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战胜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一战胜国-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那些大学中,山西大学堂,以及北京清华大学、天津这些地方的大学等,也有许多学生前往杭州。

对付这些大学,宣传部有更高级的东西,那就是给他们放纪录片。

这些纪录片多是宣传部请华东大学的电影系拍摄的,这些纪录片中记录了华东的教育、工业发展。

一个个工地,一所所正在修建的学校,以及那如同钢铁洪流般的摩托化部队,以及在蓝天上翱翔的空军,都把那些学生看得热血沸腾。

“路费包了,去了还有补贴,为什么不去呢?”

“就是啊”

“同学,我们一起上路吧”

“好啊”

……

这场到处拉皮条的行动马上受到了各大报纸的注意,杭州的记者派出大量记者到各地去采访了那些师生,以及那些文化人士。

对于华东自治政府的这种政策,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普遍表示支持。

同时在采访教育部时陶成章表示:“委员长日前又向教育部拨款五千万元,我们华东自治政府的教育经费将上升到每年一亿元的程度。”

“陶部长,这么高的经费,华东自治三省的财政能承受吗?”申报的记者问道。

“委员长说过,勒紧裤腰带也要发展教育,其他可以省,唯独教育不能省,今后教育部得到的经费将占财政收入的30以上。”陶成章回答道,“我们华东自治政府将努力做到三年内普及小学教育,六年内普及中学教育,十二年内普及大学教育。”

“陶部长,那按照这个计划,是否十二年后人们都能上大学呢?”又有记者问。

“按照发展计划来说是这样的,但也不完全是这样。如果有些学生想坚持完成学业的话,现在都可以上大学,但也可以选择进入社会就业。而到了十二年之后,大部分都将读完大学才进入社会就业。当前,只要学生肯读,我们教育部就竭尽全力供养他们就学。”

陶成章的回答震惊了很多人,他们震惊的是华东自治政府的大手笔,以及发展教育的决心。

无论是南方的《申报》、《新闻报》,还是北方的《大公报》,都对华东自治政府的发展教育决心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同时许多报纸也是第一次肯定华东自治政府的自治,然而依旧有很多报纸在华东自治三省境外抨击华东自治政府的自治。

不管是**党还是立宪派,都对华东自治政府持有一种隐隐的敌意,这种敌意在报纸上表露无遗。

立宪派指责华东自治政府广罗人才,图谋不轨。**党则指责夏钧割据地方,不顾国家大局,这么多教育经费,怎么不交给其他省份发展教育云云。

**党的这种甚是脑残的言论把夏钧都给看乐了,然后不出意外的,报纸被他扔进了垃圾桶。

然后……

夏钧心情大爽。

北洋政府华东自治政府这样大力发展教育的行为表现得很支持,没几天袁世凯就把夏钧任命成了教育部副部长。

对袁世凯来说,这样的局面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发展教育,的确是强国之本,然而百年树人,要想收到成效可不是这么快的。在他看来,这样反而可以拖住华东自治政府的财政,免得他们在军事上投入太多财政。

若说北洋政府最大的威胁在哪里,袁世凯第一个就会想到华东自治政府所拥有的军事力量。

华东自治三省的军事力量已经逐步暴露,先进的武器,齐全的装备,这支军队拥有中国最好的装备,最高的军饷,最严格的纪律。

另一边,华东自治政府在政治上又再向北洋政府靠拢,这让袁世凯有一种被架到老虎背上下不来的感觉。

若是不笼络这头猛虎,两下就会把他给吃了。但是笼络这头猛虎,说不定以后还会被吃掉。

所以综合两种结果,袁世凯还是努力笼络华东自治政府,毕竟未来的事情还不确定不是吗?最起码现在别被这头老虎啃了就好,而且这头老虎比较蠢,说不定以后就给他驯服了。

最近因为遣散南京、湖北军队的缘故,袁世凯手上的贷款又花得差不多了,接着又向华东自治政府要求贷款一千万元。

袁世凯已经在华东自治政府那里贷了2200万元了,如果加上这1000万元,就是3200万元。

……

夏钧看袁世凯发来的电报,感叹道:“又要贷款,袁大头花钱还真厉害啊”

说着,夏钧拿起电话打给了外交部,让朱晓诚再去和袁世凯谈一谈,他的计划可以施行了。

当朱晓诚跑到北京,与袁世凯会面交谈后,袁世凯这才知道夏钧的布局,原来华东自治政府是想和尝试着和四国银行杀价,若是价码能接受,则让北洋政府从四国银行贷款,若是实在不能接受,那就从华东自治政府那里贷款。

