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每战必前,而尉迟敬德、程咬金作为统军护卫。哪里少的了他们。彼此在战场上一同扶持,生死与共,这种历经过生死累积下来的情义,才是利益无法换取来的。
  相反李建成少经战阵,身边武将也没甚么冲锋陷阵显露头角的机会。能上位者,要么凭家世显贵亲戚引介,要不就是。凭着感觉提拔。杨文干口舌伶俐,擅长揣摩上意,一口肝脑涂地、一口万死不辞的。说的是天花乱坠,讲的是头头是道。可是一遇到真正危险的时候,立刻就怂了。
  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便是如此。
  李建成受困凤凰谷。而受困的理由是他杨文干意图奇袭凤凰谷谋反弑君。任凭宇文颖说的天花乱坠。杨文干也不敢背着意图谋反的罪名自投罗网。左思右想,在左右的劝说下,觉得反正是难逃一死,索性反了,求的一线生机。
  杨文干本就是李建成用来募集私兵的,麾下绝大部分兵将都不听朝廷之名,以杨文干为主,号令一下。短时间内便集结了两万余兵马,声势浩大。
  凤凰谷仁智宫。
  李渊得到杨文干谋反的消息。大发雷霆,对于李建成也怀着深深的失望。
  他一直看好李建成,认为李建成恭谨孝顺、与人为善、身为太子能够尽心尽力辅佐君父,日后一定亦会是一个优秀的大唐皇帝。所以就算李世民的威信再高威望再隆,他都不成有半刻易储的念头。那些劝说他易储的大臣,都让他骂的狗血淋头之后调放外地。但是今日他却有史以来第一次动了易储之念。
  作为一个皇帝自然是希望自己有一个杰出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经不起风浪的继承人。否则,汉高祖刘邦不会不满汉惠帝,后来的李世民也不会担心他家小九李治太仁懦等等。
  李建成在这一次的整个计划中,先让李世民弄得团团转,表现的有些拙劣,不尽如人意。到了最后,最倚重的心腹还是个白眼狼,直接在用人识人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反过来李世民表现的却是极佳,武略自不用说,近年来治国水平也进步神速,有成为国君的潜质。至于此次事件的谋划者,李渊倒是看得有些淡,作为一个帝王他并不排斥拥有一个枭雄潜质的儿子。
  武略、治国、还有权谋手段,似乎李世民都在李建成之上。
  不过事情紧急,李渊也没有认真考量此事,慎重的将李世民、平阳、裴寂、封德彝、罗士信几人一并请到了仁智宫,商议如何对付杨文干此次的作乱。
  “详情朕就不重复!”李渊眉头紧锁,短短几日时间,这位大唐皇帝头上的白发多了好些:“杨文干快马加鞭的往仁智宫杀来,也怪朕托大,未能及时向关中调兵来援。现在我们只有三千兵力,诸位爱卿都是我大唐栋梁,面对如此危局,可有什么高见?”
  其实并非李渊没有调兵来援,而是调了又遣了回去。
  他起初是信了尔朱焕、乔公山与杜凤的话,认为李建成有反意,让李世民、罗士信负责防守之余,下了调兵的旨意。后来发现一切都是李世民暗中算计,李建成虽算不上冤枉,但确实不存在谋反之意。
  李渊本就秉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若勤王大军抵达,势必闹得天下皆知,也就再次下旨将勤王军退了回去。
  这下倒好了,勤王军退了,杨文干却真的反了,导致危机再现。
  而且这一次可是货真价实的造反。
  裴寂、封德彝一个草包一个脑子里装的是阴谋诡计,都是不通军事的家伙,现在两眼发蒙。
  李渊也不指望他们,将目光望向了李世民、平阳、罗士信他们。
  罗士信见李世民、平阳皆没有开口的意思,先一步道:“第一步自然是求援,他们兵卒在两万以上,比兵力我们有些吃亏。从长安调兵有些远了,时间上有些吃紧。杨文干又揽庆、原、缘、会、宁、泾、陇七州军事,近距离的都在辖区之内,未必能够信任。但末将的天节军却不存有这个疑虑,可派人前往泾州让末将的副将苏定方前来救援。对付杨文干,末将二万天节军足矣。”
  李渊称善,立刻写下圣旨。
  李世民这时也道:“儿臣还觉得应当留心宁州李艺将军,此人性子狡黠,而且身经百战,断然不可让他与杨文干坑壑一气,助长叛贼声势。”
  李渊讶然道:“李艺怎么在宁州?”他还不知李建成的安排。
  李世民苦笑道:“是太子近日来的任命,让他执掌折威军,儿臣也是刚刚知晓。”
  “糊涂!”
