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三桂新传-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清军各个击破。再没有翻盘的希望。心灰意冷下,洪承畴命人召集所有人马,准备与清军做最后一搏。

虽然洪承畴抱着必死的决心,但他还是没能冲出清军的包围圈。在损伤了大批的人马之后,只得再次无奈的退守松山。但此时随着皇太极逐一扫清了外围,已经开始缓慢的向松山挺进。而此时洪承畴所部虽然还有四万余人,但一方面粮食已尽,斗志全无,另一方面经过连续几次的突围,身体消耗过于剧烈,根本已经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面对清军七八万人马的紧紧逼近,洪承畴只得长叹一声,命令部下归降。就此,标志着这场松山战役彻底结束。

这次空前规模的大会战,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清军却大获全胜。共歼灭明军五万三千多人,斩获战马七千余匹、骆驼六十多峰、甲胄近万副。而明军被海水淹死的则浮尸漂荡,多如雁鹜。其余为数不多的溃兵散勇,都逃向了宁远城。

皇太极终于取得了这场松山大战的全面胜利,但是他却并未展现出应得的欢喜之意。从捕获的那些明军降将口中得知,原来此次被困在松山之上的并非是吴三桂本人,而是他的哥哥吴三凤。而三桂就是以这种李代桃僵之计骗过了所有人,从而实施他的奸计。想到这里,皇太极仿佛能够清楚的看到三桂率兵在他的大后方肆意妄为的情形。不由咬牙切齿的道:“吴三桂,如若再敢动我大清无辜子民,朕必将吴三凤亲手杀之以泄此恨!”

虽然皇太极心中对三桂这招围魏救赵之策异常的担忧,但在眼前这个节骨眼上他绝不愿意就此无功而返。眼看着锦州城就要拿下,怎能就此回去呢!皇太极思前想后,终究还是不放心,忙命多尔衮率领两万人马返回盛京防范三桂。自己则继续向锦州进发。

再说祖大寿被困于锦州城内,虽然暂时还没有粮食之忧,但也已经坚持不了多长时日了。如今非但没有见到朝廷的援兵到来,反而城下的清军越来越多。祖大寿惊疑不定,不知城外到底发生了何事。

直到皇太极亲自来到城外,祖大寿站在城头之上才终于看个清楚。只见城外被清军一连串的摆了几十名战俘,其中最显眼的就要属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洪承畴了。其余人员也有不少自己熟悉、认识的。祖大寿心中大惊,驰援自己的十几万明军如今被皇太极一击而破,天下再没有人能来救的了自己了。想到此祖大寿只感到眼前一阵发黑,对未来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但是祖大寿也是一个意志异常坚定的人,虽然面对清军的团团围困,虽然知道再也没有一支援军能够挽救自己,但他还没有到最紧急的关头就绝不轻言归降。因此他就这样一直和城外的清军耗着。

皇太极着实佩服祖大寿的钢铁意志,心中也不由起了爱才之心,有心想将之收归到自己部下,因此他命令,继续困住锦州城,看祖大寿过段时日粮草断绝之后该如何办。

正在他和手下众将商讨如何更加顺利、快速的拿下锦州之时,传令兵来到,并带给他一封后方战报。皇太极接过之后仔细的看了一遍,随后深深的皱起眉头沉默不语。

手下大将见状纷纷上前询问,皇太极狠狠的道:“朕到底还是低估了吴三桂!没想到他竟然和蒙古林丹汗组成了联军!而且大败了科尔沁部的明安所部!不但如此,他们竟还要去攻打盛京!”

众将闻之纷纷心惊不已,要知他们的家眷大都住在盛京城中,三桂如此这么一搞,一下子就捅在他们的七寸上面。

皇太极知道众将心中已经生出惧意,同时也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自责,他虽然也曾料到三桂这一手,但却没想到连林丹汗也跟着掺和进来。为了保住盛京,也为了安抚众将的情绪,皇太极不得不再次下令,命代善率领五万清兵立即前去救援盛京。他则死心塌地的继续死困锦州城。

令三桂万万没有料到的是皇太极此次的决心竟然会这么大,竟然敢冒着盛京被攻破的危险也死围锦州。这可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不过此刻却已经成为了现实。面对多尔衮、代善相继而来的七万清军,三桂除了选择退兵之外别无他途。因此他和额哲经过一番商量后,带着各种战利品以及俘虏撤出了盛京城。

当皇太极得知三桂与林丹汗的联军终于攻破盛京城,并搜刮了大批的财宝以及掠走了很多皇亲国戚。登时气急败坏的大发雷霆,当即命令将明军降将吴三凤斩首示众,以泄民愤。就这样,三桂的哥哥成了他与皇太极相互斗法的牺牲品。

