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虎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虎贲- 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济、大和支援高句丽是因为他们需要高句丽在抵挡唐军,现在高句丽完全没有做到抵挡唐军的作用,反而陷入了兵临城下的困局,需要他们来解救。
  高句丽这里并没有尽到盟友的义务,百济、大和面对国与国的利益自然不是什么圣人,无条件无耻的救援高句丽。尤其是当下高句丽已经让罗士信打残废了,更加没有利用的价值。
  “当前这种情况就算百济、大和不想救援高句丽,他也必须救……”苏定方道:“高句丽灭亡,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侵占新罗,为求发展。我大唐一但入主高句丽,不是我小觑他们,他们就算手中有土地,也不敢发展。”
  罗士信颔首赞同,他们大唐立足高句丽,整个海东的格局都会改写,想要在大唐卧榻之下安睡,百济、大和根本没那资格。他道:“所以大和、百济不会在于新罗僵持下去,而高句丽也应该识趣的放弃先前同盟商议自己应得的土地,将他们赠送给大和、百济,同时也会放弃高句丽自身的一定的利益,像百济、大和妥协,高句丽目前只能倚靠他的盟友。我觉得,我们是应该做好跟百济、大和决战的准备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存着一定的兴奋,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没有什么比虐小日本跟让他兴奋的事情。
  “我觉得不用着急!”刘仁轨眼中闪着诡诈的目光道:“我们可以等一等,新罗是我大唐的附属国,但我觉得他们怀有二心。此次我们不只是为了赢而来,我们还要想法子将海东三国其中的二国握在手中,成为我大唐的土地。而不是白白的便宜新罗,让他们坐收渔翁之利。我们等新罗来求我们,等新罗支持不住,等新罗国力大损,等他们没有实力控制局面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不迟。”
  罗士信咧嘴笑了,指着刘仁轨道:“看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的黑,这心脏的,不过我喜欢……就这么定了。高句丽我们暂时不打,就让他们守着,等我们收拾了百济、大和,断绝高句丽最后的希望,这平壤估计也没有受的必要了。”
  就在罗士信定下计策坐观新罗局面的时候,罗士信得到了故人求见的消息:见到了一个他期盼已久,却一直未得一见的人物,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天下第一豪侠

  “青衣姑娘!”
  罗士信很好奇,在这高句丽的国都城下他有什么故友,脑中唯一能够想到的就算新罗的那对姐妹花,未来的两位新罗女王。
  想着海东三国的局面局势,未来的两位新罗女王为了自身国家的利益来找他求救也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里,罗士信有着小小的头痛,新罗现在与唐朝的关系不错,他还是其中的牵线人:当时的大唐确实需要新罗这个附属国来掌控海东三国的局势。但随着他率兵东征,一路打到了平壤城下,新罗的情况就有些尴尬了。新罗原本在海东三国的地位很苦逼,作为万年老二,一直受到老大高句丽的压制,时不时的还要被老三百济欺负。依照道理说老二是没有理由惧怕老三的,但是老三百济认得一个好爹,时不时的会有小日本出兵帮百济出头。而高句丽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束缚住了新罗的手脚。
  因故新罗这个在海东还是混迹的很憋屈的,也因如此才有了两个未来的美女花姐妹四处求贤,以求振兴新罗。直到罗士信的穿针引线,新罗与唐朝在政治上达成了互助的共识,新罗的情况才为之好转。
  世事易变,而今唐朝兵指平壤城,虎视海东,十万雄兵大有席卷海东之势,新罗的情况就有些尴尬了。
  大唐此时志在攻取高句丽百济,而海东三国不论高句丽、新罗还是百济都有一统海东之心,大唐虎口夺食,新罗利之所在。争与不争实在难决。
  罗士信并没有忘记历史上大唐借助新罗之力,覆灭了世仇高句丽。教训了百济,痛扁了小日本。但也没有忘记新罗依仗大唐之力,一统了海东三国,从万年老二熬出了头。
  新罗那对姐妹花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求助,罗士信倒有些难办了。
  这硬着头皮走出军营,却意外见到了裴青衣。
  故友不是新罗姐妹花,而是那个多次挺身助他的青衣姑娘。