  李渊暗骂一声。
  李世民沉声道:“望父皇遣一德高望重的人物前往游说,稳住李艺之心。”
  李渊目光在裴寂、封德彝身上瞧了瞧,最后定格在封德彝身上。(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到!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上、中、下三策

  宁州折威军。
  李艺接见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闹得北方风云骤变的杨文干。
  杨文干长得一副好相貌,身材魁伟高大,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虽三十来岁年纪,却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现在他一身掩人耳目的粗布麻衣,但依旧掩盖不了那股卓尔不群的气质。
  李艺粗见杨文干心中也忍不住赞叹一句“好一个北地豪迈之士”,他出生于襄州襄阳,严格的来说是荆州人士,但发迹于幽州北方,常年生活北地,亦见过不少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可如杨文干这般天生带着威严,一望便让人心生敬畏的人物却极为少见。
  “难怪此人能够将北方搅的天翻地覆……”李艺眯眼瞧着杨文干还未开口,心中就不住的琢磨起来,是不是应该将杨文干擒住,然后交给李渊,立一大功。虽然杨文干防着他这一手,将他请至军营外说话。可他也做了防备,暗中调了百余心腹在附近。只要发出信号,擒下杨文干应该不是问题。
  不过他很好奇,在这个当头杨文干为何来找他,更加好奇的是作为李建成麾下的第一大将,庆州都督手握庆、原、缘、会、宁、泾、陇七州军事,可谓荣宠之极,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就反了。
  要知道李渊今年五十八岁,就要迈入六十高龄了,兼之他因李元吉失踪一事。大病一场,身体不如以往。到时候李建成继位,作为李建成麾下的第一大将。杨文干的前途可谓无比辉煌,让他不止一次心生嫉妒。
  现在拥有如此条件的杨文干竟然反了!
  这李艺想不通也想弄个明白:这其中一定存有他不了解的经过。
  “不知杨都督来找李某可以要事?”
  杨文干从容一笑道:“来救大将军性命,免得大将军死的糊里糊涂的!”
  “嗯?”李艺有些惊愕。
  “想必大将军还不知道吧!这天要变了……乔公山、尔朱焕反出东宫,在给我运送兵器衣甲的时候,直接前往凤凰谷仁智宫诬告太子意图袭击仁智宫,弑君谋反。”杨文干风轻云淡的说着。
  “什么?”李艺惊呼出声,念及近日来的异变。心中恍然,肃然道:“那太子呢?太子情况怎么样了?”
  他早已是铁打的太子党,为了向太子效忠。还曾特地没事找事的与李世民交恶。若是太子失势,他非但前途堪忧,还有性命之虞。
  杨文干肃然道:“情况很是危机,太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孤身独自进了凤凰谷。现在让陛下囚禁了起来。这招募私兵、运送铠甲、弑君谋反。没有一条不是死罪。太子只怕难以翻身了。陛下意图诓我入凤凰谷,我又岂甘作茧自缚,索性反了一了百了。大将军情况与我差不了多少,我之后就轮到你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你我结为异性兄弟,一起大干一场。怎样也好过随着太子陪葬要好。你若不信,我这里还有李渊派去我那的使者,你可以自行拷问。”
  “不用了!”李艺道:“某又不是瞎子。这些天附近周边的异动,都看在眼中。早已满怀疑问。只是不了解情况而已,都督如此细说,还能有假?既然都督不弃,李,啊呸,罗某这个大哥就当定了。”
  李艺是见过大场面的,太子倒了他的靠山也没了。李世民一但上位,大唐更加没有他的位子,现在搏一搏还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他荆州罗家一脉单传,李渊却赐他李姓,擅自给他改了姓氏,心中早就吐槽千百遍了。
  现在既然要反,毫不犹豫的就叫回了本名罗艺。
  杨文干大喜笑道:“香案什么的都免了,我与大哥就在此地以天地为证,义结金兰,一同闯一番事业。”
  两人将长剑插在地上,同时跪了下来:
  “今我罗艺……”
  “杨文干……”
  “与杨文干(罗艺)义结金兰,立千秋之盟。然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皇天后土,明鉴此心,背义负恩,天人共戮。”
  不管誓言真假,这立誓之后,罗艺、杨文干之间的关系立时亲近许多。
  杨文干的儿子杨泉也上来拜见叔父。罗艺笑着将佩剑送给了杨泉做见面礼。
  罗艺道:“二弟既然已经起兵,接下来可有什么打算。”
  杨文干豪气干云的道:“二弟本想着直接率大军趁着路程便利,扑向凤凰谷,先取了李渊的小命再说。到了这宁州,觉得应该先将宁州给攻下来。大哥你想,宁州在庆州东南,与仁智宫只相隔一道山梁,而且是庆州都督府辖下人口最密集、兵源最多最为富庶的州治。我们拿下宁州,随时可以翻山过来直击仁智宫,威胁李渊老儿,还能拿下一块立足之地。”
