度就是,如果苏联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同时中美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税,那么战争是可以停止的。

美国政府感觉时间很紧迫,如果不能在明年春天前与中国达成苏俄内战停火的协议,那么明年中俄联军将有可能对苏联进行总攻了。

从一切迹象都表明,中俄联军在向西蚕食了几年之后,已经有意图要一举消灭苏联。

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得知了中华帝国有让苏俄停火的意向后,立即启动了与中华帝国就双边贸易关税上的谈判。

主题就是关税。

同时关税又牵扯到诸多问题,美国想以降低关税为代价,将中华帝国扩将的脚步停止。

因此在苏俄内战上首先要停火,其次就是中国不能继续向南美洲出售军火,以及帮助南美洲国家制造军舰。

再则,需要在海军上制定出一个防止军备竞赛的方案出来。

很快英国也加入了这场谈判,英国此时依旧是世界老大,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在陆军上的表现,已经让中华帝国对英国没什么太大的顾忌,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美国玩得国力空虚,对美国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了,此时美国还是英国的债权国。

英国参与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

如果是当初和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英国根本毫无畏惧,毕竟英国的国力当初不比德国差,而且海军有传统积累的优势。

而此时英国财政很困难,海军军备竞赛真心玩不起。

日本与中华帝国关系不好,自然被排除在商谈之外。

——————

第二更到

第377章:偷着乐

第377章:偷着乐

日本显然也是美国这一联盟的成员国,这是谁都知道的。

对于英国提出的海军限制问题,中华帝国给出的答复很明确,没有任何的可能,理由是中华帝国海军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经过任何实战检验,中华帝国必须在海军上保持数量的优势,才能保证国家海防安全。

这个借口让英美嗤之以鼻,毕竟中华帝国空军强大,其他国家的海军根本无法靠近中国海。

一旦靠近了中国海,那么其下场就可能如同当初的日本联合舰队一般遭受覆灭的命运。

面对军事技术崛起的中国,英国是很忌惮的。所谓经验不足,完完全全只是一个很无耻的理由。

谁不知道中华帝国在欧洲战争之后,已经吸纳了大批的德国海军士兵及军官。

凡尔赛条约虽然规定了德国不能向其他国家派遣军事人员,但问题是这些军事人员是自己去中国的。

条约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德国海军人员不得出国。

中华帝国在海军方面的态度很强硬,此时中华帝国的海军作战吨位已经达到了近十三万吨。

如果限制一下,岂不是还要把新造出来的军舰给拉回报废场?

而且中华帝国明确表示,中华帝国的商船吨位已经处于全球第一的地位,必须有足够强大的海军来为商船提供护航。

这是在赤luo裸的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地位。

然而英国却是没有任何主动权,这次三国协商世界局势问题,主动权实际上是在中华帝国手上的。

中华帝国已经数次暗示,如果英美能够开出足够诱惑的条件,中华帝国是同意让苏俄停火的。

中华帝国不愿意接受的,英美无权强加在中华帝国头上。

三方的问题,开始回到了贸易关税上,美国代表团表示,中华帝国向来不是一个商品进口国家,要求美国施行低关税也是不公平的。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美国可以与英国向中华帝国全面开放国际各殖民地的市场,并且正式承认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

“关税都是公平的,尽管我们中华帝国极少进口商品,但主要原因还是你们美国的商品太过低级了。”朱晓诚在会议上说道。

“是你们建立了民族关税壁垒。”美国代表团指责道。

随着中华帝国的民族主义的觉醒,支持国货成为了国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个商品购买原则。

连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农都知道,买东西要看商标,没有贴上中国制造的东西一律不能买。

而那些奢侈品方面,中国的大资本商人都是选择国货,如果哪个商人购买了国外的奢侈品,会遭到这些大资本商人的联合抵制。

所以此时的中华帝国除了大量进口原材料以外,基本上不对什么商品进行进口,除非是那些中华帝国不能生产的东西,但极少。

“世界需要自由贸易,任何阻挡贸易自由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竞争方式。”朱晓诚继续说道,“中华帝国向来都是尊重贸易自由的国家,将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来都不是靠不平等关税手段。”

中国帝国此时上让美国感觉无处下手,贸易上比上中国,相同的关税背景下,美国的商品在中华帝国卖不动。

而美国的资本又进不去中国内部,虽然能够进入一小部分,但有诸多限制,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的行业是美国资本能够涉及的,特别是美国的银行进不到中国内部,自中华帝国成立之后,其他国家的银行陆续遭到了中华帝国的清算。