终于,祖大寿见锦州城内的军民用光了城中最后一粒粮食之后,这才命人缓缓打开了城门,率两万五千守军向皇太极表示归降。而皇太极终于得偿所愿,大喜之下率军进入锦州城。随后经过匆匆的布置之后,皇太极终究放心不下盛京的安危,奇Qīsuu。сom书匆忙的率军返回都城。

第八十七章   大权在握  下

由于明军的接连惨败,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接连失守,大明辽东骁将祖大寿举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就连曾经在西北战场上连克各地义军的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洪承畴也成了满清的阶下囚。此役之严重后果,已直接危及到了大明江山之安危。明朝接连丢失关外四城,已经使得稳固的宁锦防线处于瓦解之中。

消息传来,举朝震动。朝中立时一片惊慌之声,好似清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一般。而身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此时的心情就犹如打碎了五味瓶一般。惊呆、愤怒、彷徨、无助、茫然,心情复杂至极点。只是短短的时间里,大明不但接连丢掉了重要的四座城池,而且十几万明军也相继败亡、归降。这对朝廷的打击实在是过于沉重,沉重的使崇祯有一种要吐血的感觉。他用一种近乎痴呆的目光望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在殿中大呼小叫,捶胸顿足,自己的脑子却是一片空白。

良久过后,崇祯才终于清醒过来,见到殿内的议论、争吵、哭泣声依然层出不穷,登即怒发冲冠,大吼一声:“都给朕闭嘴!”随着他的吼声,殿内终于回复了平静,而那些个大臣们则纷纷用一种悲哀的目光望着自己。

直到突然张口,崇祯才发现自己的嗓音不知何时已经变得沙哑无比。他缓缓的问道:“事到如今,众位爱卿可有什么高见来挽救辽东的颓势啊?”

这番话问出去,殿内众人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没有一个人敢回话。

崇祯来回扫视了几遍,见结果依旧如此,一颗心不由的更加的冷了。忽然他感到一阵强烈的头痛,连忙低下头,用手指使劲的揉着两边的太阳穴。

殿内依旧是寂静无声。

正在不断揉动的崇祯忽然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猛地抬起头来对殿下众人询问道:“对了,吴三桂呢?辽东都指挥使吴三桂如今身在何处?难道他也被清军所俘虏了不成?”

这时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站出来奏道:“陛下,辽东都指挥使吴三桂并未被清军俘获,而是在清军围困松山之前便已离开了松山!”

崇祯听到这里不由的一震,忙追问道:“那吴三桂今在何处?”

陈新甲答道:“据报吴三桂已经和蒙古的林丹汗组成联军,准备攻打满清的盛京。而且他们的联军已经率先和科尔沁部的明安打过一仗,结果以科尔沁部的惨败而告终。随后他们的联军已经向盛京城进发,只是如今还没有得到他们的消息!”

崇祯眉头紧皱,顾不得考虑三桂因何又与林丹汗扯上瓜葛,沙哑的声音问道:“吴三桂不跟随洪承畴驰援锦州,却跑去攻打满清的盛京是什么意思?”

陈新甲继续解释道:“依臣愚见,吴三桂此举恐怕是围魏救赵之策。以威胁盛京来促使皇太极迅速回兵好解松山及锦州之围。只不过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如他的愿,皇太极却已率先攻下了松山和锦州。”

这时首辅大臣周延儒出班奏道:“陛下,那吴三桂手握三万重兵,如若与洪承畴一齐固守松山,寻觅机会突围并驰援锦州,相信必能突破清军的包围。就算解救不了锦州之围,也不至于使洪承畴的十几万兵马毁于一旦。可他却在战前擅自行动,远离松山,实有临阵脱逃的嫌疑。因此,臣以为此次兵败的罪魁祸首实乃是吴三桂一人!还望陛下明察,并给予严厉惩处!”

崇祯冷眼看着台下慷慨激昂的周延儒,冷冷的问道:“哦?爱卿的意思是要朕重重的惩处吴三桂?”

周延儒点头道:“正是,如此方能够平息民愤!”

听了周延儒的话崇祯不由的认真思索了一番,是啊,如果吴三桂能够与洪承畴一起共同面对包围的清军,以他本身的军事才能再加上手下的三万将士,说不定真的能够冲出清军的包围圈。松山之败也就不会出现了,十几万大军也能够顺利保住。而那时皇太极必会对这十几万军队心生顾忌,不敢全力围困锦州,假以时日锦州城也可能会顺利脱困。可是造成了今日这般严重的后果,难道他吴三桂能没有责任么?

崇祯越想越气,猛地一拍龙案,起身怒道:“吴三桂擅自脱离战场,实乃是贪生怕死之举。又与林丹汗结盟,显示他居心叵测。而正是因为他贻误战机才导致了这场败仗,因此他难辞其咎。不管此次他能否攻占盛京,朕都要严厉的治他的罪!否则天下不安,天理难容!”

周延儒见崇祯终于下了决心要治三桂的罪,心中不禁暗自高兴。这次看你吴三桂还如何化解!

