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我不成熟的想法,予以认真验证的马丁教授,尤其感谢。我和马丁教授的合作,可以上溯到两年前的那个核反应。之后,我们一直合作密切,继电子之后,共同发现了世界上的第二种粒子——质子。现在,我们又合作发现了第三种粒子——光子。两种新粒子的发现,充分证明我们之间合作的愉快。电子、质子、光子,这些新粒子的发现,揭开了我们认识物质的新篇章。如果说上个世纪是发现元素的世纪,那么本世纪就是发现粒子的世纪。我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新粒子被发现。我和马丁教授的友好合作也将继续持续下去。”

掌声过后,有记者大声地提问道:“博士,我们以前认识到细胞,然后发现细胞由分子组成,后来又发现分子由原子组成。现在你又说,原子有各种粒子组成。那么粒子可不可以再分呢?再分之后,还可以再分么?”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个问题,估计不仅你们会问,很多科学家也会问。”孙元起对这个记者的敏锐表示赞赏,“在中国古代,大约两千多年前吧,就有位哲学家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现在,我们分到了粒子,可不可以再分下去呢?我认为是可以再分的。最朴素的推理,就是我们以前认为世界是有同一种粒子组成,也就是我们说的原子。可是现在,这个美梦被打破了,原子是包括不同种粒子的。那么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这些不同种的粒子,会不会由一种或几种更小的粒子组成呢?我个人认为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即一种或几种更小的粒子组成现在发现的粒子。至于更小的粒子能不能再分,就要看科技进步了。不过我悲观地估计,在未来一百年内,不会有这种可能。”

记者们的笔在刷刷地记录着。孙元起刚想请马丁教授说几句,又有一位记者发问:“约翰逊博士,有学者称,‘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只会使事情复杂化’。普通民众对于这么精深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距离感。您能浅易地阐述一下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的重要意义么?”

孙元起沉吟片刻,答道:“从微观上说,把原子分解为各种粒子,我们可以更了解世界的本源,加深对既有物质的认知,也可以通过操纵粒子,去合成新的物质,地球上没有的新物质;从宏观上来说,我们了解了各种粒子,就可以探索宇宙的起源,运行和发展状态,比如太阳发光发热的机理。我在1900年发表过一篇论文,名叫《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以及质量与能量的关系》,里面推导出质能方程,即E=mc2。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就能把握其中的质量增减,进而得到其中的能源。这种能源,将成为未来几个世纪的主要动力来源。”

话音刚落,一个记者便抢着问:“如果不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其他秘密的话,请问你近期的工作安排是什么?我们了解到,你最近出版了一本关于电子计算机的专著,莫非你近期打算把它研制出来?大家对它的兴趣,可比对光是粒子、量子力学什么的兴趣浓厚多了。”

孙元起一愣,回头看见林特教授,轻声问道:“电子计算机的那本书,你们听说过么?”

林特教授微微颔首:“你说的是你那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与设计》吧?上个月刚出版,物理学界反应很强烈,普遍认为那是你近年来发表的最严谨而又最富创造力的一本著述,比《量子力学》之类的完美多了。很多科学家读了这本书,对于电子计算机都非常憧憬,认为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下面的关键就在于付诸实践,并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一定可以造出来。”

孙元起做到心中有数,才回过头,回答记者的问题:“我近期的工作,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和耶鲁大学的同事们,就一种可能存在的新元素进行分离和分析;二是和MIT的同事们研究部分新电子元器件及其电路特性;三是和马丁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卢瑟福教授就放射性衰变模式展开合作研究。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目前的瓶颈主要在相关的电子器件上,这将在长时间内困扰我们。我和MIT的同仁们将从基础做起,乐观的估计,是在十年左右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机。如果不顺利,可能需要更久。以上是我的回答。下面请尊敬的马丁教授讲话!”

还没轮到问问题的记者们,这时候顿时嚷嚷起来:“约翰逊教授,听说你申请了一种调味品的专利,并且授权一位律师在美国生产,请你证实!”“有传言称,您的祖父是清国的副首相,是这样么?”“据信,您的太太是一位美国人,那么你的孩子打算申请美国国籍吗?”……

孙元起连忙退后,把有些拘谨的马丁教授推上前台。

孙元起没有在三藩市呆多久,在进行两场光电效应的演讲,和马丁教授协商共同研究放射性衰变模式的课题后,坐上火车,奔赴美国的东海岸。

就在这时候,一向保守的《基督教箴言报》刊登了一幅漫画:一个穿着长衫、梳着辫子的青年,肩上扛着一柄大锤,从西海岸得意洋洋地跨上了美国的版图;而在东海岸,衣衫褴褛的牛顿,捧着标有“物理学”字样的建筑模型,从美洲大陆狼狈地向欧洲逃去,他手里的那个模型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嘴里还喊着:“那个坏小子又来了!”