  一瞬间心态变化,转头疼为喜,罗士信大步上线相迎。这没走几步便顿住了脚步。目光落在了裴青衣身侧的一人:他身形魁梧,须发皆白,眉毛与常人不同,呈现倒八字行,根根竖立,身穿灰色旧布衣,浓眉大眼,宛如虎目,一张四方的国字脸。五官搭配起来极为丑陋,然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此时他正以很平常的目光瞧着罗士信。然而就是这平常的目光却让罗士信陪感压力,那种无形的气势感犹如泰山压顶一般迎面而来。
  罗士信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能够只凭气势就给他压力的人,看着不远的壮硕老者。他只是寻常站着,可却有一种与环境浑然天成的感觉。没有任何破绽与自然融为一体。
  一个武学修为抵达如此境界的毫无疑问只有他了:天下第一豪侠,绿林道的首领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
  “罗士信见过张前辈。前辈昔年救内子性命,大恩大德,未能一谢,今日有幸得见,受我一拜!”罗士信抱拳作揖,这一谢他是挂心许久。
  壮硕老者正是虬髯客张仲坚,他不止一次从裴青衣口中得知罗士信武艺已达化境,一生的武学修为直追于他,对于他也有不小的兴趣。前段时间,远赴中原与昔年好友李靖、红拂女相聚,相互闲聊时也说道了罗士信:李靖也夸罗士信为人孝悌忠信,身兼大智大勇,可继承他兵法衣钵。
  张仲坚素知李靖、裴青衣的脾性,李靖才智绝伦,一身干略经天纬地,虽为人谦和谦逊,却眼高于顶,对于传授兵法衣钵之人极为重视。侯君集文韬武略,当世英杰,若加以培养,不逊于卫霍之流,李靖却觉得侯君集心气不宽,有足够的才智天赋却无孝悌忠信,只是碍于李世民的面子,传授一定的战术心得。连侯君集这样的人物,李靖都看不上眼,却瞧上了罗士信……
  裴青衣也是一样,他这一身经历不少大风大浪,最终悟得武学真谛,修为突飞猛进,天下各路武林好手,找不出十合之敌,可谓无敌于天下。也许是受他影响,裴青衣觉得天地之下,各方英雄好汉不过尔尔,与之恩师比起来天地之别。罗士信却打破了这个观念,原来天底下除了他师傅还有一人叫罗士信……
  世界之大英才辈出,李靖找到他的衣钵传人并不奇怪,裴青衣识得令他心服的英豪也不奇怪,然这两个人都看中了同一个人足以引起虬髯客张仲坚的兴趣。
  今日得见,张仲坚也满心讶异,他这一身钻研武道,从最开始年轻气盛时候的仗剑杀人,到而立之年的刀下留人,知命之年的以武服人,直至今日万法自然,演绎他人生大起大落的四个境界。这每到一个境界,他的武学修为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好在他生性豁达,交友满天下,对世间之事并不强求,也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感。
  今日终于见到罗士信,从对方出现在视线中便一直注视着他:他快步而来,有若小跑,每一步都一模一样,可见脚下根基极稳,仿佛扎根地下的参天大树,稳定之极。他身形挺拔,看似随意而放松,然而在张仲坚的眼里却能看出他已做好了战斗准备。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本能。
  张仲坚见他发现了他,对方突然笑了起来,微笑仿佛令冰雪融化的阳光。
  毫无做作的一礼,张仲坚有些始料未及,更多的是一种恍然:他存着试探之心试探之意,对方却毫不计较,反而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小事而道谢,没有半点上位者的架势,在气度上反而压他一筹。
  笑道:“大总管客气了,张某如今是海外小民,哪里受得起这番大礼。”
  罗士信摇头道:“药师公是我授业恩师,您老是药师公的兄弟,正是我罗士信的长辈。救内子一名,对于前辈来说也是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我却恩情如天,不可不谢。”
  作为一个后世人,罗士信一开始有些蔑视古人的礼法,但是随着深入接触古人的文化,他反而觉得礼法是有必要的,他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尤其是对于长辈的礼节,更是如此。
  一个人若毫无孝悌之心,与禽兽又有何意?(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 虬髯客的交易

  礼法未必能够让一个大恶之人,改头换面从而行大善,但如果一个人自小就学会尊重父母,将孝一字刻入骨髓,成年之后,不敢说一定是孝子,但勿用疑问的是比起那些自小叛逆,眼中无父无母的孩子,要好得多。
  罗士信却有心与张仲坚不计输赢的大战一场,因为武艺抵达他这个境界,对手极其难求,能够与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进行一场畅快淋漓的决斗,是极为难得的事情。对于自身的武道,将会有莫大的好处。