印了多少纸钞,一律收回去,而且还处以一定的罚款,理由是私自在中华帝国发行纸币,以及银行里储存了多少中国的钱,也全都是赖不掉的。

同时这些银行也都被责令撤出中国,中华帝国不允许其他国家在内部开设银行。

银行实际上是美国掠夺其他国家的主要方式,例如战后的德国,就是美国银行贷款给德国恢复经济。

等德国的经济恢复了,到时候美国搞个经济萧条出来,德国人创造的财富一个个都得被美国的银行资本家掠夺过去。

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美国的银行资本进不来,那么不管美国怎么萧条,也不可能大规模的影响到中国。

特别是中国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中国随时可以自己多印票子,不过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从种种迹象中看出,中国实际上是对泡沫经济很防备的。

所以这也给美国的银行资本家们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中华帝国不知道玩泡沫经济的好处,中国怕经济阵痛。

中美两国就关税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各执一词。

但中华帝国在这方面却是更占优势。

商议了大半个月,双方没谈出个明确的结果出来。

单是关税问题一项就卡住了。

关税后面,还有诸多的问题。

美国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开放美国的关税,那么以美国当前透支消费的市场来说,会极大的增加中华帝国的出口额,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出口。

美国政府想将关税关紧,然后和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就算美国和中国在相同的国际贸易市场上竞争不过,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中华帝国显然不仅要世界贸易市场,而且还要让美国开放贸易市场。

至于资本市场,中华帝国当前只是积极的在一些小国发展,基本不再那些大国内部发展资本投资了。

那些大国未来可能与中华帝国发生战争,投资肯定是要受损失的。

那些小国则没什么问题,就算是世界大战开始了,那些小国也不敢明确的站在中华帝国敌人的一边,除非是局势十分明显了,那些小国才会站出来落井下石, 然后等大战结束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

中华帝国当前最积极的则是贸易市场开放,美国鼓吹的是资本自由,中华帝国鼓吹的贸易自由。

由于时间紧迫,中华帝国对这次商谈有种什么时候都无所谓的态度,但美国等不起,若是等到明年开春,那么苏联肯定就危险了。

因此在商谈了一个月还未有明确结果的情况下,美国决定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主要的让步领域就是轻工业方面。

美国这次学乖了,知道在那些新兴行业领域,美国面对中国并不一定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决定在轻工业关税上做出让步。

轻工业虽然无关战争潜力的提升,但有个问题就是,轻工业可以带动大量的就业。

但美国此时决心发展关乎战争的重工业和诸多新兴行业,但关税上总的做出一些让步,因此决定降低轻工业进口关税。

不过轻工业关税就算是降低了,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高的,普遍都在15,以这样的轻工业关税来说,如果再算上运费等等,到了美国也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了,尽管中华帝国的轻工业很发达,但到时也就是一部分轻工业商品可以打入美国市场。

而那些新兴领域,大多都是关乎战争潜力的,美国依旧维持高关税,事实证明,中国在这些新兴领域的竞争力非常强大,美国暂时根本不是对手。

中华帝国则要求美国降低新兴领域商品的关税,特别是电器、汽车等行业,以中华帝国当前的新兴领域发展水平,远高于美国。

美国此时一年的汽车产量只有一百多万辆,而中华帝国在1921年已经超过了五百万辆,在电器制造业上,中华帝国基本垄断了全球市场。

中华帝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向高端的新兴领域发展了,轻工业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已经是次要的了。

随着中华帝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轻工业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沿海工人的话,成本会较高。所以有些轻工业也开始向内陆转移了,毕竟中华帝国现在已经有五亿人口了,内部市场已经逐渐走向繁荣,在这样的情况下,轻工业转移到内陆也是可以的,只是不利于出口。

出口那一部分的轻工业生产,如果继续放在沿海地区,那么劳动成本上会导致轻工业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出口。

因此中华帝国的对外出口轻工业,开始向那些第三世界联盟高级成员国转移,到那些国家去找代工。

在这个年代找代工,确实万分的超前。

因为轻工业出口占产值比例并不是太高,因此转移到那些联盟成员国并不会对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例如像交趾、朝鲜,这两个国家目前虽然是高级成员国,但有关税的存在。

因此这些代工的商品,不容易冲击中国市场,而且无法越过中华帝国的民族壁垒。

同时这些轻工业可以为成员国发展起一定的经济,发展联盟成员国经济是必须的,如果加盟了这个以中华帝国为老大的联盟国家经济不能发展,那么谁还加入这个联盟?

中华帝国必须树立几个发展的榜样,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个联盟。

而中华帝国内部的轻工业则内部自产自销,交趾、朝鲜、暹罗这些国家都是可以拿来当代工用,让他们发展轻工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中华帝国的经济,未来将向高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