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吴三桂新传-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

祖夫人的亲生儿子吴三辅今年已经三岁多了。三桂心知祖夫人的用意,感激得望了她一眼,施了一礼后向房外走去。

第十五章 离家出走  下

中午一家四口人围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虽然老大吴三凤还在军营之中,但和平日相比也算是比较齐了。

饭后,吴三辅吵闹着要出外去玩儿,祖夫人忙叫丫鬟腊梅将他领出去。此时三桂见吴襄端坐于椅上喝着茶。心中不知他何时回军营,便上前问道:“父亲,您几时回军中?”

吴襄看了他一眼,道:“过一会儿就走。”

三桂忙抓住他现在还在家中的这个机会,上前一步道:“孩儿一直有一事不明,望父亲指点!”

吴襄将茶杯放在桌上,淡淡的道:“说吧!”

三桂忙道:“孩儿以前听父亲说过,咱家的祖籍是在高邮州,可是孩儿却从未见过父亲您去那里拜祭祖坟,不知这是为何?”

吴襄听到这话后长叹一声,缓缓道:“你有所不知,当年咱家祖上在高邮州之时,实在是贫苦的可怜。那时咱家房屋简陋,全家人衣不遮体,每日里为那一日三餐发愁。你奶奶因为无钱医病而去世,尸身是你爷爷用草席卷着埋在一个土葬岗的。为父那时年仅四岁,饿得是皮包骨头,双目无神。你爷爷抱着为父在村中挨家挨户的乞讨饭食,但却没有一家肯伸出援助之手。你爷爷一气之下抱着为父离开高邮州,远走到这辽东之地扎下根来。经过多年的打拚,终于挣出了如今的家当。”顿了顿又道:“自来到这里后为父和你爷爷就再也没有回过高邮州,因此那祖坟的具体位置为父也并不知道。前些年你爷爷过世后,就更没有人知晓了。”说完后沉吟不语。三桂听了也低头沉思着。

忽然,三桂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抬起头来,面对着吴襄道:“父亲,孩儿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襄点头道:“说吧!”

三桂凑上前道:“我们吴家虽然当年贫穷得很,但我想日后定会逐步发达,光耀祖宗。既是如此那就应及早找到咱家的祖坟善加修整防护,以免将来需要拜祭之时找将不到会更加麻烦。父亲您意下如何?”

吴襄听后沉思道:“话虽如此,可为父和你大哥毕竟在军中行事,军纪甚严,哪里有时间去高邮州呢?”

三桂心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假装想了一想,随后道;“既是这样,那孩儿愿意替父亲一往。”

吴襄闻言扭头望着三桂,缓缓道:“你?你年纪这么小怎么能行?”

三桂道:“父亲,孩儿虽然年纪还尚小,但身体却和十三、四岁的少年一般粗壮。再说您也说过在我十岁之前不准离开家百里之外,如今我都快十一岁了,完全可以出远门了。”

吴襄脸色沉了下来,道:“绝对不行!如今天下本来就不太平,而高邮州距此足有几千里之遥,路上如果出现什么危险那可是鞭长莫及!”

三桂继续拍着胸脯道:“父亲您请放心!以孩儿如今的身手来说,寻常人等七、八个人根本就伤不到我。就算是一般的高手在单对单的情况下,他也奈何不了我。因此绝对不会有什么危险出现。”

吴襄听了冷笑道:“你以为我是怕你出去后会遇到危险?恰恰相反,我是怕你出门后会给别人带去危险!在一年多前,你的功夫尚没有现在这么纯熟之际就已经敢在军中挥刀杀人了,如果此次我将你放出去,那你岂不是更加的无法无天?到时指不定你又会给我惹出什么祸端来!”

三桂不由得暗暗焦急,连忙又道:“父亲!您就算信不过孩儿,难道还信不过郭师刚、汪昆仑二人么?他二人已在您的手下干了一段时间,对他们您也应该比较了解。孩儿此去有他二人在身旁监督,那是绝对不会去惹事的!”

吴襄晒道:“他们俩跟你出去后那还不是一切都听你的?”见三桂还要继续说下去,忙伸手拦道:“你不要再说了,反正我是不会同意你去的!”

三桂站在原地,心中也有些上火。想了想后叹了口气,声情并茂的对吴襄道:“父亲,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您这样一直把孩儿关在家中,了解不到外面的天下见闻,那将来如何能成就大事?”

吴襄听了抬起了头,双眼一眨不眨的望着三桂,缓缓地道:“我明白了!你方才口口声声说要去祖籍拜祭祖坟是假,想出去四处逛逛才是真。如此一来,我就更不能同意了!”

三桂急道:“父亲……!”

吴襄眉头紧锁,双目圆睁,怒道:“我意已决,休得再啰嗦!”