  罗艺听了呆了半响,嘴巴张了张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着威武不凡,气概了得的杨文干,脑中忍不住浮现了一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句话本是用来形容那些形貌丑陋却身怀大谋略大智慧的人物,但此事用在杨文干身上却也极为恰当。
  杨文干长得显眼就如画像里的关二爷一样,气概非凡,不怒自威,看上去非常的了不起。但是实际上才干很是平庸,他这造反纯粹是胆小怕事,在左右的怂恿下临时起意,没有计划没有目标。
  本来是打算袭仁智宫的,行到半途临时改了主意,去打宁州,在左右的提醒下,打宁州之前,先拜会一下罗艺,将他拉入阵营,以壮声势。
  杨文干最大的长处是能说,配合一副天生的好相貌,就显得非常能干。李建成让忽悠住了,罗艺开始也让忽悠住了。但这一开口干实事的时候,罗艺立刻反应过来,这杨文干是白生了这一副好相貌。
  奔袭仁智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杀了凤凰谷里的李渊、李世民、李建成造成大唐混乱,或者挟天子以令天下,兴许还有称雄的机会。但是先打宁州,在打仁智宫,这算什么瞎扯淡的打法。
  大唐最强的战力关中十二军随时随地就能支援凤凰谷,这浪费了时间去打宁州,岂不是让援兵支援凤凰谷嘛?
  有宁州为根基又如何?
  大唐已经一统天下,让李渊缓过气来,以举国实力,区区一个宁州什么抵挡。
  造反这种时期若不给部下看到胜利的希望,一但士气消散,部下立刻会反过来自保弑主。
  不过……
  罗艺心中一动,杨文干能力平庸倒也不是坏事。想当年瓦岗不就是因为李密能力远胜翟让,从而反客为主的?念及至此,他心中大为欣喜,更有了计较道:“二弟,大哥这里有上中下三计,你可愿意听?”
  杨文干大喜道:“大哥请讲。”他才干平庸,让他练练兵招募一些私兵不碍事,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可造反超过他能力太多,以至于一直没有一个直白的章法,可以说是乱打一通。现在罗艺有谋,还分上中下,登时高兴起来。
  “上策,速度派人与突厥联系,引突厥精骑南来,抗拒大唐兵马,借助突厥之力,北方称王。中策,趁李唐兵备未集,孤注一掷领精兵强攻仁智宫,劫持李渊胁天子以令诸候,或诛杀李唐皇室造成天下大乱。此役若能成功,可令江山易主,但需干冒奇险。下策,据城自守,或称为流寇,与唐兵反复纠缠,直至全军覆没。”
  罗艺眼中衍生出了一股野望,他原本就是占地为王的诸侯,只因为看出了唐朝的潜力,选择了投效大唐,满以为投奔大唐之后荣华富贵,权势声望什么的信手而来。但是出现了罗士信这个妖孽,处处与他作对,将他死死的踩在了脚底下。权势富贵什么的没享受到也就罢了,还蹲了一年的大狱。
  在牢狱中罗艺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还是要靠自己。
  杨文干此时邀请他一同造反,给了他一个机会,重新找回当初幽州王的机会。
  他要告诉世人当初的幽州王罗艺又回来了。
  事实上这也是真正的罗艺,罗艺打仗凶悍用兵老道,称得上的一代良将,这用兵本是他所长,偏偏与罗士信同殿为臣,被逼的对他用阴谋诡计,一个大老粗用阴谋诡计还不是自讨苦吃?
  现在挣脱了束缚,这在军略上的上中下三策也体现了他个人的军事水准。
  杨文干拍手叫绝:“妙啊!那大哥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罗艺笑道:“二弟既然来到这里了,那索性上下两策一同实行,一边派人联合突厥,一边奔袭凤凰谷,进可攻,退可守。二弟看如何?”
  “听大哥的!”杨文干眼神也热切了起来。
  这时远处一个一脸横肉,长得跟屠夫一样的胖子大步走了过来,他的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脑袋,随手一甩丢在了地上粗声粗气的道:“好像是狗皇帝的使者,让某撞上杀了。”
  杨文干、罗艺目光落在那人头上,竟然是……封德彝。(未完待续。。)
  ps:  老规矩,12点前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玩过火了

  罗士信看着凤凰谷外,列队整齐的杨文干大军,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历史再度发生了转变,向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了。因为罗艺的干预,杨文干亦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在奔袭凤凰谷的时候,突然异想天开的调头攻打宁州。导致大唐援兵抵达,李世民奉命出征,结果还未交手。杨文干左右就因为畏惧李世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