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后叫来图书馆的馆员——虽然说现在暑假,考虑到有些学生不能回家、或不愿回家,图书馆、食堂、教室都还是开着的。在学校保安的帮助下,把几千本图书运到成蹊馆的图书室。

副校长张元济、图书馆馆长王国维三月份往浙江买书,早已回还。如今正在学校,闻讯连忙赶来。

因为学校放假,王国维时常去琉璃厂购书,因为琉璃厂在北京城南的海王村,而大学则在北京城的西北,中间挺远,经常数日不回,一回来就带着半车、一车的好书;偶尔留在大学,则是留在图书馆给已有图书编目,或拟定购买书目给各家书店准备。今日巧了,恰好他在学校,张元济便邀他去新建的大图书馆工地瞧瞧工程进度。

见了孙元起,因为大家都在搬书,王国维便乘机说了一下近期的图书馆工作:绍兴徐氏的镕经铸史斋藏书通过前期翻检,去掉一些残缺破裂的本子,剩余部分已经全部运来,正在编目。眼下各种最紧要的图书,比如《十三经注疏》、《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唐文》、《宋诗钞》、《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都已经备齐。现在,主要是把一些日常需用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书籍备齐。

“王先生,这么多书,10万两够用么?”孙元起问道。

“尽够了!徐氏藏书都是些常见的本子,所以价格不是很高。经过菊生校长商议,最后以三万五千两价格买下。这批藏书,好处是常见的书比较齐备,不用我们再去费神编目购买。如今在去琉璃厂补充购买的,也是些常见的书。因为需要的人多,印的也多,各家书店都有,倒是不贵。我们因为手头宽裕,买得要么是初刻本,要么是目前能够得到的上等良刻,买了两百余种,都是大部头,不过才花了四千五百两。呵呵,以前买书嫌钱少,现在却是嫌书少。”王国维边说边笑。

边上的张元济也笑着说:“要说我们读书人啊,还真盼望着这种钱多的生活。书最贵的,要么是宋元刊本,要么是海内孤本之类,图书馆有一些作镇馆之宝就行了。毕竟我们建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使用,而不是收藏和猎奇。说到学生使用,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常用书不能只买一套。否则一个学生借了,全校学生都等着,这不行。”

王国维点点头:“菊生先生说的是。”

“菊生先生说到图书馆建设,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孙元起有个想法,“第一步,就像张先生说的,要满足在校师生的使用需求,这是基础,是短期目标;第二步,我们要把图书馆建成全国的文献中心,就好比当年的天一阁。这里面的文献,不仅仅要包括经典典籍,还要包括方志、族谱、小说、戏曲、书信、碑帖拓片、动植物标本等等。在西方文化侵袭下,中华文化面临一次挑战,有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会随着时间而流逝,我们要借助这个机构,尽可能地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宝贵财富。”

“说的对!”王国维一击掌,“而且我大清民间草野很多士子,有奇才异能,但不为世俗所知。像黄仲则、郑经巢,只是颖出于囊的少数。如果亡佚了,确实可惜。我们把他们的著作搜集起来,并传之后世,功德不亚于哺遗孤、葬枯骨!”

张元济也道:“这样也好。但凡能有所著述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等下期学报,就在上面刊登新闻,说我经世大学图书馆收藏各种诗文集、族谱、方志等。保证会有人寄来自己的集子!”

“好主意!还可以在全国的各大报纸上刊登广告,我们可以付相应的书价邮资。”孙元起加了一把火。

这时候车上的书搬完了,一早候在旁边的老赵走上来:“老爷,书搬完了。您看……”

“书都搬到屋里啦?”孙元起问道,从身上掏出一沓早已备好的小额银票,递给老赵:“那你去把车钱给人结了。跟着去西北的保卫,每人发五两银子,各自回去休息。再去跟食堂说一声,今晚加餐,大家放开随便吃。”

老赵接过银票,应声去了。孙元起这才回过头,对张元济、王国维说道:“如果你们二位没什么事的话,陪我去看看那些才运回来的书吧?这些可都是地方官员孝敬我这个钦差大臣的,一准儿差不了。估计我这一趟搜刮,西北的天都高了三尺!”

说得三人一齐大笑,抬步往成蹊馆图书室走去。

一〇四、故纸初开墨香迸

新运来的图书都放在桌子,足足堆满了七张大桌子。孙元起介绍道:“这里面,很多是方志、碑刻拓片、地方名人的文集,也有不少珍稀善本。不过,我是外行,看不出门道来。你们二位都是专家,给我这个门外汉说道说道?”