父子二人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斗口之后,房内的气氛立时剑拔弩张起来。

正在此时,祖夫人适时的赶到。见到父子二人即将大动干戈,忙上前将两人分开。待详细询问了事情经由后,不由得埋怨吴襄道:“老爷,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怎能动不动就发脾气呢?”随后转过身来又对三桂道:“三桂你也是,不管你的身体如何强壮,也不管你的身手如何了得,但你的年龄毕竟还小,外面的许多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因此我也不同意你出这么远的门!如果你想要到外面闯荡一番,那还需等你再长几岁!”

三桂见祖夫人也帮着父亲说话,没办法只得低着头沉默不语。

这时吴襄终于打破房内的安静。他缓步走到三桂的面前,用手亲昵的拍了拍三桂的肩膀。柔声道:“三桂,不要怪父亲近年来对你斥责日重,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随着你年龄的慢慢增长,为父对你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当初为父任由你为所欲为是因为那时你年龄尚幼,还不足以惹事。后来对你越来越严厉是怕你从小养成骄纵之心,对日后的发展不利。唉!可惜为父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你刚刚年仅九岁就敢在千军万马之中挥刀杀人!这也同时警醒了我,再也不能任你这样为所欲为了。否则将来惹起事来恐怕会断送你一生的前程。”顿了顿继续道:“为父也深知你自小就聪明绝顶,智计超群,其心智远远高于同龄之人。甚至许多想法连大人都自愧不如。后来又看到你的功夫每日里突飞猛进,为父的心里真是欣喜万分啊!但越是这样,为父就越加的担心,不能容许你出半点差错!因此你适才说要到高邮州去拜祭祖坟,为父是坚决不能答应。”见到三桂失落的神情,吴襄又道:“你就在家里安心的成长,每日该读书读书,该练功练功,等你再长几岁,为父就把你带到军中。以你的才智武功,将来必将成为战场上的绝代猛将。这样,方不负先祖的在天之灵!”说罢整了整衣衫,端起桌上的茶一饮而尽后,深深地看了看三桂,缓缓的道:“为父话尽于此,该如何做你自己应该明白!”说完走出房外,奔往军营的方向而去。

三桂静静地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沉默不语。没想到自己仅仅因为在舅舅军中杀人之事在父亲心中留下的影响竟会严重至此!祖夫人见三桂闷闷不乐,连忙上前又好生安慰了一番。三桂回过神来,和祖夫人又闲谈了几句,便回到自己的房中。

躺到床上,三桂回想起吴襄对自己说过的话。可以说是金玉良言,感人肺腑。可父亲不知道的是,三桂的实际思想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平日所干的一切都是有目的性的,都是针对日后的天下大势。可是,这一切却不能对父亲解说,别人就更不能说了。因此想归想,理解归理解,这事情该办还得办。眼看着大明朝还有十来年就要覆亡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然不多,况且自己还要受身体、年龄的限制不能立即就参军,只能先到江湖中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

第二日,三桂找来郭师刚、汪昆仑二人,向他们俩密语一番。三人商量好行动的时间、细节,就又像平常一样该练功去练功了。

几日后的一个早晨,三桂偷偷的钻进吴襄的房间,将事前写好的那封信塞在父亲的枕头底下,然后回到自己的院内。虽然吴襄经常在军营之中,基本上不在自己的房内就寝。就算是在家中睡那也是在祖夫人的房内。因此三桂并不能保证吴襄保准能看到这封信,但相信如果哪个丫鬟打扫父亲房间的话,看到这封信肯定会交给祖夫人的。那也就证明父亲也终究会知道自己离家出走之事。到那时已然鞭长莫及,追之晚矣。

回到院内,三桂告诉早已准备完毕的郭师刚、汪昆仑,让他二人先去大门外等候。自己又去了祖夫人房内。

见到了祖夫人,三桂骗她说和郭师刚、汪昆仑二人去趟舅舅家中。祖夫人不疑有他,嘱咐了几句后就让三桂去了。

三桂出了大门,立即找到等候的郭、汪二人。上了马后,三桂一挥手,三人三骑立时向远处狂奔而去。

第十六章 北上蒙古  上

三人三骑很快就出了中后所城,三桂边行边对郭师刚询问道:“郭叔叔,咱们去蒙古应该怎么走?”

郭师刚闻言诧异的偏过头问道:“蒙古?你不是说咱们要去江南吗?”

三桂摇了摇头道:“不,我临时改主意了,不去江南了!”

郭师刚追问道:“为何不去江南了?咱们去蒙古又是干什么?”

三桂道:“本来我是打算去江南一行的,但突然想起了很多事情,觉得江南之行倒不必急于一时,还是先到蒙古走上一遭才是正理!”

郭师刚还要继续追问,三桂不耐烦的道:“难道你一听去的不是山清水绿的江南,而是荒芜的大漠草原就不情愿了么?”