朱晓诚抱怨说:“最近我们教育上花费巨大,贷款来的钱基本上都投入到上面了,若是再借的话,今后我们华东自治三省三十年都还不起这笔钱啊说不定要破产了。”

“老夫怎会看华东自治三省破产,此事就按你们的计划来办。”袁世凯慷慨说道,他自然是希望华东自治政府破产的,然而若是他造成的,人家到时候狗急跳墙那不是连带他也要完蛋了。

……

5月26日,袁世凯高调派出唐绍仪前往杭州,开始了与华东自治三省的贷款谈判。

此时四国银行正纳闷着呢

袁世凯这家伙不是手头紧张吗?怎么连月来压根就不找他们了,本来以为吃定了袁世凯的四国银行此时已经与道胜银行、比利时银行等资本组成的国际财团达成妥协,双方觉得竞争只会让双方都失去利益,所以选择了合作。

四国银行一下变成了五国银行,既英、法、德、美、俄,另外还有一个在局外,却也能分一杯羹的比利时银行。

接着,这五国银行又联合日本银行,组成了六国银行。

这样一来,就把袁世凯的所有路子都堵死了,以让袁世凯只能向他们六国银行贷款,再也找不到其他借款方。

这就是一种垄断,一种卡特尔模式的资本垄断。

六国银行正坐等着生意上来,可没想成,5月26日这天传来消息,北洋政府将向华东自治政府借款。

这把六国银行吓了一跳,连忙召开会议进行应对。

“中国人一向不团结,恐怕华东自治政府也不会借款给他们。”汇丰银行主管在会议上说道。

“是的,现在的中国,北洋政府最大的敌人就是华东自治政府,而且中国人向来没有什么合作精神,我想就是华东自治政府也不会借款给袁世凯。”

“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接下来的势态吧”

……

就在六国银行普遍认为中国的北洋政府与华东自治政府没有可能走到一起的时候,势态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华东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借款谈判中,夏钧现身会场之外,在面对记者问起是否会借款给北洋政府的时候,夏钧回答道:“中国当前需要一个有力的政府出面进一步稳定政局,并建立起国防系统,我们华东自治政府将会全力协助北洋政府渡过难关,借款已无问题,问题只在于数额多少,最少在两千万英镑以内,我们华东自治政府可以承受。”

“夏委员长,如果中央不还钱怎么办?”有记者故意挑拨道。

“所以这是谈判的关键,但我们中国未来必然统一,中央于地方有时候并非要算得那么清楚。”夏钧棱模两可的回答道。

夏钧的这番言论顿时引起了诸多势力的恐慌,六国银行是其中之一,他们很快想到了华东自治政府从他们手上大概借了8000万英镑,而从其他银行又借了2000万英镑。

果然,夏钧的这个阴谋把四国银行恶心得像吃了狗屎一样。

另外一个恐慌的就是孙中山,此时**党人已经被完全分化了,黄兴这个跑跑将军显然是想混个功名利禄,正在大肆遣散部队,这种人在**党中可不少见。

若是袁世凯拿到了大笔贷款,那么**党的末日就不远了,不仅部队会被遣散,而且北洋军的实力也将大增。

此时的孙中山根本很无助,他这个大盟主已经有些指挥不动了,他的训政也搞得一塌糊涂。

若是袁世凯的势力再强上几分,那他的训政更搞不成,因为那时将有更多的人倒向袁世凯。

当前的中国,反而是光复会的复兴党与北洋政府形成了两大格局,而**党与湖北**军则处于第二阶层,虽然都带着**二字,连黎元洪也在排挤**党。

恐慌因为华东自治政府向外界透露出愿意向北洋政府借款开始,就一直在持续蔓延。

——————

第一更到

10月最后一天,呼唤月票

第六十章:特种部队与战车

第六十章:特种部队与战车

因为华东自治政府的横插一脚,让六国银行之前的所有准备都化为泡影,其中的四国银行集体向华东自治政府发出抗议。

四国银行指责华东自治政府将商业贷款挪用贷给北洋政府,并威胁华东自治政府,如果不停止与北洋政府的借款谈判,那么他们将废止之前的贷款,并要求华东自治政府归还以垫付的贷款数额。

四国银行的抗议闹得沸沸扬扬,华东自治政府竟然向这四家银行贷了八千万英镑的巨款,听着就能把人吓半死。

之前华东集团的贷款并未如何声张,因此国内基本上没人知道这个事情。

就连知道的袁世凯也只以为华东自治政府贷带了两三千万英镑而已,可没想到竟然贷到了这么多的钱,这让袁世凯很郁闷。

为什么他借款人家就趁火打劫,而华东自治政府借款就能顺利的借到钱?