于是火车上就发生了这一幕:

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好奇地问孙元起:“叔叔,听说你把牛顿打跑了,是不是我们以后就不用学物理啦?”

孙元起笑眯眯地问道:“怎么,你不喜欢物理?”

“嗯,”小萝莉重重地点了点头:“物理什么的最讨厌了!”

“对不起啊,孩子,那叔叔让你失望了!”孙元起一脸歉意:“以后,你们不仅要学牛顿的物理,还要学叔叔的物理。物理,不仅还要学,而且更难了!”

四十七、人生婚嫁有时毕

在耶鲁大学校友会麦克·唐纳森先生的陪同下,孙元起于五月中旬抵达纽约火车站。

在迎接的人群中,除了耶鲁、MIT、美国化学会的熟人和一堆记者以外,孙元起还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面孔:伯格曼先生。伯格曼先生的表情很严肃,感觉是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着急和自己说。

“难道是味精的生产出了什么问题?不能吧!这可是有无数成功先例的啊。”孙元起心里思忖着。等应付完了记者,对几位熟人说一声“失陪”,便来到伯格曼先生面前,问了声好。

伯格曼先生点点头,握手之后说道:“现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于你的,我想和你谈一下,希望你能严肃对待,并尽快抽出时间,予以解决!”

孙元起一愣:“怎么,是味精的专利权出现了问题,还是生产工艺有什么差池?”

“不,都不是,专利已经申请了,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也很顺利。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是关于莉莉丝的。”伯格曼先生表情有些纠结,把孙元起带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才郑重地说道:“莉莉丝她,她怀孕了!”

“怀孕了?”孙元起一愣,有几秒钟脑袋没有反应过来,好像一片空白,似乎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则消息。迟疑片刻,用试探的语气问道:“我的?”

伯格曼先生看孙元起疑惑的表情,不得不抹下面子继续解释,语气也不再那么温和,甚至有些气急败坏:“是的,是的,没错,就是你的。莉莉丝什么也不懂,完全不知道怀孕是怎么一回事。在怀孕初期,她也没有任何反应。直到一个月前,我太太发现莉莉丝的身体有些异常,还以为生病了,结果请医生一检查,发现居然已经有五个月的身孕!……上帝啊,我们家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孙元起已经傻掉了,这种事,可不是一句“Sorry”就能解决的,嘴里无意识地嘟哝着:“是啊,上帝啊,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伯格曼先生毕竟是律师,而且提早一个月知道消息,所以很快就恢复冷静:“扬克,现在可不是发呆怨的时候。虽然这件事,莉莉丝有很大过错,但作为一个男人,你也不能推卸责任,不是么?而且,现在莉莉丝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我们应该尽快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在这里懊悔!”

“是的,我会负责的。”孙元起这时候也恢复了冷静,“在我们清国,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存在,对于我,这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你们……”

“我们?”伯格曼先生点点头,“是的,我们是虔诚的犹太教教徒。虽然犹太教在早期曾经实行过一夫多妻制,但自从11世纪初期在沃尔姆斯召开拉比会议以后,我们教会明文禁止一夫多妻制。”

孙元起再次一愣:啊,伯格曼先生一家居然是犹太教徒?

伯格曼先生话音一转:“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没有什么信仰……”

“那还好。”伯格曼先生松了一口气,“在现在的美国,犹太人中98%是在教内通婚,毕竟还有2%是教外通婚。教外通婚,一般是基督教新教徒、天主教徒、无宗教信仰者。在你来之前,我们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就是你在美国申请一个国籍——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查阅过相关资料,你们中国现在还没有相应的国籍法规,而我们美国是允许双重国籍的。如果你申请美国国籍,相信很多人会促成此事,移民局也会很乐意看到此事。然后你用这个国籍和莉莉丝结婚,算是勉强绕过教规。”

历史上,中国第一部成文国籍法是宣统元年(1909年)颁布《大清国籍条例》,其中规定:“本条例施行以前,中国人有因生长久居外国者,如其人仍愿属中国国籍,一体视为仍属中国国籍。”算是勉强承认双重国籍。但在1902年的时候,这还是一片空白。

既然作为律师的伯格曼先生都认为可行,那孙元起还能有什么问题呢?