王国维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却是让张元济先来。张元济也不客气,随手从书堆上取下两函,其中一个递给王国维:“一起看看!”

王国维小心翼翼地拔出象牙签,打开函套,轻轻翻开其中的一页。即便孙元起这个外行,也能从发黄的纸页中感受到古朴的气息。王国维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又翻了几页,抬起头盯着孙元起:“这……这可是宋淳熙抚州公使库刻、绍熙四年(1193)重修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宋刻本?”张元济也转过头来看,“我这本是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孟东野诗集》,虽然也不错,但比你手中的那本可是差远了。”

孙元起对这些版本的行情不太了解,便试探着问:“宋刻本,有多贵?”

“呵呵,这几天我经常去琉璃厂,大致行情知道一些。”王国维仔细合上书页,才解释道,“宋本书,在康熙时,不过一两银子一册;到乾嘉年间,已经至少二两银子一本了;经过同治发逆、回乱,涨到十两银子;而今又经过拳匪,便是二十两一册,也有价无市了!”

“是啊,每次动乱都少一批。据说,翰林院的《永乐大典》在庚子国变时已经全部烧没了!嗨,好东西越来越少啦!”张元济一声长叹。

孙元起心中一动,却没有再说。只道:“所以我们图书馆争取在满足学生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网罗各种文献资料,达到既收且藏的目的。对了,大家继续看,看看究竟有多少种好东西?我负责把你们看好的东西分类摆放。”

三个人在图书馆忙乎半天,连中饭都是随便吃几口,后来一同去西北的卢弼也过来帮忙,直到黄昏时分,才大致分出来。其中,宋、元刻本有70多种,敦煌遗书30卷、各种钞本、稿本200多种,书法、绘画册页70种,碑帖拓片300种,各类方志400多种,至于各种明清刻本诗文集、丛书就更多了。

“这些都是无价瑰宝啊!便是明清刻本,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张元济坐在凳子上,一边捶腰一边说道。忙碌这么长时间,对于张元济确实是个考验。

王国维、卢弼都点点头。孙元起突然道:“我想,等新图书馆建好了,把普通日常用书放到里面,面对社会免费开放,只要遵守相应的规则,即可入馆阅读。根据不同系所的学科需要,建立相应图书室。至于佟文楼,则专门存放那些珍稀善本,只允许社会上的著名学者和校内的师生使用。”

“理应如此!”三人一齐点头。

王国维又道:“只是这规则,要好好的琢磨琢磨,不能最后污损破坏了图书。”

回了家,老远见到薇拉牵着念祖,在门前与几个人在闲聊。念祖眼尖,逮眼看见父亲,便脆声叫道:“Daddy,你赶快、赶快把家里的怪物弄走!”

隔得远了,小孩子说的话没太听清。薇拉迎上来,还学着清代妇人的礼节福了一福,只是说话就露馅了:“Daring,欢迎回来。”

“呵呵,我回来了。”孙元起笑呵呵地与薇拉见过礼,抱起念祖,问道:“刚才你说什么?”

“Dadyy,家里突然来了好多好多的箱子,一到晚上,就会变成怪物,好可怕的!”念祖一边说一边比划,逗得孙元起哈哈大笑。

这时,才看清门口原来是老赵、老郑两家,还有程子寅几个人。孙元起当下明白,大家都不是外人,寒暄之后,便问道:“子寅,东西运回来了?路上安全么?没出什么事情吧?”

程子寅见孙元起问,也含含糊糊地回答道:“东西弄回来了……”

人多不便细问,老赵、老郑家的见孙元起风尘仆仆,说了几句,先后回去。只有程子寅几个人留下来,让进屋里,才细细询问细节。见了满屋子都是箱子,惊讶之下,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敦煌遗书;又听闻事情尽然如此顺利,大为高兴,很是夸奖了几句,将他们交付剩余银两中的几百两零头都给了回去,作为奖励,让大家回去自行分了。

待访客走尽,孙元起打开其中一只箱子,取出最上面的一个卷轴,就着电灯,慢慢展开,只见厚实橙黄的纸上,画着乌丝阑,用小楷工整地抄写着一卷佛经。虽然历经千年,字迹如新,仿佛还有墨香溢出。即便孙元起不懂书法鉴赏,也能感觉其精妙无比。展到卷尾,上面写着:大乘密严经。

薇拉抱着小念祖站在一旁,看孙元起深情专注地打量着发黄的旧纸卷,不禁有些好奇地问:“扬克,你看的那是什么?”