在杭州,夏钧却丝毫不怕四国银行发出的抗议。

夏钧马上发布了一个声明。

“四国银行之借款,第一并非我华东自治政府的借款,而是华东集团借款,纯属商业贷款。第二:华东自治政府从未挪用这一部分贷款,同时四国银行在贷款协议上没有限定这笔贷款的用途。第三:华东自治政府贷款与北洋政府,属于中国内政,外国无权插手中国内政。第四,四国银行与华东集团签订贷款协议中规定,若银行违约,将拒不归还以到资金。第五,若四国银行有诚意招揽对华贷款,只要条件合适,华东自治政府与北洋政府会考虑给他们优先权。”

华东自治政府发布的这个声明,让四国银行很吃瘪,因为他们看起来就像是脑残了一般,人家根本就是商业贷款,他们却硬要扯到政治贷款上去。

至于有无挪用这比贷款,华东自治政府根本无需挪用,因为他们不久前刚从德国银行那里得知,德国人已经确定了四亿马克的对华东自治政府的援助贷款,而且从一些不在亚洲的美国银行那里得知,他们之前还给华东集团还用各种专利在他们那里获得了六千万美元的贷款。

无论怎么说,人家就算要挪用,也不会挪用他们的。

正在四国银行商议对策时,夏钧也开始与德国进行间接谈判,这次夏钧抛出了迫击炮的技术。

夏钧打算用U…29的图纸,换取德国的一些战列舰制造技术,以及四国银行中德国银行的退出。

自德国在1900年到1912年之间,德国的海上力量不断提高,让他们成为世界上少数的海军大国,但德军清楚的意识到,他们要与海军霸主英国抗衡,还远呀远不是对手。

怎么迅速提高海军实力呢?

德国威廉二世皇帝与他的心腹爱将,海军元帅埃尔弗雷德将尽脑汁,他们想到了潜艇。

这个年代由于缺乏潜艇探测和反潜手段,让潜艇在海洋中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德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潜艇的国家。

德国对华东自治政府手上的潜艇技术垂涎已久,得知华东自治政府愿意以技术换技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德国银行在中国的利益,德国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此时德国与英国的海军军备竞赛正愈演愈烈。

德国人造一艘战列舰,英国人就造两艘,以求在数量上压倒德国海军。

双方的谈判很快就达成了,德国人愿意以一些先进的造船技术换取U…29的图纸,同时迫使德国银行退出六国银行的联盟。

……

势态的发展很快超出了六国银行的预想,德国银行这时候突然退出了六国银行的联盟,因为他们承受了来自德国政府的压力。

退出联盟的德国银行,很快被华东自治政府邀请来参加与北洋政府的贷款谈判,严格的说,谈判已经达成了。

夏钧的华东自治政府愿意以4厘,2回扣,分63年还清的价码向袁世凯的北洋政府进行长期借贷,而北洋政府则以中央四省的税收,以及关税进行抵押。四省税收已经关税必须存入华东银行,再由华东银行扣除息金后交与北洋政府使用。

把德国银行拉进来,是要他们按照这个条件给北洋政府放贷,夏钧可不想沾惹上太多糊涂账。

毕竟中央与地方,未来一旦统一,夏钧也没地方找谁要去,还不如让外国佬来放贷,虽然以后处于政府信用度的考虑依旧要还,但起码不用占着他的资金。

德国的德华银行退出联盟,瞬间把六国银行的联盟打击得土崩瓦解,其后比利时银行、道胜银行也要求单方面加入这场谈判。

由于比利时银行之前与华东自治政府的贷款谈判比较融洽,双方也有一点交情,夏钧也就同意了。

比利时银行加入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也要求加入,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随后也要求加入,夏钧也都让他们参与。

日本银行这时候也想插一脚,夏钧同样同意。小日本的钱,借来了就别想要回去了,夏钧也乐意看到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

当然,这个借款的前提是借款的条件必须是他来规定的。

此时华东自治政府已经与北洋政府谈顶了条件,这些银行参与进来,已经没有了制定条件的话语权,他们加入只是认购这3000万英镑贷款而已。

由于贷款条件还算可以,4厘的息金对于长期贷款来说虽然不算太高,但在华东自治政府的担保,以及北洋政府拿出中央四省的税收抵押, 以及关税抵押后,这是一笔不会亏的放款。

为了争夺贷款数额,七家银行在谈判中都努力想争得更多。

最后这六家银行与华东自治政府、北洋自治政府谈定,又汇丰银行募集600万,德华银行募集500万,东方汇理500万,花旗银行500万,俄国道胜银行300万,日本银行300万,比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