原本的计划,是应邀在纽约做几场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演讲,顺便休息一周;然后去纽黑文的耶鲁大学,用同位素理论和衰变理论指导元素实验室同仁,对铀矿重新认真分析,以便发现91号元素镤;之后,再赴波士顿的MIT,顺带看看薇拉的父母。因为这个突发的变故,孙元起的行程也被迫作了改动。匆忙在纽约呆了两天,作了一场报告,便急急赶到波士顿。

在火车站迎接孙元起的,只有伯格曼先生一人。孙元起甚至事先没有告知MIT,只说自己有些私事,时间的安排可能会灵活些,什么时候到学校,会事先告知。

出了车站,早有马车等在那里。搭上马车,两人都保持了沉默。马车在街上三拐两拐,居然向城外驶去。伯格曼先生看出孙元起的疑惑,低声解释道:“因为莉莉丝的体态非常明显,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上个月底,便搬到位于郊外的别墅中了。”

孙元起点点头,表示明白,只能愧疚地说一声:“I’msorry!”

或许早就知道孙元起要到,孙元起和伯格曼先生刚下马车,还没有推开院门,就看见伯格曼太太扶着莉莉丝走出来,身后是莉莉丝的几位兄弟。

见到孙元起,莉莉丝又恢复了少女的习性,甩开手想要跑过来,可一迈腿,就觉得身体的不便,有些懊恼、又有些欢喜,懊恼地看向孙元起,那眼神仿佛在说:“看,都是你惹的祸!”一副娇嗔的样子。

孙元起立马扔掉行李,快步迎上前去,给莉莉丝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她耳边柔声地说道:“亲爱的,对不起。”

“不!这些都是我自愿的,也是我想要的。说‘对不起’的应该是说,是我给你添麻烦了!”莉莉丝推开孙元起,美丽的蓝眼睛被泪水覆盖,“其实,得知怀孕了,我非常非常开心。今天,只要你能来看一下,我就非常满足了。”

孙元起听了,心里充满了感动和甜蜜,用手指揪了揪莉莉丝翘挺的小鼻子,低声地说了声:“傻丫头!”这才发现,莉莉丝眉宇间的顽皮和活泼已经褪去几分,增添了少妇的慵懒和柔媚。

“犹太人”+“律师”的伯格曼先生,不愧是精英中精英。在当日晚上,拿来一大堆文件让孙元起签字以后,在没有任何耽误“伯格曼(美国)调味品有限公司”筹建的前提下,过了短短一周,便把办好的美国公民身份证明和结婚证书,送到了呆在MIT实验室的孙元起手中,嘴里还不停地抱怨:“本来可以更快一些,都是那群陈腐的官僚,就知道浪费宝贵的时间!”

数日后的一个周末,在伯格曼先生郊外的别墅里,举行了一个简短而正式的婚礼。莉莉丝虽然穿上了蓬松的婚纱,臃肿的肚子还是能隐约地透露出来。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婚礼只邀请几位最亲密的亲朋好友。

这也是孙元起第一次参加犹太教的婚礼,还是作为主角参与其中。

结婚仪式在彩棚下进行,彩棚是由四个柱子和一张华盖搭建成的。彩棚下的结婚仪式被简化得很短。首先进行叫做BIRKATERUSIM的品酒祝福仪式,牧师朗诵一段祝福词,新郎新娘喝第一杯祝福酒。接下来是叫做BARAY的简短的献堂仪式,之后,新郎为新娘戴上一枚结婚戒指。然后犹太教士朗读KEIUBAH祝福,新郎向新娘表达心声,两人开始祈福。之后,牧师唱七首婚礼祝诗歌SHEVABRACHOT,表达七项祝福,夫妻两人再喝第二杯祝福酒。最后将一个玻璃酒杯打破,这标志着婚礼仪式的结束。新郎新娘按原来的路线退场,接着是新郎新娘的父母、傧相、犹太教士、祖父母。之后,新郎新娘被带入到一个称为YICHUD的房间,两人单独呆上10到15分钟左右,相当于进洞房。

相对于中国婚礼的喧闹,这场婚礼就安静多了。莉莉丝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也没有讨要好处,而是像绅士一般彬彬有礼,积极地参与到仪式中来。

婚礼过后,孙元起的生活变得愈加忙碌:

MIT电子学实验室的元器件研究进入了关键时期,各种电路特性基本能够达到原先的构想,目前正在搭建信号调制线路。可是线路搭建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即便是已经有了原理图,可是弄出来的线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有可能前面加了一个电容,后面整个电路的增益就全变了;可减去这个电容,前面的电路又不稳定。总之,很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