下朝之后,崇祯心情复杂的回到了后宫。而关于他要将三桂治罪的消息早已经在宫内外传的沸沸扬扬。身为后宫太监的大总管曹化淳更是第一时间就已知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就一直在思索着对策,往日里曹化醇没少接受三桂送来的贵重礼物,关系处得还不错。再加上高起潜那层关系,怎么着也要想办法帮他一次。因此曹化醇主意拿定,定要帮三桂度过此道难关。

借着整理奏折的当,曹化醇用他那一贯笑里藏刀的语气对崇祯道:“陛下,听说您要治那吴三桂的罪?”

崇祯看了看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奴才,漫不经心的道:“不错!怎么,你对此事还有何看法?”

曹化醇借机上前道:“恕老奴直言,陛下您杀一个吴三桂简单的很,可是在如今辽东这种危急万分的时刻下,杀了吴三桂还有哪个勇冠三军的猛将为您看守辽东门户呢?”

崇祯闻言不由一怔,沉吟道:“这个……!”心中想了半天,却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曹化醇见崇祯意动,连忙继续追问道:“还有,吴三桂从小就生活在辽东之地,他吴家与祖家在辽东乃是首屈一指的豪门望族,在当地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影响力。如果您贸然杀了他,恐怕会在辽东激起难以预料的影响,到时人心不稳,形势将对我大明更加不利啊!”

崇祯再次瞪大双目,哑口无言。

曹化醇继续趁热打铁:“最可怕的是他吴三桂手下还掌握着三万重兵。他们都是由刚入伍之时便一直跟随着吴三桂,到如今已经好几个年头了。再加上吴三桂本人更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因此手下将士们对他必定打心眼里效忠。况且此次松山及锦州失守并非都是吴三桂一人之过,如果陛下突然将他治罪,就怕他手下的几万将士产生哗变。甚至军心不稳而被满清趁机拉拢,那对陛下和我大明的损失将难以估计啊!”

崇祯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猛地站起惊呼道:“对对对,朕已经损失了十几万兵马,绝不能再有任何损失了。”紧接着他回头对曹化醇赞许道:“还好由你及时提醒,否则朕犯了大错犹自不知!”回想起来不由的直冒冷汗。

曹化醇见目的已经达到,心中也是倍感欣慰。当下假意动情的道:“老奴看陛下每日里为国操劳,夜不能寐,实在是难为陛下了。老奴心中万分难过,哪能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蒙蔽了陛下啊!在老奴心中唯有始终尽心尽力的为陛下分忧才是我们做奴才的本分!”

崇祯听了曹化醇的话十分感动,同时脑中闪过周延儒奸笑的面容,心中又气又怒,暗道周延儒这个奸臣险些害自己犯了大错。当下他轻轻的拍了拍曹化醇的肩,动情道:“不枉你跟随朕多年,朕在这宫中也唯有对你最为信任!”说完又征询他的意见道:“既然朕不能给吴三桂治罪,那应该如何给他定论啊?”

曹化醇为人十分奸猾,他跟随崇祯年久日深,早已摸透了他的脾气。见崇祯询问的语气就已经知道他心中已经有了定论。当下连忙低头道:“至于用人之处,老奴还是全然不懂,况且也没有谈论的资格。一切还是由陛下做主!”

崇祯点了点头,心中对如何继续起用三桂已经打定了主意。

又过了几日,三桂那边送来了战报。他与林丹汗的联军侵占满清都城盛京整整七日,抢得金银财宝贵重物品共折合白银六百万两。并擒获了大批的满清贵族,现正在押解进京的途中。而三桂本人则率领本部返回了辽东宁远城抵御清军。

崇祯一反前几日的坚决态度,不但对三桂此次远征盛京盛赞有加,反而还将缴获的金银全数充入到三桂的军中作为军费之用。至于前几日提过的要对三桂治罪之事,则一概不提。令周延儒郁闷异常。

最令他难以接受的还在后面,紧接着崇祯重新调整了辽东的军政大权。任命三桂为新任蓟辽总督,兼领兵部尚书衔。全权统辖辽东的军事大权,并负责守卫辽东以防清军继续进犯。

这个决定一经提出,立时在朝堂上引起轰动。其中虽然有很多眼光长远之人已经看出三桂必将在辽东军中继续担任要职,但谁也没有想到,三桂直接一步就跨到了蓟辽总督的宝座,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周延儒再也呆不住了,如若情况真这么发展,那将来吴三桂一旦得势,绝对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因此他不顾一切的率先跳了出来,强烈反对崇祯的旨意,并找出百般理由要崇祯将三桂治罪。

崇祯早已对周延儒看不过眼,只是碍于他首辅大臣的身份才一直对他处处忍让。不过此次周延儒实在太过份了,竟然在金殿之上屡屡反驳自己,公然质疑自己的圣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