郭师刚连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蒙古那个地方我也是从未去过,不知道那里的情形到底如何,生怕此行凶险而对公子不利啊!”

三桂嘴角微撇,道:“放心吧,蒙古人虽然一向以凶猛强悍著称,但他们对于强者还是比较热情友好的。相比之下倒是比那些阴险狡诈的大明人好对付的多!”回过头来又对汪昆仑道:“汪叔叔,咱们这次去蒙古和那些凶悍的蒙古大汉们较量较量怎么样?敢不敢和他们比试比试?”

汪昆仑毫不在意的哈哈笑道:“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反正这段日子我老是在你手底下吃败仗,受够了鸟气,这下也该轮到我找别人撒撒气了!”

三桂闻言微微一笑,目光转向郭师刚。郭师刚知道再劝说也无用,便顺坡下驴道:“不管我们由哪个方向走,都必须要越过长城才行。幸好我们哥俩去年在中后所城干了一段时间,对此地的地域范围还算比较了解。”说罢用手向北方指了指,道:“我们此去蒙古最近的道路,莫过于由此向西北直行,经东关驿,过锦川营堡,由此越过长城,随后沿六股河向北,就进入蒙古人的地界了。”

三桂想了想后决定道:“好,我们就按这条最近的路去蒙古!”

郭师刚犹豫道:“路虽然不远,可是必须要过长城,这一关可不是容易过的,况且你父亲和那里的守将彼此也都相识,我怕到时候会被拦下。”

三桂闻言低头不语,一会儿后抬起头道:“这样吧,待会我们经过前面的集市时买几身行商所穿的衣物,再买一些布料绸缎及其它中原的小物件。到时我们就装扮成去蒙古的行商,凭我们区区三个人是不会引起那些守军注意的,这样我们就能无惊无险的穿过长城了。”

郭师刚、汪昆仑听后,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三人随后又商量了一些路上的细节问题,边说边向西北方行去。

转眼的功夫,三人来到了东关驿附近的一个小集市。买了乔装所需的一干物什,找了一间屋子重新穿戴整齐后方才继续赶路。

果然,三人经过锦川营堡来到长城脚下的时候,守城的兵士对三人并没有详加盘问,只是对身高体壮的汪昆仑多看了几眼。对一旁的三桂反倒没有多加留意,只当是跟随大人外出的少年。这种情况在满、蒙及辽地屡见不鲜,早已经见怪不怪,因此三人便顺利的过了长城。

出了长城之后,感觉气温明显的降低不少。此时还未到阳春三月,阵阵的西北风不断吹打着马背上的三人。三人所穿的衣物都不多,虽然仗着有内功防护,但猛然间来到这气温骤降之地,还是感觉不太适应。

三人沿着六股河缓慢的向北行走。路上的行人明显的比在长城之内稀少了许多,偶尔碰到几个人也大多是一些贩卖皮毛、药材的,若碰面的时候见同是汉人,大多点一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但随着三人越行越远,见到的路人也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也不见一个人影。三桂一路上不断的想着他的心事,郭师刚本就不太爱言语,因此更不会多说话。这可就愁坏了汪昆仑,找不到一个说话的对象,一路上只有自己不停地发着牢骚。最后还是三桂见他实在闷得不行,自己也闲得无聊,便提议三人一路走一路研讨武学。这下汪昆仑可高兴坏了,不断的和三桂、郭师刚两人切磋过招。三人一路上打打停停,,由此一来,行进的速度就显得更加缓慢了,但好在几人都不急着赶路程,因此倒也惬意得很。

这一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三人纵马驰骋在一片辽阔的大草原上,心情感觉格外的舒畅。

汪昆仑大笑道:“他***,经过这么多天的长途跋涉,我的骑术竟然练就的这么好了!”说罢用力勒紧马缰一个急停,胯下黑马一声长嘶,前腿悬空,后腿原地紧踏了几步,停了下来。汪昆仑在马背上前后猛地晃了几晃,终于稳住身形。同时向身旁两人夸口道:“怎么样?不错吧!”

郭师刚讥笑道:“的确不错!竟没有从马背上晃下来!”

汪昆仑闻言怒目圆睁,刚要开口反驳,忽然一旁的三桂举起右手,目视前方,口中凝重道:“听,那是什么声音!”汪、郭二人闻言连忙凝神倾听。

果然,隐隐的由远方传来“轰轰”的声音。渐渐的,在三人左前方的地平线处缓缓的出现一道长长的黑影。

郭师刚面色凝重,扭过头对三桂道:“好像是大批的骑兵军队!我们怎么办?是不是应该赶紧躲起来?”

三桂摇摇头道:“现在躲恐怕是已经来不及了,再说他们应该不是冲我们来的,这里不是大明的地界,哪会有人认识我们三个,况且不会有人对无名小卒兴师动众的。”

汪昆仑大声道:“管他娘的,实在不行就和他们拼了!”三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