  但不管这架能不能打起来,在罗士信的眼里虬髯客张仲坚一是他师傅的兄弟是他的长辈,其次还是他妻子的救命恩人。面对虬髯客,罗士信就算在如何渴望一战,也要给予他足够的尊敬。
  张仲坚捻须笑道:“大总管气度恢弘,张仲坚却也不敢倚老卖老。我们江湖中人,向来讲究各交各的。药师是我二弟,大总管的恩师不假。你我却不必因这层关系,强扯一起。今日来找大总管是想以平辈关系,与大总管做一个交易。”
  罗士信闻言一怔,突然想到裴青衣、郑丽琬曾经说过,张仲坚与一干江湖朋友远赴海外,在海东七十二岛中的道源岛立足。海东七十二岛悬壶海外,自力更生。不参与世俗纷争,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
  七十二岛虽悬壶海外,但岛上也有许多不可多得的资源,为海盗所窥视。
  张仲坚初抵道源岛受到了不少岛民的抵制,但是他们给岛上的居民带来了唐朝的科技与文化。渐渐的得到了岛民的认可,成为海岛上的一员。真正让张仲坚成为七十二岛岛主的原因在于海寇的袭击。随着张仲坚带来的文化知识,七十二岛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变。他们学会了用大网捕鱼。学会了掘土造屋,学会了制盐,学会了挖掘开采金矿铁矿,掌握了铁器的运用,生活也变得富裕起来。
  原来海寇都不经常关顾,不屑关顾的地方,也渐渐吸引了大量的海寇。
  张仲坚训练岛民杀敌技巧,抵御海寇。直到一次,海寇大规模入侵。七十二岛岛民节节败退,张仲坚在关键的时候力挽狂澜,率领七十二岛岛民凭借七十二岛的地利优势,以弱胜强,击溃了海寇。张仲坚本就因为传播先进文化,改善岛民生活而赢得了尊重,这一次更是将他的声望推向了巅峰,共推为七十二岛岛主。
  张仲坚在战时与他做交易,交易的内容必然与此次征伐有关系……
  “难道?”
  罗士信不动声色的做出了邀请的手势:“既然前辈来此是为了公事。还请入帐详谈。”
  张仲坚亦不客套,当先迈步而走。
  裴青衣跟在其后,在罗士信身侧时顿了一顿道:“在长安呆的无趣,想师傅了。去了道源岛。正好遇上了不愉快的问题,就让师傅来找你了。”
  罗士信点了点头,裴青衣虽住在他府中。却是一个自由人,没人能够干涉她的生活以及去想。只是问了一句:“平阳、丽琬、小虎吒都还好吧。”
  裴青衣幽幽的道:“都很好。”
  罗士信心底大安,与她一到走进了军营。
  来到中军帅帐。罗士信请张仲坚、裴青衣入座。
  张仲坚道:“大总管与我虽是第一次见,渊源却是不浅。我二弟还有青衣以及丽琬那小丫头,对于大总管,我是神交已久,对于大总管的事情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是知之甚详。想必大总管也听过我近年来的一些事迹,当年海寇大举进攻海东七十二岛之事,应当有所耳闻吧?”
  罗士信颔首道:“却有耳闻,前辈也是因为那次进攻才被推举为七十二岛岛主的吧?”
  张仲坚道:“不错,在当时海寇进攻的时候,我便觉得奇怪。这海东一带,海寇纵多不假,然大多都是源自于高句丽、百济、新罗、大和的亡命之徒,他们或是犯了事,或是为生活所迫,林林总总不过是乌合之众,小打小闹。靠的便是出其不意,抢掠财物。他们没有任何聚集起来,大举进攻的可能。此外当时来袭的海寇训练有素,装备也是精良,绝非海寇能够拥有的。”
  罗士信淡然道:“当时我听轻易姑娘说这事的时候,心中也有一定的疑惑。只是不了解情况,没有瞎想。前辈也有这个想法,那就错不了了。想必应该是百济或者大和的正规军乔装的吧。你们所在的海东七十二国位于大和与百济平行的交界处,有着一定的战略价值。他们有掌控此地的想法并不奇怪。当然还有新罗,他们的可能性不大,却也不排除他们想要掌控七十二岛,通过七十二岛开通一条与我大唐接触的水路渠道。”
  张仲坚摇头叹道:“大总管与我那二弟一样,皆有料事如神的能力。确如大总管料想的那样,七十二岛日渐强势的时候,百济、新罗、大和都曾派出使者与岛上的长老商讨归顺之事。七十二岛岛民散漫惯了,逐一拒绝。此后方才有了海寇大举进攻之事。当上岛主之后,我派人调差此事。这幕后之人,正是大和国九州岛的守护大名。”
  “又是小日本!”罗士信听了并不奇怪,日本的嫌疑本就是最大的。他们困在小小的岛国,做梦都想着向外拓张,只是没有一次成功而已。
  张仲坚笑道:“看来,大总管对于大和国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日本这个时候不叫日本,叫大和国,但随着他们一步步从奴隶社会走进封建社会,对于自己国家的叫法也就越来越重视,当初的倭国就因为带着些许侮辱的意思,改为扶桑,后改大和,近年来他们又称自己为日出之国,表示日本才是天下的中心,日本这个叫法就源自于日出之国,也渐渐有了日本的叫法。
  罗士信知张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