孙元起这才抬起头,答道:“这是一千五百年前,某位信奉佛教的中国人精心抄写的佛经。而这些箱子里面装的,都是那个时期的文献资料。”

“一千五百年前?”薇拉连忙凑过脸来,看了几眼,大为惊异:“真奇怪!一千五百年前的汉字居然与今日毫无二致!”

薇拉来华数年,为了融入中国日常生活,不仅学会粗略的对话,还识得不少汉字。所以当她在一千五百年前的经卷上发现居然还有自己认识的汉字,不免惊讶异常。

“很吃惊么?”孙元起有些得意,“要知道,自从两千年前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以来,它们几乎发生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与两千年前的祖先用文字来交流,不会存在任何障碍!”

“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就拿英语来讲,别说公元450年到1150年间的古英语,就是公元1150年到1500年间所使用的中古英语,距今不过五百多年,美国很多的大学生都已经无法看明白。你们居然能轻松读懂两千年前的文字!”薇拉对于中国文化的神奇,终于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孙元起道:“根据可靠的文字记载,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从五千年前就在远东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一直到今天,虽然有外敌入侵,虽然有万千灾难,但文化从没有出现过断层。而与我们同时代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早已灰飞烟灭,成为历史的遗迹!为此,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过想到十多年后的五四运动,导致中国文化开始出现嬗变;再加上建国后的繁简字改革、文化“大革命”,新世纪的国人已经很少能认识繁体字,读文言文恍若天书,张口闭口都是往外蹦英语单词,孙元起又难免有些失落: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算是出现断层了么?

“五千年前?”薇拉更加震撼,“我的天哪!五百年前,哥伦布才刚刚发现美洲大陆。不说五千年前,就说你手中那卷经书出现的时候,美洲大陆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宽广无垠的草原上到处都是成群游荡的美洲野牛。

“至于欧洲,在一千五百年前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那时候留存下来的原始文献极少,我猜测,整个欧洲加起来,也没有眼前这些多!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教会统治非常严厉,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严厉禁止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甚至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而且,即便是《圣经》,也只能抄写在羊皮纸上,而你们已经学会了造纸用纸!不过,你是如何发现它们的呢?”

对于发现过程,孙元起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多说,只是简略地介绍道:“这些东西原本藏在我国西边一个偏僻的山洞中,最近刚被人发现。”

“为什么藏在山洞里?”薇拉更好奇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些资料很宝贵?还是因为战争?或者说,有人迫害那些佛教徒,所以他们把经书藏了起来?”

孙元起刚想说不知道,眼前忽然晃过六七年前老佟看见厕纸满脸抽抽的表情、以及佟文楼里那染血的图书,语音中带着浓浓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先辈爱惜字纸,即便是写完的纸张、用破的书籍,也不会随便丢弃,要么把它们送到庙里恭敬地焚化,要么把它们珍藏起来。这些文献资料,就属于后者!”

“你们中国人真是珍爱文化啊!”薇拉感喟道。

“不是‘你们中国人’,是‘我们中国人’!”孙元起笑着纠正道。

看小念祖伸过手,想触摸那卷《大乘密严经》,孙元起连忙小心地把它卷了起来,仔细放进箱子锁了起来,然后接着说道:“等儿子长大了,自然有他看的时候!祖先的文化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就要把它更好的传承下去,这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我们中华文化,不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的么?”

一〇五、新蒲新柳三年大

见敦煌遗书已经全部到手,孙元起心中大石头顿时落地,这一晚,饭也香甜;这一夜,梦也香甜。

第二日晨起,便让老赵找些人手,把屋里的箱子运到佟文楼中。只碍着这些文物是以钦差大臣名义取来的,不说学生们难以觏面了,便是普通老师也是不知道的。

当然,图书馆里多了这些宝贝,如何瞒得住王国维这个当家人?等他打开箱子,看到里面一卷卷尽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卷,眼睛都直了,盯着纸面再也挪不开,心跳似乎都有骤止的倾向。以后的数年时间里,只要不外出,每天他都躲在佟文楼里,整理研究这一历史瑰宝。这也造就了他后来“国学大师”的莫大美名。

作为国学小白,孙元起感觉把敦煌遗书送进图书馆的那一刻,自己的重任就已经完成,剩下工作自然有王国维、罗振玉这些学者来做。而且他外出两三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